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配合物[Dy(p-MBA)_3phen]_2的合成、表征和非等温动力学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大海 宿素玲 任宁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339-1343,共5页
采用水溶液合成法,合成了新型配合物[Dy(p-MBA)3phen]2(p-MBA=对甲基苯甲酸;phen=1,10-邻菲啰啉)。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摩尔电导和热分析(TG-DTG)等测试技术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Dy(Ⅲ)配合物在静态空气气氛下的第一步热分... 采用水溶液合成法,合成了新型配合物[Dy(p-MBA)3phen]2(p-MBA=对甲基苯甲酸;phen=1,10-邻菲啰啉)。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摩尔电导和热分析(TG-DTG)等测试技术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Dy(Ⅲ)配合物在静态空气气氛下的第一步热分解反应的非等温动力学。通过用Popescu法和非线性等转化率积分法(NL-INT)的处理和计算,得到此步热分解反应的动力学方程为:dα/dT=15.55×1012/β·exp(-19825.60/T)3(1-α)2/3,平均活化能为164.83kJ/mol,指前因子为15.55×1012min-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镝配合物 对甲基苯甲酸 邻菲啰啉 非等温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4-二乙氧基苯甲酸与2,2′-联吡啶三元稀土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热化学性质 被引量:3
2
作者 靳成伟 王叶 +1 位作者 宿素玲 张建军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232-2240,共9页
本文合成了两种三元稀土配合物[Ln(3,4-DEOBA)_3DIPY]_2DIPY(Ln=Er(1),Gd(2);3,4-DEOBA:3,4-二乙氧基苯甲酸根;DIPY:2,2′-联吡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单晶X-射线衍射对配合物进行表征和分析。实验表明两种配合物是同种晶型的双核... 本文合成了两种三元稀土配合物[Ln(3,4-DEOBA)_3DIPY]_2DIPY(Ln=Er(1),Gd(2);3,4-DEOBA:3,4-二乙氧基苯甲酸根;DIPY:2,2′-联吡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单晶X-射线衍射对配合物进行表征和分析。实验表明两种配合物是同种晶型的双核分子,相邻结构单元通过π-π作用形成一维链状和二维层状的超分子结构。同时还利用同步热分析与傅里叶变换红外联用(TG-FTIR)技术对配合物的热分解机理进行分析。通过差示扫描量热(DSC)技术,测得两种配合物的摩尔热容,将所得配合物的摩尔热容与折合温度进行多项式拟合,并根据热力学方程,计算得到了两种配合物的舒平摩尔热容和热力学函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 4-二乙氧基苯甲酸 2 2′-联吡啶 稀土配合物 热分解机理 摩尔热容 热化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卤代芳香族羧酸与含氮配体合成镧系配合物的结构、热化学和荧光性质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晨璐 宿素玲 +1 位作者 任宁 张建军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6-66,共11页
采用室温溶液挥发法合成了五种结构新颖的镧系配合物,其结构通式为[Ln(2,4-DFBA)3(phen)]2(Ln=Sm 1,Eu2,Er 3,2,4-DFBA为2,4二氟苯甲酸的简写,phen为1,10-菲啰啉的简写),[Ln(2-Cl-6-FBA)2(terpy)(NO3)(H2O)]2(Ln=Tb4,Dy 5,2-Cl-6-FBA为2... 采用室温溶液挥发法合成了五种结构新颖的镧系配合物,其结构通式为[Ln(2,4-DFBA)3(phen)]2(Ln=Sm 1,Eu2,Er 3,2,4-DFBA为2,4二氟苯甲酸的简写,phen为1,10-菲啰啉的简写),[Ln(2-Cl-6-FBA)2(terpy)(NO3)(H2O)]2(Ln=Tb4,Dy 5,2-Cl-6-FBA为2-氯-6-氟苯甲酸的简写,terpy为2,2’:6’2’’-三联吡啶的简写)。五个配合物可以分为两个系列,使用不同的镧系离子作为中心离子。通过X射线单晶分析,5种配合物均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配合物1,2和配合物3虽然具有相同的分子通式,但配位方式明显不同,形成了前者为9配位的松饼型,后者是8配位的双帽三棱柱几何构型。二维面状超分子结构的形成方式也明显不同,区别在于配合物1和2通过微弱的π-π堆积作用形成。配合物4和5是同构的,结构中引入了硝酸根离子较为有趣,通过C―H···F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形成二维面状超分子结构。在299.25–1073.15K温度下对配合物1–5通过热重-微分热重-差示扫描量热/红外光谱(TG-DTG-DSC/FTIR)联用技术进行热分解机理的研究。测定了配合物1,2,4,5的固体荧光,特征过渡峰位于^(4)G_(5/2)→^(6)H_(5/2),^(4)G_(5/2)→^(6)H_(7/2),^(4)G_(5/2)→^(6)H_(9/2)(1),^(5)D_(0)→^(7)F_(0),^(5)D_(0)→^(7)F_(1),^(5)D_(0)→^(7)F_(2),^(5)D_(0)→^(7)F_(3),^(5)D_(0)→^(7)F_(4)(2),^(5)D_(4)→^(7)F_(6),^(5)D_(4)→^(7)F_(5),^(5)D_(4)→^(7)F_(4),^(5)D_(4)→^(7)F_(3)(4),和^(4)F_(9/2)→^(6)H_(15/2),^(4)F_(9/2)→^(6)H_(13/2)(5),均表现出镧系离子的特征过渡峰。此外,还对配合物2和4进行了荧光寿命的研究,其荧光衰减时间分别为1.288和0.648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镧系配合物 超分子结构 热化学 三维红外 荧光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