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常规手术联合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治疗翼状胬肉 被引量:4
1
作者 宿可昕 邱红 +3 位作者 张丽伟 姜红 徐晶 刘淑娟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3期17-18,共2页
目的临床观察验证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hototherapeutic keratectomy,PTK)在翼状胬肉治疗中的临床实用意义。方法随访性良好的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30例(35眼),常规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准分子激光切削术治疗翼状胬肉。术后随访6个月,临... 目的临床观察验证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hototherapeutic keratectomy,PTK)在翼状胬肉治疗中的临床实用意义。方法随访性良好的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30例(35眼),常规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准分子激光切削术治疗翼状胬肉。术后随访6个月,临床观察翼状胬肉术后复发情况、术后角膜上皮生长修复速度、schirmer试验(ST)、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散光(电脑验光及角膜地形图)、患眼术后不适感程度。结果在30例翼状胬肉患者中,随访6个月,术眼术区没有复发体征。结论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TK)是一种有效预防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的手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翼状胬肉切除术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TK) 胬肉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ans-PRK与PRK临床对比分析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宿可昕 邱红 +3 位作者 马娟 姜红 罗亚晶 王兴民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3期19-21,共3页
目的为了减轻患者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术后的疼痛,提高角膜上皮的愈合速度,现将激光切削与酒精剥除角膜上皮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检测经角膜上皮的准分子激光角膜表层切削术(Trans-PRK)与准分子激光角膜表面切削术(PRK)相比的可预测性、... 目的为了减轻患者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术后的疼痛,提高角膜上皮的愈合速度,现将激光切削与酒精剥除角膜上皮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检测经角膜上皮的准分子激光角膜表层切削术(Trans-PRK)与准分子激光角膜表面切削术(PRK)相比的可预测性、安全性、有效性。方法 60例需行PRK手术的患者全部纳入临床观察研究,所有患者均为右眼行酒精去上皮的PRK手术,左眼行激光去上皮的Trans-PRK手术,术前未与患者特别说明两种方式的区别,术后第1、3、7天通过询问患者双眼疼痛感、异物感、畏光流泪等不适感觉,对患者双眼自我感觉进行对比分析,然后术后1、3 d行裂隙灯下观察,术后7 d、1、3、6个月行裂隙灯下观察、角膜染色等方式检查术眼角膜上皮修复情况,然后分析两种手术方式在屈光矫正的可预测性、安全性、有效性。结果 Trans-PRK和PRK两种手术方式,患者在术后1 d双眼不适的自我感觉方面无明显差异,3 d时行PRK的术眼较行Trans-PRK的术眼不适感明显(60例,38例主诉右眼较左眼不适感明显),术后3 d观察行Trans-PRK术眼的角膜上皮修复较行PRK术眼恢复快(60例左眼角膜上皮3 d均恢复,可以取下角膜接触镜,46例右眼角膜上皮3 d恢复,余下14例更换角膜接触镜后,延迟1 d,于术后第4天取下角膜接触镜)。患者术后3 d的裸眼视力,左眼视力明显高于右眼视力。结论 Trans-PRK手术方式较传统20%酒精去上皮的PRK手术更加简便易行,不但利于临床医生掌握操作,也能加速术后角膜创面的恢复,减轻患者术后的痛苦,加快患者术后视力的恢复,虽然观察数量为60例,为期6个月,但仍能证实较传统PRK手术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角膜上皮的准分子激光角膜表层切削术 准分子激光角膜表面切削术 酒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综合分析及治疗儿童多瞬症
3
作者 宿可昕 王兴民 +3 位作者 马娟 姜红 魏秀华 徐晶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17期51-53,共3页
目的探讨通过临床实践观察、视功能训练、药物及心理辅导等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儿童多瞬症的疗效。方法通过详尽问诊、视功能检查及眼部检查了解明确168例儿童多瞬症发生的病因,按因施治,然后通过视功能训练、药物及心理辅导等中西医结... 目的探讨通过临床实践观察、视功能训练、药物及心理辅导等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儿童多瞬症的疗效。方法通过详尽问诊、视功能检查及眼部检查了解明确168例儿童多瞬症发生的病因,按因施治,然后通过视功能训练、药物及心理辅导等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儿童多瞬症。结果经治疗,1个疗程治愈者126例,占总人数的75.0%;2个疗程治愈者41例,占总人数的24.4%,只有1例患儿(心理因素)症状缓解。结论视功能训练、赖氨基醇维生素B12、施图伦、葛根舒目汤、心理辅导等中西医方法相结合可有效的治疗儿童多瞬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多瞬症 视功能训练 药物治疗 中西医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拉洛芬联合人工泪液在干眼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崔国栋 苏金良 +2 位作者 邱红 李蕾 宿可昕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780-781,共2页
目的:探讨抗炎治疗对于干眼症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5/2009-05我院确诊的80例干眼症患者,随机分为人工泪液组(A组)及人工泪液+普拉洛芬组(B组),用药2wk后对比分析调查症状,检测BUT,角膜染色。结果:A组和B组在用药治疗后BUT... 目的:探讨抗炎治疗对于干眼症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5/2009-05我院确诊的80例干眼症患者,随机分为人工泪液组(A组)及人工泪液+普拉洛芬组(B组),用药2wk后对比分析调查症状,检测BUT,角膜染色。结果:A组和B组在用药治疗后BUT及角膜病变程度测定两项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在改善患者泪膜破裂时间及角膜染色明显优于A组。结论:人工泪液联合应用普拉洛芬,对于伴有眼部刺激症状的干眼症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眼症 普拉洛芬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MMC的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治疗NVG 被引量:2
5
作者 李蕾 杨睿 +2 位作者 邱红 刘春艳 宿可昕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135-137,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丝裂霉素C的Ahmed青光眼阀植入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新生血管性青光眼26例26眼,应用丝裂霉素C的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结果:随访12mo,成功:16例眼压<21mmHg(61.5... 目的:探讨应用丝裂霉素C的Ahmed青光眼阀植入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新生血管性青光眼26例26眼,应用丝裂霉素C的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结果:随访12mo,成功:16例眼压<21mmHg(61.54%),无明显眼部刺激症状。术前眼压平均49.78±14.17mmHg,术后眼压下降到平均18.45±8.91mmHg。末次复诊视力提高14眼(53.85%),视力不变12眼,无视力下降或丧失者。26眼中虹膜新生血管全部消退21眼,部分消退5眼。术后并发症主要有:浅前房6眼(23.08%),前房少量积血3眼(11.54%),引流管内口堵塞2眼(7.69%),引流盘纤维包裹1眼(3.85%)。结论:应用丝裂霉素C的Ahmed青光眼阀植入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既能及时降低眼压,又能拯救或提高视力,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阀 全视网膜光凝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姜红 宿可昕 +2 位作者 邱红 马娟 李蕾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27期64-65,共2页
目的分析采用超声乳化吸出术治疗白内障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选择单纯性白内障患者45例(46眼),均采用超声乳化吸出术治疗。记录所有患者术前和术后1、3个月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角膜细胞平均面积、六边形细胞比率。结果术前至术后... 目的分析采用超声乳化吸出术治疗白内障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选择单纯性白内障患者45例(46眼),均采用超声乳化吸出术治疗。记录所有患者术前和术后1、3个月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角膜细胞平均面积、六边形细胞比率。结果术前至术后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逐渐降低、平均面积逐渐加大、六边形细胞比率逐渐下降。且各指标术后1、3个月较术前均有明显变化(P<0.05)。术后1个月较术后3个月各指标仍有继续上升或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后内角膜内皮细胞会发生明显变化。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数量丢失率约为10%,术中进一步降低对角膜内皮细胞损害仍有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超声乳化吸出术 角膜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75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7
作者 马娟 宿可昕 +1 位作者 杨桂芳 王秀丽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5期92-93,共2页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是眼科常见病,以前通常采用传统的囊外白内障摘出(ECCE)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笔者采用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对75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青光眼 白内障 超声乳化 人工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治疗44例局限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8
作者 苏金良 王秀娟 +2 位作者 宿可昕 魏秀华 徐晶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7期67-68,共2页
视网膜脱离严重损害患者的视功能,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近视是引起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主要原因之一。笔者采用多波长氪离子激光仪对44例由中高度近视引起的局限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进行了治疗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视网膜脱离 近视 激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士心理疲劳的自我调节 被引量:2
9
作者 杨桂芳 杨桂云 +2 位作者 宿可昕 王秀丽 赵忠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32期260-260,共1页
目的分析护士心理疲劳的原因及给予自我调节,有利于身心健康,有利于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方法满足正常健康生理基础需要,合理宣泄消极情绪,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结果正确对待压力,学会自我调节。结论护士心理自我调节主要是积极主动适应环境... 目的分析护士心理疲劳的原因及给予自我调节,有利于身心健康,有利于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方法满足正常健康生理基础需要,合理宣泄消极情绪,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结果正确对待压力,学会自我调节。结论护士心理自我调节主要是积极主动适应环境,正确对待压力,保持身心健康有良好的状态是非常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疲劳 调节 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膜与丝裂霉素C应用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姜红 邱红 +2 位作者 宿可昕 李蕾 马娟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24期77-78,共2页
目的观察羊膜(AMT)与丝裂霉素C(MMC)应用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40例(62眼)行小梁切除术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AMT组与MMC组,每组31只眼,均实施统一标准的经典小梁切除术。AMT组实施小梁切除术联合巩膜瓣下... 目的观察羊膜(AMT)与丝裂霉素C(MMC)应用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40例(62眼)行小梁切除术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AMT组与MMC组,每组31只眼,均实施统一标准的经典小梁切除术。AMT组实施小梁切除术联合巩膜瓣下羊膜植入术;MMC组术中一次性应用丝裂霉素C。结果 1视力:AMT组和MMC组视力下降的分别为9.7%和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滤过泡:AMT组的功能型滤过泡占93.5%,MMC组占6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T组功能性滤过泡的累积存活率为87.1%,对照组为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眼压:术后6个月时AMT组的眼压与MMC组的眼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羊膜用在小梁切除术中效果显著,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羊膜 丝裂霉素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眼病筛查的临床分析与必要性 被引量:2
11
作者 沈冬玲 宿可昕 马娟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12期20-21,共2页
目的对大庆市人民医院产科出生的新生儿行眼病筛查,对筛查结果进行分析整理后总结新生儿眼病筛查的重要性。方法 3620例新生儿,均进行眼病筛查,对筛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620例新生儿中有421例存在眼病,眼病发生率为11.6%。除视网膜出... 目的对大庆市人民医院产科出生的新生儿行眼病筛查,对筛查结果进行分析整理后总结新生儿眼病筛查的重要性。方法 3620例新生儿,均进行眼病筛查,对筛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620例新生儿中有421例存在眼病,眼病发生率为11.6%。除视网膜出血297例外,其他眼病124例、占3.4%。其中视网膜周边白色病变发生率最高,占2.6%(69/3620);其次是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占0.5%(19/3620)。后期也将随访及追踪视力及眼底发育情况。色素脱失17例,先天性白内障8例,先天性脉络膜缺损5例,先天性瞳孔残膜4例,白化病2例。3620例新生儿中有218例为早产儿,发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17例,其中急进性早产儿视网膜病变1例, 4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2例。大多数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1~2期。结论新生儿眼病发生率较高,行新生儿眼病筛查能够在第一时间检查出眼部疾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为今后的视觉健康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有着强而科学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病筛查 新生儿 必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氧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细菌性角膜炎
12
作者 魏秀华 宿可昕 +3 位作者 邱红 徐晶 张丽伟 王秀娟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16期183-184,共2页
目的观察高压氧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细菌性角膜炎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实验,随机选取58例(58眼),治疗组29例(29眼),行高压氧治疗1-2疗程,并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每日6次滴眼,左氧氟沙星眼膏每晚睡前涂眼。对照组29例(29眼),应用左氧氟沙... 目的观察高压氧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细菌性角膜炎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实验,随机选取58例(58眼),治疗组29例(29眼),行高压氧治疗1-2疗程,并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每日6次滴眼,左氧氟沙星眼膏每晚睡前涂眼。对照组29例(29眼),应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每日6次滴眼,左氧氟沙星眼膏每晚睡前涂眼。观察两组患者疗效及治疗时间。结果治疗组29只眼治愈27只眼,好转1只眼,无效1只眼。总有效率为96.6%.治疗时间为7~15d。对照组治愈25眼,好转2眼,无效2眼,有效率93.1%,治疗时间12~25d。结论高压氧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细菌性角膜炎疗效确切,高压氧治疗可以缩短病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治疗 左氧氟沙星 细菌性角膜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