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臭氧和氮肥交互对小麦干物质生产、N、P、K含量及累积量的影响 被引量:16
1
作者 陈娟 曾青 +4 位作者 朱建国 刘钢 谢祖彬 唐昊冶 小林和彦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16-622,共7页
利用中日合作建立的亚洲首个稻麦轮作开放式臭氧浓度升高(ozone-free air controlled enrichment,O3-FACE)平台,选取小麦品种(Tritcium aestivum)扬麦16为试材,研究了不同臭氧和氮肥水平下,小麦不同部位干物质量以及N、P、K质量分数的... 利用中日合作建立的亚洲首个稻麦轮作开放式臭氧浓度升高(ozone-free air controlled enrichment,O3-FACE)平台,选取小麦品种(Tritcium aestivum)扬麦16为试材,研究了不同臭氧和氮肥水平下,小麦不同部位干物质量以及N、P、K质量分数的变化。结果表明,臭氧胁迫下,常氮水平小麦根、叶和穗干物质量以及根冠比与对照相比均显著降低,降幅分别为37.4%、17.4%、12.8%、29.8%,而增施氮肥后,小麦根叶穗及根冠比与常氮下相比均显著增加,增幅分别为60.5%、23.2%、10.7%、43.6%;常氮条件下,臭氧浓度升高明显降低N、P、K累积量及成熟期叶中N、P、K质量分数,降幅分别为10.93%、11.65%、7.64%、23.87%、14.81%、14.9%,而成熟期穗中N、P、K质量分数明显增加,增幅分别为6.15%、10.34%、13.12%,增施氮肥后,N、P、K累积量及小麦叶中N质量分数与常氮相比明显增加,增幅分别为15.58%、11.91%、9.00%、10.74%,叶中P、K质量分数也有所增加但增幅很小,而增施氮肥对其他部位的N、P、K质量分数影响不大。臭氧和氮肥对茎部干质量及N、P、K质量分数影响均不明显。总之,增施氮肥对小麦在臭氧胁迫下的生物量累积和养分累积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氮肥 干物质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田开放体系中调控臭氧浓度装置平台(O3-FACE)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唐昊冶 刘钢 +2 位作者 韩勇 朱建国 小林和彦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33-841,共9页
本研究研制建立了亚洲第一个稻麦轮作的O3-FACE平台系统。平台主要由O3供应系统、O3释放系统以及平台监控系统3大部分组成;FACE圈O3目标浓度设定值为高于对照圈O3浓度50%;系统根据风向、风速、FACE圈内中心点O3浓度值等因素控制布气。... 本研究研制建立了亚洲第一个稻麦轮作的O3-FACE平台系统。平台主要由O3供应系统、O3释放系统以及平台监控系统3大部分组成;FACE圈O3目标浓度设定值为高于对照圈O3浓度50%;系统根据风向、风速、FACE圈内中心点O3浓度值等因素控制布气。平台运行3年以来,85%以上布气时间内,平台控制区域O3浓度波动在控制目标值的±15%之内;90%以上布气时间内,平台控制区域O3浓度波动在控制目标值的±20%之内。FACE圈内O3浓度分布基本随风向由边向中心逐步降低,作物生长季内圈内O3浓度分布与控制中心点的O3浓度相比,变幅小于±10%。在低风速条件下(风速<0.3 m/s),80%布气时间内,平台控制区域O3浓度波动在控制目标值的±20%之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开放体系 FACE 农田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放式臭氧浓度升高条件下不同敏感型小麦品种的光合特性 被引量:18
3
作者 曹际玲 王亮 +6 位作者 曾青 梁晶 唐昊冶 谢祖彬 刘钢 朱建国 小林和彦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500-1507,共8页
利用亚洲首个开放式臭氧浓度升高平台(O3FACE),以臭氧敏感品种烟农19和臭氧耐性品种扬麦16为试材,研究了小麦光合特性对O3浓度升高的响应,并分析了不同敏感型小麦品种响应差异的可能原因。结果表明,O3浓度升高并持续处理75d,小麦旗叶的... 利用亚洲首个开放式臭氧浓度升高平台(O3FACE),以臭氧敏感品种烟农19和臭氧耐性品种扬麦16为试材,研究了小麦光合特性对O3浓度升高的响应,并分析了不同敏感型小麦品种响应差异的可能原因。结果表明,O3浓度升高并持续处理75d,小麦旗叶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均显著下降,其中扬麦16的降幅(27.9%、37.5%和27.9%)明显小于烟农19(61.1%、68.0%和57.4%);而Ci基本维持恒定。说明O3FACE下小麦旗叶Pn下降是气孔因素和非气孔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非气孔因素起决定性作用。叶绿素荧光分析表明,两个品种的PSII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PSII潜在活性(Fv/Fo)、光化学猝灭(qP)和光化学反应速率(Prate)等荧光参数均呈下降趋势,而非光化学猝灭(NPQ)和热耗散速率(Drate)呈上升趋势;可溶性蛋白和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Rubisco)则与荧光参数及Pn的变化趋势一致。由此可见,RuBP的羧化限制和PSII光系统损伤可能是O3胁迫下小麦旗叶Pn下降的主要非气孔因素。此外,O3FACE下扬麦16各参数的变幅均小于烟农19,扬麦16较高的蒸腾速率和较小的Rubisco含量降幅可能是其维持光合机构功能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O3) 小麦 光合作用 叶绿素荧光 可溶性蛋白 RUBISC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火花加工的现状与未来 被引量:3
4
作者 小林和彦 真柄卓司 +1 位作者 尾崎好雄 弥富刚 《金属成形工艺》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38-45,共8页
近年来的EDM技术和各种适应控制方法不仅使加工效率更高,而且表面粗糙度亦更好、更均匀。EDM的数控系统大多数采用32位微处理器,所以控制功能和人机界面都有明显改善。WEDM(线切割)的切割速度高达300mm^2/min,几何精度进入微米级,最佳... 近年来的EDM技术和各种适应控制方法不仅使加工效率更高,而且表面粗糙度亦更好、更均匀。EDM的数控系统大多数采用32位微处理器,所以控制功能和人机界面都有明显改善。WEDM(线切割)的切割速度高达300mm^2/min,几何精度进入微米级,最佳表面粗糙度已达到R_a0.5μm。此文阐述了新的EDM技术,即SEDM(电火花成形加工)的超低耗损加工,模糊适应控制,混粉加工,WEDM的高速高精度加工和无电解加工,模具工业的工厂自动化系统(PA)已经进入实用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DM 电火花 成形 模具 自动化系统 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