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不同氮素水平及施氮方式对老芒麦根际土壤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
9
1
作者
宿敬龙
祁娟
+2 位作者
刘艳君
杨航
李明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59-269,共11页
为探究施氮方式和氮素水平对老芒麦根际土壤特性的交互作用,为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人工草地建植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不同生长年限(4年生和5年生)老芒麦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的施氮方式(Y4:第4年施氮、Y4-5:第4年施氮后第5年...
为探究施氮方式和氮素水平对老芒麦根际土壤特性的交互作用,为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人工草地建植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不同生长年限(4年生和5年生)老芒麦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的施氮方式(Y4:第4年施氮、Y4-5:第4年施氮后第5年追施、Y5:第5年施氮),研究不同氮素水平(0,45,60,75,90和105 kg·hm^-2)对老芒麦根际土壤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Y4施氮方式下,60 kg·hm^-2氮素水平时,根际土壤有效钾、速效磷含量以及蔗糖酶活性较对照均显著提高(P<0.05),分别提高了75.3%,119.2%和90.5%;Y4-5施氮方式下,75 kg·hm^-2氮素水平时,根际土壤有机质含量较对照提高了80.2%;Y5施氮方式下,60 kg·hm^-2氮素水平时,根际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较对照提高了57.3%。施氮方式、氮素水平及其交互作用对老芒麦根际土壤特性会产生极显著影响(P<0.01),施氮可以改善老芒麦根际土壤环境及提高土壤养分,第4年施氮后第5年追施75 kg·hm^-2氮素时对根际土壤的改善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芒麦
根际土壤
化学特性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异龄老芒麦根际土壤中脂肪酸类物质检测及根际土壤的自毒效应研究
被引量:
9
2
作者
杨航
祁娟
+3 位作者
刘文辉
刘艳君
宿敬龙
李明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2-59,共8页
本研究以3,4,5和8龄老芒麦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气质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技术,分析不同种植年限土壤中脂肪酸酯类化感自毒物质种类及其含量的差异,同时探究不同年限不同浓度(50,100,200,500 g·L^...
本研究以3,4,5和8龄老芒麦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气质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技术,分析不同种植年限土壤中脂肪酸酯类化感自毒物质种类及其含量的差异,同时探究不同年限不同浓度(50,100,200,500 g·L^-1)老芒麦根际土壤浸提液对其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不同年限老芒麦根际土壤中共检测出10种脂肪酸酯类物质,且相对含量随种植年限增长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其中5龄老芒麦根际土壤中相对含量较高,为50%,而8龄较低,为41%。3龄老芒麦根际土壤中棕榈油酸甲酯较4,5和8龄分别高出98%,62%和58%,5龄土壤中硬脂酸甲酯分别较3,4和8龄高出12%,10%和23%。5和8龄老芒麦根际土壤浸提液对其种子发芽率具有明显的“低促高抑”浓度效应。由双因素方差分析可知,年限对种子发芽率影响极显著,对胚芽长影响较显著。总体来看,随着老芒麦种植年限的增长,土壤中会积累自毒物质,从而导致连作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芒麦
自毒效应
连作障碍
化感物质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氮素形态及其配比对老芒麦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
15
3
作者
吴召林
祁娟
+4 位作者
刘文辉
金鑫
杨航
宿敬龙
李明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20年第5期942-951,共10页
以采自高寒草甸野生老芒麦(Elymus.sibiricus)种子为材料,单一氮素添加为对照,采用营养液沙培方式研究硝态和铵态氮及其不同配比(NO3^--N∶NH4^+-N分别为0∶10、3∶7、5∶5、7∶3和10∶0)对老芒麦苗期生长特性的影响,旨在探索不同氮素...
以采自高寒草甸野生老芒麦(Elymus.sibiricus)种子为材料,单一氮素添加为对照,采用营养液沙培方式研究硝态和铵态氮及其不同配比(NO3^--N∶NH4^+-N分别为0∶10、3∶7、5∶5、7∶3和10∶0)对老芒麦苗期生长特性的影响,旨在探索不同氮素形态对老芒麦的促生效应,以期找到最佳的氮素形态配比。结果表明:混合态氮素较单一氮素施入能够更好促进老芒麦的生长,硝态和铵态氮配比为7∶3时,老芒麦株高、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较其他处理高,硝酸还原酶活性较单一NO3^--N和NH4^+-N处理分别提高了48.54%和74.71%,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提高了10.16%和7.30%。硝态和铵态氮配比为5∶5时根系活力最高,该处理下老芒麦根系活力较单一NH4^+-N和NO3^--N处理分别提高了31.05%和8.08%,且与对照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NO3^--N∶NH4^+-N为3∶7时根长和全氮含量达到最大,全氮含量分别比NO3^--N和NH4^+-N为唯一氮源时提高了43.90%和29.76%,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经隶属函数度进一步综合分析得出,NO3^--N∶NH4^+-N为7∶3时氮素能更好地提高老芒麦生理活性,且促进其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芒麦
氮素形态
促生效应
渗透调节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外源激素吲哚乙酸、6-芐基腺嘌呤与氮素配施对老芒麦幼苗地上部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
6
4
作者
金鑫
祁娟
+5 位作者
刘文辉
吴召林
郑钰莹
杨航
宿敬龙
李明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77-287,共11页
以采自青海高寒草地阿坝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种子为材料,利用营养液砂培法,研究吲哚乙酸(IAA)或6-芐基腺嘌呤(6-BA)与氮素配施对老芒麦幼苗地上部生长特征的影响,旨在探究不同浓度氮素与外源IAA或6-BA配施对老芒麦的促生效应,以期...
以采自青海高寒草地阿坝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种子为材料,利用营养液砂培法,研究吲哚乙酸(IAA)或6-芐基腺嘌呤(6-BA)与氮素配施对老芒麦幼苗地上部生长特征的影响,旨在探究不同浓度氮素与外源IAA或6-BA配施对老芒麦的促生效应,以期为外源激素与氮素配施调控老芒麦幼苗生长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氮素与IAA或6-BA配施较单一氮素、6-BA和IAA施入能更好地促进老芒麦的生长,氮素与IAA配施浓度为5∶5时老芒麦叶面积、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较对照(12 mg·L^(−1)单一氮素)处理显著提高,叶面积较对照处理增大12.31%,叶绿素提高1.2%,可溶性蛋白提高17.72%,且与对照间差异显著(P<0.05)。氮素与6-BA配施浓度5∶5时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最高,该处理下老芒麦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较12 mg·L^(−1)单一氮素和20 mg·L^(−1)单一氮素处理分别提高了9.1%和19.72%,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氮素与6-BA配施浓度为3∶7时叶面积达到最大,叶面积分别比12 mg·L^(−1)单一氮素和20 mg·L^(−1)单一氮素处理时提高了16.77%和19.41%,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经主成分分析及隶属函数法进一步综合评价得出,氮素与IAA配施浓度为5∶5时能更好地促进老芒麦幼苗地上部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生长
可溶性蛋白
过氧化物酶
叶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氮素水平及施氮方式对老芒麦根际土壤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
9
1
作者
宿敬龙
祁娟
刘艳君
杨航
李明
机构
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
出处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59-269,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660684)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CARS-34)
青海省科技厅重点实验室发展专项(2020-ZJ-Y03)共同资助。
文摘
为探究施氮方式和氮素水平对老芒麦根际土壤特性的交互作用,为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人工草地建植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不同生长年限(4年生和5年生)老芒麦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的施氮方式(Y4:第4年施氮、Y4-5:第4年施氮后第5年追施、Y5:第5年施氮),研究不同氮素水平(0,45,60,75,90和105 kg·hm^-2)对老芒麦根际土壤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Y4施氮方式下,60 kg·hm^-2氮素水平时,根际土壤有效钾、速效磷含量以及蔗糖酶活性较对照均显著提高(P<0.05),分别提高了75.3%,119.2%和90.5%;Y4-5施氮方式下,75 kg·hm^-2氮素水平时,根际土壤有机质含量较对照提高了80.2%;Y5施氮方式下,60 kg·hm^-2氮素水平时,根际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较对照提高了57.3%。施氮方式、氮素水平及其交互作用对老芒麦根际土壤特性会产生极显著影响(P<0.01),施氮可以改善老芒麦根际土壤环境及提高土壤养分,第4年施氮后第5年追施75 kg·hm^-2氮素时对根际土壤的改善最佳。
关键词
老芒麦
根际土壤
化学特性
酶活性
Keywords
Elymus sibiricus L
Rhizosphere soil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Enzyme activity
分类号
S543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异龄老芒麦根际土壤中脂肪酸类物质检测及根际土壤的自毒效应研究
被引量:
9
2
作者
杨航
祁娟
刘文辉
刘艳君
宿敬龙
李明
机构
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
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
出处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2-59,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660684)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CARS-34)
青海省科技厅重点实验室发展专项(2020-ZJ-Y03)共同资助。
文摘
本研究以3,4,5和8龄老芒麦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气质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技术,分析不同种植年限土壤中脂肪酸酯类化感自毒物质种类及其含量的差异,同时探究不同年限不同浓度(50,100,200,500 g·L^-1)老芒麦根际土壤浸提液对其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不同年限老芒麦根际土壤中共检测出10种脂肪酸酯类物质,且相对含量随种植年限增长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其中5龄老芒麦根际土壤中相对含量较高,为50%,而8龄较低,为41%。3龄老芒麦根际土壤中棕榈油酸甲酯较4,5和8龄分别高出98%,62%和58%,5龄土壤中硬脂酸甲酯分别较3,4和8龄高出12%,10%和23%。5和8龄老芒麦根际土壤浸提液对其种子发芽率具有明显的“低促高抑”浓度效应。由双因素方差分析可知,年限对种子发芽率影响极显著,对胚芽长影响较显著。总体来看,随着老芒麦种植年限的增长,土壤中会积累自毒物质,从而导致连作障碍。
关键词
老芒麦
自毒效应
连作障碍
化感物质
生长发育
Keywords
Elymus sibiricus L.
Self-toxic effect
Continuous obstacles
Allelochemicals
Growth and development
分类号
S326 [农业科学—作物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氮素形态及其配比对老芒麦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
15
3
作者
吴召林
祁娟
刘文辉
金鑫
杨航
宿敬龙
李明
机构
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草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农业大学)/中-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青海省青藏高原优良牧草种质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
出处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20年第5期942-951,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660684)
青海省科技厅重点实验室发展专项(2020-ZJ-Y03)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CARS-34)。
文摘
以采自高寒草甸野生老芒麦(Elymus.sibiricus)种子为材料,单一氮素添加为对照,采用营养液沙培方式研究硝态和铵态氮及其不同配比(NO3^--N∶NH4^+-N分别为0∶10、3∶7、5∶5、7∶3和10∶0)对老芒麦苗期生长特性的影响,旨在探索不同氮素形态对老芒麦的促生效应,以期找到最佳的氮素形态配比。结果表明:混合态氮素较单一氮素施入能够更好促进老芒麦的生长,硝态和铵态氮配比为7∶3时,老芒麦株高、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较其他处理高,硝酸还原酶活性较单一NO3^--N和NH4^+-N处理分别提高了48.54%和74.71%,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提高了10.16%和7.30%。硝态和铵态氮配比为5∶5时根系活力最高,该处理下老芒麦根系活力较单一NH4^+-N和NO3^--N处理分别提高了31.05%和8.08%,且与对照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NO3^--N∶NH4^+-N为3∶7时根长和全氮含量达到最大,全氮含量分别比NO3^--N和NH4^+-N为唯一氮源时提高了43.90%和29.76%,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经隶属函数度进一步综合分析得出,NO3^--N∶NH4^+-N为7∶3时氮素能更好地提高老芒麦生理活性,且促进其生长。
关键词
老芒麦
氮素形态
促生效应
渗透调节
生物量
Keywords
Elymus sibiricus
nitrogen form
growth promoting effect
osmotic adjustment
biomass
分类号
S543.9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外源激素吲哚乙酸、6-芐基腺嘌呤与氮素配施对老芒麦幼苗地上部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
6
4
作者
金鑫
祁娟
刘文辉
吴召林
郑钰莹
杨航
宿敬龙
李明
机构
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草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农业大学)/中-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青海省青藏高原优良牧草种质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
出处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77-287,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660684)
青海省科技厅重点实验室发展专项(2020-ZJ-Y03)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CARS-34)。
文摘
以采自青海高寒草地阿坝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种子为材料,利用营养液砂培法,研究吲哚乙酸(IAA)或6-芐基腺嘌呤(6-BA)与氮素配施对老芒麦幼苗地上部生长特征的影响,旨在探究不同浓度氮素与外源IAA或6-BA配施对老芒麦的促生效应,以期为外源激素与氮素配施调控老芒麦幼苗生长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氮素与IAA或6-BA配施较单一氮素、6-BA和IAA施入能更好地促进老芒麦的生长,氮素与IAA配施浓度为5∶5时老芒麦叶面积、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较对照(12 mg·L^(−1)单一氮素)处理显著提高,叶面积较对照处理增大12.31%,叶绿素提高1.2%,可溶性蛋白提高17.72%,且与对照间差异显著(P<0.05)。氮素与6-BA配施浓度5∶5时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最高,该处理下老芒麦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较12 mg·L^(−1)单一氮素和20 mg·L^(−1)单一氮素处理分别提高了9.1%和19.72%,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氮素与6-BA配施浓度为3∶7时叶面积达到最大,叶面积分别比12 mg·L^(−1)单一氮素和20 mg·L^(−1)单一氮素处理时提高了16.77%和19.41%,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经主成分分析及隶属函数法进一步综合评价得出,氮素与IAA配施浓度为5∶5时能更好地促进老芒麦幼苗地上部生长。
关键词
促生长
可溶性蛋白
过氧化物酶
叶面积
Keywords
growth promoting effect
soluble protein
peroxidase
leaf area
分类号
S543.9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不同氮素水平及施氮方式对老芒麦根际土壤特性的影响
宿敬龙
祁娟
刘艳君
杨航
李明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异龄老芒麦根际土壤中脂肪酸类物质检测及根际土壤的自毒效应研究
杨航
祁娟
刘文辉
刘艳君
宿敬龙
李明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氮素形态及其配比对老芒麦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吴召林
祁娟
刘文辉
金鑫
杨航
宿敬龙
李明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20
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外源激素吲哚乙酸、6-芐基腺嘌呤与氮素配施对老芒麦幼苗地上部生长的影响
金鑫
祁娟
刘文辉
吴召林
郑钰莹
杨航
宿敬龙
李明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