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世界遗产SOC评估机制及在城乡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引入
1
作者 寇怀云 李泓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5期69-71,共3页
保护状况评估(State of Conservation,SOC)是世界遗产的评估管理环节,目的是持续掌握遗产所面临的各类威胁。文章解读世界遗产SOC评估机制及其发展、完善过程,分析其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并结合世界遗产的典型案例,阐释SOC评估在世界遗产... 保护状况评估(State of Conservation,SOC)是世界遗产的评估管理环节,目的是持续掌握遗产所面临的各类威胁。文章解读世界遗产SOC评估机制及其发展、完善过程,分析其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并结合世界遗产的典型案例,阐释SOC评估在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实践中的应用和实效。建议在我国城乡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中,建立影响因素评估标准化指标体系以及有效的跟踪和退出机制,以维护文化遗产的价值和遗产名录的可信度,使有限的保护资源得以集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状况 世界遗产 影响评估 影响因素 退出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勒泰地区游牧文化景观的空间特征保护研究
2
作者 寇怀云 张隆昌 顾玄渊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12期263-265,共3页
游牧文化景观是牧民与自然长期相互作用与依存中形成的、以生产方式为导向的地域文化景观。文章聚焦阿勒泰地区,探讨游牧文化景观的空间特征及其保护策略。从生产和生活两个层面归纳游牧文化景观的空间特征,其中生产景观以牧场与牧道景... 游牧文化景观是牧民与自然长期相互作用与依存中形成的、以生产方式为导向的地域文化景观。文章聚焦阿勒泰地区,探讨游牧文化景观的空间特征及其保护策略。从生产和生活两个层面归纳游牧文化景观的空间特征,其中生产景观以牧场与牧道景观为代表,生活景观则涵盖定居聚落与游牧转场期间的临时居住点。游牧文化景观总体呈现尺度广阔、生产与生活空间交织、生产生活与生态空间之间界限不固定且呈明显季节性波动的特征。从识别评估景观要素、提升游牧地区生活环境、活化传播游牧文化景观,以及保护政策支持四个方面,提出游牧文化景观保护和活态存续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牧文化 文化景观 空间特征 遗产保护 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体记忆视角的历史地名保护--以上海松江石湖荡镇为例
3
作者 寇怀云 顾玄渊 钟晓华 《住宅科技》 2024年第12期47-52,共6页
地名是城市历史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历史地名有助于延续城市文脉,增强居民归属感和认同感。然而,当前大量城市地名仅具有简单的地理标识功能,而不具备传承地方文化的社会公共作用;同时,大量老地名承载的社会历史记忆逐渐湮灭佚失。... 地名是城市历史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历史地名有助于延续城市文脉,增强居民归属感和认同感。然而,当前大量城市地名仅具有简单的地理标识功能,而不具备传承地方文化的社会公共作用;同时,大量老地名承载的社会历史记忆逐渐湮灭佚失。文章从集体记忆理论出发,通过对集体记忆特性的分析,发现其中蕴含地名历史记忆演变的规律和特点;由此,构建集体记忆特性与地名历史记忆关联的地名保护框架,探讨历史地名的保护思路,并以上海松江区石湖荡镇的地名规划为例加以具体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地名 集体记忆 地名规划 文化遗产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村落群景观特色识别与保护——以上海“张江—川沙”村落群为例
4
作者 寇怀云 顾玄渊 杨辰 《华中建筑》 2024年第10期126-130,共5页
村落群是村落的聚集区域,彼此邻近的村落具有相似的历史背景,共同受到一种或多种文化的影响,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同一性,可被视为一个与自然长期互动形成的文化景观单元。以村落群为研究对象,可整体识别与保护地域景... 村落群是村落的聚集区域,彼此邻近的村落具有相似的历史背景,共同受到一种或多种文化的影响,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同一性,可被视为一个与自然长期互动形成的文化景观单元。以村落群为研究对象,可整体识别与保护地域景观特征。从宏观到微观的层面,从地域本底特征、公共生活图景和乡土意蕴表达三个方面,搭建村落群景观特色识别与保护框架;聚焦大都市城乡融合过渡地带,以上海“张江—川沙”村落群为案例,进行实证应用。形成包含本底肌理、公共空间和乡土要素三个层级的村落群景观特色识别方法,以及刚性控制本底肌理,以场景和图则弹性引导乡土风貌的保护治理思路和方法。研究认为,村落群景观特色是涵盖完整的时空延续性的活态存续,需以现状特征结合历史演变、社会活动和社区认同来识别特色;以动态和弹性思想引导特色保护;社区共识和参与则是村落群特色维系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遗产 村落群 特色 识别 保护 大都市近郊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唯物史观的传统公共空间生成与活化更新
5
作者 寇怀云 《住宅科技》 2024年第10期40-44,共5页
文章基于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建构理论框架,指出生产方式决定生活形态,生活形态形成文化形态,文化形态塑造空间形态,空间形态反过来影响文化形态并承载价值存续;以民族村寨公共中心为例,阐释传统公共空间生成逻辑;结合大都市近郊农业景观... 文章基于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建构理论框架,指出生产方式决定生活形态,生活形态形成文化形态,文化形态塑造空间形态,空间形态反过来影响文化形态并承载价值存续;以民族村寨公共中心为例,阐释传统公共空间生成逻辑;结合大都市近郊农业景观、历史街区开放空间活化更新案例,提出供给侧出发的传统公共空间活化策略和社区价值导向的更新引导路径。文章探讨传统公共空间的生成逻辑,理解其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构建从宏观角度理解传统公共空间形成机制和演变规律的理论框架,为传统公共空间的活化更新提供理论指导,亦有助于推进唯物史观在空间生成与演变规律这一特定对象层面上的具体化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公共空间 唯物史观 风土景观 更新 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实与虚像:探析江南历史园林的当代复建
6
作者 周宏俊 郭真真 +1 位作者 吴昀眙 寇怀云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5-64,共10页
【目的】20世纪50年代以来,江南各地多有对残损或消失的历史园林的复建,这些园林构成了传统园林在当代延续的一部分。另外,园林的文本化、文人化特征促生了园林历史中兴废演替的一种传统方式,即由文人主导的基于文本的再造。有必要结合... 【目的】20世纪50年代以来,江南各地多有对残损或消失的历史园林的复建,这些园林构成了传统园林在当代延续的一部分。另外,园林的文本化、文人化特征促生了园林历史中兴废演替的一种传统方式,即由文人主导的基于文本的再造。有必要结合这一传统,厘清江南历史园林当代复建的特点与意义。【方法】聚焦当代复建的历史园林,通过对江南地区的案例开展文献与实地调研,剖析并区分复建的动机与策略,进一步分析典型案例的复建方法。【结果】揭示了园林传统、遗产理念、当代文化等多维度的影响,进而探讨了园林风格、园林类型、真实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挑战。【结论】复建园林作为历史真实的虚像,是传统园林文化的重要表征,在复建信息真实以及准确展示的基础上,可以发挥多元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史 江南园林 当代造园 园林复建 真实性 意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空间视角的民族村寨保护规划思考 被引量:18
7
作者 寇怀云 周俭 《上海城市规划》 2014年第3期44-49,共6页
文化空间是一种时空与人的活动相结合的文化的活态存续;民族村寨既是包含生产生活活动的物质空间,又是民族非物质文化的载体,是一种典型的文化空间形态,其文化空间属性价值更甚于历史、经济或社会价值。在这样的理论建构下,关注于民族... 文化空间是一种时空与人的活动相结合的文化的活态存续;民族村寨既是包含生产生活活动的物质空间,又是民族非物质文化的载体,是一种典型的文化空间形态,其文化空间属性价值更甚于历史、经济或社会价值。在这样的理论建构下,关注于民族村寨文化实践与社会空间的相互作用,归纳民族村寨的文化空间价值特征,并提取出文化特征场所、建成空间形态、农林活动环境3个文化空间层面。依照"价值保护"的思路,民族村寨的保护内容、保护重点、发展建设布局和形态,都应以文化空间特征价值为依据来确定和规划。而在制度和规范层面制定从文化空间视角出发的民族村寨价值保护的规划原则,对于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族村寨保护实践尤为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规划 民族村寨 文化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景观视野的乡村遗产区域性保护——思路与模型构建 被引量:11
8
作者 寇怀云 俞文彬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99-105,共7页
针对单个聚落保护的资源分配、价值整体性以及影响力等方面的局限,在当前乡村遗产集中连片保护的国家政策和学术研究趋势下,探讨乡村遗产区域性保护的规划思路与方法。从乡村遗产作为延续性文化景观的价值认知出发,建立包含空间-时间维... 针对单个聚落保护的资源分配、价值整体性以及影响力等方面的局限,在当前乡村遗产集中连片保护的国家政策和学术研究趋势下,探讨乡村遗产区域性保护的规划思路与方法。从乡村遗产作为延续性文化景观的价值认知出发,建立包含空间-时间维度的区域性保护模型框架:空间维度面向价值的完整性,包含文化景观区-文化景观单元-聚落生活区3个层面,分别侧重生态、生产与生活空间;时间维度面向价值的延续性,视乡村遗产为保护的对象与发展的资源,对应于历史与未来。同时以黔东南州肇兴侗寨群为案例,进行具体分析和阐释。模型的3个空间层级划分旨在提高保护的可操作性,在各层级将乡村遗产作为保护对象和发展资源并列讨论,以期突破保护与发展的理论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遗产 文化景观 区域性保护 乡村聚落 肇兴侗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参与对历史街区保护的影响——以都江堰市西街历史文化街区灾后重建为例 被引量:28
9
作者 钟晓华 寇怀云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7-94,共8页
中国历史街区的保护更新多为地方政府或专家主导,这种自上而下的方式虽然使大量物质遗产得以保护,但往往会因缺乏社区价值的考量使街区的历史记忆被切断、社会肌理遭破坏。本文以四川省都江堰市西街历史文化街区为例,探讨在灾后重建背... 中国历史街区的保护更新多为地方政府或专家主导,这种自上而下的方式虽然使大量物质遗产得以保护,但往往会因缺乏社区价值的考量使街区的历史记忆被切断、社会肌理遭破坏。本文以四川省都江堰市西街历史文化街区为例,探讨在灾后重建背景下建立的社区参与机制对街区保护性更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社区参与必然使保护政策和保护规划发生局部的调整,在保护项目的实施中需要更加注重居民需求、民间智慧及公平透明。由于部分居民个体化的、非理性的行为,遗产保护真实性和完整性目标的实现也受到了一定的挑战。社区参与是活态文化遗产保护的必然趋势,但须通过遗产教育、社区增能等方式倡导理性、组织化的参与,从而使共同的目标得以达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参与 历史街区 保护 西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央地关系视角下法国城市更新理念的演变和实施路径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辰 周嘉宜 +1 位作者 范利 寇怀云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7-103,共7页
法语中的“城市更新”是个相当复杂的理念,其内涵和外延在长达数个世纪的历史演进中不断变化。从央地关系视角出发,对法国城市更新的理论、方法和政策工具进行系统梳理,提出以《马尔罗法》《团结与城市更新法》《国家环境义务法》为代... 法语中的“城市更新”是个相当复杂的理念,其内涵和外延在长达数个世纪的历史演进中不断变化。从央地关系视角出发,对法国城市更新的理论、方法和政策工具进行系统梳理,提出以《马尔罗法》《团结与城市更新法》《国家环境义务法》为代表的国家专项法,将更新的目标从物质空间的改善,拓展到包含文化传承、社会团结、环境保护等诸多要素的可持续发展,确立了中央政府和地方市镇之间的权力关系。同时,法国通过“空间管控、财税扶持、合约行动”3条实施路径,在城市更新方面建立了完善的空间治理体系、多渠道的资金筹措方式和多主体的协同行动格局,对当前我国的城市更新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央地关系 空间管控 财税扶持 合约行动 法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评论数据自然语言处理的江南古镇游客景观感知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琳 张冰心 寇怀云 《中国城市林业》 2022年第6期125-132,共8页
江南古镇具有独特的景观风貌和历史文化价值,但近年来,旅游商业发展与古镇价值保护的矛盾日益凸显。为了厘清游客对古镇景观价值的认知程度和认知途径,以有效引导游客的保护行为和优化古镇旅游模式,文章利用自然语言处理等文本分析方法... 江南古镇具有独特的景观风貌和历史文化价值,但近年来,旅游商业发展与古镇价值保护的矛盾日益凸显。为了厘清游客对古镇景观价值的认知程度和认知途径,以有效引导游客的保护行为和优化古镇旅游模式,文章利用自然语言处理等文本分析方法,对同里古镇不同年份、不同季节的网络评论数据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同里古镇游客景观感知具有一定的时间和季节特征;对古镇商业化和同质化的感知随着旅游发展逐渐加重;“小桥流水人家”是游客感知中被高度凝炼概括的水乡景观意象;服务设施和民俗文化的感知反映出古镇文化价值未得到有效展示和利用。在此基础上,对古镇旅游规划提出策略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古镇 游客 景观感知 自然语言处理 网络评论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传统乡村聚落空间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俞文彬 寇怀云 《城市建筑》 2021年第22期87-93,共7页
本文通过梳理历史影像①、历史文献、现状留存②等,对1949年前后上海传统乡村聚落的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发现上海传统乡村聚落具备3个布局特征:以密集的小市镇为中心;多种沿水布局类型;小而密均质布局,且不同区域呈现密度差异... 本文通过梳理历史影像①、历史文献、现状留存②等,对1949年前后上海传统乡村聚落的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发现上海传统乡村聚落具备3个布局特征:以密集的小市镇为中心;多种沿水布局类型;小而密均质布局,且不同区域呈现密度差异。同时具有5个形态特征:整体分为点状、带状、块状3类;以“聚落—林地—农田”圈层布局生产生活空间;以基本空间单元为扩展单位,聚落空间结构扁平化;建筑均与水形成紧密联系;建筑多为相似的合院式民居。基于此,进一步分析该时期的自然环境、经济结构、社会组织、礼仪制度、风俗文化等,发现上海传统乡村聚落空间特征的形成既受江南水网平原地区普遍因素的限定,又受上海本地特殊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乡村 空间布局 空间形态 历史视角 形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比较的文化遗产影响评估(CHIAs)中国可持续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冯艳 寇怀云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6-132,共7页
中国文物影响评估开展了近10年,但由于中国遗产管理体系的特殊性,文物影响评估与文化遗产影响评估仍存在差异。文章总结文化遗产影响评估的特点,对已有中国文物影响评估的内容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从评估的内涵、... 中国文物影响评估开展了近10年,但由于中国遗产管理体系的特殊性,文物影响评估与文化遗产影响评估仍存在差异。文章总结文化遗产影响评估的特点,对已有中国文物影响评估的内容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从评估的内涵、主体对象、主要内容等方面对两者的差异进行归纳。最后从遗产价值和人的价值可持续发展角度,提出中国文化遗产影响评估的可持续应用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研究 文物影响评估 文化遗产影响评估 可持续发展 中国应用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