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甲烷过程的独特酶类及生化监测方法 被引量:11
1
作者 尹小波 连莉文 +1 位作者 徐洁泉 柯益华 《中国沼气》 1998年第3期8-12,共5页
本文根据产甲烷菌的生理生化特征和代谢途径研究工作的新进展,讨论了产甲烷菌的电子转移和甲基代谢反应及反应中的独特酶类,提出了利用这些独特酶和辅酶作为监测产甲烷过程的方法。
关键词 产甲烷过程 氢化酶 辅酶 酶类 监测 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性地基上非线性弹性材料矩形薄板的弯曲 被引量:1
2
作者 尹小波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48-350,共3页
平板的非线性问题 ,除几何上的非线性效应外 ,还有物理上的非线性 .探讨了弹性地基上矩形薄板的物理非线性问题 .以整幂次多项式应力 应变本构关系为基础 ,根据Kirchheff levy薄板理论和Iliushin小弹塑性形变理论 ,建立了非线性弹性材... 平板的非线性问题 ,除几何上的非线性效应外 ,还有物理上的非线性 .探讨了弹性地基上矩形薄板的物理非线性问题 .以整幂次多项式应力 应变本构关系为基础 ,根据Kirchheff levy薄板理论和Iliushin小弹塑性形变理论 ,建立了非线性弹性材料矩形薄板的总势能表示式 ,得出用Ritz法求解所需的含待定参数的线性方程组 ,并以弹性地基承受均布荷载的四边简支矩形板为例 ,计算出总势能 ,进而得出所承受的荷载与板中间挠度的关系式 .研究结果表明 ,物理非线性对挠度的影响可用 1个 3次方程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板 弹性地基 RITZ法 弯曲 非线性弹性材料 矩形薄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类清道夫受体I与脂质的选择性吸收
3
作者 尹小波 莫中成 易光辉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7年第2期144-146,共3页
B类清道夫受体Ⅰ(scavenger receptor class B type I,SR—BI)是最先被确定的高密度脂蛋白(HDL)受体。它与CD36一样属于多配体受体,能够直接与多种蛋白质和脂质发生作用。SR—BI可以介导细胞膜上脂质的双向转运,即脂质选择性摄... B类清道夫受体Ⅰ(scavenger receptor class B type I,SR—BI)是最先被确定的高密度脂蛋白(HDL)受体。它与CD36一样属于多配体受体,能够直接与多种蛋白质和脂质发生作用。SR—BI可以介导细胞膜上脂质的双向转运,即脂质选择性摄取和胆固醇的流出。脂质的选择性吸收与传统意义上的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所介导的内吞明显不同,选择性吸收是指脂蛋白中的脂质被选择性吸收,而脂蛋白成分可释放再利用的过程,LDL受体介导的是脂蛋白与脂质均被内吞入细胞的过程。本文就SR—BI在脂质选择性吸收中的作用及其调节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清道夫受体 脂质 吸收 高密度脂蛋白 RECEPTOR 低密度脂蛋白 受体介导 选择性摄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气模拟试验的进展 被引量:40
4
作者 李明宅 张洪年 +4 位作者 刘华 张辉 邓宇 连莉文 尹小波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17-122,共6页
“八五”攻关研究在生物气模拟试验方面主要有3个方面的进展:(1)采用了悬浮接种物的方法,即通过弃去一次富集培养物中绝大部分非活性有机质,再经过增殖培养,二次富集提高微生物的浓度和活性,降低了接种物本身的产气量和缩短了... “八五”攻关研究在生物气模拟试验方面主要有3个方面的进展:(1)采用了悬浮接种物的方法,即通过弃去一次富集培养物中绝大部分非活性有机质,再经过增殖培养,二次富集提高微生物的浓度和活性,降低了接种物本身的产气量和缩短了试验周斯;(2)将试验温度提高到75℃,证明了产甲烷菌仍能存活并产甲烷气;(3)对煤和原油进行了模拟试验,证实了煤和原油在厌氧条件下可以降解产气,同时原油厌氧降解也是形成稠油的原因之一,并在稠油中获得了本源产甲烷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气 模拟试验 悬浮接种物 厌氧降解 稠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汽爆破/氧化钙联合预处理对水稻秸秆厌氧干发酵影响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王星 李强 +4 位作者 周正 贺静 邓雅月 张敏 尹小波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94-400,共7页
为了提高水稻秸秆在厌氧干发酵中的利用效率,采用蒸汽爆破、氧化钙以及蒸汽爆破/氧化钙联合预处理(以下简称"联合处理")水稻秸秆,考察不同处理方式对水稻秸秆的理化性质和厌氧干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观... 为了提高水稻秸秆在厌氧干发酵中的利用效率,采用蒸汽爆破、氧化钙以及蒸汽爆破/氧化钙联合预处理(以下简称"联合处理")水稻秸秆,考察不同处理方式对水稻秸秆的理化性质和厌氧干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观察到,联合处理组与其他处理方式相比对水稻秸秆结构破坏最彻底。木质素含量测试结果显示,经过联合处理水稻秸秆中木质素含量从17.2%下降到12.2%,去除率可达29.1%。纤维素酶水解实验中,联合处理组的葡萄糖产量与木糖产量分别为877.56 mg·L^(-1)和400.85 mg·L^(-1),比CK组提高了85.43%和1 283.39%。在厌氧干发酵实验中,联合处理组产甲烷延滞期最短(5 d),比CK组缩短了约6 d,第30 d累积产甲烷量占总产甲烷量(60 d)的86.4%,而CK组仅占55.7%,原料产甲烷率提升最明显(0.24 L·g-1VS),比CK组提高了20.0%。动力学模型拟合结果表明,与蒸汽爆破处理、氧化钙处理相比,联合处理组对厌氧干发酵的促进作用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爆破 氧化钙 预处理 秸秆 厌氧发酵 干发酵 沼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的厌氧微生物降解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明宅 张洪年 +3 位作者 张辉 邓宇 连莉文 尹小波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74-277,共4页
煤能否被厌氧微生物降解产气,是地学界长期争论的地质及方法技术问题。本文以生物气模拟试验为基础.对核问题进行了研究,证实了煤可以被厌氧微生物降解这一事实,同时文中探讨了煤的厌氧降解产气作用对煤层气勘探选区的意义。
关键词 厌氧微生物 二次产气 煤层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沼气干发酵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7
作者 李强 曲浩丽 +4 位作者 承磊 张云飞 贺静 陈永生 尹小波 《中国沼气》 2010年第5期10-14,共5页
开发和利用沼气干发酵技术处理农业废弃物、禽畜粪便和市政垃圾,对于解决能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和减少CO2排放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对国内外沼气干发酵的研究现状、工艺条件及技术装备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沼气 干发酵 固体有机废弃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THP-1巨噬细胞CD36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曾颖 谭玉林 +6 位作者 冯惊涛 孙琳 曾德星 夏军辉 王静 尹小波 易光辉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7年第2期132-134,共3页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对THP-1巨噬细胞B类清道夫受体CD36表达的影响。方法用5!mol/L阿托伐他汀与THP-1巨噬细胞孵育不同时间;用不同浓度的阿托伐他汀与THP-1巨噬细胞共同孵育24h,采用RT-PCR与Westernblotting分别检测THP-1...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对THP-1巨噬细胞B类清道夫受体CD36表达的影响。方法用5!mol/L阿托伐他汀与THP-1巨噬细胞孵育不同时间;用不同浓度的阿托伐他汀与THP-1巨噬细胞共同孵育24h,采用RT-PCR与Westernblotting分别检测THP-1巨噬细胞CD36mRNA与蛋白质的表达。结果阿托伐他汀使THP-1巨噬细胞CD36mRNA与蛋白质的表达下调(P<0.05),且时间与剂量呈依赖关系。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抑制THP-1巨噬细胞CD36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巨噬细胞 抗原 CD36 基因表达 动脉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加酶对剩余污泥水解与厌氧消化的影响实验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唐治 耿宇聪 +4 位作者 李强 邓雅月 贺静 周正 尹小波 《中国沼气》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1-35,共5页
为了提高剩余污泥厌氧消化的转化效率,文章探讨了外加蛋白酶或纤维素酶对污泥的水解和厌氧消化产气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蛋白酶和纤维素酶的最适投加量分别为60 mg·g-1TS和20 mg·g-1TS,两种酶的最适反应时间和温度均为4 ... 为了提高剩余污泥厌氧消化的转化效率,文章探讨了外加蛋白酶或纤维素酶对污泥的水解和厌氧消化产气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蛋白酶和纤维素酶的最适投加量分别为60 mg·g-1TS和20 mg·g-1TS,两种酶的最适反应时间和温度均为4 h和50℃;在此反应条件下,污泥的SCOD分别能提高12%和28%。经蛋白酶和纤维素酶处理后的污泥进行厌氧消化,产气量分别提高7.3%和12.9%。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外加蛋白酶或纤维素酶可以促进污泥的水解和厌氧消化转化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酶 蛋白酶 水解 厌氧消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装置研制 被引量:7
10
作者 朱先锋 李录平 +4 位作者 尹小波 张世海 王昱 刘伟 郑亮 《建筑节能》 CAS 2012年第6期57-60,共4页
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检测是建筑节能检测中的重要项目,为在现场准确测量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将用于实验室测试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热箱法与用于现场测试的热流计法结合起来,设计并制作了现场检测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实验装置。热箱能够... 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检测是建筑节能检测中的重要项目,为在现场准确测量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将用于实验室测试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热箱法与用于现场测试的热流计法结合起来,设计并制作了现场检测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实验装置。热箱能够人为控制室内检测环境,使室内外温度差达到检测要求,弥补了热流计法只能在采暖季节测试的不足,提高了检测效率及准确度。通过对某建筑物墙体进行了现场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现场检测装置测试时间短、准确度高。现场检测得到的传热系数比理论计算值高约55%,建议将建筑围护结构的现场检测结果和理论计算值作为评价其节能效果的综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护结构 传热系数 现场检测 热箱热流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强非线性振动系统的分叉 被引量:24
11
作者 唐驾时 尹小波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363-369,共7页
对于参数激励和强迫激励共同作用的一类强非线性系统,本文先用改进的L-P方法求出了变换参数,使该系统的解能展为小参数的幂级数.然后利用多尺度法求出了该系统的分叉响应方程.研究了这类强非线性系统的余维1分叉问题。
关键词 强非线性系统 分叉 亚谐共振 非线性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陡起伏地形GPR偏移的波场延拓及精度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石明 戴前伟 +2 位作者 冯德山 张彬 尹小波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448-2455,共8页
基于高陡起伏地形对探地雷达波场的成像精度产生影响,将传统的单微分算子改进为交叉微分算子(CDO);基于交叉微分算子的差分逆时偏移改变传统差分偏移算法的波场延拓方向,给出无近似的波场延拓差分公式、上行波边界条件和实现过程,得到... 基于高陡起伏地形对探地雷达波场的成像精度产生影响,将传统的单微分算子改进为交叉微分算子(CDO);基于交叉微分算子的差分逆时偏移改变传统差分偏移算法的波场延拓方向,给出无近似的波场延拓差分公式、上行波边界条件和实现过程,得到能适应于高陡起伏地形的探地雷达偏移算法,然后以横向速度差异较大的高陡起伏反射模型为例,从波场延拓精度与解析结果、振幅保真加权值、高陡界面能量归位能力、成像剖面4方面分析交叉微分算子偏移法与传统方法的成像精度。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交叉微分算子的探地雷达偏移算法能够实现高陡界面的正确归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地雷达 偏移成像 高陡起伏地形 交叉微分算子 波场延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中温厌氧纤维素降解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系统发育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罗辉 仇天雷 +4 位作者 马诗淳 刘来雁 张辉 尹小波 邓宇 《中国沼气》 2008年第3期3-7,14,共6页
以树中心湿木为样品,富集分离获得一株具有较强纤维素分解能力的中温厌氧纤维素降解细菌CSZM-6。分离菌株革兰氏染色阴性,直杆或稍弯曲杆状,多数单生,少数成对或成串,部分菌体产芽孢。菌体大小为0.5μm×1.7-2.6μm,严格厌氧,最适... 以树中心湿木为样品,富集分离获得一株具有较强纤维素分解能力的中温厌氧纤维素降解细菌CSZM-6。分离菌株革兰氏染色阴性,直杆或稍弯曲杆状,多数单生,少数成对或成串,部分菌体产芽孢。菌体大小为0.5μm×1.7-2.6μm,严格厌氧,最适生长温度40℃,最适pH6.5,以葡萄糖为底物时倍增时间8.0 h。分离菌株在纤维素粉固体培养基中培养3周后,菌落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状,产黄色素,直径为0.5-4.0 mm,水解圈直径为2.0-18.0mm。分离菌株不仅能利用纤维素、纤维二糖、葡萄糖等碳水化合物,还能利用未经处理的报纸、水稻秸秆、麦秆。发酵纤维素产乙醇、乙酸、H2、CO2、甲酸、丙酸、乳酸。在菌株CSZM-6的纤维素酶系中,只存在外切-β-1,4-葡聚糖酶(C1酶)和内切-β-1,4-葡聚糖酶(CX酶)两种组分,最适温度分别为40℃和45℃。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菌株CSZM-6为梭菌属Clostridium,与C.papyrosolvens具有99.6%的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温厌氧纤维素降解细菌 鉴定 16SrDNA 系统发育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苎麻的厌氧微生物脱胶条件试验 被引量:5
14
作者 胡国全 张辉 +4 位作者 邓宇 尹小波 林世平 赵一章 张敏 《中国沼气》 2003年第4期10-12,共3页
研究了一种苎麻生物脱胶方法—厌氧微生物法。研究发现厌氧菌株脱胶的最适温度范围为30℃~35℃,最适pH为7 0;细菌浓度为3×109个·ml-1以上时,脱胶时间在3天以内;在回调苎麻脱胶菌液pH条件下,菌液的重复使用次数为2~4次。通... 研究了一种苎麻生物脱胶方法—厌氧微生物法。研究发现厌氧菌株脱胶的最适温度范围为30℃~35℃,最适pH为7 0;细菌浓度为3×109个·ml-1以上时,脱胶时间在3天以内;在回调苎麻脱胶菌液pH条件下,菌液的重复使用次数为2~4次。通过联合脱胶试验,原麻经碱煮后敲麻再进行生物发酵,脱胶效果较好,残胶率达3 45%;碱煮时间6小时的比4小时好;碱浓度7 5g·L-1与10g·L-1的处理效果则差异不大;先生物处理后化学处理与先化学处理后生物处理相比,前者有更好的效果,处理3天,残胶率为2 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 厌氧微生物 脱胶条件 试验 厌氧菌株脱胶 温度 细菌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氮浓度对餐厨垃圾两相发酵中产甲烷相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政伟 尹小波 +5 位作者 李强 刘莹 宋文芳 周正 唐治 邓雅月 《中国沼气》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6-49,共4页
文章实验采用产酸相中温产甲烷相高温两相发酵工艺,逐步提高系统中有机负荷,以此研究产甲烷相中氨氮浓度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结果表明:氨氮浓度随有机负荷的提高而增大,当有机负荷提高到7.3 g VS·L-1d-1时,氨氮浓度上升到5386 mg&... 文章实验采用产酸相中温产甲烷相高温两相发酵工艺,逐步提高系统中有机负荷,以此研究产甲烷相中氨氮浓度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结果表明:氨氮浓度随有机负荷的提高而增大,当有机负荷提高到7.3 g VS·L-1d-1时,氨氮浓度上升到5386 mg·L-1,容积产气率最高达4.1 L·L-1d-1,系统运行良好;当有机负荷达到7.7 g VS·L-1d-1时,氨氮浓度达到6144 mg·L-1,系统出现氨氮抑制;抑制解除后,系统可在有机负荷为3.4 g VS·L-1d-1,氨氮浓度为4586 mg·L-1的条件下稳定运行,容积产气率达到2.5 L·L-1d-1。实验结果还显示:在高浓度氨氮条件下可强化乙酸的代谢,但对丙酸和丁酸的效果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氮 餐厨垃圾 厌氧发酵 产甲烷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菌种驯化对废弃食用油脂中温厌氧消化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贺静 陈泾涛 +4 位作者 李强 李凛 邓雅月 邓宇 尹小波 《中国沼气》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6-30,共5页
为了提高废弃食用油脂厌氧消化的效率,以厌氧消化污泥(S0)为初始接种物,经餐厨垃圾和油脂驯化获得了油脂驯化菌种(S1)。采用批式发酵实验考察了两种菌种的脂肪酶活性、比产甲烷活性和利用油脂产甲烷潜力,其结果为:S1>S0;利用S1作为... 为了提高废弃食用油脂厌氧消化的效率,以厌氧消化污泥(S0)为初始接种物,经餐厨垃圾和油脂驯化获得了油脂驯化菌种(S1)。采用批式发酵实验考察了两种菌种的脂肪酶活性、比产甲烷活性和利用油脂产甲烷潜力,其结果为:S1>S0;利用S1作为接种物进行的废弃食用油脂连续厌氧消化实验,油脂的负荷为3.30 g·L-1d-1,油脂的平均沼气产率达到1.21 L·g-1。上述结果表明,通过驯化可以显著提高菌种对油脂的厌氧消化能力,并且驯化后菌种性能稳定,可以用于处理废弃食用油脂的连续厌氧消化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种 驯化 废弃食用油脂 厌氧消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沼气发酵过程中产甲烷菌快速计数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云飞 曲浩丽 +4 位作者 李强 代莉蓉 邓宇 尹小波 张培松 《中国沼气》 2011年第2期24-25,40,共3页
文章采用MPN以及显微计数两种方法对不同样品中甲烷菌数目进行检测。试验结果表明:显微计数用于沼气发酵过程中的甲烷菌检测是可行的。该法比MPN计数更加快速简便,结果也更接近真实情况。
关键词 甲烷菌 显微计数 MPN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产甲烷古菌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8
作者 王刘阳 尹小波 胡国全 《中国沼气》 2008年第1期19-24,共6页
鉴于产甲烷古菌在环境和能源两大方面的特殊作用,对它的研究一直是微生物学研究的焦点之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进一步推动了对产甲烷古菌的研究。本文将综述产甲烷古菌基因克隆研究进展以及几项有代表性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鉴于产甲烷古菌在环境和能源两大方面的特殊作用,对它的研究一直是微生物学研究的焦点之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进一步推动了对产甲烷古菌的研究。本文将综述产甲烷古菌基因克隆研究进展以及几项有代表性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产甲烷古菌研究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甲烷古菌 基因克隆 DGGE TGGE FIS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沉积物中残留有机质生化产甲烷作用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钱贻伯 连莉文 +3 位作者 尹小波 邓宇 张辉 赵一章 《中国沼气》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3-16,共4页
本文通过地质沉积物生化产CH4作用中净产CH4量,净产CO2量,乙酸及其它有机组份含量变化规律,以及氯仿沥青“A”族组份产CH4行为的研究,定量地论证了生物气源岩中残留有机质在产甲烷菌群作用下能够部份转化成生物气。
关键词 地质沉积物 残留有机质 生物气 甲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温厌氧纤维素菌的分离鉴定,系统发育学分析及其酶学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马诗淳 罗辉 +4 位作者 杨丽丽 杨磊 尹小波 张辉 邓宇 《中国沼气》 2009年第3期3-7,共5页
利用厌氧分离技术从泥炭中分离到一株纤维素降解能力较强的中温厌氧细菌。分离菌株为革兰氏染色阳性,直杆或稍弯曲杆状,4.2μm^6.8μm×0.8μm^1.0μm,严格厌氧,不形成芽孢,能运动。分离菌株可在20℃~40℃,pH 6.0~8.5之间利用纤维... 利用厌氧分离技术从泥炭中分离到一株纤维素降解能力较强的中温厌氧细菌。分离菌株为革兰氏染色阳性,直杆或稍弯曲杆状,4.2μm^6.8μm×0.8μm^1.0μm,严格厌氧,不形成芽孢,能运动。分离菌株可在20℃~40℃,pH 6.0~8.5之间利用纤维素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35℃,最适pH 6.8~7.0。分离菌株能利用滤纸、纤维素粉MN300、微晶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等,还可以利用葡萄糖、纤维二糖、木糖、木聚糖、棉子糖、麦芽糖、山梨糖、胰蛋白胨和水杨苷作为底物。在P4-3的纤维素酶复合体中,滤纸酶,Cx酶和β-葡萄糖苷酶的最适作用温度分别为55℃,55℃和45℃,接种120 h后培养物的胞外纤维素酶液中三种酶的酶活分别为86.25 U.mg-1,20.04 U.mg-1,18.39 U.mg-1。部分长度的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分离菌株P4-3与C lostridium cellulolyticum的序列相似性为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纤维素菌 纤维素酶 系统发育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