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省上宫金矿成矿热力学条件及成矿机制 被引量:10
1
作者 胡新露 姚书振 +4 位作者 何谋春 熊索菲 丁振举 宫勇军 谭满堂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4962-4971,共10页
在对上宫金矿床进行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群体成分分析以及部分矿物的电子探针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热力学原理和方法,计算各成矿阶段流体的热力学参数,进而探讨金的迁移形式和沉淀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上宫金矿床的成矿流体是一种... 在对上宫金矿床进行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群体成分分析以及部分矿物的电子探针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热力学原理和方法,计算各成矿阶段流体的热力学参数,进而探讨金的迁移形式和沉淀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上宫金矿床的成矿流体是一种中温(197~271℃)、中低压(25~100 MPa)、低盐度(NaCleqv,1.4%~9.7%)、酸性(pH=2.71~4.92)、还原性(2O lg f=-41.98^-35.30)的含碲(2Te lg f=-15.2^-9.5)流体。成矿流体中硫的主要溶解类型为H2S,Au在流体中主要以AuHS形式迁移,其次为Au(HS)2-。从早阶段到晚阶段,成矿流体的温度降低、HS-活度减小、氧逸度降低、pH升高,导致溶液中金的溶解度降低(AuHS和Au(HS)2-活度减小),从而使金沉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泥石地质温度计 热力学 迁移形式 成矿机制 上宫金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