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学习型社会研究的现实图景与中国特色
被引量:
18
1
作者
侯怀银
尚瑞茜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2-59,103,共9页
自哈钦斯提出“学习型社会”的理念以降,世界各国的研究者开展了丰富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我国学者立足中国国情,围绕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旨归,探索出了符合中国实际的实践路径,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成果。通过运用文献计量方法和信...
自哈钦斯提出“学习型社会”的理念以降,世界各国的研究者开展了丰富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我国学者立足中国国情,围绕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旨归,探索出了符合中国实际的实践路径,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成果。通过运用文献计量方法和信息可视化技术可以绘制出我国学习型社会研究成果的现实图景:年度发文呈现出倒“V”字状并体现出“政研结合”的典型特征;研究历程凸显出从理论初探到扎根实践再到全面深入的纵深特点;研究主体以高校与协会为主阵地,但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群;多元研究热点逐步显现,但仍以学习型社会建设为重心;研究方法以思辨为主,多元方法意识逐渐凸显。未来为了更好地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学习型社会研究,应在研究逻辑上,遵循本土逻辑,切合中国实践;在研究主体上,拓展研究团队,加强多元合作;在研究内容上,持续推进重点领域研究,不断丰富边缘主题研究;在研究方法上,逐步深化思辨研究,同时提升多元方法运用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型社会
终身教育
终身学习
现实图景
中国特色
可视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人工智能时代教师教学语言变革的隐忧与坚守
被引量:
8
2
作者
尚瑞茜
么加利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4-62,共9页
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教师教学语言产生了巨大影响,使其在表达形态、言说空间、言说内容、言者思维四方面发生显著变革。不过,智能技术在复杂、动态的教学语言领域中的运用是有限度的,一旦对智能技术引发教学语言变革的度把握不当,则极...
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教师教学语言产生了巨大影响,使其在表达形态、言说空间、言说内容、言者思维四方面发生显著变革。不过,智能技术在复杂、动态的教学语言领域中的运用是有限度的,一旦对智能技术引发教学语言变革的度把握不当,则极易招致种种隐忧,分别为:教学语言传递的教育意义浅层化、教学语言蕴含的真切情感悄然离场、教学语言饱含的生命活性日渐式微、言以育人的教学本质逐渐被消解。为应对这些隐忧,我们需以教师之思坚守语言承载的深度意义、用教师之情坚守语言蕴含的真切情感、增教师之个性坚守语言饱含的生命活性、筑澄明之境坚守语言育人的终极旨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教师教学语言
变革
隐忧
坚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小学与社区互动的困境及其出路
被引量:
3
3
作者
侯怀银
尚瑞茜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6-18,共3页
小学和社区的互动关系到学校的稳定发展与社会的和谐共生,是教育研究领域永恒的话题。目前小学和社区的互动仍面临着思想观念闭塞、法律法规缺失、资源开放保守以及互动形式单一等困境。为走出困境,应加大宣传力度,加深小学与社区共生...
小学和社区的互动关系到学校的稳定发展与社会的和谐共生,是教育研究领域永恒的话题。目前小学和社区的互动仍面临着思想观念闭塞、法律法规缺失、资源开放保守以及互动形式单一等困境。为走出困境,应加大宣传力度,加深小学与社区共生关系的认识;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创设良好的支持环境;统筹教育资源,合理安排开放事宜;发挥教育科研的价值,鼓励小学与社区多元互动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
社区
互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学校场域”走向“社会场域”:我国当代大学教师公共性的式微与提振
被引量:
1
4
作者
尚瑞茜
么加利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1-97,共7页
公共性之于大学教师至关重要。大学教师公共性的式微主要表征为他们在身份认同、公共话语与社会地位等三个方面遭遇困境。从场域视域切入,我们认为造成上述困境的缘由主要为:大学与社会的“入场”规则有异、大学教师与社会其他主体间的...
公共性之于大学教师至关重要。大学教师公共性的式微主要表征为他们在身份认同、公共话语与社会地位等三个方面遭遇困境。从场域视域切入,我们认为造成上述困境的缘由主要为:大学与社会的“入场”规则有异、大学教师与社会其他主体间的“争场”冲突、大学教师个体与群体的主动“退场”。为提振我国当代大学教师的公共性,应有针对性地夯实入场资格、转变争场策略以及调适生存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场域
社会场域
大学教师
公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学习型社会研究的现实图景与中国特色
被引量:
18
1
作者
侯怀银
尚瑞茜
机构
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出处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2-59,103,共9页
文摘
自哈钦斯提出“学习型社会”的理念以降,世界各国的研究者开展了丰富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我国学者立足中国国情,围绕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旨归,探索出了符合中国实际的实践路径,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成果。通过运用文献计量方法和信息可视化技术可以绘制出我国学习型社会研究成果的现实图景:年度发文呈现出倒“V”字状并体现出“政研结合”的典型特征;研究历程凸显出从理论初探到扎根实践再到全面深入的纵深特点;研究主体以高校与协会为主阵地,但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群;多元研究热点逐步显现,但仍以学习型社会建设为重心;研究方法以思辨为主,多元方法意识逐渐凸显。未来为了更好地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学习型社会研究,应在研究逻辑上,遵循本土逻辑,切合中国实践;在研究主体上,拓展研究团队,加强多元合作;在研究内容上,持续推进重点领域研究,不断丰富边缘主题研究;在研究方法上,逐步深化思辨研究,同时提升多元方法运用意识。
关键词
学习型社会
终身教育
终身学习
现实图景
中国特色
可视化分析
Keywords
Learning Society
Lifelong Education
Lifelong Learning
Realistic Picture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Visualized Analysis
分类号
G72 [文化科学—成人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工智能时代教师教学语言变革的隐忧与坚守
被引量:
8
2
作者
尚瑞茜
么加利
机构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
出处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4-62,共9页
基金
2021年度“一带一路”创新人才交流外国专家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教育促进东盟国家与中国文化深度交流研究”(DL2021168003L)。
文摘
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教师教学语言产生了巨大影响,使其在表达形态、言说空间、言说内容、言者思维四方面发生显著变革。不过,智能技术在复杂、动态的教学语言领域中的运用是有限度的,一旦对智能技术引发教学语言变革的度把握不当,则极易招致种种隐忧,分别为:教学语言传递的教育意义浅层化、教学语言蕴含的真切情感悄然离场、教学语言饱含的生命活性日渐式微、言以育人的教学本质逐渐被消解。为应对这些隐忧,我们需以教师之思坚守语言承载的深度意义、用教师之情坚守语言蕴含的真切情感、增教师之个性坚守语言饱含的生命活性、筑澄明之境坚守语言育人的终极旨归。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教师教学语言
变革
隐忧
坚守
Keyword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achers’teaching language
reform
hidden worries
persistence
分类号
G424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小学与社区互动的困境及其出路
被引量:
3
3
作者
侯怀银
尚瑞茜
机构
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出处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6-18,共3页
文摘
小学和社区的互动关系到学校的稳定发展与社会的和谐共生,是教育研究领域永恒的话题。目前小学和社区的互动仍面临着思想观念闭塞、法律法规缺失、资源开放保守以及互动形式单一等困境。为走出困境,应加大宣传力度,加深小学与社区共生关系的认识;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创设良好的支持环境;统筹教育资源,合理安排开放事宜;发挥教育科研的价值,鼓励小学与社区多元互动的模式。
关键词
小学
社区
互动
分类号
G626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学校场域”走向“社会场域”:我国当代大学教师公共性的式微与提振
被引量:
1
4
作者
尚瑞茜
么加利
机构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
出处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1-97,共7页
基金
2018年度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西南边境少数民族文化自信提升研究”(编号:18SKB049)的研究成果之一。
文摘
公共性之于大学教师至关重要。大学教师公共性的式微主要表征为他们在身份认同、公共话语与社会地位等三个方面遭遇困境。从场域视域切入,我们认为造成上述困境的缘由主要为:大学与社会的“入场”规则有异、大学教师与社会其他主体间的“争场”冲突、大学教师个体与群体的主动“退场”。为提振我国当代大学教师的公共性,应有针对性地夯实入场资格、转变争场策略以及调适生存心态。
关键词
学校场域
社会场域
大学教师
公共性
Keywords
school field
social field
university teachers
publicity
分类号
G650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学习型社会研究的现实图景与中国特色
侯怀银
尚瑞茜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人工智能时代教师教学语言变革的隐忧与坚守
尚瑞茜
么加利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小学与社区互动的困境及其出路
侯怀银
尚瑞茜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18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从“学校场域”走向“社会场域”:我国当代大学教师公共性的式微与提振
尚瑞茜
么加利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