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场总线通信安全的设计与实现
1
作者 陈嘉 尔桂花 《电子技术应用》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31-33,共3页
现场总线的特点是开放、互联,这是它优于其它形式系统的根本原因。但是这种开放互联的性质也给现场总线系统带来了不安全因素。讨论了现场总线系统的通信安全问题,指出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提出了在设备层实现通信安全的方案。根据现场总... 现场总线的特点是开放、互联,这是它优于其它形式系统的根本原因。但是这种开放互联的性质也给现场总线系统带来了不安全因素。讨论了现场总线系统的通信安全问题,指出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提出了在设备层实现通信安全的方案。根据现场总线技术的特点和发展现状提出了模块化的加密方案,并且对这一方案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同时也探讨了其对总线通信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场总线 通信安全 自动化系统 设备层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PEG-2到JVT/AVC/H.264的快速转码算法
2
作者 张宁 戴琼海 +1 位作者 尔桂花 丁嵘 《有线电视技术》 2005年第5期61-63,共3页
本文为MPEG-2到JVT/AVC/H.264的转码提供了一种高效的块模式决策算法。这种新的决策算法既充分地利用了原始序列与当前待编码的H.264宏块相对应的16个MPEG-2宏块的信息,又参考了转码后序列的当前帧中与待编码宏块相邻的多个宏块的信... 本文为MPEG-2到JVT/AVC/H.264的转码提供了一种高效的块模式决策算法。这种新的决策算法既充分地利用了原始序列与当前待编码的H.264宏块相对应的16个MPEG-2宏块的信息,又参考了转码后序列的当前帧中与待编码宏块相邻的多个宏块的信息以及前一帧相应宏块的信息。本文在利用已知宏块的信息预测待编码宏块块模式的过程中,引入了"模式子集"的概念。由于这个子集中元素的数目较少,所以待编码宏块在该子集中挑选适合的块模式,可以极大地节省编码时间,提高编码效率,而与此同时对PSNR以及视频图像主观性能的影响不大。另外,本文进一步扩展了"主导宏块"的概念,并将之应用于块模式的决策中,从而有效地提高编码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264 转码 宏块 编码效率 AVC JVT MPEG-2 决策算法 子集 快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信息在MPEG-2到JVT/AVC/H.264转码中的应用
3
作者 张宁 戴琼海 +1 位作者 尔桂花 丁嵘 《有线电视技术》 2005年第16期26-27,6,共3页
本文为MPEG-2到JVT/AVC/H.264的转码提供了一种高效的块模式选择算法。这种新的模式选择算法充分的利用了原始MPEG-2码流数据和当前JVT/AVC/H.264码流数据之间的统计相关性,用于优化转码算法、提高操作效率。为了有效地利用这种相关性,... 本文为MPEG-2到JVT/AVC/H.264的转码提供了一种高效的块模式选择算法。这种新的模式选择算法充分的利用了原始MPEG-2码流数据和当前JVT/AVC/H.264码流数据之间的统计相关性,用于优化转码算法、提高操作效率。为了有效地利用这种相关性,本文引入了互信息的概念,以实现转码过程中对数据相关性的具体操作。通过计算、分析、比较视频流某种特征数据在转码前后的互信息,统计地得到该特征数据对转码过程的影响,由此可在转码过程中考虑并具体利用这种相关性以简化转码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VT/AVC/H.264 转码 互信息 模式选择 MPEG-2 H.264 AVC JVT 统计相关性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XSCALE的手持数字电视终端的H.264解码器优化
4
作者 张博 戴琼海 +1 位作者 丁嵘 尔桂花 《有线电视技术》 2005年第6期58-60,共3页
本文设计了一种综合优化算法,针对XSCALE平台的体系结构进行了内存访问的优化,对解码器的结构缺陷进行了改造,并分析出了几个运算量最大的模块进行汇编优化,使解码播放速度提高了一倍,达到QCIF码流的实时播放。
关键词 解码器 H.264 数字电视 码流 终端 播放速度 汇编 XSCALE 内存 实时播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6000系列DSP的MPEG-4编码器实现 被引量:9
5
作者 焦敬恩 尔桂花 戴琼海 《电子技术应用》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24-26,共3页
介绍MPEG-4视频编码在C6000系列DSP上的软硬件实现。从DSP的超长指令字(VLIW)和流水线结构入手,讲述DSP的软件优化。实验证明,利用这两种结构设计程序可以使MPEG-4编码效率大大提高。
关键词 C6000系列DSP MPEG-4 编码器 数字信号处理器 超长指令字 流水线 TMS320C600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累积帧差图像的视频对象提取系统 被引量:1
6
作者 刘茂英 戴琼海 尔桂花 《电视技术》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1期29-31,共3页
对现有的分割方法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基于变化检测的综合的语义视频对象提取系统。该系统分为4个部分:1)计算并累积若干相邻帧差图像;2)在累积帧差图像上滤除尖锐噪声自适应选取域值;3)域值化累积帧差图像;4)利用噪声的孤... 对现有的分割方法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基于变化检测的综合的语义视频对象提取系统。该系统分为4个部分:1)计算并累积若干相邻帧差图像;2)在累积帧差图像上滤除尖锐噪声自适应选取域值;3)域值化累积帧差图像;4)利用噪声的孤立性,对象运动的连通性进行后处理提取对象。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提出的方法计算复杂度低,不需人工参与,运动对象的提取质量高,非常适于基于对象的实时视频处理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化检测 累积帧差 高阶统计矩 自适应域值 连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频编码标准中SP/SI帧的发展及应用
7
作者 徐真真 戴琼海 +1 位作者 尔桂花 刘烨斌 《有线电视技术》 2005年第18期22-25,共4页
自H.263中相关概念提出以来,SP/SI帧技术在H.26L、H.264视频编码标准中都得到了采用和发展。如今,利用SP/SI帧技术实现码流切换、随机接入和差错规避正是存储视频流应用的一个热点,SP/SI帧的编解码策略还在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中。本文旨... 自H.263中相关概念提出以来,SP/SI帧技术在H.26L、H.264视频编码标准中都得到了采用和发展。如今,利用SP/SI帧技术实现码流切换、随机接入和差错规避正是存储视频流应用的一个热点,SP/SI帧的编解码策略还在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中。本文旨在回顾和总结SP/SI帧技术在视频编码标准中的发展过程,并结合这一技术的应用介绍了具体的编解码策略及改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 SI H.263 H.26L H.264 码流切换 随机接入 差错规避 视频编码标准 帧技术 应用 H.263 H.26L H.264 码流切换 技术实现 随机接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3D-DCT的视频水印算法研究
8
作者 路阳 何前勇 +2 位作者 丁嵘 戴琼海 尔桂花 《有线电视技术》 2005年第15期59-63,共5页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DCT(离散余弦变换)扩展频谱的稳健性视频水印方案。根据视频序列的特点对视频块序列采用3D-DCT变换(三维离散余弦变换),并依据运动检测和人眼视觉模型分成块序列自适应的嵌入水印,保证隐藏数据的视觉不可见性和一定的...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DCT(离散余弦变换)扩展频谱的稳健性视频水印方案。根据视频序列的特点对视频块序列采用3D-DCT变换(三维离散余弦变换),并依据运动检测和人眼视觉模型分成块序列自适应的嵌入水印,保证隐藏数据的视觉不可见性和一定的容量。该算法很好地克服之前的视频水印算法在抗攻击和容量上的缺陷。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嵌入水印视觉不可觉察性,抗攻击及容量上都有较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水印 DCT 扩展频谱 3D-DCT变换 算法研究 三维离散余弦变换 人眼视觉模型 视频序列 嵌入水印 不可觉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P over DVB应用中基于质量控制的转码算法
9
作者 徐一凡 尔桂花 +1 位作者 戴琼海 丁嵘 《有线电视技术》 2005年第5期56-60,共5页
本文根据IP over DVB传输过程中对视频质量稳定性的要求,提出了一种在转码过程中根据对图像质量的评估来调整量化参数,从而使视频质量保持在较为稳定的范围内,并满足带宽限制的频域方法。本方法省去了一般图像质量评估方法中的DCT处理过... 本文根据IP over DVB传输过程中对视频质量稳定性的要求,提出了一种在转码过程中根据对图像质量的评估来调整量化参数,从而使视频质量保持在较为稳定的范围内,并满足带宽限制的频域方法。本方法省去了一般图像质量评估方法中的DCT处理过程,全部操作在频域完成,因而计算量小;同时采取了建模的方法对目标值进行分段搜索,调整速度快;此外还根据预测对最终参数进行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VB 转码 视频质量 IP 图像质量 DCT 带宽 算法 搜索 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Delaunay三角网的应用层组播的设计与研究
10
作者 石楠 戴琼海 尔桂花 《有线电视技术》 2005年第19期62-65,共4页
应用层组播协议在由终端组成的逻辑叠加网中进行组播数据传输。应用层组播协议性能的优劣主要决定于应用层的叠加网与实际网络结构的吻合程度。Delaunay三角网(DT)的特殊性质使得它适于应用层组播叠加网的构建,JorgLiebeherr和MichaelNa... 应用层组播协议在由终端组成的逻辑叠加网中进行组播数据传输。应用层组播协议性能的优劣主要决定于应用层的叠加网与实际网络结构的吻合程度。Delaunay三角网(DT)的特殊性质使得它适于应用层组播叠加网的构建,JorgLiebeherr和MichaelNahas据此设计了二维DT应用层组播协议。但是,二维DT应用层组播协议的维数太少,无法很好的与实际网络结构匹配,限制了所建立的应用层组播叠加网的性能。我们将逻辑空间的维数增加到三维,在三维空间中建立DT网。通过数据仿真和分析,三维DT应用层组播算法在没有降低网络层效率的前提下提高了应用层性能,而且更利于向大规模网络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T 应用层组播 叠加网 DELAUNAY三角网 应用层组播 设计与研究 三维空间 MICHAEL 组播协议 网络结构 逻辑空间 叠加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