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乌梅散提取物对兔离体小肠平滑肌运动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尚书凤 王琦 +2 位作者 郭素芬 陈志远 王杨科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77-483,共7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乌梅散提取物对兔离体小肠平滑肌收缩的作用及其机制。取乌梅30 g、柿蒂50 g、诃子12 g、黄连12 g、郁金12 g,通过煎熬制备乌梅散水提取物储液。兔小肠离体后恒温灌流,利用RM6240多道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进行信息采集和... 本研究旨在探究乌梅散提取物对兔离体小肠平滑肌收缩的作用及其机制。取乌梅30 g、柿蒂50 g、诃子12 g、黄连12 g、郁金12 g,通过煎熬制备乌梅散水提取物储液。兔小肠离体后恒温灌流,利用RM6240多道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进行信息采集和记录。观察乌梅散提取物对离体小肠自发收缩的影响,应用乙酰胆碱(Ach)致使兔小肠平滑肌痉挛性收缩,观察中浓度乌梅散提取物(2.18 g/L)对Ach诱导的收缩的影响,并观察其对Ach引起的离体小肠细胞内Ca^(2+)和胞外Ca^(2+)收缩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药物浓度大于1.09 g/L时,可显著抑制兔离体小肠平滑肌自发收缩的振幅和频率(P<0.05);Ach可极显著诱导小肠平滑肌收缩的振幅(P<0.01);2.18 g/L乌梅散提取物可极显著抑制Ach引起的痉挛性收缩振幅和频率(P<0.01);在无Ca^(2+)台氏液中,乌梅散提取物可极显著抑制Ach引起的离体小肠细胞内Ca^(2+)和胞外Ca^(2+)收缩振幅及频率(P<0.01)。综上所述,乌梅散提取物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小肠平滑肌自发收缩,可抑制小肠痉挛性收缩,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内Ca^(2+)释放和胞外Ca^(2+)内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梅散 小肠平滑肌 Ca^(2+)离子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色甘薯醇提物抗疲劳机制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熊斌 王杨科 +3 位作者 尚书凤 路宏朝 颜文博 王琦 《中国食品添加剂》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5-70,共6页
为了研究紫色甘薯醇提物的抗疲劳效应,设计小鼠运动耐力实验,检测小鼠血液生化指标和小鼠骨骼肌核蛋白PGC-1α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20mg/m L、10mg/m L组小鼠的运动耐力有显著性延长(P<0.01),表明紫色甘薯醇提物可以提高肌肉的... 为了研究紫色甘薯醇提物的抗疲劳效应,设计小鼠运动耐力实验,检测小鼠血液生化指标和小鼠骨骼肌核蛋白PGC-1α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20mg/m L、10mg/m L组小鼠的运动耐力有显著性延长(P<0.01),表明紫色甘薯醇提物可以提高肌肉的耐力。生化检测结果表明,10mg/m L、20mg/m L组能降低血清尿素、丙二醛、血乳酸的含量(P<0.05),能显著增加肝糖原存储量(P<0.01),显著提高总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P<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静止状况下,PGC-1α表达提高了3%;运动状况下,PGC-1α表达提高了6.81%。实验结果表明,紫色甘薯醇提物能提高小鼠体内抗氧化能力,增加糖原含量,降低代谢产物累积,提高PGC-1α蛋白表达来提高小鼠体内能量代谢,达到抗疲劳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甘薯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γ辅助活化因子1α(PGC-1α) 抗疲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味中草药添加对鲫鱼诱食和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陈思航 路宏朝 +3 位作者 尚书凤 王琦 颜文博 王杨科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第5期67-70,74,共5页
以鲫鱼为实验对象,初步探讨6味中草药添加饲料对鲫鱼诱食及生长的影响。采用触球法和摄食生长法,将实验分为4组,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Ⅱ、Ⅲ、Ⅳ为实验组,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相当于80、160、320 g/kg煎制而成的中草药复方。喂食... 以鲫鱼为实验对象,初步探讨6味中草药添加饲料对鲫鱼诱食及生长的影响。采用触球法和摄食生长法,将实验分为4组,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Ⅱ、Ⅲ、Ⅳ为实验组,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相当于80、160、320 g/kg煎制而成的中草药复方。喂食30 d后,Ⅱ组无明显诱食效果,Ⅲ组诱食活性显著增加,Ⅳ组诱食活性极显著增加;同时,Ⅲ、Ⅳ组鲫鱼增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使用6味中草药添加饲料对鲫鱼的诱食与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鲫鱼 诱食活性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氯苯氧氯酚联合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
4
作者 赵芳娟 王琦 +1 位作者 尚书凤 王杨科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第5期64-71,共8页
为了了解混合物的联合毒性对蝌蚪的影响,采用急性毒理实验方法研究了二氯苯氧氯酚(TC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对中华蟾蜍蝌蚪毒性的半致死浓度(LC 50),结果显示,TCS在24、48、72、96 h对蝌蚪的LC 50为0.54、0.476、0.445、0.445 mg/L... 为了了解混合物的联合毒性对蝌蚪的影响,采用急性毒理实验方法研究了二氯苯氧氯酚(TC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对中华蟾蜍蝌蚪毒性的半致死浓度(LC 50),结果显示,TCS在24、48、72、96 h对蝌蚪的LC 50为0.54、0.476、0.445、0.445 mg/L,SDBS在24、48、72、96 h对蝌蚪的LC 50为646.75、607.29、571.01、543.97 mg/L。在急性毒性实验基础上,进行了联合毒性实验。结果表明,蝌蚪在低浓度TCS、SDBS中暴露15 d后,单一组的TCS、SDBS对蝌蚪的生长发育都有着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TCS的抑制作用以及核异常率高于SDBS,TCS联合SDBS对蝌蚪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及核异常率均高于单一组。通过相加指数法得出SDBS联合TCS表现出一定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蟾蜍蝌蚪 二氯苯氧氯酚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半致死浓度 生长发育 核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