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囊藻毒素和温度对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形态学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项贤领 朱凌云 +3 位作者 陈莹莹 宛凤英 康琳 席贻龙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27-1040,共14页
近年来,随着全球变暖和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日趋严重,淡水湖泊藻类水华现象频发;由此引发的微囊藻毒素对水生生物的生态毒性效应备受关注.本实验探究了4个温度(16、20、24和28℃)和3个微囊藻毒素MC-LR浓度(2.0、4.0和6.0μg/ml)对4个品... 近年来,随着全球变暖和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日趋严重,淡水湖泊藻类水华现象频发;由此引发的微囊藻毒素对水生生物的生态毒性效应备受关注.本实验探究了4个温度(16、20、24和28℃)和3个微囊藻毒素MC-LR浓度(2.0、4.0和6.0μg/ml)对4个品系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形态特征的影响.通过2种DNA分类方法——自动条形码查询系统和Yule溯祖模型将萼花臂尾轮虫划分为3个进化种;4个品系轮虫的形态学参数总体随温度升高呈减小趋势.在16℃下,轮虫的形态特征在各品系间未见显著差异;20℃下的昆明品系KMC23形态参数最小,而西宁XN2品系最大;在24℃下,西宁XN2品系的形态参数显著增大;兰州LZB1和西宁XN2品系对温度变化的响应特征相似且在28℃下最小,这可能与两者属于同一进化种有关.4个品系轮虫的卵特征参数对温度变化的响应各有不同.可见,品系和隐种的不同是造成4个轮虫克隆形态学参数对温度差异响应的重要内源性因素.各品系轮虫中,兰州LZB1品系受温度、MC-LR及两者交互作用的影响最为显著,形态可塑性最强.在高温胁迫下,兰州LZB1品系的所有形态学参数均显著减小,但MC-LR浓度对该品系轮虫的形态学参数并未产生显著影响;经低温胁迫后,低浓度的MC-LR没有显著改变兰州LZB1品系轮虫的形态学参数,而高浓度的MC-LR显著降低了轮虫的大部分形态学参数.微囊藻毒素对轮虫形态可塑性的影响受到了内源性因素和外源性因素的综合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萼花臂尾轮虫 微囊藻毒素 温度 进化种 品系 形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溪流鱼类群落对低水头坝的大小及功能的响应--以皖南山区河源溪流为例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强 张东 +3 位作者 宛凤英 李羽如 储玲 严云志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65-974,共10页
以皖南山区的河源溪流为研究区域,根据2016年7月和11月两次的调查数据,在区分土著物种和本地入侵物种的基础上,初步比较研究了低水头坝的坝上蓄水区和冲刷区鱼类群落的季节动态及所受水坝大小和功能的影响。共采集鱼类24种,隶属4目10科... 以皖南山区的河源溪流为研究区域,根据2016年7月和11月两次的调查数据,在区分土著物种和本地入侵物种的基础上,初步比较研究了低水头坝的坝上蓄水区和冲刷区鱼类群落的季节动态及所受水坝大小和功能的影响。共采集鱼类24种,隶属4目10科,其中土著鱼类13种,本地入侵鱼类11种。尽管坝下冲刷区的鱼类群落无显著季节变化,但坝上蓄水区的鱼类群落季节动态显著,其中11月的鱼类个体数显著高于7月。水坝大小对鱼类群落的影响相对较小,仅冲刷区入侵鱼类群落结构随水坝大小显著变化;水坝功能对鱼类群落的影响较大,蓄水区土著鱼类群落及冲刷区入侵鱼类群落等都随水坝功能显著变化——同蓄水坝相比,引渠坝的蓄水区中宽鳍鱲较少但中华花鳅和吻虾虎鱼较多,且引渠坝的冲刷区中高体鳑鲏和泥鳅具有更高多度。研究表明,在研究区域内,低水头坝对鱼类群落分布的影响视水坝蓄水功能而不同,而水坝大小的相对重要性较低。研究也进一步证实,因亲流性土著鱼类与广布性入侵鱼类对低水头坝干扰的响应不同,在开展有关人类活动对溪流鱼类多样性的影响评价时,有必要区分土著物种和入侵物种来进行,以确保研究结论的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溪流鱼类 低水头坝 蓄水区和冲刷区 土著种和入侵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