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种海南东方酸瓜中真菌群落多样性差异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朱梦 寇力丹 +1 位作者 常秀亭 王彬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0-105,共6页
该研究以海南东方的西瓜、葫芦瓜、哈密瓜为原料腌制东方酸瓜样品(XG、HLG、HMG),利用Illumina Nextseq 2000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真菌菌群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HLG样品真菌群落丰富度最高,XG样品真菌群落多样性最高。从3种东方酸瓜... 该研究以海南东方的西瓜、葫芦瓜、哈密瓜为原料腌制东方酸瓜样品(XG、HLG、HMG),利用Illumina Nextseq 2000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真菌菌群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HLG样品真菌群落丰富度最高,XG样品真菌群落多样性最高。从3种东方酸瓜样品中共划分到432个真菌操作分类单元(OTUs),隶属于3门、14纲、26目、47科、68属。3种东方酸瓜样品真菌主要分布在子囊菌门(Ascomycota)中,主要细菌属包括柯达酵母属(Kodamaea)、哈萨克斯坦酵母属(Kazachstania)、毕赤酵母属(Pichia)、unclassified_f_Saccharomycetales_fam_Incertae_sedis、假丝酵母属(Candida)、Diutina、青霉属(Penicillium)、毛孢子菌属(Trichosporon)、德巴利酵母属(Debaryomyces)、unclassified_o__Saccharomycetales等。3种东方酸瓜样品的真菌菌群结构存在差异,主要体现在Kazachstania、Debaryomyces、Kodamaea、Candida等10个真菌属上,该研究结果为海南东方酸瓜的标准化和工业化生产和食品质量安全控制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酸瓜 真菌菌群多样性 差异 高通量测序 主坐标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检验机构仪器设备管理流程优化策略
2
作者 郑开伦 符吉科 +3 位作者 寇力丹 石城轩 王丽强 汤祝华 《食品安全导刊》 2024年第26期19-22,共4页
在当今食品安全日益受到重视的背景下,食品检验机构作为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防线,其仪器设备的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检测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型检测技术和设备层出不穷,这对食品检验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 在当今食品安全日益受到重视的背景下,食品检验机构作为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防线,其仪器设备的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检测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型检测技术和设备层出不穷,这对食品检验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确保仪器设备始终处于最佳工作状态,食品检验机构必须不断优化设备管理流程,本文从设备更新计划的制订、维护保养力度的加强、操作人员的专业培训力度提升以及设备管理制度的完善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以提高检测工作的质量与效率,旨在为提升食品安全检测能力提供参考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检验机构 仪器设备管理 流程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侵袭性大肠埃希氏菌可视化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的建立
3
作者 杨穗珊 常秀亭 +3 位作者 朱梦 罗小菊 寇力丹 谢作蓉 《食品安全导刊》 2024年第29期57-61,共5页
肠道侵袭性大肠埃希氏菌(Enteroinvasive Escherichia coli,EIEC)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可引起人类肠道疾病。本研究建立可视化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方法,针对EIEC特异性基因ipaH设计引物,... 肠道侵袭性大肠埃希氏菌(Enteroinvasive Escherichia coli,EIEC)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可引起人类肠道疾病。本研究建立可视化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方法,针对EIEC特异性基因ipaH设计引物,优化反应条件,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进行评估。结果显示,所建立的LAMP方法在63℃反应45 min后可凭肉眼或紫外光下观察判定结果,对EIEC的检测灵敏度可达10 pg·μL^(-1)。该方法特异性良好,与其他常见肠道致病菌,如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均无交叉反应。本研究建立的可视化LAMP方法快速、灵敏度高、对设备要求低,可满足现场快速检测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侵袭性大肠埃希氏菌 环介导等温扩增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在生菜和圣女果上的生长特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寇力丹 朱梦 +3 位作者 罗小菊 常秀亭 杨穗珊 谢作蓉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137-145,共9页
目的探究不同温度下5种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在生菜和圣女果表面的生长特性,为生食蔬果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的风险控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在不同温度条件下(4、15、25和35℃),在生菜和圣女果表面定量接种5种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并定时检测... 目的探究不同温度下5种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在生菜和圣女果表面的生长特性,为生食蔬果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的风险控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在不同温度条件下(4、15、25和35℃),在生菜和圣女果表面定量接种5种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并定时检测样品中的细菌数量;使用Origin 8.5软件拟合生长曲线,建立修正的SGompertz模型和二次多项式模型,对生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修正的SGompertz模型的相关系数R2大于0.98,残差平方和小于0.15476;二次多项式模型评价因子R2大于0.91,偏差因子(bias factor,Bf)在0.90414~1.13815之间,准确因子(accuracy factor,Af)在1.13745~1.84569之间,说明模型拟合效果良好。不同菌株在同种基质上的生长规律基本一致,表现为稳定期菌落数和最大生长速率随温度降低而减少,达到相对最大生长速率所需的时间随温度降低而延长;不同基质上的生长规律存在差异,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在圣女果上的生长速率极快,最短时间(3~4h)即可到达稳定期;而在生菜上生长更为旺盛,稳定期菌落数最高可达106 CFU/g。结论修正的SGompertz模型可用于预测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在生菜和圣女果上的生长情况,低温冷藏可有效抑制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在生菜和圣女果中的生长,为进一步降低风险,建议在清洗之后,立即将生食蔬果冷藏储存,并尽快食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 生菜 圣女果 温度 生长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膜明串珠菌ATCC 12291蔗糖磷酸化酶的酶学性质及转糖苷分子改造 被引量:7
5
作者 何贺贺 林厚民 +4 位作者 寇力丹 覃凤兰 韦宇拓 黄日波 杜丽琴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122-129,共8页
根据GenBank数据库公布的肠膜明串珠菌ATCC 12291中蔗糖磷酸化酶基因序列,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QE-lmsp.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M15/pREP4中诱导表达,镍亲和层析纯化蛋白,进行酶学性质测定和重组酶转糖苷活性的研究.以蔗糖为底物对LMs... 根据GenBank数据库公布的肠膜明串珠菌ATCC 12291中蔗糖磷酸化酶基因序列,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QE-lmsp.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M15/pREP4中诱导表达,镍亲和层析纯化蛋白,进行酶学性质测定和重组酶转糖苷活性的研究.以蔗糖为底物对LMsp进行酶学性质分析,其最适温度和最适pH值分别为40℃和6.5;Km值和Vmax值分别为(34.16±1.219)mmol/L和(370.5±6.049)μmol/(mg·min).当以葡萄糖-1-磷酸为供体时,对于大多数单糖及其糖醇类受体均具有转糖苷活性,尤其对L-阿拉伯糖具有75%的转化效率.然后通过对LMsp进行同源建模和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进行分子改造,并比较酶学性质及转糖苷活性的变化.获得7个单点和联合的突变体T180A、T219V、P236S、T180A-T219V、T180A-P236S、T219V-P236S、T180A-T219V-P236S,其中突变体T180A、P236S对L-山梨糖的转糖苷活性分别有13.7%和15%的提高.本研究通过对LMsp的研究,发现其具有良好的酸碱稳定性和对L-阿拉伯糖的高转糖苷活性,并且获得了对于L-山梨糖转糖苷活性提高的突变体,丰富了有关于蔗糖磷酸化酶的性质,并且对该酶的分子改造提供了经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膜明串珠菌 蔗糖磷酸化酶 酶学性质 转糖苷功能 分子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酸瓜源植物乳杆菌与壳聚糖复合处理对芒果保鲜效应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杨穗珊 朱梦 +3 位作者 常秀亭 罗小菊 寇力丹 谢作蓉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146-153,共8页
目的从海南酸瓜中筛选具有抑菌活性的植物乳杆菌,并探究其发酵液与壳聚糖复配处理对芒果贮藏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MRS培养基结合生理生化特征从酸瓜中分离植物乳杆菌,通过牛津杯法筛选对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 目的从海南酸瓜中筛选具有抑菌活性的植物乳杆菌,并探究其发酵液与壳聚糖复配处理对芒果贮藏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MRS培养基结合生理生化特征从酸瓜中分离植物乳杆菌,通过牛津杯法筛选对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具有抑菌效果的菌株,采用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方法对菌株进行确认。以芒果为保鲜对象,分别用菌株发酵液、壳聚糖、菌株发酵液-壳聚糖复配液进行处理,25℃贮藏12 d,每2 d取样,测定好果率、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维生素C(vitamin C,VC)、菌落总数、霉菌和酵母的变化,评价不同处理方式对芒果的保鲜作用。结果从海南传统发酵食品酸瓜中分离得到一株具有抑菌效果的植物乳杆菌R2。菌株发酵液、壳聚糖、菌株发酵液-壳聚糖复配液3种处理方式对芒果均具有保鲜效果,均能有效提高芒果好果率,降低失重率,减缓VC的损失,抑制表面微生物的生长而减缓芒果腐烂,其中菌株发酵液-壳聚糖复配液的保鲜效果最佳。与CK组对比,在贮藏第12 d时,菌株发酵液-壳聚糖复配液处理组的好果率高40%,失重率和可溶性固形物分别降低了4.4%和3.1%,可滴定酸下降趋势减缓,VC的含量为CK组的1.5倍,芒果表面菌落总数、霉菌和酵母菌落数均小于CK组。结论海南酸瓜源植物乳杆菌发酵液结合壳聚糖复配处理能有效保持芒果的贮藏品质,对芒果采摘后保鲜、果实品质保持和食品安全风险控制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 海南酸瓜 壳聚糖 芒果 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黄瓜源肠集聚性大肠埃希氏菌耐药及生长预测模型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罗小菊 寇力丹 +3 位作者 杨穗珊 朱梦 常秀亭 谢作蓉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5917-5923,共7页
目的考查一株黄瓜源肠集聚性大肠埃希氏菌(enteroaggregative Escherichia coli,EAEC)的耐药情况,并建立其生长预测模型。方法将采集的黄瓜样品进行大肠埃希氏菌的分离和鉴定,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对EAEC... 目的考查一株黄瓜源肠集聚性大肠埃希氏菌(enteroaggregative Escherichia coli,EAEC)的耐药情况,并建立其生长预测模型。方法将采集的黄瓜样品进行大肠埃希氏菌的分离和鉴定,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对EAEC特征性毒力基因进行确认,并通过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药敏系统进行18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分析;以分离鉴定的EAEC为研究对象,监测其在4、15、25、35℃贮藏条件下在黄瓜上的生长数据,绘制生长曲线,采用SLogistic模型进行拟合,建立黄瓜中EAEC生长预测模型。结果自黄瓜中分离到一株EAEC,携带aggR和astA毒力基因,对磺胺类药物复方新诺明高度耐药。4、15、25、35℃贮藏条件下EAEC在黄瓜上的生长用SLogistic模型拟合的相关系数都大于0.95,该模型可以有效地反应EAEC在黄瓜上的生长情况。结论黄瓜上存在EAEC污染风险,EAEC的耐药性进一步加剧生食黄瓜的安全风险。通过SLogistic方程可以有效建立不同温度条件下EAEC在黄瓜上的生长预测模型,对生食黄瓜的加工、供餐等过程中食源性致病菌风险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肠集聚性大肠埃希氏菌 耐药 生长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