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现代科学整体化特点和科学学
- 1
-
-
作者
尤继本
-
出处
《商业经济与管理》
1981年第2期28-29,共2页
-
文摘
现代科学是指二十世纪以来,尤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技术现状的概称。这一时期,科学技术发展显现出一个重要的特点,是科学整体化的趋势。它一方面表现为科学门类的高度分化,另方面又表现为科学门类之间的高度综合,使整个科学技术,连同社会科学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各门学科之间发生了密切的联系;在各门学科之间的边缘科学丛生。综观科学史,古代自然科学是在总体上观察自然和研究自然,它又和世界观——哲学思想联成一个整体,这种状况同人类朴素地认识自然是相适应的。十五世纪以后,资本主义兴起,到十七、十八世纪,科学发生了大分化,许多自然科学门类从统一的哲学体系中分化出来,进行了细微的、独立的、分门别类的研究,它们把自然界划分为许多领域。深入研究各门学科的具体细节,
-
关键词
科学整体化
科学学
现代自然科学
哲学思想
现代科学技术
社会科学
科学技术发展
学科
科学门类
第二次世界大战
-
分类号
F7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商业体制改革与职工主体观念
- 2
-
-
作者
王仲尧
尤继本
-
出处
《商业经济与管理》
1987年第2期49-50,65,共3页
-
文摘
商业企业中职工的主体地位是由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决定的。商业经营中职工据主体还是客体地位,决定了商业企业的基本性质。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企业的主体是生产资料,资本家通过生产资料来奴役、剥削职工,职工只是生产资料的从属物,在企业中处于客体地位。而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下,职工之所以能够充分地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也正因为他们成了生产资料的主人,在企业中由客体变成了主体。但是在我国过去由于管理体制不健全,企业职工并未真正获得经营管理中的决策权,也就是说在企业中的主体地位并未真正确立。
-
关键词
主体地位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生产资料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社会关系
资本家
人与人
主体观念
商品经济
经济发展
-
分类号
F7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