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浅谈甘肃“三北”工程攻坚战策略
1
作者
张晓庆
吴玉琴
+4 位作者
王琼芳
尚艺婕
闫月娥
葛晶
赵方圆
《甘肃林业》
2025年第3期8-10,共3页
“三北”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实施的一项规模宏大的跨世纪重大生态工程,建设范围跨越我国东北、华北、西北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标志性工程。
关键词
生态文明
三北工程
生态工程
华北
跨世纪
东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秸秆生物质炭对镉污染水稻土根际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
14
2
作者
尚艺婕
张秀
+1 位作者
王海波
史静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532-1540,共9页
为了探究不同Cd污染程度下生物质炭输入对水稻根际土氧化还原类酶、碳循环酶的活性变化的影响,选取水稻作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生物质炭量及Cd施入下水稻根际及非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状况。研究表明,不同处理下,水稻根际土壤碳循环酶的...
为了探究不同Cd污染程度下生物质炭输入对水稻根际土氧化还原类酶、碳循环酶的活性变化的影响,选取水稻作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生物质炭量及Cd施入下水稻根际及非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状况。研究表明,不同处理下,水稻根际土壤碳循环酶的综合活性指数值介于1.388~12.029之间,而非根际土壤碳循环酶的活性指数值介于0.542~1.713之间。水稻根际土壤氧化还原类酶的综合活性指数值介于0.387~1.627之间,而非根际土壤氧化还原酶指数值介于0.167~1.201之间。可见水稻根际碳循环类酶及氧化还原类酶的活性均高于非根际土壤。当生物质炭施入量为10%,Cd的含量为2.5 mg·kg^(-1)时,水稻根际土壤的碳循环类酶活性指数为12.029,氧化还原类酶活性指数为1.192,均达到最大。由此可得,该浓度的生物质炭施入对两大类酶活性值的提升均有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水稻
根际土
土壤碳循环酶
土壤氧化还原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外加镉处理下生物质炭对土壤微生物碳代谢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
2
3
作者
张秀
尚艺婕
+2 位作者
夏运生
赵青青
史静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308-1313,共6页
采用Biolog-Eco微平板法,通过模拟实验探究外源Cd胁迫下不同量(0%、2.5%、10%,W/W)秸秆生物质炭输入后土壤微生物在碳代谢功能方面的响应机制。平均吸光度(AWCD)值、多样性指数、碳源利用特征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均表明:Cd污染条件下,生物...
采用Biolog-Eco微平板法,通过模拟实验探究外源Cd胁迫下不同量(0%、2.5%、10%,W/W)秸秆生物质炭输入后土壤微生物在碳代谢功能方面的响应机制。平均吸光度(AWCD)值、多样性指数、碳源利用特征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均表明:Cd污染条件下,生物质炭的施用提高了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碳源代谢活性及功能多样性,2.5%生物质炭处理下的提高效果尤为显著。土壤微生物Mc Intosh指数上升了70.59%,群落物种均一度发生巨大的变化;土壤微生物对羧酸类、氨基酸类碳源化合物的利用能力分别提高了10倍和5倍,其中2.5%低质量分数生物质炭提高了土壤微生物对羧酸类和糖类碳源化合物利用率,10%高质量分数生物质炭却提高了氨基酸类碳源化合物的利用率。进一步分析显示,羧酸类、其他类和聚合物类碳源化合物促使两个生物质炭处理组与单加Cd对照组在碳源利用率上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重金属
CD
微生物功能多样性
BIOLO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科学绿化中“以水定绿”的生态学诠释
被引量:
2
4
作者
王新源
程小云
+4 位作者
王富
尚艺婕
李源
张黎敏
李萍
《甘肃林业科技》
2023年第3期47-51,共5页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基于水资源约束的影响,科学绿化的关键要素在于“以水定绿”。但在绿化实践过程中,“以水定绿”的时空作用范围及植被-水文系统中的生态学内涵尚不明晰。为此,我们通过“以水定绿”的时空尺度特征入手,就水分限制下自...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基于水资源约束的影响,科学绿化的关键要素在于“以水定绿”。但在绿化实践过程中,“以水定绿”的时空作用范围及植被-水文系统中的生态学内涵尚不明晰。为此,我们通过“以水定绿”的时空尺度特征入手,就水分限制下自然植被和人类活动的权衡对策、物种-种群-群落构建以及生态系统-景观范畴的生态水文过程等与干旱半干旱区进行人工建植的多种关键生态机制进行了分析探讨。在此基础上,针对“以水定绿”理念下的科学绿化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绿化
“以水定绿”
时空尺度
生态水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甘肃子午岭林区疏林地碳储量研究
5
作者
王琼芳
张晓庆
+3 位作者
尚艺婕
张璐
赵万奎
陈智平
《甘肃林业》
2020年第6期34-36,共3页
一、研究区概况子午岭林区处于黄土高原腹地、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位于甘肃省东部子午岭乔山山脉的支脉,是泾河东源马莲河与洛河的分水岭,呈西北—东南走向,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貌,属典型的黄土覆盖山地。海拔1212~1756米,...
一、研究区概况子午岭林区处于黄土高原腹地、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位于甘肃省东部子午岭乔山山脉的支脉,是泾河东源马莲河与洛河的分水岭,呈西北—东南走向,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貌,属典型的黄土覆盖山地。海拔1212~1756米,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类型,平均气温7.4~8.5℃,平均降水量在500~620毫米,土壤类型主要有褐土、黑垆土、黄绵土、草甸土四种,其中褐土在子午岭林区分布最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午岭林区
土壤类型
疏林地
草甸土
黑垆土
碳储量
乔山
马莲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谈甘肃“三北”工程攻坚战策略
1
作者
张晓庆
吴玉琴
王琼芳
尚艺婕
闫月娥
葛晶
赵方圆
机构
甘肃省生态资源监测中心
出处
《甘肃林业》
2025年第3期8-10,共3页
文摘
“三北”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实施的一项规模宏大的跨世纪重大生态工程,建设范围跨越我国东北、华北、西北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标志性工程。
关键词
生态文明
三北工程
生态工程
华北
跨世纪
东北
分类号
F127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秸秆生物质炭对镉污染水稻土根际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
14
2
作者
尚艺婕
张秀
王海波
史静
机构
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出处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532-1540,共9页
基金
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13FB04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01349)
文摘
为了探究不同Cd污染程度下生物质炭输入对水稻根际土氧化还原类酶、碳循环酶的活性变化的影响,选取水稻作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生物质炭量及Cd施入下水稻根际及非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状况。研究表明,不同处理下,水稻根际土壤碳循环酶的综合活性指数值介于1.388~12.029之间,而非根际土壤碳循环酶的活性指数值介于0.542~1.713之间。水稻根际土壤氧化还原类酶的综合活性指数值介于0.387~1.627之间,而非根际土壤氧化还原酶指数值介于0.167~1.201之间。可见水稻根际碳循环类酶及氧化还原类酶的活性均高于非根际土壤。当生物质炭施入量为10%,Cd的含量为2.5 mg·kg^(-1)时,水稻根际土壤的碳循环类酶活性指数为12.029,氧化还原类酶活性指数为1.192,均达到最大。由此可得,该浓度的生物质炭施入对两大类酶活性值的提升均有显著作用。
关键词
生物质炭
水稻
根际土
土壤碳循环酶
土壤氧化还原酶
Keywords
biochar
rice
rhizospheric soil
soil carbon cycle enzyme
soil redox enzyme
分类号
S154.2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外加镉处理下生物质炭对土壤微生物碳代谢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
2
3
作者
张秀
尚艺婕
夏运生
赵青青
史静
机构
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出处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308-1313,共6页
基金
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13FB04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01349)
文摘
采用Biolog-Eco微平板法,通过模拟实验探究外源Cd胁迫下不同量(0%、2.5%、10%,W/W)秸秆生物质炭输入后土壤微生物在碳代谢功能方面的响应机制。平均吸光度(AWCD)值、多样性指数、碳源利用特征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均表明:Cd污染条件下,生物质炭的施用提高了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碳源代谢活性及功能多样性,2.5%生物质炭处理下的提高效果尤为显著。土壤微生物Mc Intosh指数上升了70.59%,群落物种均一度发生巨大的变化;土壤微生物对羧酸类、氨基酸类碳源化合物的利用能力分别提高了10倍和5倍,其中2.5%低质量分数生物质炭提高了土壤微生物对羧酸类和糖类碳源化合物利用率,10%高质量分数生物质炭却提高了氨基酸类碳源化合物的利用率。进一步分析显示,羧酸类、其他类和聚合物类碳源化合物促使两个生物质炭处理组与单加Cd对照组在碳源利用率上存在差异。
关键词
生物质炭
重金属
CD
微生物功能多样性
BIOLOG
Keywords
biochar
heavy metal
Cd
microbial functional diversity
Biolog
分类号
S154.3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科学绿化中“以水定绿”的生态学诠释
被引量:
2
4
作者
王新源
程小云
王富
尚艺婕
李源
张黎敏
李萍
机构
甘肃省生态资源监测中心
甘肃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出处
《甘肃林业科技》
2023年第3期47-51,共5页
基金
2023年提前批中央财政林业改革发展资金草原科技支撑项目(甘林草发[2023]255号)-甘肃省草原生态修复治理课题“甘南高原重点牧区毒杂草形成的驱动因素研究”
文摘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基于水资源约束的影响,科学绿化的关键要素在于“以水定绿”。但在绿化实践过程中,“以水定绿”的时空作用范围及植被-水文系统中的生态学内涵尚不明晰。为此,我们通过“以水定绿”的时空尺度特征入手,就水分限制下自然植被和人类活动的权衡对策、物种-种群-群落构建以及生态系统-景观范畴的生态水文过程等与干旱半干旱区进行人工建植的多种关键生态机制进行了分析探讨。在此基础上,针对“以水定绿”理念下的科学绿化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科学绿化
“以水定绿”
时空尺度
生态水文
Keywords
scientific greening
greening based on water
spatial and temporal scale
ecohydrology
分类号
X171.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甘肃子午岭林区疏林地碳储量研究
5
作者
王琼芳
张晓庆
尚艺婕
张璐
赵万奎
陈智平
机构
不详
出处
《甘肃林业》
2020年第6期34-36,共3页
文摘
一、研究区概况子午岭林区处于黄土高原腹地、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位于甘肃省东部子午岭乔山山脉的支脉,是泾河东源马莲河与洛河的分水岭,呈西北—东南走向,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貌,属典型的黄土覆盖山地。海拔1212~1756米,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类型,平均气温7.4~8.5℃,平均降水量在500~620毫米,土壤类型主要有褐土、黑垆土、黄绵土、草甸土四种,其中褐土在子午岭林区分布最广。
关键词
子午岭林区
土壤类型
疏林地
草甸土
黑垆土
碳储量
乔山
马莲河
分类号
S15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浅谈甘肃“三北”工程攻坚战策略
张晓庆
吴玉琴
王琼芳
尚艺婕
闫月娥
葛晶
赵方圆
《甘肃林业》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秸秆生物质炭对镉污染水稻土根际酶活性的影响
尚艺婕
张秀
王海波
史静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外加镉处理下生物质炭对土壤微生物碳代谢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张秀
尚艺婕
夏运生
赵青青
史静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科学绿化中“以水定绿”的生态学诠释
王新源
程小云
王富
尚艺婕
李源
张黎敏
李萍
《甘肃林业科技》
202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甘肃子午岭林区疏林地碳储量研究
王琼芳
张晓庆
尚艺婕
张璐
赵万奎
陈智平
《甘肃林业》
202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