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子宫内膜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容颖柔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6年第8期1500-1501,共2页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江门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统计患者的年龄、病理类型、肌层浸润情况、病理分级、宫颈受累情况、腹水细胞学及脉管转移等情况。采用SPSS 1...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江门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统计患者的年龄、病理类型、肌层浸润情况、病理分级、宫颈受累情况、腹水细胞学及脉管转移等情况。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结果肌层浸润、病理分级、脉管转移、病理分型及宫颈受累为子宫内膜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相对较多,应加强对高危因素的评估,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腹膜后淋巴结转移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梗阻性结直肠癌治疗中应用肠镜下支架置入术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尚仁 李晓平 +2 位作者 容颖柔 关健华 何东添 《中国医学工程》 2014年第7期67-67,共1页
目的分析采用肠镜下支架置入术治疗梗阻性结肠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3例Ⅱ-Ⅲ期梗阻结直肠癌患者,采用肠镜下支架置入术治疗。结果根据患者病变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支架治疗,获得成功,在治疗48 h后对其进行腹部平片拍摄,显示支架扩展良... 目的分析采用肠镜下支架置入术治疗梗阻性结肠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3例Ⅱ-Ⅲ期梗阻结直肠癌患者,采用肠镜下支架置入术治疗。结果根据患者病变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支架治疗,获得成功,在治疗48 h后对其进行腹部平片拍摄,显示支架扩展良好。同时患者腹胀得到好转且梗阻现象消失。结论对梗阻性结肠癌患者采用肠镜下支架置入术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且没有严重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结肠癌 肠镜 支架置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麦默通微创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李尚仁 容颖柔 李晓平 《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 2016年第1期10-13,共4页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麦默通微创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均予以超声引导麦默通微创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麦默通微创旋切共90个病灶,于超声...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麦默通微创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均予以超声引导麦默通微创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麦默通微创旋切共90个病灶,于超声引导下皆可将微创旋切实质病灶与抽吸脓液过程清晰显示;本组80例患者病理结果显示阳性率为100%,所有标本送至病理检查,诊断出38例为伴炎性肉芽肿组织,33例伴小脓肿;共有28例导管扩张,5例伴脂肪坏死;术前穿刺结果与病理检查的结果皆相符。结论超声引导麦默通微创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具安全简便、创伤小、恢复快及无复发等优点,具有临床实际应用价值,值得大力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非哺乳期 麦默通微创 乳腺炎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在子宫内膜癌初始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阮晓红 魏继红 +3 位作者 容颖柔 刘婉敏 罗中明 詹雪梅 《现代医院》 2019年第6期874-877,共4页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在子宫内膜癌初始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江门医院妇科行系统性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的67例子宫内膜癌初治患者,将其分为低危、中危、高危3组,对其临床病理特...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在子宫内膜癌初始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江门医院妇科行系统性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的67例子宫内膜癌初治患者,将其分为低危、中危、高危3组,对其临床病理特点、淋巴结转移情况、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切除淋巴结平均37. 59枚(26~56枚)。低危及中危组患者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均为阴性,高危组27例患者中12例盆腔淋巴结转移(44. 44%),占总数17. 91%,4例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14. 81%),占总数5. 97%,4例腹主动脉转移均发生在盆腔淋巴结阳性的患者(4/12)。14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20. 90%),其中淋巴囊肿10例,下肢深静脉栓塞3例,不全性小肠梗阻1例。将年龄、病灶大小、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腹水、宫外转移、脉管侵犯、CA125、CA199、HE4升高等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是深肌层浸润(P=0. 012),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是盆腔淋巴结转移(P=0. 007),HE4升高(P=0. 010)。结论对于低危的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可以不常规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对于高危的患者,系统的盆腔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有助于准确提供病变范围,从而指导术后个体化的辅助治疗。对于中高危的子宫内膜癌是否可以结合HE4更准确地制定治疗决策,从而减少系统的淋巴结切除的比率,精确地指导术后辅助治疗,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 盆腔淋巴结切除 子宫内膜癌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