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均质条件下锶迁移的反向随机模拟 被引量:3
1
作者 刘东旭 司高华 +2 位作者 李哲 富宝锋 WANG Li-chun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09-616,共8页
通过重新分析用于模拟降雨入渗和示踪剂释放迁移的室内土柱(填装砂土和黏土)实验,基于对流弥散方程(ADE)和连续时间随机游走(CTRW)理论的模型,对实验穿透曲线进行了反向模拟,定量分析了锶(模拟^(90)Sr)的non-Fickian弥散迁移规律。结果... 通过重新分析用于模拟降雨入渗和示踪剂释放迁移的室内土柱(填装砂土和黏土)实验,基于对流弥散方程(ADE)和连续时间随机游走(CTRW)理论的模型,对实验穿透曲线进行了反向模拟,定量分析了锶(模拟^(90)Sr)的non-Fickian弥散迁移规律。结果表明,由于粒子扩散进入不流动区和吸附到矿物表面等因素的影响,从土柱中淋滤出来的溴和锶的最大质量份额分别约为60%和50%,此外,流出曲线不同程度的早到和拖尾特征也表明,土柱实验中存在优先流现象。CTRW模型考虑了水力-化学耦合效应过程,较好地描述了锶的non-Fickian迁移(0<β<2)和Fickian迁移(β>2)行为,non-Fickian弥散迁移可归结于土柱结构非均匀性导致的流场变化(如优先流)和复杂的吸附过程,特别是,锶在黏土矿物中吸附导致了其峰值浓度的降低和延迟,进一步增加了non-Fickian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质性 non-Fickian迁移 连续时间随机游走 弥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腐殖酸对Re(Ⅶ)在高庙子膨润土中扩散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赵耀林 王海 +3 位作者 罗勇 富宝锋 伍涛 贺朝会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79-983,共5页
腐殖酸是环境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有机物,它能通过络合作用和氧化还原反应影响放射性核素的迁移。本文通过贯穿扩散实验,在不同膨润土密度和不同腐殖酸接触时间下,研究了Re(Ⅶ)在高庙子膨润土中的扩散,得到了有效扩散系数De和容量因子α。... 腐殖酸是环境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有机物,它能通过络合作用和氧化还原反应影响放射性核素的迁移。本文通过贯穿扩散实验,在不同膨润土密度和不同腐殖酸接触时间下,研究了Re(Ⅶ)在高庙子膨润土中的扩散,得到了有效扩散系数De和容量因子α。结果显示,随着膨润土密度从1 600kg/m3增加至1 800kg/m3,De从1.8×10-11 m2/s减小至0.59×10-11 m2/s。随着腐殖酸接触时间由0d增加到60d,De由0.59×10-11 m2/s增大至0.83×10-11 m2/s。实验得到的α值均小于总孔隙率,说明在腐殖酸存在的条件下,Re(Ⅶ)可能仍以阴离子的形态在膨润土中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Ⅶ) 扩散 腐殖酸 膨润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9)Pu在某核废物处置预选区包气带的迁移预测 被引量:2
3
作者 刘东旭 司高华 +3 位作者 李哲 吴茂嘉 富宝锋 马金珠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1期75-80,共6页
在西北某核废物处置库选址研究的基础上,对放射性核素239Pu在研究区包气带中的迁移进行了计算预测。结果表明,由于降水入渗量少、岩土介质对溶解形式Pu的吸附作用强,在24万年的时间跨度内,239Pu难以穿越处置库下方包气带进入潜水含水层... 在西北某核废物处置库选址研究的基础上,对放射性核素239Pu在研究区包气带中的迁移进行了计算预测。结果表明,由于降水入渗量少、岩土介质对溶解形式Pu的吸附作用强,在24万年的时间跨度内,239Pu难以穿越处置库下方包气带进入潜水含水层;偏保守地考虑胶体可能促使Pu以水流速度迁移时,239Pu至迁移潜水面需480 a以上。研究认为,可溶性239Pu通过地下水途径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可接受影响的可能性小;采用Kd模式可能导致对239Pu迁移速率的严重低估,应重视在水动力作用下239Pu胶体迁移景象的后果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气带 ^239Pu 核素迁移 分配系数 环境影响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humic acid contact time on the diffusion of Re(Ⅶ) in GMZ bentonite
4
作者 王海 伍涛 +5 位作者 陈江 富宝锋 赵翔海 罗勇 赵耀林 贺朝会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1期135-139,共5页
The effect of humic acid(HA) on the diffusion of Re(Ⅶ) was investigated in compacted Gaomiaozi(GMZ)bentonite by the through- and out- diffusion method. The effective diffusion coefficient, D e, and accessible porosit... The effect of humic acid(HA) on the diffusion of Re(Ⅶ) was investigated in compacted Gaomiaozi(GMZ)bentonite by the through- and out- diffusion method. The effective diffusion coefficient, D e, and accessible porosity, εacc, were measured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impact of humic acid on Re(Ⅶ) diffusion. The D e value was in the range of(5.2–8.3)×10-12m2/s. The diffusion of Re(Ⅶ) was enhanced in the presence of HA, and the D e value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ageing time, indicating that the formation of HA-Re complexes was slow. Moreover, the εacc was in the range of(0.06– 0.16), which is less than the total porosity. It implies that the HA-Re complexes are an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法 膨润土 接触时间 腐植酸 有效扩散系数 总孔隙率 老化时间 腐殖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