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机械比能的钻井参数优化方法研究与应用
1
作者 宫臣兴 董易凡 +2 位作者 何涛 孙栋 雷宇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5-94,共10页
为进一步提高苏里格南国际合作区定向井钻井速度,通过分析定向井井下钻柱受力情况,确定了井口测量参数与井底实际参数的转换关系,明确了螺杆钻具输出特性,建立了定向井复合钻井修正机械比能模型,并基于该模型分析钻井效率、优化钻井参... 为进一步提高苏里格南国际合作区定向井钻井速度,通过分析定向井井下钻柱受力情况,确定了井口测量参数与井底实际参数的转换关系,明确了螺杆钻具输出特性,建立了定向井复合钻井修正机械比能模型,并基于该模型分析钻井效率、优化钻井参数。以SN000A井录井数据为基础,对比分析了不同机械比能模型的效果,结果表明建立的修正机械比能模型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利用修正模型针对性地对SN000A井钻遇各地层进行钻井参数优化,优化结果对于苏里格南国际合作区定向井钻井提速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该优化方法也可为其他区块钻井提速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提速 机械比能 定向井 复合钻井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页岩油大平台长水平井钻完井关键技术及实践
2
作者 欧阳勇 宫臣兴 +2 位作者 李治君 艾磊 辛庆庆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9-75,共7页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长7页岩油资源丰富,主要分布于华池、合水、姬塬、靖安等区域,构造上主体位于天环坳陷东部和伊陕斜坡西部,储层岩石类型以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碎屑砂岩为主,是长庆油田持续增储上产的重要接替区域。与北美海相页岩油不同...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长7页岩油资源丰富,主要分布于华池、合水、姬塬、靖安等区域,构造上主体位于天环坳陷东部和伊陕斜坡西部,储层岩石类型以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碎屑砂岩为主,是长庆油田持续增储上产的重要接替区域。与北美海相页岩油不同,陇东长7页岩油为陆相湖盆沉积体系,储层连续性差,非均质性强,且地处沟壑纵横的黄土塬,开发过程中面临井场建设困难、钻井成本高、单井累计产量低等诸多技术挑战。长庆油田以“大井丛+长水平井”为总体技术思路,通过开展大偏移距井身剖面优化设计、强抑制复合盐防塌钻井液、长水平井优快钻井技术攻关,配套旋转导向、高效耐磨PDC钻头、新型水力振荡器等关键提速工具,持续深化试验应用,创新形成页岩油大井丛长水平井钻完井技术,有效解决了黄土塬钻完井施工难题,实现了页岩油开发方式的转变,构建了规模经济高效开发新模式,为页岩油快速高效建产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与保障,对国内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引领示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页岩油 大井丛长水平井 井眼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分子聚合物堵漏技术在长庆油田恶性漏失井的应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艾磊 宫臣兴 +3 位作者 谢江锋 蒋官澄 崔凯潇 邓正强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05-714,共10页
长7页岩油储层致密但流体流动性好,砂岩储层存在微米级孔隙,加上存在断层构造,导致钻进过程中渗透性漏失、裂缝性漏失甚至失返性漏失频发,常规堵漏材料无法满足钻井施工要求,造成非生产时间和成本大幅度增加,严重制约了勘探开发进程。... 长7页岩油储层致密但流体流动性好,砂岩储层存在微米级孔隙,加上存在断层构造,导致钻进过程中渗透性漏失、裂缝性漏失甚至失返性漏失频发,常规堵漏材料无法满足钻井施工要求,造成非生产时间和成本大幅度增加,严重制约了勘探开发进程。借助超分子化学理论,通过合成优化配方,研发出了新型超分子聚合物防漏堵漏材料,并对其微观结构、剪切稀释性和恶性漏失承压堵漏能力进行了表征与测试。研究结果表明,超分子聚合物堵漏材料不仅具有优异的剪切稀释性和黏附能力,而且对两层钢珠床(钢珠直径8~10 mm)模拟的大孔隙性漏失和直缝板(缝宽2~6 mm)模拟的裂缝性漏失均具有较强的承压堵漏效果,承压达6 MPa。在长7页岩油区块典型恶性漏失井应用表明,超分子聚合物堵漏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裂缝性漏层的承压能力,减少漏失量并降低综合堵漏成本,助力长7页岩油勘探开发,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漏 裂缝性漏失 超分子聚合物 长7页岩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双层管双梯度钻井井筒温度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江帅 付盼 +4 位作者 胡旭辉 宫臣兴 邓嵩 唐政 殷文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51-57,共7页
井筒温度对天然气水合物的存在状态有显著影响。为了准确掌握海洋双层管双梯度钻井井筒温度分布规律,基于传热学理论,充分考虑岩屑对内管混合流体热物性参数的影响,以及隔水管、套管、裸眼等井段环空内不同流体类型对传热的影响,引入综... 井筒温度对天然气水合物的存在状态有显著影响。为了准确掌握海洋双层管双梯度钻井井筒温度分布规律,基于传热学理论,充分考虑岩屑对内管混合流体热物性参数的影响,以及隔水管、套管、裸眼等井段环空内不同流体类型对传热的影响,引入综合导热系数,建立了适用于双层管双梯度钻井的井筒温度场预测模型,并探究了井筒温度分布规律。研究结果发现:对双层管双梯度钻井井筒而言,其在海底附近的温度达到最低值,在水合物固态流化开采时应特别注意该井段的井筒温度分布;注入流体温度、排量和钻井液比热容的增大,会导致内管流体温度剖面整体增大;注入流体温度主要影响井口附近的内管流体温度,而排量和钻井液比热容主要影响海底附近的内管流体温度,可以通过调节上述参数来改善不同井段井筒温度分布,以减少水合物的生成。研究结果可为水合物的安全高效开采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双层管双梯度钻井 井筒温度 综合导热系数 内管 外管环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