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北漫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封晓然 尚丽晨 +4 位作者 李小龙 闫旭山 张鹏 王茂青 霍雨帆 《林业调查规划》 2021年第6期63-67,150,共6页
通过野外调查和查阅标本、文献资料,对漫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内的种子植物区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区内共有种子植物510种,隶属于91科299属,植物多样性较为丰富;保护区内种子植物科的组成以小科和极小科为主,种数集中在中等科;属的组... 通过野外调查和查阅标本、文献资料,对漫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内的种子植物区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区内共有种子植物510种,隶属于91科299属,植物多样性较为丰富;保护区内种子植物科的组成以小科和极小科为主,种数集中在中等科;属的组成以极小属为主,种数集中在小属;优势科为菊科、禾本科、蔷薇科、豆科和百合科,优势属共有10属;在科级水平上,种子植物区系以世界分布为主,兼有温带和热带成分;在属级水平上,温带分布占有绝对优势;本区系中无中国特有科,有中国特有属2属,区系特有现象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植物 地理区系 植物多样性 优势科 漫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长汀县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降雨产流产沙特征 被引量:13
2
作者 卜建霞 叶功富 +2 位作者 尤龙辉 封晓然 李蝶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5,共5页
通过布设标准径流小区,定位监测2014年长汀水土保持科教园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降雨和产流产沙特征,并对其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径流深大小依次为自然裸露坡面模式(403mm)>人工播草模式(93.7mm)>农田管理模式(92mm)>封禁... 通过布设标准径流小区,定位监测2014年长汀水土保持科教园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降雨和产流产沙特征,并对其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径流深大小依次为自然裸露坡面模式(403mm)>人工播草模式(93.7mm)>农田管理模式(92mm)>封禁管理模式(75.2mm)>马尾松纯林(69.6mm)>果园管理模式(60.8mm),年土壤流失量大小依次为自然裸露坡面模式(30.97t/hm^2)>农田管理模式(5.44t/hm^2)>封禁管理模式(2.71t/hm^2)>马尾松纯林(2.43t/hm^2)>果园管理模式(1.6t/hm^2)>人工播草模式(0.47t/hm^2);小雨和中雨是主要的下雨类型,中雨和暴雨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降雨类型;降雨量和I30是与产流产沙相关性相对较强的两个降雨因子;自然裸露地和封禁管理模式的径流深—降雨量线性回归拟合效果较好,其他模式均表现为较好的幂函数回归;除了人工播草模式外,其他土地利用模式的径流深—土壤流失量线性回归拟合效果均较好。相较于其他土地利用方式,果园管理模式的水土保持效益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小区 水土保持措施 降雨量 径流深 土壤流失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壤区典型茶园模式对侵蚀性降雨的减流减沙效应 被引量:4
3
作者 程分生 尤龙辉 +3 位作者 叶功富 林文泉 封晓然 游惠明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9-155,共7页
基于福建安溪官桥生态茶园2017年度自然降雨数据及园区5种铁观音茶树水土流失治理模式的坡面产流、产沙情况的观测数据,系统研究了不同治理模式下铁观音茶树坡面水土流失对引起侵蚀的降雨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降雨集中于4~8月份,引... 基于福建安溪官桥生态茶园2017年度自然降雨数据及园区5种铁观音茶树水土流失治理模式的坡面产流、产沙情况的观测数据,系统研究了不同治理模式下铁观音茶树坡面水土流失对引起侵蚀的降雨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降雨集中于4~8月份,引起侵蚀频次最多的是5~6月份;(2)根据降雨量与最大30 min降雨强度I 30,可以将侵蚀性降雨分为Ⅰ~Ⅴ种类型,其中,Ⅰ雨型的降雨是当地发生频率最多的侵蚀性降雨,雨量最大的Ⅴ雨型平均产流量最大,雨强最大的Ⅳ雨型平均产沙量最大,发生频率较高的Ⅲ雨型产流总量最大,Ⅱ雨型产沙总量最大。(3)5种铁观音茶树水土流失治理模式在不同降雨类型下的水土保持效应不同,其中采取“梯田+自然留草”的治理模式在各雨型条件下的减流率和减沙率均优于其他模式。研究结果对山区茶园水土保持及提升茶产量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茶园 水土流失 降雨类型 减流率 减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