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秦岭天台山超长公路隧道群关键技术创新与实践
1
作者 韩常领 富志鹏 +2 位作者 董长松 苟超 《公路交通技术》 2024年第4期1-7,共7页
针对秦岭天台山超长公路隧道群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面临的工程建设难度大,运营管理复杂、安全风险高以及运营能耗高等诸多技术难题,围绕安全智慧运营、安全快速施工、单层衬砌支护、自然能源利用等方向,系统总结了秦岭山区特殊地质地形... 针对秦岭天台山超长公路隧道群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面临的工程建设难度大,运营管理复杂、安全风险高以及运营能耗高等诸多技术难题,围绕安全智慧运营、安全快速施工、单层衬砌支护、自然能源利用等方向,系统总结了秦岭山区特殊地质地形条件下32 km隧道群建设与运营过程中系列创新技术成果。主要结论:1)通过超长隧道群安全智慧运营技术创新与应用,破解山区超长连续公路隧道群运营安全保障难题;2)通过公路隧道安全快速施工技术创新与应用,突破超长大断面公路隧道机械化安全快速施工瓶颈;3)通过公路隧道单层衬砌支护技术创新与应用,构建硬质岩公路隧道单层衬砌支护体系;4)通过公路隧道利用自然能源技术推广应用,探索超长公路隧道绿色低碳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超长隧道群 安全快速建造 智慧节能运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电比色法的天然沥青改性沥青与集料黏附性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马峰 富志鹏 +1 位作者 傅珍 陈斌华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7-81,共5页
为了研究天然沥青与集料之间的黏附性,选用2种基质沥青与3种集料,在基质沥青中分别掺入不同剂量的天然沥青,采用光电比色法测试沥青与集料的黏附性,并与水煮法试验结果作对比,建立两种方法对应的黏附率与黏附等级的联系,同时通过浸水马... 为了研究天然沥青与集料之间的黏附性,选用2种基质沥青与3种集料,在基质沥青中分别掺入不同剂量的天然沥青,采用光电比色法测试沥青与集料的黏附性,并与水煮法试验结果作对比,建立两种方法对应的黏附率与黏附等级的联系,同时通过浸水马歇尔试验与冻融劈裂试验研究了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光电比色法可以定量分析沥青与集料的黏附性,并且从黏附性角度能更为精确地确定天然沥青的最佳掺量;在基质沥青中掺入天然沥青能明显增加沥青与集料的黏附性能,但不同的基质沥青与集料在添加天然沥青后对其黏附性的提高程度各异;水煮法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及其冻融劈裂试验的结果验证了光电比色法试验结果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天然沥青 集料 光电比色法 黏附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路隧道穿越采空区的探测与处理技术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石刚 富志鹏 +2 位作者 谢永利 杨晓华 李晓婷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4-71,共8页
以某在建高速公路隧道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采空区处理为依托,探讨了隧道穿越采空区的探测与处理技术。对探地雷达应用于隧道施工过程中的采空区探测技术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利用ANSYS软件对2种预备的支护方案进行数值模拟和分析,推荐了具体... 以某在建高速公路隧道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采空区处理为依托,探讨了隧道穿越采空区的探测与处理技术。对探地雷达应用于隧道施工过程中的采空区探测技术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利用ANSYS软件对2种预备的支护方案进行数值模拟和分析,推荐了具体的支护方案;分析了采空区对隧道的影响,给出了具体的设计方案和施工原则;将施工过程中监控量测的数据信息和仿真模拟数值进行对比分析,对处理的结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经济上合理、技术方面可行而又满足施工进度要求的情况下采用钢拱架和墩台对采空区进行支护,并用轻型材料填充的处理方法,能较好地控制隧道的变形和位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公路隧道 采空区 探地雷达 处理技术 监控量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陆河湖相软土土性指标统计特征与竖向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裘友强 张留俊 +3 位作者 富志鹏 刘军勇 张微 王超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3-34,共12页
【目的】内陆河湖相软土易与沿海地区软土混淆,其工程特性及鉴别标准对该类软土地基处理与沉降稳定控制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针对现有内陆河湖相软土鉴别指标及范围不明确、土性指标竖向变化规律研究不足的问题,【方法】以结合大量工程... 【目的】内陆河湖相软土易与沿海地区软土混淆,其工程特性及鉴别标准对该类软土地基处理与沉降稳定控制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针对现有内陆河湖相软土鉴别指标及范围不明确、土性指标竖向变化规律研究不足的问题,【方法】以结合大量工程实践收集到的全国不同区域近3000组内陆河湖相软土的土工试验数据为基础,对其土性指标统计特征、鉴别指标及竖向变化规律开展了系列研究。【结果】结果显示:内陆河湖相软土的天然含水率、孔隙比、压缩系数均小于海相软土对应值,而其密度、快剪黏聚力均较海相软土对应值偏大,但总体上仍具有一般软土天然含水率高、密度小、孔隙比大、抗剪强度低的基本特性;天然含水率、孔隙比、塑性指数、压缩模量、压缩系数作为内陆河湖相软土的5项鉴别指标,均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并给出了相应的鉴别标准(w≥28.1、e≥0.81、Ip≥11.5、Es≤6.5、α0.1-0.2≥0.23);从土性指标竖向变化规律来看,内陆河湖相软土的天然含水率、孔隙比、压缩系数、塑性指数、塑限、液限总体上随深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而天然密度、快剪黏聚力、内摩擦角、压缩模量随深度变化的规律为先减小后增大,塑性指数的平均值和标准差随深度呈线性减小的趋势,快剪黏聚力的平均值和标准差随深度呈线性增加的趋势。【结论】结果表明:内陆河湖相软土的土性指标统计特征与沿海地区软土存在一定差异,其力学性质比海相软土稍微偏好,并沿着深度方向具有成层不均匀的特点,研究成果可为该类软土地基处理与沉降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陆河湖相软土 鉴别指标 统计分析 土性指标 竖向变化规律 力学性能 影响因素 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与预防 被引量:11
5
作者 刘再成 富志鹏 韦刚 《山西建筑》 2010年第5期260-261,共2页
通过水泥混凝土路面出现的破坏现象,将路面的破坏形式进行分类,针对分类中不同病害产生的原因及破坏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分别从设计和施工阶段提出了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 水泥混凝土路面 裂缝 病害 唧泥 路面结构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成因及处治措施 被引量:4
6
作者 刘再成 富志鹏 韦刚 《山西建筑》 2010年第25期281-282,共2页
通过对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进行分析,揭示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产生的原因,提出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的预防及处治措施,以提高路面使用性能,延长沥青道路寿命。
关键词 高速公路 病害 裂缝 车辙 坑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路桥头跳车原因与病害防治措施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再成 富志鹏 韦刚 《山西建筑》 2010年第6期257-259,共3页
针对公路桥头跳车的危害,深入分析了公路桥头跳车病害产生的原因,从设计、施工、监理等方面提出了预防处治措施,从而有效减少或避免桥头跳车的发生,提高公路的行车舒适性和道路的通行能力。
关键词 桥头跳车 防治措施 行车安全 桥头搭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拌沥青混合料在高寒地区道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陈望平 富志鹏 《山东交通科技》 2014年第5期48-50,共3页
采用温拌沥青混合料新技术可显著降低沥青混合料拌和、碾压温度,缩短工期,节省造价,减少环境污染。
关键词 沥青混合料 表面活性剂 温拌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排架拱桥方形拱肋驰振性能试验研究
9
作者 翟晓亮 温青 +2 位作者 龙航 华旭刚 富志鹏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2025年第6期2668-2674,共7页
为研究全风向角下方形截面结构的驰振稳定性,以某大跨排架拱桥方形拱肋为研究背景,在0°~45°风向角范围内,开展风向角间隔为1°的固定模型测力试验和风向角间隔为5°的弹性悬挂模型测振试验。试验获得全风向角下方柱... 为研究全风向角下方形截面结构的驰振稳定性,以某大跨排架拱桥方形拱肋为研究背景,在0°~45°风向角范围内,开展风向角间隔为1°的固定模型测力试验和风向角间隔为5°的弹性悬挂模型测振试验。试验获得全风向角下方柱气动力特征以及风致振动特性,采用傅里叶级数拟合了气动力随风向角变化的函数,理论分析了驰振力系数和拱肋驰振临界风速随风向角的变化,对比研究了方形截面驰振性能理论分析和风洞试验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全风向角下方形截面的气动力具有对称性,傅里叶级数可以很好地表达全风向角下方形截面气动力随风向角的变化特征,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得到了气动升力和气动阻力傅里叶级数的系数。在0°~15.5°风向角范围内,驰振力系数小于0,为驰振不稳定区间,其中,14°风向角对应的驰振力系数最小,在15.5°~45°风向角范围内,驰振力系数大于0。在10°和15°风向角,弹性悬挂拱肋节段模型风洞试验观测到驰振现象,而在20°~45°风向角范围内,风洞试验未观测到驰振现象,测振试验得到的驰振不稳定风向角区间与驰振力系数判别结果相符。基于准定常理论的驰振临界风速计算公式得到的10°和15°风向角下拱肋驰振临界风速与模型测振试验结果基本相符,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预测驰振临界风速。研究结果可为类似方形截面结构和构件的驰振稳定性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形截面 驰振 风洞试验 拱肋 排架拱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天然透水地层的公路路基地基优化处理技术
10
作者 祁海军 陈炳帆 +4 位作者 曾萧 李哲 王涛 吕世鑫 富志鹏 《交通节能与环保》 2025年第3期171-176,共6页
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区的公路路基建设中,因水泄不畅、积水过多,存在广泛的软弱地基。为此,本文从久马高速公路沿线存在的天然地基结构进行分类,划分透水地层和不透水地层,对路基排水病害类型和成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考虑天然透水地... 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区的公路路基建设中,因水泄不畅、积水过多,存在广泛的软弱地基。为此,本文从久马高速公路沿线存在的天然地基结构进行分类,划分透水地层和不透水地层,对路基排水病害类型和成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考虑天然透水地层结构的路基排水的地基处理综合防治方法,以期能为路基内部水体及下部地基处理方法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基工程 天然透水地层 路基排水 地基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