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由基介导迷迭香酸与蛋清蛋白的偶联对抗原性和功能特性的影响
1
作者 刘颖 陈仕云 +5 位作者 郭小 郝亚成 方敏 柳鑫 宫智勇 杨庆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75-83,共9页
本研究通过自由基法将蛋清蛋白(egg white protein,EWP)与迷迭香酸(rosmarinic acid,RA)共价偶联,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RA结合量分析验证偶联效果。利用多光谱技术(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圆二色光谱、荧光及紫外吸收... 本研究通过自由基法将蛋清蛋白(egg white protein,EWP)与迷迭香酸(rosmarinic acid,RA)共价偶联,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RA结合量分析验证偶联效果。利用多光谱技术(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圆二色光谱、荧光及紫外吸收光谱)解析EWP-RA结构变化;通过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和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实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及乳化性能测定,评估EWP-RA的抗氧化能力、抗原性及功能特性。结果表明,EWP-RA与EWP相比结构显著改变,从而使功能特性发生改变,包括抗氧化能力和乳化性能。EWP-RA 0.2(RA质量分数0.2%)对DPPH自由基和ABTS阳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58.59%和72.08%。EWP-RA对鸡蛋过敏患者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G和IgE抗体的结合率明显降低,表明其与抗原结合潜力降低。EWP-RA0.02(RA质量分数0.02%)的乳化活性指数和乳化稳定性指数分别为1.21m2/g和64.20min,RA修饰有效增强了EWP的乳化性和稳定性。本研究可为自由基法对EWP进行多酚共价修饰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迭香酸 蛋清蛋白 自由基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蔡甸特色藕带的营养品质及风味特性综合评价
2
作者 张小敏 丁瑞 +5 位作者 吴艳刚 吴正斯 陈梦元 刘言 郭小 宫智勇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9-147,共9页
[目的]探究蔡甸特色藕带的营养品质及风味特性。[方法]利用质构仪、电子鼻、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和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分析蔡甸主要莲藕品种“毛三节”“白玉簪2号”“鄂莲5号”3种藕带的质构特性和挥发... [目的]探究蔡甸特色藕带的营养品质及风味特性。[方法]利用质构仪、电子鼻、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和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分析蔡甸主要莲藕品种“毛三节”“白玉簪2号”“鄂莲5号”3种藕带的质构特性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并结合主成分分析对3种藕带的营养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3种藕带的营养品质除了淀粉含量外均有显著性差异;两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92.612%,可较好地反映藕带营养品质的综合信息,综合得分排序第1的品种为白玉簪2号;毛三节的质构特性优于其他两个品种;3种藕带的整体风味成分相似,均含有较多的小分子挥发性有机物。毛三节和鄂莲5号的风味物质含量高于白玉簪2号;经SPME-GC-MS和GC-IMS分析,3种藕带中检出2-正戊基呋喃、苯乙醛和壬醛3种共有特征风味物质。3种藕带的挥发性组分中醛类、酯类、酮类相对含量分别为22.10%~30.06%,19.76%~20.42%,18.67%~24.47%,为藕带风味的形成作出主要贡献,其中醛类是最主要的挥发性化合物,在藕带香气形成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共筛选出17种贡献较大的挥发性化合物。此外,藕带的品质与风味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论]蔡甸藕带营养丰富、香气独特,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蔡甸藕带 营养品质 挥发性有机物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迷迭香酸共价偶联对β-乳球蛋白结构及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杨庆 尚洁丽 +5 位作者 曾浩龙 王璇霈 陈义杰 柳鑫 宫智勇 许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1-67,共7页
以β-乳球蛋白(β-lactoglobulin,β-LG)为对象,探究膳食多酚迷迭香酸(rosmarinic acid,RA)共价偶联对蛋白结构和性质的影响。采用自由基法和碱法制得β-LG-RA共价偶联复合物;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傅里叶变换红外光... 以β-乳球蛋白(β-lactoglobulin,β-LG)为对象,探究膳食多酚迷迭香酸(rosmarinic acid,RA)共价偶联对蛋白结构和性质的影响。采用自由基法和碱法制得β-LG-RA共价偶联复合物;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圆二色光谱等技术,分析RA共价偶联后β-LG结构变化规律;通过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和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阳离子自由基清除率检测及酶联免疫吸附测试,评价β-LG与RA共价偶联前后抗氧化性和与血清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结合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RA共价偶联后β-LG的二级结构由α-螺旋向β-折叠和无规卷曲转变,蛋白的二、三级结构发生改变。此外,与β-LG相比,β-LG-RA共价偶联复合物的抗氧化性显著增强,与血清特异性Ig G的结合能力显著减弱。综上,RA共价偶联通过引入酚羟基增强了蛋白的抗氧化性,改变了β-LG的结构,降低了其与血清特异性IgG的结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乳球蛋白 迷迭香酸 共价偶联 蛋白结构 蛋白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乙醇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宫智勇 方敏 +1 位作者 王耀峰 胡程程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8年第8期31-33,共3页
目的:研究两种番茄乙醇提取物在不同处理方式下的抗氧化能力。方法:本研究采用DPPH法对未加热和已加热的大番茄、樱桃番茄的抗氧化能力进行了测定比较,同时采用FRAP法对它们的总的抗氧化能力进行了测定比较。实验结果表明:(1)两种番茄... 目的:研究两种番茄乙醇提取物在不同处理方式下的抗氧化能力。方法:本研究采用DPPH法对未加热和已加热的大番茄、樱桃番茄的抗氧化能力进行了测定比较,同时采用FRAP法对它们的总的抗氧化能力进行了测定比较。实验结果表明:(1)两种番茄乙醇提取物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2)樱桃番茄乙醇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以及总的抗氧化活性明显比大番茄强;(3)热处理使两种番茄乙醇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均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抗氧化 DPPH 自由基 FR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污染物苯并[a]芘致细胞损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宫智勇 王耀峰 刘良忠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490-492,共3页
目的:对食品污染物苯并[a]芘所致细胞损伤作用进行研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苯并[a]芘(1、5、10、50、100μmol/L)对肺腺癌细胞A549染毒24h,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单细胞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细胞DNA损伤,用溶剂二甲基亚砜处理细胞组作为... 目的:对食品污染物苯并[a]芘所致细胞损伤作用进行研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苯并[a]芘(1、5、10、50、100μmol/L)对肺腺癌细胞A549染毒24h,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单细胞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细胞DNA损伤,用溶剂二甲基亚砜处理细胞组作为未染毒细胞组。结果:苯并[a]芘染毒作用时,随染毒浓度的增加,A549细胞存活率呈下降趋势;A549细胞的DNA损伤程度也随染毒浓度增加而增加,与未染毒A549细胞相比,染毒A549细胞的Olive尾矩值均有明显增加(p<0.05)。结论:食品污染物苯并[a]芘致A549细胞明显的损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污染物 苯并[A]芘 细胞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并[a]芘对细胞DNA修复基因XPA、XPC表达水平的影响
6
作者 宫智勇 江琦 +1 位作者 王耀峰 方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418-421,共4页
目的:对食品污染物苯并[a]芘(BaP)所致细胞DNA修复基因XPA、XPC表达水平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用苯并[a]芘(1、5、10、50、100μmol/L)对A549染毒24h,MTT法测定细胞活性,逆转录酶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的方法测定DNA修复基因XPA、X... 目的:对食品污染物苯并[a]芘(BaP)所致细胞DNA修复基因XPA、XPC表达水平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用苯并[a]芘(1、5、10、50、100μmol/L)对A549染毒24h,MTT法测定细胞活性,逆转录酶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的方法测定DNA修复基因XPA、XPC mRNA表达水平,用溶剂二甲基亚砜处理细胞组作为未染毒细胞组。结果:随BaP染毒浓度的增加,A549细胞活性呈下降趋势;A549细胞XPA、XPC mRNA表达水平与未染毒细胞相比,有显著降低。结论:食品污染物BaP对细胞DNA修复基因XPA、XPC mRNA表达水平有一定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A]芘 DNA修复基因 XPA XP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种水果和33种蔬菜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63
7
作者 方敏 王耀峰 宫智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97-100,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水果蔬菜的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DPPH法和FRAP法对15种水果,33种蔬菜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测定比较,并且分析了抗氧化活性和VC含量的关系。DPPH法测量的结果表明:所测水果中抗氧化活性最强的为花红李,最弱的为水晶梨;所测... 目的:比较不同水果蔬菜的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DPPH法和FRAP法对15种水果,33种蔬菜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测定比较,并且分析了抗氧化活性和VC含量的关系。DPPH法测量的结果表明:所测水果中抗氧化活性最强的为花红李,最弱的为水晶梨;所测蔬菜中抗氧化活性最强的为豆角,最弱的为黄瓜、冬瓜;FRAP法测量的结果表明:所测水果中抗氧化活性最强的为橙子,最弱的为水晶梨和香梨;所测蔬菜中抗氧化活性最强的为红辣椒,最弱的为丝瓜和黄瓜。结论:不同的方法测出的抗氧化活性的大小不同,水果和蔬菜中的抗氧化活性成分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氧化 DPPH法 FRAP法 水果 蔬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诺沙星在杂交鲟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 被引量:22
8
作者 郭娇娇 潘红艳 +3 位作者 杨虎 廖鑫 宫智勇 李谷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62-366,共5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在单次口灌给药途径下,恩诺沙星在杂交鲟(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达氏鳇Huso dauricus♀)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对杂交鲟单次口灌给药恩诺沙星10 mg/kg后,用3P97药代动力学分析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分...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在单次口灌给药途径下,恩诺沙星在杂交鲟(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达氏鳇Huso dauricus♀)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对杂交鲟单次口灌给药恩诺沙星10 mg/kg后,用3P97药代动力学分析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恩诺沙星在杂交鲟血液、肌肉和肝脏中的药物时量曲线关系符合一级吸收的二室开放模型;该药在血液、肌肉和组织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3.6%±1.14%、92.65%±1.5%、92.82%±1.39%,在杂交鲟不同组织中分布较广,其在血液、肌肉和肝脏的表观分布容积v/f分别为26.987、6.2298、2.1515 L/kg;恩诺沙星在杂交鲟体内消除较慢,在血液、肌肉和肝脏中的消除半衰期分别为290.139、114.9、901.835 h,总体清除率分别为0.2288、0.1047、0.02164 L/(kg.h)。鉴于恩诺沙星在杂交鲟体内消除较慢,建议养成阶段使用其它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鲟 恩诺沙星 药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须总黄酮的提取与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36
9
作者 方敏 占才贵 宫智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206-208,共3页
以乙醇体积分数、浸提时间、固液比、提取温度为考察因素对玉米须总黄酮的提取条件进行正交设计试验,并用DPPH和FRAP两种方法测定了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玉米须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40%、提取时间2h、固液比... 以乙醇体积分数、浸提时间、固液比、提取温度为考察因素对玉米须总黄酮的提取条件进行正交设计试验,并用DPPH和FRAP两种方法测定了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玉米须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40%、提取时间2h、固液比1:25(m/V)、提取温度80℃,此时玉米须总黄酮的提取率为1.67%;玉米须总黄酮的抗氧化作用明显,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77.18%,总抗氧化能力FRAP值为691.04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须 总黄酮 提取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油软胶囊中脂肪酸组成及比率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胡勤玲 李珊 +2 位作者 赵昕 吴永宁 宫智勇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73-78,共6页
采用气相色谱法对海洋鱼油软胶囊中脂肪酸组成和比率进行分析,为合理补充DHA、EPA等多不饱和脂肪酸提供理论依据,并为鉴别海洋鱼油质量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鱼油软胶囊中主要含有C14~C22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50.8%~85.1%... 采用气相色谱法对海洋鱼油软胶囊中脂肪酸组成和比率进行分析,为合理补充DHA、EPA等多不饱和脂肪酸提供理论依据,并为鉴别海洋鱼油质量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鱼油软胶囊中主要含有C14~C22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50.8%~85.1%,特别是具有重要生理作用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如C20:5(EPA,约占10.0%~35.1%)、C22:6(DHA,约占10.7%~20.5%);鱼油软胶囊中n-3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约为22.5%~55.7%,n-6不饱和脂肪酸与n-3不饱和脂肪酸的比率约为0~0.7,EPA与DHA的比率约为0.8~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油软胶囊 脂肪酸 气相色谱 DHA EP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多酚的提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郭娇娇 方敏 +1 位作者 林利美 宫智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95-98,共4页
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对苹果多酚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确定苹果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30%、温度70℃、料液比1:6、提取时间45min,此时苹果多酚的含量为9.032mg/g。采用DPPH法和亚铁还原能力(ferric reducing ability of pla... 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对苹果多酚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确定苹果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30%、温度70℃、料液比1:6、提取时间45min,此时苹果多酚的含量为9.032mg/g。采用DPPH法和亚铁还原能力(ferric reducing ability of plasma,FRAP)法对苹果多酚的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它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94.6%,此时其FRAP值为546.4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多酚 抗氧化 DPPH自由基 亚铁还原能力(FR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玫瑰花中总黄酮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与抑菌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7
12
作者 周小琦 方敏 宫智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102-105,共4页
通过单因素以及正交试验,对玫瑰花干花蕾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确定玫瑰花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提取溶剂为体积分数75%的乙醇、温度80℃、料液比1:25(g/mL)、提取时间3h,此时玫瑰花总黄酮含量为4.538g/100g。采用DPPH法测定玫... 通过单因素以及正交试验,对玫瑰花干花蕾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确定玫瑰花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提取溶剂为体积分数75%的乙醇、温度80℃、料液比1:25(g/mL)、提取时间3h,此时玫瑰花总黄酮含量为4.538g/100g。采用DPPH法测定玫瑰花总黄酮提取液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结果显示:它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90.23%。采用牛津杯法做抑菌实验,结果表明玫瑰花总黄酮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均有很好的抑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花 黄酮 抗氧化 抑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氯在鲜蛋消毒保鲜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王耀峰 刘良忠 +1 位作者 宫智勇 方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632-636,共5页
以新鲜鸡蛋为原料,研究二氧化氯对其进行处理后消毒保鲜的效果。经挑选、分级后,分别将鸡蛋置于浓度为30、40、50mg/L的ClO2溶液中,各浸泡5、10、15min,另取二氧化氯浓度为50mg/L浸泡10min的处理组置于密封袋中为密封袋组,未做任何处理... 以新鲜鸡蛋为原料,研究二氧化氯对其进行处理后消毒保鲜的效果。经挑选、分级后,分别将鸡蛋置于浓度为30、40、50mg/L的ClO2溶液中,各浸泡5、10、15min,另取二氧化氯浓度为50mg/L浸泡10min的处理组置于密封袋中为密封袋组,未做任何处理的鸡蛋设为对照组。所有实验组均在室温条件下贮藏,分别在第10、20、30、40d测定鸡蛋的失重率、蛋黄系数、哈夫值、挥发性盐基氮等指标。结果表明,二氧化氯对鸡蛋蛋壳有很好的灭菌作用,对鸡蛋的保鲜效果不显著,消毒后置于密封袋中的鸡蛋保鲜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氯 鸡蛋 消毒 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鲜猪肉内外细菌菌群分离鉴定及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刘超群 王宏勋 宫智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240-243,共4页
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分别对冷鲜猪肉内外的菌相组成进行分析鉴定,并研究其在储藏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实验鉴定出热杀索丝菌、假单胞菌、乳酸菌、肠杆菌科各2株以及葡萄球菌属1株;热杀索丝菌为托盘包装冷鲜猪肉的主要优势菌;整个培养过程中... 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分别对冷鲜猪肉内外的菌相组成进行分析鉴定,并研究其在储藏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实验鉴定出热杀索丝菌、假单胞菌、乳酸菌、肠杆菌科各2株以及葡萄球菌属1株;热杀索丝菌为托盘包装冷鲜猪肉的主要优势菌;整个培养过程中肠杆菌科和假单胞菌生长趋势明显;肉块内部的微生物生长速度高于肉块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鲜猪肉 腐败微生物 变化规律 内源性污染 外源性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吡脲对小鼠的毒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林利美 黄大伟 +2 位作者 郭娇娇 潘红艳 宫智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360-362,共3页
研究氯吡脲对小鼠急性毒性和致突变性作用,为其在实际生产中安全合理的用药提供科学的实验依据。结果表明:氯吡脲对雌性小鼠的LD50为568mg/kg,属于低毒;对雄性小鼠的LD50为421mg/kg,属于中等毒性;小鼠骨髓微核实验的结果为阴性,无致突... 研究氯吡脲对小鼠急性毒性和致突变性作用,为其在实际生产中安全合理的用药提供科学的实验依据。结果表明:氯吡脲对雌性小鼠的LD50为568mg/kg,属于低毒;对雄性小鼠的LD50为421mg/kg,属于中等毒性;小鼠骨髓微核实验的结果为阴性,无致突变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脲 急性毒性实验 微核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米肽的绝对分子质量与氨基酸组成及体外活性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申 林利美 +3 位作者 周佳 余雅芹 吴永宁 宫智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19-23,共5页
以大米为原料制取大米肽,探讨其绝对分子质量与氨基酸组成及体外活性。通过碱性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分步酶解的方法从大米蛋白中获得大米肽;多角度激光散射仪与高效凝胶渗透色谱联用测定大米肽的绝对分子质量分布;柱后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H... 以大米为原料制取大米肽,探讨其绝对分子质量与氨基酸组成及体外活性。通过碱性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分步酶解的方法从大米蛋白中获得大米肽;多角度激光散射仪与高效凝胶渗透色谱联用测定大米肽的绝对分子质量分布;柱后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大米肽的氨基酸组成;清除DPPH自由基法、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RAC)法评价其抗氧化性;高效液相色谱法评价其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大米肽绝对分子质量主要分布范围在549~1158之间;氨基酸组成丰富,必需氨基酸含量为35.610%,疏水氨基酸含量为45.200%,氨基酸组成中谷氨酸含量最高,含量为16.100%;大米肽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清除DPPH自由基IC50为1.170mg/mL,ORAC值为1568.006μmol Trolox/g;大米肽同时也具有较高的ACE抑制活性,其IC50为0.057mg/mL。因此大米肽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和ACE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米肽 绝对分子质量 氨基酸组成 抗氧化活性 ACE抑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米粉中菌相分析与微生物生长预测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1
17
作者 柳鑫 文丽 +1 位作者 李莎 宫智勇 《中国酿造》 CAS 2013年第1期65-70,共6页
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对湿米粉的初始菌相进行分析,研究5℃、10℃、15℃、25℃温度贮藏下的湿米粉中的优势腐败菌生长变化规律。运用SAS 9.1统计学软件拟合优势菌在不同温度下的生长动力学模型。利用平方根模型描述温度与优势菌最大生长速... 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对湿米粉的初始菌相进行分析,研究5℃、10℃、15℃、25℃温度贮藏下的湿米粉中的优势腐败菌生长变化规律。运用SAS 9.1统计学软件拟合优势菌在不同温度下的生长动力学模型。利用平方根模型描述温度与优势菌最大生长速率和延滞期的关系,得到优势菌生长的二级模型。结果表明,乳酸菌、肠杆菌、葡萄球菌、酵母菌、霉菌是引起米粉腐败的主要微生物。初步分离得到乳酸菌、肠杆菌、霉菌各2株,酵母、葡萄球菌各1株。其中乳酸菌是湿米粉初始菌相中优势腐败菌,其数量与细菌总数相当,增长速度最快。Gompertz模型能较好的拟合优势菌在不同温度下的生长,判定系数均在0.9以上。温度与微生物最大生长速率和延滞期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米粉 菌相分析 乳酸菌 生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子舌对富含ACE抑制肽大米蛋白水解物的脱苦评价 被引量:4
18
作者 胡勤玲 郑良清 +3 位作者 王申 易青 吴永宁 宫智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24-28,共5页
利用风味酶、活性炭、β-环状糊精对大米蛋白水解液进行脱苦,采用电子舌技术评价脱苦效果,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评价脱苦前后的水解物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活性抑制效果变化,探讨大米蛋白水解物的最佳脱苦工艺。结果表明,风味酶法脱苦的最... 利用风味酶、活性炭、β-环状糊精对大米蛋白水解液进行脱苦,采用电子舌技术评价脱苦效果,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评价脱苦前后的水解物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活性抑制效果变化,探讨大米蛋白水解物的最佳脱苦工艺。结果表明,风味酶法脱苦的最佳处理条件为加酶量2.5%、水解时间20 min、水解p H 5.8;活性炭脱苦的最佳处理条件为活性炭用量2.0%、料液温度60℃、处理时间20 min、料液p H 7.0;β-环状糊精脱苦的最佳处理条件为10%β-环状糊精包埋3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肽 脱苦 电子舌 风味酶 活性炭 Β-环状糊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微波联合预处理大米蛋白制备ACE抑制肽工艺优化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申 周佳 +3 位作者 徐晶 尹帅星 吴永宁 宫智勇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59-162,共4页
采用碱性蛋白酶酶解经过超声、微波预处理后的大米蛋白,以提高酶解产物大米肽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活性。结果表明,超声波功率、作用时间、微波加热温度和搅拌速度对ACE活性都有一定影响,主次因素为超声波功率、搅拌速度、作用... 采用碱性蛋白酶酶解经过超声、微波预处理后的大米蛋白,以提高酶解产物大米肽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活性。结果表明,超声波功率、作用时间、微波加热温度和搅拌速度对ACE活性都有一定影响,主次因素为超声波功率、搅拌速度、作用时间、微波加热温度,最优参数为超声波功率500W、搅拌速度500r/min、作用时间20min、微波加热温度55℃。在该最优条件下,大米肽粗品的ACE抑制率可从65.44%提高到90.70%,此时大米肽粗品的半抑制浓度为0.226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米 蛋白 超声波 微波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ω6/ω3 PUFA比例为4∶1的混合植物油部分替代高脂饲料脂肪对小鼠肝脏脂质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亮 胡勤玲 +4 位作者 薛伊宏 蔡亮 吴辉辉 董绪燕 宫智勇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4-38,共5页
探讨用ω6/ω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比例为4∶1的混合植物油部分替代高脂饲料中脂肪对小鼠肝脏脂质代谢的影响。30只6周龄雄性ApoE^(-/-)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小鼠给予普通饲料,模型组小鼠给予高脂饲料,干预组小鼠给予调整后的高脂饲... 探讨用ω6/ω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比例为4∶1的混合植物油部分替代高脂饲料中脂肪对小鼠肝脏脂质代谢的影响。30只6周龄雄性ApoE^(-/-)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小鼠给予普通饲料,模型组小鼠给予高脂饲料,干预组小鼠给予调整后的高脂饲料并同时以灌胃方式给予ω6/ω3PUFA比例为4∶1的混合植物油。12周后检测小鼠血清和肝脏脂质水平及肝脏中与胆固醇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干预组小鼠血清TC、TG、LDL-C和ox-LDL含量分别极显著(P<0.01)降低了53.0%、64.6%、46.8%和25.0%;肝脏组织中ABCA1、ABCG1、ACAT-1、LAL的mRNA表达较模型组分别提高了17.0%(P<0.01)、16.0%(P>0.05)、24.0%(P<0.05)和21.0%(P>0.05),而CD36、MSR-1和LOX-1的mRNA表达分别极显著(P<0.01)下调了43.0%、35.0%和40.0%。结果显示,以ω6/ω3 PUFA比例为4∶1的混合植物油部分替代高脂饲料中脂肪有助于降低血清脂质水平,这可能与PUFA抑制胆固醇吸收、增加胆固醇外排和酯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不饱和脂肪酸 脂肪 脂质代谢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