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然混合产氢红螺菌培养条件 被引量:2
1
作者 尤希凤 张全国 +1 位作者 杨群发 原玉丰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31-334,共4页
研究了影响天然混合产氢红螺菌生长速度的主要因素,指出适合天然混合产氢红螺菌生长的最佳温度为28℃~40℃,最佳pH值为6.5~8.5,接种量不低于5%的厌氧环境,较高的光照度有利于天然混合红螺菌的生长,且在2000k恒定光照强度下天然混合红... 研究了影响天然混合产氢红螺菌生长速度的主要因素,指出适合天然混合产氢红螺菌生长的最佳温度为28℃~40℃,最佳pH值为6.5~8.5,接种量不低于5%的厌氧环境,较高的光照度有利于天然混合红螺菌的生长,且在2000k恒定光照强度下天然混合红螺菌的生长速度高于自然光照条件下的生长速度,培养基组成以及是否灭菌对天然混合红螺菌的生长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螺菌 天然混和菌种 产氢 生长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天然混合红螺菌产氢因素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张全国 雷廷宙 +3 位作者 尤希凤 杨群发 原玉丰 张军合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48-252,共5页
研究了以葡萄糖为基质利用天然混合红螺菌生产氢气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天然混合红螺菌产氢必须在光照、厌氧的条件下进行,在实验范围内较高光强度对天然混合红螺菌的产氢比较有利,并提出天然混合红螺菌产氢的最佳产氢工艺条件,即温度... 研究了以葡萄糖为基质利用天然混合红螺菌生产氢气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天然混合红螺菌产氢必须在光照、厌氧的条件下进行,在实验范围内较高光强度对天然混合红螺菌的产氢比较有利,并提出天然混合红螺菌产氢的最佳产氢工艺条件,即温度为32℃~40℃,pH值为5~8,接种量为5%~15%.添加有机氮源可使产氢量大幅度提高,天然混合红螺菌在最佳产氢工艺条件下以1%的葡萄糖为基质时的最大产氢量为1.62L/L,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气 红螺菌 工艺条件 混和菌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在农业上的应用 被引量:38
3
作者 张忠河 林振衡 +3 位作者 付娅琦 王宏海 康全德 尤希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11880-11882,共3页
针对生物炭问题,着重介绍了生物炭在农业上的应用模式和意义。
关键词 生物炭 农业 应用模式 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生物质裂解技术发展和应用现状 被引量:9
4
作者 肖烈 张忠河 +2 位作者 何永梅 杨国峰 尤希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6期16102-16104,共3页
综述了生物质裂解技术的工艺以及近年来国内外生物质裂解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现状。总结了生物质裂解技术发展和应用中存在的主要不足,并对生物质裂解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生物质 裂解 前景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粪预处理方法对光合菌群生物产氢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张全国 周汝雁 尤希凤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1-85,共5页
通过实验研究了猪粪的不同预处理方法对光合菌群产氢效果的影响,介绍了采用不同方法预处理的猪粪与高效产氢光合菌群产氢量的相关关系、预处理前后猪粪污水中小分子有机酸含量的变化规律以及猪粪的最佳预处理工艺条件等。指出对养殖厂... 通过实验研究了猪粪的不同预处理方法对光合菌群产氢效果的影响,介绍了采用不同方法预处理的猪粪与高效产氢光合菌群产氢量的相关关系、预处理前后猪粪污水中小分子有机酸含量的变化规律以及猪粪的最佳预处理工艺条件等。指出对养殖厂猪粪污水进行光合产氢的最佳预处理方法为光合细菌黑暗好氧处理4d,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20~35℃、接种量50%、装料厚度小于4cm,对开发以畜禽粪便为原料的高效光合生物制氢技术和畜禽粪便污水洁净化处理技术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用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粪污水 预处理 光合菌群 生物产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合微生物制氢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6
作者 周汝雁 尤希凤 张全国 《中国沼气》 2006年第2期31-34,共4页
介绍了目前制氢的主要方法,光合微生物制氢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氢能生产技术之一。论述了光合微生物的产氢机制,讨论了影响光合微生物放氢的主要因素,如光、菌株特性、氢供体等。综述了光合微生物制氢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分析了光合微生... 介绍了目前制氢的主要方法,光合微生物制氢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氢能生产技术之一。论述了光合微生物的产氢机制,讨论了影响光合微生物放氢的主要因素,如光、菌株特性、氢供体等。综述了光合微生物制氢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分析了光合微生物制氢技术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微生物 产氢机制 影响因素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流型光生物反应器光合产氢运行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军合 张全国 +1 位作者 尤希凤 刘振波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217-1220,共4页
采用环流型光生物反应器,利用光合细菌产氢优势菌群,以猪粪污水为产氢基质,从污水基质浓度、温度、光照度、pH值、氧化还原电位等方面探讨了环流型光生物反应器光合产氢稳定运行的工程控制参数。研究表明,产氢量随基质浓度的升高而增大... 采用环流型光生物反应器,利用光合细菌产氢优势菌群,以猪粪污水为产氢基质,从污水基质浓度、温度、光照度、pH值、氧化还原电位等方面探讨了环流型光生物反应器光合产氢稳定运行的工程控制参数。研究表明,产氢量随基质浓度的升高而增大,考虑到工业化应用,其基质浓度一般为5000mg·L-1;温度对产氢量有显著影响,其最适运行条件为(30±1)℃;光照强度高于1000lx时比低于1000lx时的产氢量显著提高,光照强度为1600lx时产氢量达到最大;反应器运行时适宜产氢的pH值在6.5~7.5之间,当pH值为7.0时产氢量最大;该反应器稳定运行时其氧化还原电位始终稳定在Eh=-250m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流型反应器 猪粪污水 光合产氢 运行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源对蔬菜废弃物发酵制氢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张相锋 张全国 +2 位作者 尤希凤 王毅 荆艳艳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820-1823,共4页
以厌氧活性污泥为产氢菌种,研究了氮源对蔬菜废弃物厌氧生物制氢的pH值、产气能力、产氢能力以及气体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适量的氮源能有效增加产氢量,延长产氢周期;氮源添加量在0%~0.1%范围内,对蔬菜废弃物产氢能力具有促进作用... 以厌氧活性污泥为产氢菌种,研究了氮源对蔬菜废弃物厌氧生物制氢的pH值、产气能力、产氢能力以及气体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适量的氮源能有效增加产氢量,延长产氢周期;氮源添加量在0%~0.1%范围内,对蔬菜废弃物产氢能力具有促进作用,超过0.1%,则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蔬菜废弃物产氢的最佳氮源添加量为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废弃物 厌氧活性污泥 生物制氢 氮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床式生物质内热热解装置研究
9
作者 肖烈 张飞 +2 位作者 张忠河 何永梅 尤希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6941-6943,共3页
生物质热解是一种高效的生物质能转化技术。循环床式生物质内热热解装置在热解的同时,可直接利用空气流冷却热解气产生的热空气对反应池中直接加入的未干燥原料进行预热干燥,减少系统的热量流失,同时解决原料的干燥问题,并减少原料加入... 生物质热解是一种高效的生物质能转化技术。循环床式生物质内热热解装置在热解的同时,可直接利用空气流冷却热解气产生的热空气对反应池中直接加入的未干燥原料进行预热干燥,减少系统的热量流失,同时解决原料的干燥问题,并减少原料加入反应池前的干燥工序。经过一段时间的干燥后,新鲜生物质的含水率可从46%降至7%左右。该系统装置节约了能量,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对解决日益紧张的能源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床 生物质 内热热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戊二醛—铝结合鞣猾子皮工艺初探
10
作者 田晓燕 尤希凤 《中国养羊》 1997年第1期41-42,共2页
为了探讨猾子皮生产优质毛皮新技术,我们进行了戊二醛—铝鞣猾子皮工艺试验,总结出了适合于生产实践的工艺流程和技术条件,论述了工艺要点。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本工艺生产的猾子皮毛皮成品皮板柔软、丰满、延伸性好,毛被松散、灵活... 为了探讨猾子皮生产优质毛皮新技术,我们进行了戊二醛—铝鞣猾子皮工艺试验,总结出了适合于生产实践的工艺流程和技术条件,论述了工艺要点。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本工艺生产的猾子皮毛皮成品皮板柔软、丰满、延伸性好,毛被松散、灵活、有光泽,毛板结合牢固,皮板收缩温度在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猾子皮 鞣制 工艺流程 戊二醛一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钼杂多酸分光光度法测定食品中抗坏血酸 被引量:4
11
作者 娄天军 赵功玲 尤希凤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1998年第2期60-62,共3页
本文介绍利用在抗坏血酸存在下,硅酸根与钼酸铵反应生成的杂多酸在碱性条件下为一稳定蓝色物质,从而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测定抗坏血酸的新方法。本法显色体系的最大吸收波长在720nm,检测范围为01~1.4mg/50mL,相对标准偏差为0.59%,回... 本文介绍利用在抗坏血酸存在下,硅酸根与钼酸铵反应生成的杂多酸在碱性条件下为一稳定蓝色物质,从而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测定抗坏血酸的新方法。本法显色体系的最大吸收波长在720nm,检测范围为01~1.4mg/50mL,相对标准偏差为0.59%,回收率为99.0%~10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坏血酸 硅钼杂多酸 分光光度 食品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