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悲伤逆流成河》:逆转悲伤的勇敢发声 被引量:2
1
作者 寇嫒丽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4-116,共3页
根据郭敬明同名小说改编的影片《悲伤逆流成河》首度聚焦"校园欺凌"的热点话题,将原著讲述的青春疼痛故事导向悲伤过后的成长,从而挖掘出文本被遮蔽的情感教育价值和社会责任感,是逆转青春悲伤的一次勇敢发声。郭敬明作品中... 根据郭敬明同名小说改编的影片《悲伤逆流成河》首度聚焦"校园欺凌"的热点话题,将原著讲述的青春疼痛故事导向悲伤过后的成长,从而挖掘出文本被遮蔽的情感教育价值和社会责任感,是逆转青春悲伤的一次勇敢发声。郭敬明作品中的影像化叙述技巧也为影片的成功改编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但影片在将小说情绪体验式的感性文字转化为客观叙事影像的同时,却消解了语言文字的深度带来的思考想象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伤逆流成河》 郭敬明 影像化叙述 校园欺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读《消失的爱人》中的爱情婚姻悲剧 被引量:1
2
作者 寇嫒丽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151-153,共3页
《消失的爱人》是一部突破了狭窄封闭的家庭空间,在广阔的社会维度中探讨经济萧条期现代人爱情与婚姻关系的影片。导演大卫·芬奇在有限的影像时空里,鲜明地呈现出了冷峻悬疑的风格、惊悚混合戏谑的手法,并凭借这种充满戏剧张力的... 《消失的爱人》是一部突破了狭窄封闭的家庭空间,在广阔的社会维度中探讨经济萧条期现代人爱情与婚姻关系的影片。导演大卫·芬奇在有限的影像时空里,鲜明地呈现出了冷峻悬疑的风格、惊悚混合戏谑的手法,并凭借这种充满戏剧张力的外在艺术形式,将婚姻中的敷衍与无奈以及人性的扭曲与异化展露无遗,从而触发观众对爱情婚姻生活的拷问与反思,唤醒现代人迷失的人性,引领我们走出悲哀与绝望的泥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失的爱人》 物质 伪装 舆论审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夜色撩人》审视女性道德理想的建构
3
作者 寇嫒丽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96-98,共3页
擅长都市生活题材的第五代导演夏钢拍摄的影片《夜色撩人》在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上较高程度地还原了须一瓜的小说《淡绿色的月亮》,但在结构上,除了保留小说原有的主线,即通过突发事件引发的女性家庭道德理想的失落,透露出当代女性的生... 擅长都市生活题材的第五代导演夏钢拍摄的影片《夜色撩人》在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上较高程度地还原了须一瓜的小说《淡绿色的月亮》,但在结构上,除了保留小说原有的主线,即通过突发事件引发的女性家庭道德理想的失落,透露出当代女性的生存焦虑和独立意识的觉醒,还将作为辅线的警察谢高置于社会道德理想的承担者的位置,探讨了社会安全感的缺失与重建,从而丰富了作品的社会学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绿色的月亮》 《夜色撩人》 道德理想 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