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乡土树种造林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1
作者 于楠楠 陈海垚 +5 位作者 尚天歌 刘瑞龙 薛利忠 焦欣磊 廉培勇 刘秀莲 《林业调查规划》 2025年第1期145-152,共8页
为探究不同乡土树种造林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乌兰察布地区不同乡土树种造林模式为研究对象,对不同造林模式下林地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综合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各造林模式下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不同造林模... 为探究不同乡土树种造林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乌兰察布地区不同乡土树种造林模式为研究对象,对不同造林模式下林地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综合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各造林模式下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不同造林模式均不同程度改善了土壤物理性质,其中山杏柠条锦鸡儿块状造林模式土壤的持水性指标及总孔隙度指标最高;不同造林模式均改善了土壤的pH、全效养分含量,全磷含量在表层土壤均显著高于对照,沙棘柠条锦鸡儿行间造林模式土壤全氮含量、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山杏纯林模式;相较于对照CK不同造林模式均显著提高了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所有造林模式综合评价得分均高于对照CK,其中山杏柠条锦鸡儿块状造林模式综合得分最高,建议在林业生态建设及修复中可应用该模式开展人工造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树种 造林模式 土壤理化性质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权TOPSIS法综合评价不同树种的混交方式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2
作者 尚天歌 于楠楠 +6 位作者 薛利忠 李佳鑫 焦欣磊 朱云佳 郭扬 尹喆 胡燕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5期191-197,共7页
为了解乌兰察布市地区常见树种混交造林模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筛选当地有利于树木长势和土壤改良的树种配置及混交模式,提升当地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以山杏(Armeniaca sibirica(L.)Lam)、拧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 Kom.)和沙... 为了解乌兰察布市地区常见树种混交造林模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筛选当地有利于树木长势和土壤改良的树种配置及混交模式,提升当地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以山杏(Armeniaca sibirica(L.)Lam)、拧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 Kom.)和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纯林作为对照,3种苗木两两组合,以行间、行内、块状混交模式种植,对比不同混交林长势并利用熵权TOPSIS法综合评价土壤物理性质差异。山杏与拧条锦鸡儿的块状混交能提高树木成活率,促进株高、地径等生长指标发育,同时能减小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持水量和孔隙度;熵权TOPSIS法综合评价表明,山杏与拧条锦鸡儿的块状混交在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方面优于其他混交林;相关性试验表明土壤容重与最大持水量、最小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总孔隙间呈极显著负相关。苗木生长势、土壤物理性质以及土壤持水性能间可相互作用,选择合适的苗木配置和栽培技术能有效地改善土壤质量,促进苗木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交林 混交模式 土壤物理性质 熵权TOPSIS法 Pearson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木山不同林分密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水分物理特征
3
作者 于楠楠 王志波 +4 位作者 白高娃 张海东 刘瑞龙 尚天歌 刘秀莲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6期146-151,共6页
为研究苏木山不同林分密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水分的物理特征,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合理经营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选择该林区5个密度林分,对不同林分密度、不同土层间的土壤物理特性进行综合比较,利用主成分分析、... 为研究苏木山不同林分密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水分的物理特征,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合理经营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选择该林区5个密度林分,对不同林分密度、不同土层间的土壤物理特性进行综合比较,利用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和加权求和模型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过低或过高的林分密度均会显著增加土壤容重,降低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最大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不同林分密度土壤水分物理特性指标除非毛管孔隙度外均在土壤表层呈现显著变化;林分密度为1300株/hm^(2)时综合评价值最高,因此针对该林区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将林分密度控制在1300~1800株/hm^(2),将更有利于维持整个林地系统土壤水分物理特性的长期稳定性,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维持长期生产力创造良好条件,获得更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落叶松 林分密度 土壤水分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造林方式对乌兰察布地区油松容器苗生长状况的影响
4
作者 李佳鑫 尚天歌 《甘肃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31-37,65,共8页
为了提高乌兰察布地区油松容器苗在立地条件差、土壤贫瘠环境下的成活率和生长量,试验分别采用常规整地、集水整地和菌根菌剂造林技术对油松容器苗进行栽植处理。3年间观察并测定苗木成活率、生长量以及土壤水分指标,通过隶属函数值法... 为了提高乌兰察布地区油松容器苗在立地条件差、土壤贫瘠环境下的成活率和生长量,试验分别采用常规整地、集水整地和菌根菌剂造林技术对油松容器苗进行栽植处理。3年间观察并测定苗木成活率、生长量以及土壤水分指标,通过隶属函数值法评价不同造林技术的抗旱性。结果发现:3年试验期间(2014-2017年),相比常规整地和集水整地造林技术,菌根菌剂造林技术能够显著提高试验区油松容器苗的成活率和生长量;采用菌根菌剂处理的样地土壤水分明显高于常规整地和集水整地;将集水整地和菌根菌剂造林技术相结合,油松容器苗成活率、生长量和土壤水分指标均优于其他3种单独造林技术。此外,不同造林技术的抗旱性评价由高到低为:集水整地与菌根菌剂造林技术结合>菌根菌剂造林技术>集水整地造林技术>常规整地造林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水整地 菌根菌剂 油松容器苗 隶属函数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刺大果沙棘在乌兰察布市地区的初期引种试验研究
5
作者 李佳鑫 尚天歌 《农村科学实验》 2023年第23期175-177,共3页
无刺大果沙棘相较于国产本土沙棘品种具有果大、柄长、产量高、易采摘的优点,在乌兰察布地区引种“深秋红”无刺大果沙棘,并按照不同的土壤类型和地径划分不同的试验区,研究其存活率及生长情况。研究显示,在乌兰察布地区栽植的“深秋红... 无刺大果沙棘相较于国产本土沙棘品种具有果大、柄长、产量高、易采摘的优点,在乌兰察布地区引种“深秋红”无刺大果沙棘,并按照不同的土壤类型和地径划分不同的试验区,研究其存活率及生长情况。研究显示,在乌兰察布地区栽植的“深秋红”无刺大果沙棘当年存活率接近90%,越冬后存活率能够达到75%,表明“深秋红”无刺大果沙棘适宜在乌兰察布地区进行引种推广。通过对各试验区生长情况进行对比,无刺大果沙棘在砂质土条件下的存活率及苗高增长量均高于在黏土条件下的植株,表明“深秋红”无刺大果沙棘更适宜在砂质土中栽植。此外,相同土质下,地径越小,无刺大果沙棘苗木株高和地径的增长量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刺大果沙棘 引种试验 存活率 砂质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