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WCC测定时吸力计算公式与最佳离心时间的探讨 被引量:29
1
作者 尚熳廷 冯杰 +1 位作者 刘佩贵 施晔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15,共4页
采用离心机法测定了南京市栖霞区东阳镇0—20cm,20—40cm,40—60cm3层土壤的水分特征曲线(SWCC),分析了密度变化对吸力的影响、质量含水量与时间的关系、土壤吸力与质量含水量的关系;根据分析结果改进了传统的吸力求解公式,得出... 采用离心机法测定了南京市栖霞区东阳镇0—20cm,20—40cm,40—60cm3层土壤的水分特征曲线(SWCC),分析了密度变化对吸力的影响、质量含水量与时间的关系、土壤吸力与质量含水量的关系;根据分析结果改进了传统的吸力求解公式,得出了离心机法测定粉砂壤土水分特征曲线时的最佳离心时间.改进公式克服了传统公式计算吸力时没有考虑土壤压缩的弊端,计算得到的土壤体积含水量可以随土壤干密度的变化而变化,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更能合理地反映土壤水分的保持和运动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机法 水分特征曲线 离心时间 吸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孔隙对土壤比水容重及非饱和导水率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尚熳廷 张建云 +1 位作者 刘九夫 王小军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共5页
以南京市栖霞区东阳镇的粉砂壤土为例,用土壤水分特征曲线(van Genuchten模型)拟合包含大孔隙原状土、不包含大孔隙扰动土的实测数据,得到了模型参数,进而得到比水容重和非饱和导水率与土壤含水量之间关系的表达式,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 以南京市栖霞区东阳镇的粉砂壤土为例,用土壤水分特征曲线(van Genuchten模型)拟合包含大孔隙原状土、不包含大孔隙扰动土的实测数据,得到了模型参数,进而得到比水容重和非饱和导水率与土壤含水量之间关系的表达式,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了原状土与扰动土水分运动参数之间的异同,并着重分析了土壤大孔隙对其影响。结果表明,受土壤大孔隙的影响,在同一含水量的情况下,扰动土的比水容重比原状土大1~2个数量级,并且随着吸力的增大,二者的差值逐渐减小;扰动土的非饱和导水率小于原状土,最大可相差2~3个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土壤大孔隙 比水容重 非饱和导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孔隙对土壤水动力弥散系数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尚熳廷 冯杰 刘佩贵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2-54,66,共4页
以Br-作示踪剂,于室内实验测定原状土和扰动土的水动力弥散系数和弥散度,并进行了详细地分析研究。其中,用正态分布函数法求出了扰动土的水动力弥散系数,并通过水动力弥散系数与平均孔隙流速成正比的关系求出了其弥散度;然后,根据模拟... 以Br-作示踪剂,于室内实验测定原状土和扰动土的水动力弥散系数和弥散度,并进行了详细地分析研究。其中,用正态分布函数法求出了扰动土的水动力弥散系数,并通过水动力弥散系数与平均孔隙流速成正比的关系求出了其弥散度;然后,根据模拟得到的底孔出流液中离子浓度与实测值对比分析的结果,用反演方法得到原状土的水动力弥散系数及弥散度。结果表明,原状土的弥散度值与扰动土处在同一个数量级上,但其水动力弥散系数却比扰动土大2个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大孔隙 水动力弥散系数 弥散度 正态分布函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均匀分段法的农业用水水平等级确定
4
作者 刘佩贵 高静静 +2 位作者 李伟 尚熳廷 张丽静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09-212,共4页
农业用水水平是衡量农业综合用水效率的重要指标,以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不包含港、澳、台)为例,借助超效率SBM模型计算农业用水效率,综合对比等分法、自然间断点分级法、均值-标准差法的原理和评价结果,利用非均匀分段法确定农业用水水... 农业用水水平是衡量农业综合用水效率的重要指标,以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不包含港、澳、台)为例,借助超效率SBM模型计算农业用水效率,综合对比等分法、自然间断点分级法、均值-标准差法的原理和评价结果,利用非均匀分段法确定农业用水水平等级。结果表明,非均匀分段法确定的农业用水水平为优、良、中、差等级区间分别为(0.835,+∞)、(0.565,0.835]、(0.319,0.565]、(0,0.319],我国农业用水水平综合等级为良,且分布呈现“空间相关性”特征。该方法基本可以客观反映我国农业用水水平及各个省份之间的差异,解决了农业用水水平确定区间随用水效率发生变化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匀分段法 农业用水水平 农业用水效率 超效率SBM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与农业用水安全 被引量:9
5
作者 王小军 张建云 +2 位作者 王国庆 贺瑞敏 尚熳廷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25,29,共4页
针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事实,阐述了气候变化对农业用水安全的影响。在分析我国农业用水量与用水效率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指出农业用水比重偏高、用水效率低下是造成当前我国水资源危机的重要原因。在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农业用水将面临... 针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事实,阐述了气候变化对农业用水安全的影响。在分析我国农业用水量与用水效率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指出农业用水比重偏高、用水效率低下是造成当前我国水资源危机的重要原因。在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农业用水将面临更大挑战。最后,结合国内外水资源管理现状,提出对农业用水需求总量、用水效率进行调控的需水管理措施,从调控需求、提高效率的角度缓解供需矛盾,应对气候变化对农业用水安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农业用水 水安全 需水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区域农业灌溉用水影响分析 被引量:15
6
作者 王小军 贺瑞敏 尚熳廷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9-32,36,共5页
从气候变化对区域灌溉用水影响机理入手,利用区域经济发展、灌溉用水、种植结构等因素之间动态反馈关系,采用系统动力学建模方法,构建了气候变化背景下灌溉用水响应模型,分析了未来不同气候情景下宝鸡峡灌区灌溉用水的变化过程。结果表... 从气候变化对区域灌溉用水影响机理入手,利用区域经济发展、灌溉用水、种植结构等因素之间动态反馈关系,采用系统动力学建模方法,构建了气候变化背景下灌溉用水响应模型,分析了未来不同气候情景下宝鸡峡灌区灌溉用水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随着未来气温升高趋势的增加,灌溉用水亦呈明显升高趋势,不同情景稍有差异,但差别不大,而不同作物间差异较大。以B1情景为例,温度升高1℃,灌区内灌溉净需水量约增加12 050万m3,毛需水量约增加20 080万m3,灌区内小麦单位面积约增加需水量420 m3/hm2;玉米约增加120 m3/hm2,这可能与冬小麦和夏玉米生育期的变化有关,应进一步加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灌溉用水 作物需水量 宝鸡峡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考虑水量和排污量的城市二维初始水权分配优化模型 被引量:5
7
作者 刘佩贵 冯源 +1 位作者 尚熳廷 刘宏伟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4,10,共5页
水资源具有量与质的双重属性,这也就要求从水量与水质二维角度出发开展初始水权分配方面的研究。为此,以合肥市为例,构建了城市二维初始水权分配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城市二维初始水权优化模型,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考虑了水量与排污量相互... 水资源具有量与质的双重属性,这也就要求从水量与水质二维角度出发开展初始水权分配方面的研究。为此,以合肥市为例,构建了城市二维初始水权分配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城市二维初始水权优化模型,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考虑了水量与排污量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优化得到市区分配的水量较不考虑排污时减少了1.223亿m^3,减少了18%的水量;而优化后巢湖市分配的排污量较优化前下降了约20%,其他区县分配的水量和排污量均略有不同幅度的增加或减少,且优化后分配的水量和排污量能更好地反映该地区的经济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表明基于水量和排污量对城市二维初始水权进行优化是可行的,其结果可为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制定科学排污水量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二维初始水权 水量 排污量 优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水价调节供需模型与仿真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小军 贺瑞敏 +3 位作者 杨雨秋 程锐 尚熳廷 宋晓猛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84-187,133,共5页
针对目前水价研究中的不足问题,借助系统动力学原理,结合水资源需求、水资源供给、水价调节理论,构建了水价供需平衡调节模型,并比较了榆林市2000、2005年部分统计数据和模拟数据,提出了基于榆林市社会经济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按维持... 针对目前水价研究中的不足问题,借助系统动力学原理,结合水资源需求、水资源供给、水价调节理论,构建了水价供需平衡调节模型,并比较了榆林市2000、2005年部分统计数据和模拟数据,提出了基于榆林市社会经济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按维持现状、增加供水、价格调控三种方案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模型描述的系统行为与实际系统行为基本相符,价格调控方案最终可实现水资源供需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动力学 需水管理 水价调节 供需平衡 榆林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榆林市用水经济增长弹性变化规律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小军 贺瑞敏 +1 位作者 尚熳廷 王炎灿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8-80,85,共4页
通过分析榆林市1990-2005年社会经济用水量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计算得出榆林市1990-2005年社会经济用水相对于GDP的用水经济增长弹性均值为0.196,表明当榆林市经济增长1%时,社会经济用水量约增加0.2%,同时从多年变化可以看出榆林市用... 通过分析榆林市1990-2005年社会经济用水量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计算得出榆林市1990-2005年社会经济用水相对于GDP的用水经济增长弹性均值为0.196,表明当榆林市经济增长1%时,社会经济用水量约增加0.2%,同时从多年变化可以看出榆林市用水经济弹性变化过程呈下降趋势。结合榆林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认为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提高造成用水定额减少和产业结构调整是用水经济弹性下降的主要原因,并从用水经济弹性的概念出发,定量计算了二者的大小。结果表明:1990-2005年榆林市用水经济弹性受产业结构调整影响较大,其影响量达0.048,影响率达58.8%;用水定额变化影响相对较小,为0.034,影响率为41.2%。建议在以后的工作中,应不断加强产业结构优化和节水技术方面的研究,通过对需水的合理限制,从需求方面进行管理,这对缓解当地水资源供需矛盾,确保能源化工基地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水经济弹性 产业结构调整 节约用水 需水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煤电基地主要用水系统与节水技术研究
10
作者 王小军 张旭 +3 位作者 冯杰 尚熳廷 刘永刚 郑皓 《中国水利》 2017年第9期12-14,共3页
在分析陕北煤电基地开发现状的基础上,梳理煤电开发涉及的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过程,提出适应陕北煤电基地开发在冷却系统、脱硫系统、输灰除渣系统等方面可采用的25项主要节水技术,为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快构建水安全保障体系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水资源管理 陕北煤电基地 节水 需水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表面积水深度对入渗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陆东旭 刘金涛 +1 位作者 尚熳廷 于朋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0-142,156,共4页
采用HYDRUS-1D模型,对积水入渗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分析了积水深度变化对入渗的影响。采用土柱降雨入渗的观测数据进行模型参数率确定及验证,结果表明HYDRUS-1D模型具有良好的模拟效果。进而,使用HYDRUS-1D模型模拟不同积水深度下的... 采用HYDRUS-1D模型,对积水入渗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分析了积水深度变化对入渗的影响。采用土柱降雨入渗的观测数据进行模型参数率确定及验证,结果表明HYDRUS-1D模型具有良好的模拟效果。进而,使用HYDRUS-1D模型模拟不同积水深度下的土壤含水量变化情况,分析发现,在不同的积水深度情况下,土柱表面入渗通量有较明显的差异,积水深每降低0.5 cm,同一时间相同观测点位置处土壤含水量减少1.2%~2.8%,当上表面水头逐渐增大时这种现象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入渗 积水深度 HYDRUS-1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坑涌水量预测结果的随机可靠度估算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佩贵 类超 尚熳廷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519-1523,共5页
受勘探程度、参数空间变异性及认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矿坑涌水量预测过程中存在众多不确定性因素,严重影响预测结果的可靠度。文章以某铁矿为例,应用随机风险分析方法——MC法(Monte Carlo method)和JC法对矿坑涌水量预测结果随机可靠... 受勘探程度、参数空间变异性及认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矿坑涌水量预测过程中存在众多不确定性因素,严重影响预测结果的可靠度。文章以某铁矿为例,应用随机风险分析方法——MC法(Monte Carlo method)和JC法对矿坑涌水量预测结果随机可靠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分别定量研究了随机变量的分布类型和变异系数对预测结果随机可靠度的影响程度。实例研究发现,常用的"大井法"预测结果的随机可靠度约为50%。该结果表明矿床开采运行过程中,发生矿坑涌水量超过预测值的随机风险率仍有50%,并验证了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将直接影响预测结果的可靠度,也间接说明了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是导致矿坑涌水量预测值误差较大的原因之一。另外,预测结果的随机可靠度受随机变量的分布类型和变异系数的影响,但后者的影响比前者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坑涌水量 随机可靠度 MC法 JC法 分布类型 变异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流域省区用水总量与用水效率控制评估 被引量:9
13
作者 尚熳廷 王小军 +1 位作者 刘明朝 王炳轩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4-88,共5页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大规模经济开发双重因素的交织作用下,我国水资源情势日趋严峻。因此,国家出台了系列的法律、政策和规范,从用水总量和用水效率两个方面加强水资源管理。在建立用水总量与用水效率控制评价指标的基础上,以国家水资源公...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大规模经济开发双重因素的交织作用下,我国水资源情势日趋严峻。因此,国家出台了系列的法律、政策和规范,从用水总量和用水效率两个方面加强水资源管理。在建立用水总量与用水效率控制评价指标的基础上,以国家水资源公报发布数据为2个依据,对长江流域相关19个省区2016年的用水总量与用水效率的落实情况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表明:(1)江苏和安徽两省未能完成用水总量控制目标,主要是由于其工业用水效率较低所致;(2)江苏和甘肃2个省未能完成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这一用水效率控制指标;(3)所有省区的农田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系数均达到了国家要求;(4)在长江流域相关19个省区中,共有16个省区同时完成了用水总量与用水效率的控制目标,占总数的84.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水规划管理 用水总量控制 用水效率控制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 长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O_(2)缓释氧材料去除地下水氨氮的效能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佩贵 潘继隆 +2 位作者 尚熳廷 程硕雅 姚梅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18-1023,共6页
为解决因农田及地表水氨氮污染造成的地下水氨氮质量浓度超标问题,文章通过构建室内柱试验,探究缓释氧材料的性能及其在去除地下水氨氮污染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将CaO_(2)、水泥、沙、膨润土、KH2PO4按质量比为3.0∶3.8∶1.8∶3.0∶1.... 为解决因农田及地表水氨氮污染造成的地下水氨氮质量浓度超标问题,文章通过构建室内柱试验,探究缓释氧材料的性能及其在去除地下水氨氮污染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将CaO_(2)、水泥、沙、膨润土、KH2PO4按质量比为3.0∶3.8∶1.8∶3.0∶1.2制成小球直径为4.0 cm的缓释氧材料,其释氧性能最优,出水溶解氧质量浓度能够持续保持高于8.5 mg/L,pH值稳定在8.50左右;在修复氨氮污染的试验中,集中装填缓释氧材料的修复效果明显优于分散装填,集中装填试验柱在第8天出水氨氮质量浓度满足地下水Ⅲ类水水质标准,去除率达94.1%,且试验周期内未出现亚硝酸盐累积超标问题,表明了该系统修复地下水氨氮污染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释氧材料 释氧速率 氨氮污染 地下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水矿化度对毛细水上升高度的制约特征研究
15
作者 刘佩贵 李勇 +1 位作者 尚熳廷 潘继隆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0-66,共7页
为了探究不同土壤类型矿化度对毛细水上升高度的制约特征,文章选取不同粒径砂性土与砂质壤土开展不同矿化度影响下的土壤毛细水室内柱试验研究,定量刻画了粒径与矿化度对毛细水上升高度的差异,建立了对数函数拟合模型。试验结果表明,矿... 为了探究不同土壤类型矿化度对毛细水上升高度的制约特征,文章选取不同粒径砂性土与砂质壤土开展不同矿化度影响下的土壤毛细水室内柱试验研究,定量刻画了粒径与矿化度对毛细水上升高度的差异,建立了对数函数拟合模型。试验结果表明,矿化度通过改变土壤水的重力势、基质势来制约毛细水的上升高度。矿化度为0.8、15.0、50.0g/L时,72 h中砂最大毛细水上升高度h_(max)分别为32.5、31.3、30.2 cm,细砂h_(max)分别为50.4、48.6、48.7 cm,粉砂h_(max)分别为72.3、76.4、76.0 cm,砂质壤土h_(max)分别为59.0、60.2、58.6 cm;粉砂和砂质壤土的毛细水上升速率变化波动较大,全试验周期内毛细水上升高度h与时间t可用三参数对数函数刻画。该研究结果揭示了矿化度对毛细水上升高度的制约特征,深化了毛细水上升高度的机理研究,可为土壤盐渍化治理、确定地下水生态水位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水上升高度 潜水矿化度 柱试验 重力势 基质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力学约束条件的透水沥青路面滞蓄雨水效能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陆公仁 尚熳廷 +2 位作者 王宗圣 王静峰 冯堂武 《安徽建筑》 2023年第12期87-90,共4页
为了研究透水沥青路面的力学约束对雨水滞蓄效能的影响程度,文章以合肥市黄山路为例,通过建立透水沥青路面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剖析了面层与基层厚度变化对路面承载能力的影响,确定了透水层的厚度,评价了路面结构的雨水滞蓄效果.结果表明... 为了研究透水沥青路面的力学约束对雨水滞蓄效能的影响程度,文章以合肥市黄山路为例,通过建立透水沥青路面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剖析了面层与基层厚度变化对路面承载能力的影响,确定了透水层的厚度,评价了路面结构的雨水滞蓄效果.结果表明,传统沥青路面的雨水收集量仅为透水沥青路面的11.84%.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85%时,OGFC层厚度从6 cm增加到9 cm,透水沥青路面对滞蓄洪峰削峰率将由60.87%增至73.91%.因此,可通过适当增加透水层的厚度来提高透水沥青路面力学性能与雨水滞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水沥青 力学响应 结构层厚度 雨水收集 滞蓄洪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