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三峡库区紫色土坡耕地不同桑树-作物配置模式下土壤氮磷的淋溶
被引量:
4
1
作者
尚二凤
史书
+5 位作者
林晓
罗柏林
王法
木志坚
倪九派
谢德体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559-1564,共6页
利用混合离子交换树脂填埋吸附法对重庆市涪陵区王家沟小流域内4种不同桑树-作物配置模式下的坡地土壤氮磷淋溶量进行了定量化研究。试验所设置的4个处理分别为横坡农作、横坡农作+三带桑树、横坡农作+四边桑树、横坡农作+等高桑树+四...
利用混合离子交换树脂填埋吸附法对重庆市涪陵区王家沟小流域内4种不同桑树-作物配置模式下的坡地土壤氮磷淋溶量进行了定量化研究。试验所设置的4个处理分别为横坡农作、横坡农作+三带桑树、横坡农作+四边桑树、横坡农作+等高桑树+四边桑树。各处理耕作、施肥措施均保持一致,作物种植制度为玉米-榨菜轮作。结果表明,玉米季各处理土壤总氮(TN)的淋溶量在10.19~11.37 kg·hm^(-2)之间,榨菜季在11.06~12.23 kg·hm^(-2)之间,同一季不同处理间或同一处理不同季间土壤TN的淋溶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硝态氮(NO_3^--N)和铵态氮(NH_4^+-N)对TN年淋溶量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63.9%和36.1%,说明NO-3-N是氮素垂直淋失的主要形式。同一处理土壤在榨菜季的NO_3^--N淋溶量均高于玉米季,NH_4^+-N则相反;不同处理土壤总磷(TP)年淋溶量范围为0.19~0.21 kg·hm^(-2),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桑树配置模式对土壤氮磷淋溶拦截效果的差异并不明显,可能是由本试验中的桑树种植年限较短及根系还不发达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坡耕地
氮
磷
淋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三峡库区不同稻田分布格局下农业小流域径流磷排放特征
被引量:
5
2
作者
罗柏林
尚二凤
+5 位作者
林晓
史书
刘园园
倪九派
谢德体
木志坚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38-344,共7页
于2012年3月21日—2013年3月20日期间对三峡库区涪陵段两个毗邻集水域汇出口径流水质进行了高频(每日)采样监测,以对比分析稻田空间分布格局对径流磷浓度和输出强度的影响。两集水域气候地理条件相似,农耕方式相同,单位面积施肥量相近,...
于2012年3月21日—2013年3月20日期间对三峡库区涪陵段两个毗邻集水域汇出口径流水质进行了高频(每日)采样监测,以对比分析稻田空间分布格局对径流磷浓度和输出强度的影响。两集水域气候地理条件相似,农耕方式相同,单位面积施肥量相近,但其中一个(记为集水域A)稻田分布零散,破碎度高,而另一个(集水域B)稻田连片分布在其末(底)端,破碎度低。结果显示,集水域A在全年和不同作物生长季的径流总磷平均浓度都相应地高于集水域B。同样,前者的径流产流量(1431 m3·hm^(-2)·a-1)也显著高于后者(840 m3·hm^(-2)·a-1),因而前者径流总磷的年输出通量(210 g·hm^(-2)·a-1)远大于后者(72 g·hm^(-2)·a-1)。按季节计算,两集水域水稻/玉米季总磷浓度皆高于榨菜季,集水域A在水稻/玉米季的径流总磷输出通量(147 g·hm^(-2)·a-1)是榨菜季(63 g·hm^(-2)·a-1)的1.9倍,集水域B在水稻/玉米季的径流总磷输出通量(58 g·hm^(-2)·a-1)是榨菜季(14 g·hm^(-2)·a-1)的3.6倍。从研究中看,这些差异很有可能是两集水域的土地利用,特别是水稻田布局差异所导致的,因此实现水稻田的合理布局是三峡库区径流磷排放负荷减控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面源污染
农业小流域
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三峡库区紫色土坡耕地不同桑树-作物配置模式下土壤氮磷的淋溶
被引量:
4
1
作者
尚二凤
史书
林晓
罗柏林
王法
木志坚
倪九派
谢德体
机构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重庆市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教育部三峡库区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
出处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559-1564,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1275
41371301)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课题:三峡库区及上游流域农村面源污染控制技术与工程示范(2012ZX07104-003)
文摘
利用混合离子交换树脂填埋吸附法对重庆市涪陵区王家沟小流域内4种不同桑树-作物配置模式下的坡地土壤氮磷淋溶量进行了定量化研究。试验所设置的4个处理分别为横坡农作、横坡农作+三带桑树、横坡农作+四边桑树、横坡农作+等高桑树+四边桑树。各处理耕作、施肥措施均保持一致,作物种植制度为玉米-榨菜轮作。结果表明,玉米季各处理土壤总氮(TN)的淋溶量在10.19~11.37 kg·hm^(-2)之间,榨菜季在11.06~12.23 kg·hm^(-2)之间,同一季不同处理间或同一处理不同季间土壤TN的淋溶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硝态氮(NO_3^--N)和铵态氮(NH_4^+-N)对TN年淋溶量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63.9%和36.1%,说明NO-3-N是氮素垂直淋失的主要形式。同一处理土壤在榨菜季的NO_3^--N淋溶量均高于玉米季,NH_4^+-N则相反;不同处理土壤总磷(TP)年淋溶量范围为0.19~0.21 kg·hm^(-2),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桑树配置模式对土壤氮磷淋溶拦截效果的差异并不明显,可能是由本试验中的桑树种植年限较短及根系还不发达所致。
关键词
三峡库区
坡耕地
氮
磷
淋溶
Keywords
Three Georges Reservoir Region
upland soil
nitrogen
phosphorus
leaching loss
分类号
S157.2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三峡库区不同稻田分布格局下农业小流域径流磷排放特征
被引量:
5
2
作者
罗柏林
尚二凤
林晓
史书
刘园园
倪九派
谢德体
木志坚
机构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重庆市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38-344,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1275
41371301)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课题:三峡库区及上游流域农村面源污染控制技术与工程示范项目(2012ZX07104-003)~~
文摘
于2012年3月21日—2013年3月20日期间对三峡库区涪陵段两个毗邻集水域汇出口径流水质进行了高频(每日)采样监测,以对比分析稻田空间分布格局对径流磷浓度和输出强度的影响。两集水域气候地理条件相似,农耕方式相同,单位面积施肥量相近,但其中一个(记为集水域A)稻田分布零散,破碎度高,而另一个(集水域B)稻田连片分布在其末(底)端,破碎度低。结果显示,集水域A在全年和不同作物生长季的径流总磷平均浓度都相应地高于集水域B。同样,前者的径流产流量(1431 m3·hm^(-2)·a-1)也显著高于后者(840 m3·hm^(-2)·a-1),因而前者径流总磷的年输出通量(210 g·hm^(-2)·a-1)远大于后者(72 g·hm^(-2)·a-1)。按季节计算,两集水域水稻/玉米季总磷浓度皆高于榨菜季,集水域A在水稻/玉米季的径流总磷输出通量(147 g·hm^(-2)·a-1)是榨菜季(63 g·hm^(-2)·a-1)的1.9倍,集水域B在水稻/玉米季的径流总磷输出通量(58 g·hm^(-2)·a-1)是榨菜季(14 g·hm^(-2)·a-1)的3.6倍。从研究中看,这些差异很有可能是两集水域的土地利用,特别是水稻田布局差异所导致的,因此实现水稻田的合理布局是三峡库区径流磷排放负荷减控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三峡库区
面源污染
农业小流域
磷
Keywords
Three Gorges Reservoir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agricultural watershed
phosphorus
分类号
X52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三峡库区紫色土坡耕地不同桑树-作物配置模式下土壤氮磷的淋溶
尚二凤
史书
林晓
罗柏林
王法
木志坚
倪九派
谢德体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三峡库区不同稻田分布格局下农业小流域径流磷排放特征
罗柏林
尚二凤
林晓
史书
刘园园
倪九派
谢德体
木志坚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