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极限荷载下桩筏基础共同作用性状的室内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35
1
作者 宰金珉 蒋刚 +2 位作者 王旭东 李雄威 何立明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597-1603,共7页
利用自制模型槽,通过设计系列单桩带台与群桩的桩筏基础模型试验,研究了极限荷载下桩–筏板–地基土的应力与变形性状。试验结果表明,常规桩距桩筏基础极限荷载下表现出实体深基础性状;而大桩距桩筏基础,基桩先于板下土体达到承载力极... 利用自制模型槽,通过设计系列单桩带台与群桩的桩筏基础模型试验,研究了极限荷载下桩–筏板–地基土的应力与变形性状。试验结果表明,常规桩距桩筏基础极限荷载下表现出实体深基础性状;而大桩距桩筏基础,基桩先于板下土体达到承载力极限状态,后续荷载基本由板下土体分担,验证了塑性支承桩理论。加载过程中,桩–土的荷载分担比不断变化,6d及以上桩距时,桩达到极限荷载后即趋于稳定。利用桩的极限承载力的桩筏基础设计,应考虑极限荷载与工作荷载下桩–土荷载分担比的不同性状差别。桩间距越大,桩对土体的侧向位移的"遮帘作用"逐渐弱化,板下土体的位移特征趋于天然地基的特征,桩端平面以下土体应力受板下土体分担荷载的影响越明显,6倍桩距可视为常规桩基与复合桩基的分界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筏基础 模型试验 塑性支承桩 土压力 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卸荷状态下黏性土的变形和强度试验研究 被引量:30
2
作者 宰金珉 张云军 +1 位作者 王旭东 常银生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409-1412,共4页
南京河西地区原状黏性土应力路径试验表明,不排水情况下,侧向卸荷试验得到的割线模量E5′0要大于轴向加荷试验得到的割线模量E5 0,且大致有E5′0=1.7 E5 0关系;轴向加荷和侧向卸荷条件下得到的有效抗剪强度指标基本一致。上述结论在工... 南京河西地区原状黏性土应力路径试验表明,不排水情况下,侧向卸荷试验得到的割线模量E5′0要大于轴向加荷试验得到的割线模量E5 0,且大致有E5′0=1.7 E5 0关系;轴向加荷和侧向卸荷条件下得到的有效抗剪强度指标基本一致。上述结论在工程实例数值模拟分析中的应用明显改善了地面沉降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的吻合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性土 卸荷试验 变形模量 强度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适应调节下广义复合基础设计方法与工程实践 被引量:29
3
作者 宰金珉 周峰 +1 位作者 梅国雄 王旭东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3-99,共7页
差异沉降是导致基础内力和上部结构次应力增大、基础板厚与配筋增加的根源,因此,保证筏板的零差异沉降是建筑物结构体系保持最优状态的根本措施,而实现这一措施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合理布置与调整地基与桩基的支承刚度。另外,端承桩基础如... 差异沉降是导致基础内力和上部结构次应力增大、基础板厚与配筋增加的根源,因此,保证筏板的零差异沉降是建筑物结构体系保持最优状态的根本措施,而实现这一措施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合理布置与调整地基与桩基的支承刚度。另外,端承桩基础如何充分利用良好的地基土承载力仍然是桩土共同作用理论应用的一大难题。为此,专门研制了置于桩顶的变形调节器,并报导了它的构造和工作特性,通过它对桩土支承体系支承刚度进行人为干预下的自适应调节,提出了广义复合基础的设计方法。一项工程实践表明:本方法不仅成功解决了上述问题,而且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调节器 差异沉降控制 广义复合基础 支承刚度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按变形控制确定中、低压缩性地基土承载力的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宰金珉 翟洪飞 +1 位作者 周峰 梅岭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72-80,共9页
现行规范规定载荷试验中按沉降宽度比(相对变形)s/b的取值来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所依据的线性变形理论与现场试验和工程实测结果多有不符,往往导致地基承载力不能充分利用。Terzaghi.K.等仅给出砂土地基中的经验公式,且未能考虑荷载... 现行规范规定载荷试验中按沉降宽度比(相对变形)s/b的取值来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所依据的线性变形理论与现场试验和工程实测结果多有不符,往往导致地基承载力不能充分利用。Terzaghi.K.等仅给出砂土地基中的经验公式,且未能考虑荷载水平的影响。对砂性土和黏性土地基进行变直径圆板载荷试验的非线性数值模拟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基础宽度B的增大,基础沉降s增大的趋势迅速平缓,沉降宽度比s/B最终将收敛于零,表现出显著的非线性。据此,就中、低压缩性均质土,对规范中s/b的取值规定,按承压板面积提出初步的建议。几项工程实例表明,可将确定出的承载力特征值提高20%~40%。此外还针对Terzaghi.K.等的经验公式提出考虑荷载水平的修正计算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控制 地基承载力 沉降宽度比 基础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群桩-土-承台非线性共同作用固结过程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宰金珉 戚科骏 +2 位作者 梅国雄 王旭东 张云军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10,共6页
基于固结有限层的考虑提出了土体固结的桩-土-承台非线性共同作用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相应的计算程序 CPRI 的实现过程,给出了主程序计算框图和桩土承台支撑体系计算子程序框图。通过程序 CPRI 检验和算例分析,验证了程序的正... 基于固结有限层的考虑提出了土体固结的桩-土-承台非线性共同作用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相应的计算程序 CPRI 的实现过程,给出了主程序计算框图和桩土承台支撑体系计算子程序框图。通过程序 CPRI 检验和算例分析,验证了程序的正确性。程序 CPRI 可以给出不同时刻桩-土-承台支撑体系的竖向位移、孔压、桩顶反力和土体反力变化的情况,从而模拟了非线性共同作用下固结的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结 固结有限层 桩-土-承台 非线性共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过程的沉降量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65
6
作者 宰金珉 梅国雄 《岩土力学》 EI CSCD 2000年第4期322-325,共4页
根据全过程的沉降量与时间关系的特点,建立了泊松曲线预测模型,然后将该模型应用于某些具体的工程,证实了该方法的合理性,最后指出了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 泊松曲线 预测模型 沉隆量 时间 测量误差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按单桩极限承载力设计复合桩基方法的可靠度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宰金珉 陆舟 黄广龙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483-1486,共4页
从按单桩极限承载力设计复合桩基的总安全度方法出发,运用可靠度理论,结合工程实例,建立了用该法确定的承载力极限状态方程,进行了可靠度分析与验证。对抗力及各基本变量的敏感性、设计参数不同组合时的安全系数与可靠度指标的关系进行... 从按单桩极限承载力设计复合桩基的总安全度方法出发,运用可靠度理论,结合工程实例,建立了用该法确定的承载力极限状态方程,进行了可靠度分析与验证。对抗力及各基本变量的敏感性、设计参数不同组合时的安全系数与可靠度指标的关系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研究了天然地基承载力满足率ψ 的合理取值范围,证实了天然地基满足率ψ ≥0.5 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桩极限承载力 复合桩基 可靠度分析 变异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桩基承台下土的极限承载力提高值理论解 被引量:30
8
作者 宰金珉 杨嵘昌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9-48,共10页
基于条形和圆形基础下土的极限承载力研究,结合滑动土体绕桩时极限阻滑力的理论解答,导出了复合桩基承台下土的极限承载力由于桩的遮帘作用而获得提高值的理论解,并给出相应的计算图表。算例和实例分析表明了理论解的合理性。此外。
关键词 复合桩基 土体系 极限承载力 桩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积变换近似积分法及其应用——三相土固结沉降预测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宰金珉 周峰 +2 位作者 徐美娟 黄广龙 梅国雄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7-50,共4页
半空间点源问题的结果积分往往不能表达为有限形式,经济上未必可行,且不便于工程应用。如与数值法结合,将区域Ω适当分割并变换为特定的形式,则可降低积分重数,甚至得到解析解。本文将讨论以解析解为基础辅以数值法的近似积分方法,并将... 半空间点源问题的结果积分往往不能表达为有限形式,经济上未必可行,且不便于工程应用。如与数值法结合,将区域Ω适当分割并变换为特定的形式,则可降低积分重数,甚至得到解析解。本文将讨论以解析解为基础辅以数值法的近似积分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改进扎列茨基解,进而求解三相土的固结沉降问题,并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得出渗透系数、泊松比以及模量比对固结沉降均有较大的影响;另外该近似解能够较好的求解三相土固结沉降,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相土 固结 沉降 等积变换近似积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层法求解三维比奥固结问题 被引量:24
10
作者 宰金珉 梅国雄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1-33,共3页
提出了层状横向各向同性地基土比奥固结问题的有限层计算方法 ,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 ,计算结果同理论解一致 ,证实了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 有限层法 比奥固结 层状横向各向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塑性支承桩——卸荷减沉桩的概念及其工程应用 被引量:82
11
作者 宰金珉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73-278,共6页
在复合桩基的基础上提出了塑性支承桩———卸荷减沉桩的概念 ,并给出了其沉降量计算的方法及工程应用的基本原则 ,工程实践验证了塑性桩概念的正确性和差异沉降控制的可能性 。
关键词 塑性支承桩 卸荷减沉桩 复合桩基 差异沉降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研究若干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12
12
作者 宰金珉 庄海洋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1-6,共6页
就目前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研究中几个重要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几个课题和研究方法.这些问题包括:(1)深厚软弱地基上土-高层建筑的动力相互作用;(2)软弱地基土-大型地下结构的动力相互作用;(3)拟建建筑... 就目前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研究中几个重要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几个课题和研究方法.这些问题包括:(1)深厚软弱地基上土-高层建筑的动力相互作用;(2)软弱地基土-大型地下结构的动力相互作用;(3)拟建建筑对周围已建建筑物抗震性能的影响;(4)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效应对结构主、被动控制的影响;(5)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涉及的材料和接触面非线性特性;(6)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试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 若干问题 深厚软弱地基 软弱地基土 非线性特性 研究现状 高层建筑 研究方法 地下结构 抗震性能 作用效应 被动控制 试验研究 建筑物 接触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桩基沉降计算的最终应力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11
13
作者 宰金珉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61-69,共9页
提出复合桩基沉降计算的最终应力法 ,包括简化应力调整法、压缩区域分解法和应力与沉降分解法 ,并给出了两个工程实例。
关键词 复合桩基 沉降计算 最终应力法 应力调整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联工科高等学校副博士研究生培养简介
14
作者 宰金珉 《高等建筑教育》 1987年第4期72-77,共6页
苏联重视通过研究生制度来培养科学家、学术带头人和技术骨干,培养规模逐步扩大。据统计,至1985年,全苏累计有近48万人经研究生阶段后获得副博士学位,其中约1/10,计4万余人又进一步获得博士学位,成为科学技术与高等教育中的骨干力量。... 苏联重视通过研究生制度来培养科学家、学术带头人和技术骨干,培养规模逐步扩大。据统计,至1985年,全苏累计有近48万人经研究生阶段后获得副博士学位,其中约1/10,计4万余人又进一步获得博士学位,成为科学技术与高等教育中的骨干力量。其成功与不足之处都值得我们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研究生培养 博士学位 培养规模 学术带头人 入学考试 报考条件 科研能力 余人 学位制度 评议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联高等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
15
作者 宰金珉 《高等建筑教育》 1987年第3期65-69,56,共6页
苏联894所高等院校中,拥有一支庞大的师资队伍,其水平与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苏联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苏联科技进步的速度。因此对苏联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情况的了解是评价苏联高教发展水平的中心环节,同时对我国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也有参... 苏联894所高等院校中,拥有一支庞大的师资队伍,其水平与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苏联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苏联科技进步的速度。因此对苏联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情况的了解是评价苏联高教发展水平的中心环节,同时对我国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也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师资队伍 学校师资 教研室主任 博士研究生 副博士学位 教学法研究 发展水平 人才培养 科研任务 博士论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教兴国,走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
16
作者 宰金珉 《高等建筑教育》 1995年第2期3-5,共3页
科教兴国,走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宰金珉一科教兴国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要在最短的时间里,使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和物质基础得到大的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邓小平同志指出:“科学技术是第... 科教兴国,走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宰金珉一科教兴国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要在最短的时间里,使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和物质基础得到大的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邓小平同志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振兴经济,首先要振兴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教兴国 历史发展 生产过程 劳动主体 科技体制改革 马克思恩格斯 知识再生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科学知识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与混凝土接触面反向剪切单剪试验 被引量:47
17
作者 王伟 卢廷浩 +1 位作者 宰金珉 孙斌祥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303-1306,共4页
土与混凝土接触面的力学行为是土与结构共同作用研究中的一个主要课题。进行了17%、20%、24%共3组含水率的土与混凝土接触面正反向单剪试验,每组试验分别考虑5个法向应力和4个正向剪切比。试验结果表明,在正向剪切比和含水率一定时,接... 土与混凝土接触面的力学行为是土与结构共同作用研究中的一个主要课题。进行了17%、20%、24%共3组含水率的土与混凝土接触面正反向单剪试验,每组试验分别考虑5个法向应力和4个正向剪切比。试验结果表明,在正向剪切比和含水率一定时,接触面反向剪切破坏仍遵循摩尔-库仑破坏准则。当正向剪切比为0.50、0.75、1.00时,对应反向剪切强度分别为各自正向初始强度的90%、75%、55%,对应的反向剪切黏聚力约为初始正向剪切黏聚力的95%、80%、54%,反向剪切摩擦角约为初始正向剪切摩擦角的90%、76%、57%。试验结果可供相关工程数值分析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与混凝土接触面 剪切试验 反向剪切 含水率 摩擦角 黏聚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降-时间曲线呈“S”型的证明——从一维固结理论角度 被引量:53
18
作者 梅国雄 宰金珉 +2 位作者 殷宗泽 赵维炳 殷建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0-22,共3页
从一维固结理论出发,严格证明了在线性加载或近似线性加载情况下(这和工程实际加载相类似),沉降-时间曲线呈“S”型。
关键词 固结理论 线性加载 沉降-时间曲线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环境下地铁深基坑变形行为的实测研究 被引量:36
19
作者 汪中卫 刘国彬 +1 位作者 王旭东 宰金珉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263-1266,共4页
本文通过对上海软土地区开挖深度为15.5m的多支撑基坑的现场实测,发现与世界范围其它工程实例相比,本基坑的墙体侧移和地表沉降是非常小,空间效应不明显,其原因是基于时空效应的分层分小块的快挖快撑、坑内注浆加固以及积极的支撑预加... 本文通过对上海软土地区开挖深度为15.5m的多支撑基坑的现场实测,发现与世界范围其它工程实例相比,本基坑的墙体侧移和地表沉降是非常小,空间效应不明显,其原因是基于时空效应的分层分小块的快挖快撑、坑内注浆加固以及积极的支撑预加轴力等措施的应用。同时通过土体体积的变化量和平方根时间方法分析在中板养护期间的土体随时间变形,指出在开挖期间基坑变形不仅仅与土蠕变相关,土体的固结也对变形产生了相当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 软土 墙体变形 地表沉降 蠕变 固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降-时间曲线呈“S”型的证明及其应用——从土体本构关系 被引量:39
20
作者 梅国雄 宰金珉 +1 位作者 殷宗泽 赵维炳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1期21-24,共4页
从土体本构关系出发,严格证明了在线性加载或近似线性加载情况下(这和岩土工程实际加载相类似),沉降-时间曲线呈“S”型,并由此建立了新的沉降-时间预测模型,工程应用证明了该模型的合理性。
关键词 本构关系 线性加载 沉降-时间曲线 泊松曲线 “S”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