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次加载面理论的砂土临界状态参数模型
1
作者 富海鹰 钟雨薇 +2 位作者 王孝文 吴博涵 袁冉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88-1798,1810,共12页
基于次加载面的砂黏统一本构模型(clay and sand model with subloading surface,简称CASM-S)适用于描述砂土和超固结黏土的力学行为,然而该模型仍沿用线性临界状态描述砂土的应力−孔隙比关系。考虑高应力状态下砂土的压缩特性及其临界... 基于次加载面的砂黏统一本构模型(clay and sand model with subloading surface,简称CASM-S)适用于描述砂土和超固结黏土的力学行为,然而该模型仍沿用线性临界状态描述砂土的应力−孔隙比关系。考虑高应力状态下砂土的压缩特性及其临界状态线在e-lnp平面内的非线性,在CASM-S中引入了描述砂土非线性临界状态线和参考固结线(reference compression curve,简称RCC)的幂函数形式;通过引入参数x和lr,修正了CASM-S的屈服面与次加载面函数以描述砂土剪切特性,并利用参考固结线在e-(p/p_(a))^(ξ)(其中e为临界状态下的孔隙比,p为正应力,pa为标准大气压)平面内的线性关系给出了先期固结压力p_(c)0的求解方法。新建本构模型的11个参数均可通过常规土工试验或经验方法确定。基于修正CASM-S的预测结果,对比分析了4种砂土的三轴排水和不排水剪切试验结果,证实了该模型能够有效考虑非线性临界状态线的影响,并能够精确描述饱和砂土在不同孔隙比和围压下的三轴剪切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状态 饱和砂土 次加载面 弹塑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旧路拓宽不均匀沉降特性分析 被引量:19
2
作者 富海鹰 蒋鑫 邱延峻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38-141,共4页
旧路拓宽易出现不均匀沉降问题而影响上承路面结构的使用性能。运用平面弹塑性有限单元法,探讨了旧路拓宽后在自重作用下的变形特性,并就新拓宽路基的宽度、高度及新旧路基土模量比等进行了参数敏感性分析,分析了不同拓宽方式对路基变... 旧路拓宽易出现不均匀沉降问题而影响上承路面结构的使用性能。运用平面弹塑性有限单元法,探讨了旧路拓宽后在自重作用下的变形特性,并就新拓宽路基的宽度、高度及新旧路基土模量比等进行了参数敏感性分析,分析了不同拓宽方式对路基变形和稳定的影响,获得了旧路拓宽不均匀沉降的一些特性,提出了旧路拓宽设计施工时的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旧路拓宽 不均匀沉降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预应力锚拉式桩板墙的原型观测分析 被引量:14
3
作者 富海鹰 何昌荣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050-1054,共5页
该结构由墙面桩、挡土板、预应力锚索、锚定桩及填土组成。在结构中埋设土压力盒、钢筋计、混凝土应变计、锚索拉力环、填土中的沉降杯、墙面桩的水平位移观测尺,观测土压力、桩弯矩及位移、锚固段接触面应力、锚索拉力、填土沉降等;观... 该结构由墙面桩、挡土板、预应力锚索、锚定桩及填土组成。在结构中埋设土压力盒、钢筋计、混凝土应变计、锚索拉力环、填土中的沉降杯、墙面桩的水平位移观测尺,观测土压力、桩弯矩及位移、锚固段接触面应力、锚索拉力、填土沉降等;观测结果表明锚索张拉能有效降低桩身最大弯矩并使墙后土压力值的大小及分布明显改变,出现新的规律;而且,在双排锚索的张拉作用下锚固段长度可适当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锚拉式桩板墙 原型观测 预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锚拉式桩板墙的二维有限元计算 被引量:1
4
作者 富海鹰 何昌荣 陈群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89-392,共4页
用二维有限元法计算了墙面桩在 6种典型工况下的弯矩及位移、锚定桩与围岩的接触应力及位移、填土沉降及土压力和锚索内力等 .计算结果与原型观测和弹性约束地基系数法等的结果基本一致 .计算结果表明 。
关键词 锚拉式桩板墙 二维有限元法 预应力锚索 建筑工程 墙面桩 锚定桩 围岩 接触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型运梁设备对预制场地基基础影响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富海鹰 冯君 李友明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82-87,共6页
杭州湾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在其工程建设中,使用了超大型运梁设备(2台800t轮胎式搬运机)对重达1400t的箱梁进行搬运。由于箱梁预制场所处区域属于软土地基,因此,如何保证搬运机在预制场工作时制梁台座基础和存梁台座基础的安全... 杭州湾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在其工程建设中,使用了超大型运梁设备(2台800t轮胎式搬运机)对重达1400t的箱梁进行搬运。由于箱梁预制场所处区域属于软土地基,因此,如何保证搬运机在预制场工作时制梁台座基础和存梁台座基础的安全,是工程人员所关心的问题。应用FLAC3D程序就搬运机工作时对预制场地基基础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搬运机工作时,预制场存梁台座和制梁台座桩基础仍能安全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基础 预制场 超大型 设备 FLAC^3D 制梁台座 杭州湾大桥 搬运机 工作时 跨海大桥 工程建设 软土地基 箱梁预制 工程人员 分析结果 安全工作 轮胎式 桩基础 场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支挡结构的实测和计算土压力 被引量:32
6
作者 何昌荣 陈群 富海鹰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5-60,共6页
对一座锚拉式桩板墙和一座楔形钢筋混凝土块拉筋加筋土挡墙,将原型观测、有限元计算、理论计算得到的土压力进行分析和比较,所得结论可供设计类似支挡结构时计算土压力参考。
关键词 土压力 支挡结构 锚拉式桩板墙 楔形混凝土拉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入路径——以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为例 被引量:48
7
作者 徐腾飞 杨成 +3 位作者 赵人达 富海鹰 刘学毅 邓开来 《高等建筑教育》 2021年第1期182-189,共8页
土木工程类专业课学分占比大,专业课程思政融入路径直接关系到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立的成败。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专业课堂教学,实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是土木工程教师的新挑战。以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为例,探讨了土木工程类专业课程... 土木工程类专业课学分占比大,专业课程思政融入路径直接关系到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立的成败。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专业课堂教学,实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是土木工程教师的新挑战。以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为例,探讨了土木工程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支撑点与融入路径。土木工程专业课可围绕政治认同与国家意识、品德修养与专业伦理、学术志向与科学精神等3个维度设定课程思政目标。其中,课程的绪论部分多涉及课程概述、工程应用、发展历程及学习方法等。此部分可以挖掘并融入政治认同与国家意识、品德修养与专业伦理两个维度的思政元素。专业知识点章节部分可以通过收集各个知识点的历史文献与经典实验,挖掘并融入学术志向与科学精神维度的思政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土木工程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国际竞赛为依托的土木工程本科生实践能力提升培养机制探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占玉林 富海鹰 +2 位作者 马中国 肖林 蒋雅君 《高等建筑教育》 2019年第5期8-15,共8页
实践教学是土木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之一,在“新工科”背景下其具体内容有新的标准和要求。积极探索以国际竞赛为依托的实践教学新模式,从实践目标定位、创新导向、知识拓展、能力培养、素质提升等方面对实践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 实践教学是土木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之一,在“新工科”背景下其具体内容有新的标准和要求。积极探索以国际竞赛为依托的实践教学新模式,从实践目标定位、创新导向、知识拓展、能力培养、素质提升等方面对实践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所获得的经验可以为相关院校开展类似实践教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土木工程专业 实践教学 国际竞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多层次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探讨--以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为例 被引量:12
9
作者 蒋雅君 富海鹰 +2 位作者 赵菊梅 郭春 冷彪 《高等建筑教育》 2020年第2期64-71,共8页
我国目前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解决,尤其是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效果有限。以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为对象,探讨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构成要素,分析和总结了实践能力培养的... 我国目前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解决,尤其是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效果有限。以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为对象,探讨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构成要素,分析和总结了实践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并构建了相应的实践能力培养模式,以期提高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 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 实践能力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形起伏对滑坡运动的影响规律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小琴 富海鹰 +3 位作者 张迎宾 夏逍 董琰 相晨琳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67-877,共11页
地形作为滑坡运动的重要约束条件,对滑坡运动行为及致损效应具有较大影响,研究其影响规律具有实际意义。通过分析地形对滑坡运动的作用机理,初步推导了考虑地形效应的雪橇模型,利用已有模型及试验结果验证其具有相当准确性,进而推导了... 地形作为滑坡运动的重要约束条件,对滑坡运动行为及致损效应具有较大影响,研究其影响规律具有实际意义。通过分析地形对滑坡运动的作用机理,初步推导了考虑地形效应的雪橇模型,利用已有模型及试验结果验证其具有相当准确性,进而推导了地形引起的摩擦耗能增量E_(T)表达式。利用耗能增量E_(T)与总能量EG的比值定义地形影响率η,作为地形影响程度的指标,对100个滑坡地形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1)16%的滑坡地形影响率保持在20%以上,地形影响不可忽略;(2)局部地形为滑坡短时加减速创造了良好条件,对滑坡运动具有显著影响;(3)地形对近程滑坡的影响明显大于远程滑坡;(4)滑坡的地形缓急大致可以反映滑坡运动受地形影响的大小。建议对潜在下滑地形较平缓的不稳定坡体给予足够重视,且通过微小改变地形可能会大幅减小滑坡运动距离,以达到减灾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滑坡运动 地形影响 耗能增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境学习视角下工科专业实践教学中的课程思政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成 富海鹰 +2 位作者 陈占友 周海芳 周建彩 《高等建筑教育》 2023年第5期116-127,共12页
为了在工科专业实践课中有效实施课程思政,提出基于情境学习的思政元素融入方法。以综合实践环节的训练素质要求为对象,依托情境认知的基本理论框架,阐释了工科毕业生素质要求和情境学习要素之间的关系,提出将实践唯物主义教育观与情境... 为了在工科专业实践课中有效实施课程思政,提出基于情境学习的思政元素融入方法。以综合实践环节的训练素质要求为对象,依托情境认知的基本理论框架,阐释了工科毕业生素质要求和情境学习要素之间的关系,提出将实践唯物主义教育观与情境教学特征相结合的融入路径。基于情境教学模式中观念转变学习和认知弹性两个建构理论,展示了专业实践教学课程思政改革案例,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大思政课 三全育人 专业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构建 被引量:2
12
作者 严健 晏启祥 +1 位作者 富海鹰 汪波 《高等建筑教育》 2020年第6期80-87,共8页
针对行业特色型“双一流”建设高校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作为国内最早创办地下工程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之一,在经由《华盛顿协议》开启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西南交通大学在实践中深度思考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 针对行业特色型“双一流”建设高校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作为国内最早创办地下工程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之一,在经由《华盛顿协议》开启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西南交通大学在实践中深度思考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建设以及人才培养方案的持续改进。以成果为导向,在国家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发展及双一流建设的内外需求下明确并细化人才培养目标,量化毕业要求并以此架构培养目标的实现矩阵;确立课程体系总框架,在兼顾标准、特色以及能力结构映射下,通过毕业要求对应指标点确定课程模块和实现矩阵;通过专业课程优化拓展、整合多元化课程,突出了实践能力培养核心、扩展了科研创新能力培养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教育认证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 成果导向 课程体系 实现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强度衰减的Vajont滑坡运动特征非连续变形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迎宾 董琰 +4 位作者 陈岩岩 李小琴 富海鹰 程谦恭 魏江涛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05-1213,共9页
强度衰减是滑坡高速远程运动的重要原因,为了探明滑体强度衰减对滑坡运动能力的影响,以意大利Vajont高速滑坡为例,结合现场调查以及滑坡历史资料,基于岩土体剪切强度衰减理论,利用非连续变形分析(DDA)方法,探讨滑带强度衰减、滑体强度... 强度衰减是滑坡高速远程运动的重要原因,为了探明滑体强度衰减对滑坡运动能力的影响,以意大利Vajont高速滑坡为例,结合现场调查以及滑坡历史资料,基于岩土体剪切强度衰减理论,利用非连续变形分析(DDA)方法,探讨滑带强度衰减、滑体强度衰减及其共同作用对Vajont滑坡独特运动堆积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滑带和滑体强度衰减的共同作用造成了Vajont滑坡显著高速运动和独特堆积特征,滑带强度衰减对滑坡运动速度起主导作用,当滑带强度衰减为15.8°时,监测块体最大速度为5 m/s,当滑带强度衰减为6.9°时,监测块体的最大速度为19 m/s;滑体强度衰减则对其高速持时具有显著影响,进而大幅提高滑坡运动的远程能力,当滑体强度为40.0°时,监测块体水平最大位移为140 m,当滑体强度衰减为14.0°时,监测块体水平最大位移为260 m;数值模拟过程中滑坡呈现出“一体化”运动特征,此特征可用来解释在实际滑坡堆积体高速远程运动过程中保持良好层序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远程滑坡 Vajont滑坡 非连续变形分析 滑体强度衰减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设计思维的土木工程学科竞赛管理体系的建立与更新 被引量:1
14
作者 蒲黔辉 富海鹰 +2 位作者 占玉林 何畏 张方 《高等建筑教育》 2023年第6期51-60,共10页
长期以来,各高校普遍开展学生学科竞赛活动,大学生竞赛活动已经成为学生倾慕、学校重视的重要学习和展示平台之一。从课程教学体系与学科竞赛的关系、学科竞赛组织与孵化机制等方面指出了制约学科竞赛健康发展的原因。通过引进、消化和... 长期以来,各高校普遍开展学生学科竞赛活动,大学生竞赛活动已经成为学生倾慕、学校重视的重要学习和展示平台之一。从课程教学体系与学科竞赛的关系、学科竞赛组织与孵化机制等方面指出了制约学科竞赛健康发展的原因。通过引进、消化和吸收设计思维的思想,结合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近几年的探索,介绍了“树德为先、学生中心、能力为重、赛教互促”的土木学科竞赛组织和管理办法1.0版及其取得的成绩,同时指出了执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基于双一流和新工科建设背景,提出了2.0版的学科竞赛指导纲要,以期为土木学科院校及综合性工科院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竞赛 土木工程 实践创新能力 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工科院校通识教育困境的思考及教学模式探索 被引量:1
15
作者 申玉生 杨成 +2 位作者 富海鹰 蒋雅君 金虎 《高等建筑教育》 2021年第5期1-8,共8页
通识教育作为素质教育有效实现方式,具有鲜明的价值观塑造及复合型人才培养特色。通识教育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着重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道德情操、社会责任等综合素质。理工科院校在推进通识教学的过程中面... 通识教育作为素质教育有效实现方式,具有鲜明的价值观塑造及复合型人才培养特色。通识教育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着重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道德情操、社会责任等综合素质。理工科院校在推进通识教学的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主要体现在课程教学管理体制、顶层设计、师资队伍建设、通识与专业教育矛盾、教学方法等方面。通识教育重“育”而非“教”,文章以土木工程专业通识课地铁文化漫谈为例,探索了理工科院校通识课程教学模式,构建了以“研、论、践、训、核”为主线的课程教学体系,达到通识育人目的。理工科院校通识教育应结合自身学科特色,发挥资源优势,构建“以学生为中心”通专融合的通识课程体系,将育人理念贯穿于课程教学全过程。同时,通识课程建设需借助“互联网+”技术及大数据管理,实现课程教学全过程的育人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识教育 教学模式 以学生为中心 地铁文化 理工科院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非对称冻结的塔杆基础模型实验研究
16
作者 熊维林 葛洪林 富海鹰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31-940,共10页
多年冻土区的地基土经常受冻胀的影响,但由于斜坡或边坡的存在,塔杆不仅存在拔起还同时存在侧向偏移现象,其病害机理倾向复杂化。为研究多年冻土区临坡塔杆桩基位移变化以及桩周路基土的温度规律,基于模型实验,研究路基在持续非对称冻... 多年冻土区的地基土经常受冻胀的影响,但由于斜坡或边坡的存在,塔杆不仅存在拔起还同时存在侧向偏移现象,其病害机理倾向复杂化。为研究多年冻土区临坡塔杆桩基位移变化以及桩周路基土的温度规律,基于模型实验,研究路基在持续非对称冻结情况下塔杆桩基周围的温度场分布以及桩位移变化规律,并发明和试验一种非对称扩底锥形桩。研究结果表明:分阶段加载温度条件下,土体温度呈阶梯型下降,且初始变化规律异于后续加载阶段的变化规律,桩周温度场分布非均匀。初始试验阶段冻拔量以及侧向位移随时间稳定增长,后续加载阶段表现出位移曲线平台,且初始阶段量值最大。第1和第2温度加载阶段完成后新型桩的抗拔以及抵抗侧向偏移的效果显著,当温度加载条件下降至−20℃,抗侧向位移能力减弱,抗拔效果仍显著。针对多年冻土区的临坡塔杆桩基应避免路基遭受持续非均匀冻结作用的情况,在施工以及投入使用后期应随着环境温度变化采取足够的保温措施,并且设计时可对桩基设置适当的抗拔以及抗侧向偏移措施,以减弱非均匀冻结对桩基产生的法向以及切向的叠加作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路基 冻拔 侧向位移 非对称冻结 塔杆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