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光-Ⅱ装置三倍频实验中靶场单元技术的改进 被引量:3
1
作者 赵东峰 戴亚平 +3 位作者 黄关龙 邵平 华能 尹宪华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41-444,共4页
 主要介绍为了满足神光 Ⅱ高功率激光装置三倍频光(351nm,3ω)的物理实验要求,靶场三倍频模拟光源和瞄准监视系统两个主要单元技术的改进,即三倍频模拟光源由基频光(1053nm,3ω)通过腔外的KTP+BBO晶体倍频获得,再经八路分光系统和主激...  主要介绍为了满足神光 Ⅱ高功率激光装置三倍频光(351nm,3ω)的物理实验要求,靶场三倍频模拟光源和瞄准监视系统两个主要单元技术的改进,即三倍频模拟光源由基频光(1053nm,3ω)通过腔外的KTP+BBO晶体倍频获得,再经八路分光系统和主激光耦合;瞄准监视系统由透射式光学系统改进为反射式光学系统,避免原系统存在较大的色差,提高瞄准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场单元技术 三倍频 模拟光 瞄准监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蒸气激光器等离子体阻抗动态特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于德利 陶永祥 +4 位作者 尹宪华 王润文 陈林 杨燕 李海兰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02-304,共3页
给出了铜蒸气激光器放电电路各参数的表达式及取值。与铜蒸气激光器动力学模型相结合,讨论了铜蒸气激光器动力学过程中由于放电管内等离子体参数的变化引起等离子体阻抗动态演变过程,并与采用固定等离子体参数的等离子体阻抗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 铜蒸气 激光器 动力学模型 等离子体电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蒸气激光器的热设计
3
作者 陈林 陶永祥 +2 位作者 尹宪华 梁宝根 汤星里 《激光技术》 EI CAS CSCD 1996年第1期61-64,共4页
本文系统阐述了铜蒸气激光器的设计过程。在大量实验资料的基础上,给出了激光器放电管尺寸、输入功率密度的选择原则,通过分析放电管内气体温度分布、激光管径向热导损耗,建立了一套确定保温层厚度的方法。分析了光束"黑心'的原因... 本文系统阐述了铜蒸气激光器的设计过程。在大量实验资料的基础上,给出了激光器放电管尺寸、输入功率密度的选择原则,通过分析放电管内气体温度分布、激光管径向热导损耗,建立了一套确定保温层厚度的方法。分析了光束"黑心'的原因,进而提出了解决途径。以上的设计思想在我们新近研制5W器件上得到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蒸气 激光器 陶瓷纤维 光束黑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光Ⅱ升级装置PLC真空控制系统的设计
4
作者 吕凤年 张臻 尹宪华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3年第9期14-14,共1页
近年来,随着对高功率激光物理研究的不断深入,激光装置已朝着多束、大型化的方向发展。激光驱动器内包含大量真空腔体,使用的配套真空设备数量众多,为了便于集中控制和管理,设计了相应的真空自动化控制系统,利用西门子PLC对全系统进行... 近年来,随着对高功率激光物理研究的不断深入,激光装置已朝着多束、大型化的方向发展。激光驱动器内包含大量真空腔体,使用的配套真空设备数量众多,为了便于集中控制和管理,设计了相应的真空自动化控制系统,利用西门子PLC对全系统进行实时监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驱动器 真空 自动化控制 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泵机组控制系统的设计
5
作者 吕凤年 张臻 尹宪华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3年第3期11-11,共1页
在高功率激光器系统中,使用空间滤波器是抑制光束高频成分的非线性增长、改善光束传输质量的有效措施之一。激光束在到达滤波器小孔位置时会发生空气击穿,因此管道内必须达到一定的高真空,通过对选用的分子泵机组内部控制电路的研究分析... 在高功率激光器系统中,使用空间滤波器是抑制光束高频成分的非线性增长、改善光束传输质量的有效措施之一。激光束在到达滤波器小孔位置时会发生空气击穿,因此管道内必须达到一定的高真空,通过对选用的分子泵机组内部控制电路的研究分析,设计了一套控制方案,很好地满足了空间滤波器特定的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油分子泵组 空间滤波器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neral design basis for a final optics assembly to decrease filamentary damage
6
作者 孙晓艳 卢兴强 +4 位作者 吕凤年 张国文 张臻 尹宪华 范滇元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5期378-385,共8页
The high-power laser beam in the final optics assembly of high-power laser facilities is often modulated by contamina- tion particles, which may cause local high light intensity, thereby increasing the filamentary dam... The high-power laser beam in the final optics assembly of high-power laser facilities is often modulated by contamina- tion particles, which may cause local high light intensity, thereby increasing the filamentary damage probability for optical components. To study the general design basis for a final optics assembly to decrease the risk of filamentary damage, different-sized contamination particles deposited on a component surface are simulated to modulate a 351-nm laser beam based on the optical transmission theory, and the corresponding simulation results are analyzed statistically in terms of the 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 and the light field intensity distribution of the modulated laser beam. The statistical results show that component thickness and distance between components can to some extent be optimized to reduce the appearance of local high light intensity, and the general design basis of component thickness and arrangement are given for different control levels of particle sizes. Moreover, the statistical results can also predict the laser beam quality approximately under the existing optics design and environmental cleanliness. The optimized design for final optics assembly based on environmental cleanliness level is useful to prolong the lifetime of optics and enhance the output power of high-power laser facil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tical design high power laser beam contamination particles component dama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