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硬化脾功能亢进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后严重并发症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6
1
作者 王彤 赵卫 +3 位作者 胡继红 易根发 王滔 宿敬存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19-623,共5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脾功能亢进(脾亢)患者经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PSE术治疗的242例肝硬化脾亢患者完整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受试者工... 目的探讨肝硬化脾功能亢进(脾亢)患者经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PSE术治疗的242例肝硬化脾亢患者完整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PSE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相关因素。结果 PSE术后242例肝硬化脾亢患者中19例(7.9%)出现严重并发症。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血小板水平(P=0.025)、腹水(P=0.044)、Child-Pugh评分(P=0.008)、术前脾体积(P=0.013)、栓塞体积(P=0.006)、脾栓塞率(P=0.025)与PSE术后是否发生严重并发症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栓塞体积(P=0.012)和Child-Pugh评分(P=0.016)是PSE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这两个因素的截断值为551.4 cm3和10.5分。结论脾栓塞体积过大和术前高Child-Pugh评分可能引起肝硬化脾亢患者PSE术后严重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功能亢进 脾栓塞 肝硬化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CE联合RFA及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肝动脉灌注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宿敬存 赵卫 +3 位作者 胡继红 易根发 王彤 倪慧霞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4-29,共6页
目的观察TACE联合RFA和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肝动脉灌注治疗临床分期Ⅰ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0年5月确诊的80例行综合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进行随访研究,根据是否联合CIK治疗,分为TACE联合RFA及自体CI... 目的观察TACE联合RFA和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肝动脉灌注治疗临床分期Ⅰ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0年5月确诊的80例行综合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进行随访研究,根据是否联合CIK治疗,分为TACE联合RFA及自体CIK细胞治疗组38例(研究组),TACE联合RFA治疗组42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的生活质量(QOL)、免疫功能指标变化、无进展生存期(PFS)及生存率观察指标。结果 1QOL评分:研究组术后QOL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免疫功能:研究组和对照组免疫功能指标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相比,组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3PFS和生存率:研究组和对照组的中位PFS分别为48个月和40.1个月;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9.5%、71.1%、55.3%和95.2%、88.1%、64.3%、28.6%,研究组的中位PFS和生存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TACE联合RFA及自体CIK细胞肝动脉灌注治疗临床分期Ⅰ期的原发性肝癌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延长患者的中位PFS和总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射频消融术 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水乙醇碘油混合液栓塞治疗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宿敬存 姜永能 +2 位作者 赵卫 胡继红 王滔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724-727,共4页
目的 探讨无水乙醇碘油混合液介入栓塞治疗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采用无水乙醇碘油混合液栓塞治疗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24例的资料,分析介入手术成功率,术后症状缓解、术后并发症及栓塞前后瘤体大小情况。结... 目的 探讨无水乙醇碘油混合液介入栓塞治疗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采用无水乙醇碘油混合液栓塞治疗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24例的资料,分析介入手术成功率,术后症状缓解、术后并发症及栓塞前后瘤体大小情况。结果 24例患者共30个病灶,介入栓塞治疗29个病灶,另1个病灶较小,择期处理,介入栓塞手术成功率100%。患者腰部疼痛、血尿症状术后均逐渐减轻、消失;患者栓塞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栓塞后综合征,其中发热12例(12/24,50%)、腹痛腹胀10例(10/24,41.67%)、恶心呕吐10例(10/24,41.67%),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6~12个月,瘤体最大径术前为(8.13±3.51)cm,术后为(5.29±2.18)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水乙醇碘油混合液介入栓塞治疗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疗效确切,安全有效,创伤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肌脂瘤 无水乙醇 碘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栓塞治疗肠系膜上动静脉瘘致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1例 被引量:3
4
作者 宿敬存 赵卫 +1 位作者 胡继红 王彤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67-668,共2页
患者男,20岁。因“反复呕血1个月”于2015年7月10日入院。患者于2015年6月10日无诱因出现呕血,为鲜红色血液,量约1000ml,伴有头晕、心悸,无腹痛、腹胀,无烧心、反酸,无黑便,就诊于当地医院,给予止血等药物治疗,症状好转出院。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静脉瘘 介入栓塞 上消化道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微弹簧圈定位在肺小结节胸腔镜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1
5
作者 倪慧霞 赵卫 +4 位作者 胡继红 王滔 潘文秋 宿敬存 李安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55-559,共5页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前CT引导下微弹簧圈定位肺小结节(SPN)对精准切除病灶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90例行VATS切除孤立性SPN患者的资料。其中45例患者术前行微弹簧圈定位(A组),45例患者未行术前定位(B...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前CT引导下微弹簧圈定位肺小结节(SPN)对精准切除病灶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90例行VATS切除孤立性SPN患者的资料。其中45例患者术前行微弹簧圈定位(A组),45例患者未行术前定位(B组)。统计分析两组VATS肺叶楔形切除时间、转开胸手术率、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微弹簧圈定位病灶的成功率、并发症等,评价术前微弹簧圈定位病灶的安全性及其对VATS术的增益价值。结果 A组VATS术成功率100%;SPN病灶定位成功率95.6%,术后出现气胸5例、肺表面出血6例、弹簧圈脱落2例等并发症。B组VATS手术成功率84.4%,中转开胸率15.6%。A组VATS手术时间(17.7±2.8)min、术后住院时间(6.2±1.7)d及中转开胸0例明显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引导下微弹簧圈定位,可辅助VATS快速、精确切除肺内小病灶,能有效降低中转开胸率、缩短VATS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小结节 胸腔镜手术 术前定位 微弹簧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腰动脉-椎旁静脉瘘伴假性动脉瘤介入治疗1例 被引量:2
6
作者 倪慧霞 赵卫 +3 位作者 胡继红 王滔 潘文秋 宿敬存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09-210,共2页
临床资料患者.女,60岁。因“腰腿部疼痛、活动受限2d”入院。患者于2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腿部疼痛,以左侧腰背部及左大腿部为主。呈持续性隐痛,休息后疼痛无明显缓解,无低热、盗汗、乏力;既往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史,最高血压170/... 临床资料患者.女,60岁。因“腰腿部疼痛、活动受限2d”入院。患者于2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腿部疼痛,以左侧腰背部及左大腿部为主。呈持续性隐痛,休息后疼痛无明显缓解,无低热、盗汗、乏力;既往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史,最高血压170/100mmHg,自服药物治疗,控制可。腰椎MRI示L4-5水平脊柱左侧占位性富血供病变。临床初步诊断为:①L4-5水平脊柱左侧占位性病变;②高血压2级高危组;③2型糖尿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动脉-椎旁静脉瘘 腰动脉假性动脉瘤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