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旱胁迫及复水条件下烯效唑对大豆幼苗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1
作者 刘春娟 宋双伟 +6 位作者 冯乃杰 郑殿峰 宫香伟 孙秋霞 邢豹 高杰 吕金莹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22-227,256,共7页
以干旱敏感品种SN14和耐旱品种HN64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方法,于大豆三叶期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烯效唑(S3307),研究干旱胁迫及复水条件下调节剂对大豆幼苗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及复水条件下,S3307处理的两品种株高... 以干旱敏感品种SN14和耐旱品种HN64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方法,于大豆三叶期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烯效唑(S3307),研究干旱胁迫及复水条件下调节剂对大豆幼苗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及复水条件下,S3307处理的两品种株高均小于CK,显著增加了两品种的茎粗、根长和根干重,增强了植株抗旱能力。在轻度(60%-70%)、中度(50%-60%)和重度(35%-50%)干旱胁迫条件下,SN14-S3307和HN64-S3307处理的叶片相对电导率分别比SN14-CK和HN64-CK减少51.10%、31.13%、46.03%和49.00%、12.00%、42.00%;SN14-S3307和HN64-S3307处理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分别比SN14-CK和HN64-CK增加8.96%、4.74%、7.87%和15.23%、14.01%、7.00%;SN14-S3307和HN64-S3307处理叶绿素含量分别比SN14-CK和HN64-CK增加5.22%、4.66%、2.24%和8.00%、7.59%、3.61%。综上所述,三叶期喷施烯效唑能够提高大豆苗期的抗旱能力,起到壮苗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幼苗 干旱胁迫 复水 烯效唑 形态和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光谱反射率的糜子冠层叶片叶绿素含量估算 被引量:11
2
作者 韩浩坤 妙佳源 +5 位作者 张钰玉 张大众 宗国豪 宫香伟 李境 冯佰利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4-170,共7页
连续两年大田试验研究不同糜子品种叶绿素含量与冠层光谱反射率,并基于不同植被指数建立糜子叶片叶绿素含量的估测模型。结果表明,参试糜子品种叶绿素含量在整个生育期呈现"低-高-低"的抛物线变化趋势,最大值出现在抽穗期到... 连续两年大田试验研究不同糜子品种叶绿素含量与冠层光谱反射率,并基于不同植被指数建立糜子叶片叶绿素含量的估测模型。结果表明,参试糜子品种叶绿素含量在整个生育期呈现"低-高-低"的抛物线变化趋势,最大值出现在抽穗期到开花期之间;不同品种各生育期内冠层光谱反射率趋势一致,在近红外波段,冠层光谱反射率与叶绿素含量呈稳定正相关,灌浆初期光谱反射率达到最大值;可见光波段,拔节期、开花期和灌浆初期冠层光谱反射率与冠层叶绿素含量呈正相关,成熟期呈负相关;糜子冠层叶绿素含量与760~900、630~690、550 nm波段组合的植被指数具有较高相关性;基于RVI、PSNDb、GNDVI750能较好地建立糜子叶绿素含量统一检测模型,决定系数分别为0.791、0.779、0.748;模型验证的相对误差分别为9.58%、8.93%、11.80%;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45、0.140、0.196。表明利用RVI、PSNDb、GNDVI750建立的模型能较为准确地预测糜子冠层叶绿素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糜子 叶绿素含量 高光谱反射率 植被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种除草剂对秋播豌豆生长发育的影响及防效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黄启鹏 张亚婷 +6 位作者 宫香伟 夏美娟 任慧莉 李忠豪 冯佰利 王鹏科 高金锋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053-1066,共14页
化学除草剂已成为农田控制杂草的重要技术措施,但目前还没有针对豌豆田杂草的高效、安全除草剂。为此,本文以陕西省关中地区主栽品种‘西豌2号’为试验材料,采用6种苗前除草剂(48%氟乐灵乳油、50%乙草胺乳油、33%二甲戊灵乳油、96%精异... 化学除草剂已成为农田控制杂草的重要技术措施,但目前还没有针对豌豆田杂草的高效、安全除草剂。为此,本文以陕西省关中地区主栽品种‘西豌2号’为试验材料,采用6种苗前除草剂(48%氟乐灵乳油、50%乙草胺乳油、33%二甲戊灵乳油、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50%敌草胺水分散粒剂、40%扑草净可湿性粉剂)和5种苗后除草剂(15%精吡氟禾草灵乳油、10%精喹禾灵乳油、12.5%烯禾啶乳油、10.8%高效氟吡甲禾灵乳油、12%烯草酮乳油)处理,设清水喷施(CK1)和人工除草(CK2)为对照,调查秋豌豆田杂草种类,研究不同除草剂的防除效果,探讨各除草剂对秋豌豆生育进程、形态特征、经济效益等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区秋豌豆田杂草共7科13种,以阔叶类杂草为主,其中阔叶杂草9种。除草剂对杂草株数和鲜重均有不同程度的防效作用,苗前除草剂以33%二甲戊灵综合防效最佳,苗后除草剂以12%烯草酮综合防效最佳。2)自越冬期至开花期,各除草剂均对秋豌豆株高、叶绿素相对含量产生显著影响,但从始荚期开始,影响不再显著。不同种类的除草剂对秋豌豆根、茎、叶器官各时期干物质的积累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各处理的秋豌豆茎、叶器官干物质的移动率及转运率均高于人工除草,叶器官干物质的移动率及转运率均高于茎器官。3)除草剂对百粒重、荚长等产量构成因素影响不显著,除10.8%高效氟吡甲禾灵导致产量略微下降之外,其他除草剂均表现出一定的增产作用,其中33%二甲戊灵、12%烯草酮可使秋豌豆增产25%以上。所有除草剂处理的净收入均有所增加,以33%二甲戊灵、12%烯草酮处理的净收入为同时期除草剂中最高。由此可见,除草剂的使用有助于种植者经济效益的提高,结合各除草剂的防除效果、安全性、经济效益,苗前除草剂33%二甲戊灵和苗后除草剂12%烯草酮在秋豌豆田的综合效应分别为同时期除草剂中最佳。本试验条件下,针对秋豌豆田,苗前除草剂推荐使用33%二甲戊灵,苗后除草剂推荐使用12%烯草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草剂 杂草 秋豌豆 防效 安全性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粳糯高粱籽粒理化性质及酿酒特性分析 被引量:23
4
作者 赵冠 党科 +5 位作者 宫香伟 王洪露 张顺花 马一飞 郭力 冯佰利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7-82,共6页
以6种高粱为材料,对高粱籽粒理化性质、出酒率和酒品质等进行测定,分析不同类型高粱品种酿酒特性。结果显示,糯性高粱籽粒吸水率和膨胀率均大于粳性,其中冀酿2号支链淀粉含量最高,为69.84%。粳性辽杂19容重、含水量、蛋白质含量最大,分... 以6种高粱为材料,对高粱籽粒理化性质、出酒率和酒品质等进行测定,分析不同类型高粱品种酿酒特性。结果显示,糯性高粱籽粒吸水率和膨胀率均大于粳性,其中冀酿2号支链淀粉含量最高,为69.84%。粳性辽杂19容重、含水量、蛋白质含量最大,分别为787 g/L、9.66%、8.91%。粳性高粱淀粉颗粒表面光滑,结构较为松散,糯性淀粉浆起始温度、终止温度和热焓值均高于粳性。粳性辽杂19酒中乳酸乙酯含量最高,为227.98 mg/100 mL,其余酯类糯性的均小于粳性。粳性佳县高粱总淀粉、单宁、酒中乙酸乙酯的含量和出酒率均为最高,分别为77.42%、1.22%、229.29 mg/100 mL和41.61%。该研究揭示了粳糯高粱之间籽粒、淀粉理化性质和蒸煮特性存在较大差异,最终导致不同高粱酒香味物质含量不同,结合出酒率得出佳县高粱较适合于陕西省西凤酒的酿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理化性质 淀粉特性 酿酒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