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准噶尔沙尔布尔提山地区志留纪普里道利世—早泥盆世盆地充填序列及其沉积大地构造意义
1
作者 杜伟东 张欣松 +1 位作者 尹家一 纵瑞文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8-68,共21页
新疆西准噶尔北部谢米斯台山—沙尔布尔提山地区是中亚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志留纪普里道利世—早泥盆世期间,该地区沉积了一套由海相复理石到陆棚碳酸盐岩转变的盆地充填序列,其沉积体系的时空展布、岩相变化以及物源分析可为重建西... 新疆西准噶尔北部谢米斯台山—沙尔布尔提山地区是中亚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志留纪普里道利世—早泥盆世期间,该地区沉积了一套由海相复理石到陆棚碳酸盐岩转变的盆地充填序列,其沉积体系的时空展布、岩相变化以及物源分析可为重建西准噶尔北部古地理格局以及古亚洲洋演化提供证据。本文对沙尔布尔提山地区的芒克鲁Ⅱ剖面进行了详细的岩相分析、砂岩碎屑统计、主、微量元素分析,来探讨沉积盆地的演化过程、构造背景和物源属性。芒克鲁Ⅱ剖面出露乌吐布拉克组与曼格尔组,剖面由底到顶依次出现盆地—斜坡背景层沉积、盆地浊积岩、陆棚边缘的异重流扇、陆棚、浅水颗粒滩的相序列,表现为向上变浅的盆地充填序列。沉积物以砂岩、砾岩和生物碎屑颗粒灰岩为主。砂岩成分以长石、岩屑为主,成分变异指数ICV=1.37,值大于1,指示了碎屑岩成熟度低。砂岩样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s),轻稀土与重稀土元素比值(LREEs/HREEs)在2.89~7.41,均值6.15。物源判别及构造判别图解综合显示其物源主要来自长英质火山岩及安山岩的混合源区,物源区以大陆岛弧与大洋岛弧环境为主。研究表明,谢米斯台山–沙尔布尔提山岛弧火山岩可能为盆地充填过程提供了丰富的物源,盆地浊积岩向陆棚异重岩沉积的转变不仅代表了盆地充填的暂时性终止,也有可能代表了沙尔布尔提山地区在这一时期的俯冲碰撞活动基本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准噶尔 志留纪普里道利世—早泥盆世 复理石 岩相 物源 岛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全州地区晚泥盆世牙形石和腕足类生物地层 被引量:1
2
作者 尹家一 寇晓虎 +5 位作者 郭俊刚 宋博文 艾承志 侯亚飞 王嘉轩 汤君阳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30-949,共20页
广西东北部泥盆系发育良好,化石丰富,对研究中国华南地区泥盆纪生物地层具有重要意义。对广西全州地区东山剖面上泥盆统佘田桥组、锡矿山组和孟公坳组进行了系统的化石采集及室内分析,共获得104枚牙形石化石和34件腕足类化石。经鉴定,... 广西东北部泥盆系发育良好,化石丰富,对研究中国华南地区泥盆纪生物地层具有重要意义。对广西全州地区东山剖面上泥盆统佘田桥组、锡矿山组和孟公坳组进行了系统的化石采集及室内分析,共获得104枚牙形石化石和34件腕足类化石。经鉴定,牙形石共21属19种,腕足类化石共6属9种。根据化石种属在东山剖面上的分布,自下而上可划分出8个牙形石带:Icriodus brecis带,Schmidtognathus hermanni-Polygnathus cristatus带,Schmidtognatus wittekindtii带,Palmatolepis linguiformis带,Palmatolepis triangularis带,Palmatolepis rhomboidea带,Icriodus cornutus带和Palmatolepis gracilis manca-Rhodalepis polylophodontiformis带,指示研究区内佘田桥组、锡矿山组、孟公坳组分别对应国际年代地层单位的弗拉斯阶上部、法门阶下部和法门阶中上部,并通过Palmatolepis triangularis的首现确立了该地区弗拉斯阶和法门阶(F-F)的界线;在东山剖面共划分出2个腕足类组合带:弓石燕(Cyrtospirifer)组合带和云南贝(Yunnanella)-帐幕石燕(Tenticosififer)组合带,它们分别与东山剖面中牙形石Palmatolepis falsiovalis-Palmatolepis linguiformis带、Palmatolepis rhomboidea-Palmatolepis marginifera带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上泥盆统 牙形石 腕足类 弗拉斯阶-法门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弗拉期—法门期(F-F)之交事件在广西全州地区的沉积学响应 被引量:1
3
作者 侯亚飞 宋博文 +4 位作者 郭俊刚 寇晓虎 尹家一 艾承志 王嘉轩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99-511,共13页
晚泥盆世弗拉期—法门期之交,地球环境急剧变化。广西作为中国南方泥盆纪沉积最为发育的地区,对该事件具有良好的记录。从广西全州地区东山剖面发育的一套海相碳酸盐岩为主夹细颗粒陆源碎屑岩序列的岩相、沉积微相及生物化石入手,厘定... 晚泥盆世弗拉期—法门期之交,地球环境急剧变化。广西作为中国南方泥盆纪沉积最为发育的地区,对该事件具有良好的记录。从广西全州地区东山剖面发育的一套海相碳酸盐岩为主夹细颗粒陆源碎屑岩序列的岩相、沉积微相及生物化石入手,厘定研究区内弗拉阶—法门阶界线,揭示研究区内与弗拉期—法门期事件相关的沉积记录,进而探讨当时的海平面变化情况。综合剖面重点层位的化石类型及岩石沉积微相特征,将研究区内弗拉阶—法门阶界线限定在剖面第49~50层界线处,并认为研究区在晚泥盆世弗拉期—法门期之交发生了2次紧邻的阶跃型海平面上升和阶跃型海平面下降过程,与全球多区域海平面变化趋势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拉期—法门期事件 岩相 沉积微相 生物化石 阶跃型海平面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