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毫针速刺法联合颈舒颗粒治疗气滞血瘀型颈性眩晕的效果 被引量:13
1
作者 马小闵 张春娇 +2 位作者 孙敦坡 尚国超 黄谦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2136-2141,共6页
目的 探讨毫针速刺法联合颈舒颗粒治疗气滞血瘀型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至2022年8月南京中医药大学连云港附属医院收治的106例气滞血瘀型颈性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 目的 探讨毫针速刺法联合颈舒颗粒治疗气滞血瘀型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至2022年8月南京中医药大学连云港附属医院收治的106例气滞血瘀型颈性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颈舒颗粒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毫针速刺法治疗,两组持续治疗8周后观察效果。对比两组中医证候评分、眩晕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比较两组外周血炎症因子、血管舒缩因子、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善情况,记录并对比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的主症、次症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主症、次症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DH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TNF-α、IL-6、CRP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内皮素-1(ET-1)、5-羟色胺(5-HT)均低于治疗前,一氧化氮(NO)均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ET-1、5-HT均低于对照组,NO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毫针速刺法联合颈舒颗粒治疗气滞血瘀型颈性眩晕可增强临床疗效,抑制外周血血炎症因子合成,改善血管舒缩因子、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且安全性良好,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性眩晕 气滞血瘀 颈舒颗粒 毫针速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渊通窍颗粒联合针灸对鼻窦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8
2
作者 尚国超 马小闵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14-1116,共3页
目的观察鼻渊通窍颗粒联合针灸对鼻窦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鼻渊通窍颗粒联合布地奈德鼻喷剂,观察组给予鼻渊通窍颗粒联合针灸治疗,疗程30 d。检测临床疗效、临床症状评分、VAS评... 目的观察鼻渊通窍颗粒联合针灸对鼻窦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鼻渊通窍颗粒联合布地奈德鼻喷剂,观察组给予鼻渊通窍颗粒联合针灸治疗,疗程30 d。检测临床疗效、临床症状评分、VAS评分、SNOT-20评分、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4、IL-13)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临床症状评分、VAS评分、SNOT-20评分、血清炎症因子降低(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结论鼻渊通窍颗粒联合针灸可有效改善鼻窦炎患者鼻腔充血症状,减轻疼痛和炎症反应,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渊通窍颗粒 针灸 鼻窦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毫针速刺法结合推拿对脑卒中软瘫期肩痛疗效及病灶超声检测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马小闵 尚国超 +4 位作者 孙敦坡 李鑫 黄谦 赵红艳 陈玲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9-142,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毫针速刺法结合推拿对脑卒中软瘫期肩痛疗效及病灶超声检测指标的影响,以便为针灸治疗此病提供高效、安全的方法。方法将102例脑卒中软瘫期肩痛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研究组(51例)、对照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联... 目的通过观察毫针速刺法结合推拿对脑卒中软瘫期肩痛疗效及病灶超声检测指标的影响,以便为针灸治疗此病提供高效、安全的方法。方法将102例脑卒中软瘫期肩痛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研究组(51例)、对照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联合推拿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另给予毫针速刺法,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后评估疗效。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肩痛、肩关节活动度、肩关节功能及肌骨彩超情况。记录两组治疗安全性。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屈曲、外展、外旋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屈曲、外展、外旋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UCLA)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UCL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盂肱关节下方关节囊厚度、肩峰至大结节间距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盂肱关节下方关节囊厚度、肩峰至大结节间距均低于对照组(P<0.05)。毫针速刺法结合推拿治疗脑卒中软瘫期肩痛未发生任何不良事件。结论毫针速刺法结合推拿可明显降低脑卒中软瘫期肩痛患者肩关节疼痛程度,改善肩关节活动度、肩关节功能及肩周组织解剖学异常结构,临床疗效佳,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肩痛 毫针速刺法 推拿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艾段温针灸治疗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100例 被引量:21
4
作者 孙敦坡 马小闵 +3 位作者 姜明孝 尚国超 王益松 高绪柱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9-23,共5页
目的观察大艾段温针灸治疗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AR)的疗效并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入选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105例。观察组大艾段温针灸,每日1次,每周治疗4次,4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急性期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喷鼻,枸地氯雷... 目的观察大艾段温针灸治疗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AR)的疗效并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入选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105例。观察组大艾段温针灸,每日1次,每周治疗4次,4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急性期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喷鼻,枸地氯雷他定片口服。病情稳定后,枸地氯雷他定片停药,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继续喷鼻。4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结束时及治疗后30d的中医证候总积分、西医临床症状总积分、体征总积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及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总积分、临床症状总积分、体征总积分以及鼻部整体症状的严重程度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同组治疗前(P<0.01),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0.01);血清3项指标,组内及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结束后30d随访,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中医证候总积分、临床症状总积分、体征总积分以及鼻部整体症状的严重程度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同组治疗前(P<0.01);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0.01);血清3项指标,IFN-γ含量,对照组治疗结束后30d与治疗前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内、组间3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艾段温针灸法治疗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较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临床症状、体征、VAS评分,在调节血清IgE、IL-4、IFN-γ含量方面优于对照组,作用机制可能也与降低血清IgE、IL-4含量,升高IFN-γ含量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针灸 变应性鼻炎 鼻鼽 肺气虚寒 临床疗效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