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覆膜年限对花生田土壤微塑料赋存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胡春光 卜嫣茹 +5 位作者 王学霞 刘君 宗海英 王芳丽 井永苹 宋宁宁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839-2848,共10页
分析了不同覆膜年限(4~19年)对花生田土壤微塑料赋存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覆膜年限的增加,土壤中微塑料的丰度值呈现增长趋势,覆膜19年与覆膜4年相比,微塑料的丰度在660~3150个/kg之间变化;小粒径微塑料的丰度(<2mm)随着覆膜年... 分析了不同覆膜年限(4~19年)对花生田土壤微塑料赋存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覆膜年限的增加,土壤中微塑料的丰度值呈现增长趋势,覆膜19年与覆膜4年相比,微塑料的丰度在660~3150个/kg之间变化;小粒径微塑料的丰度(<2mm)随着覆膜年限和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长期连续覆膜促使微塑料向更深层土壤渗透,具体表现在20~30cm土层中的小粒径微塑料占据了49.9%;不同覆膜年限和不同土层深度的采样点中,微塑料颜色以透明色为主,其次是黑色、绿色和紫色,而红色等其他颜色所占比例相对较低;微塑料形态类型涵盖纤维状泡沫状、薄膜状、碎片状及颗粒状,其中纤维状占据主导地位;此外,微塑料的聚合物类型呈现多样化特点,主要由PE(聚乙烯,34.2%)、PP(聚丙烯,17%)、PS(聚苯乙烯,16.3%)构成.综上,覆膜年限的增加显著影响了土壤中透明微塑料的占比,对微塑料和聚合物类型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 微塑料 赋存特征 覆膜年限 花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壳生物炭对中国北方典型果园酸化土壤改性研究 被引量:32
2
作者 王震宇 徐振华 +2 位作者 郑浩 宗海英 李璐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6-91,共6页
由于长期过量氮肥施用,致使中国北方土壤中大量NH4+积累,加剧了土壤中的硝化作用,导致土壤pH值下降,严重影响了土壤质量和农作物产量。生物炭(biochar)是1种在限氧条件下热解生物质而得到的富碳性材料,含有大量灰分,pH值较高,可以通过... 由于长期过量氮肥施用,致使中国北方土壤中大量NH4+积累,加剧了土壤中的硝化作用,导致土壤pH值下降,严重影响了土壤质量和农作物产量。生物炭(biochar)是1种在限氧条件下热解生物质而得到的富碳性材料,含有大量灰分,pH值较高,可以通过中和土壤酸度提高pH,生物炭还可以影响土壤中氮的转化来影响土壤pH值的变化,因而具有改良酸性土壤的巨大潜力。本文通过在300和400℃2种温度下慢速热解花生壳,得到2种生物炭(BC300、BC400),以2.5%和5%的比例添加到招远市果园酸化土壤中。研究表明,经过44d的培育,添加5%的BC400使土壤pH提高了1.33个单位,土壤容重降低了8.2%,同时显著降低了土壤中NO3-含量,抑制了土壤的硝化作用,进而促进了玉米植株生长,尤其是对植株根系生长的促进更为明显。这些结果表明,生物炭能明显改善北方果园酸化土壤的性质,在酸化土壤改良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花生壳 硝化作用 酸性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与品种演替对麦田CO_2排放量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毕建杰 劳秀荣 +4 位作者 周波 张玉玲 董玉良 巩俊花 宗海英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65-169,共5页
采用田间试验与静态箱法,研究了施肥与不同年代小麦品种演替对麦田CO2排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肥能增大麦田土壤CO2的排放量。有机肥与适量的氮磷钾肥配合施用,促进了小麦根系的生长,增加根重和根冠比,植株生长旺盛,光合作用增强,... 采用田间试验与静态箱法,研究了施肥与不同年代小麦品种演替对麦田CO2排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肥能增大麦田土壤CO2的排放量。有机肥与适量的氮磷钾肥配合施用,促进了小麦根系的生长,增加根重和根冠比,植株生长旺盛,光合作用增强,促进了根系呼吸速率与土壤CO2的排放。不同施肥处理CO2排放量变化总趋势是:中氮处理(N1PKM)>高氮处理(N2PKM)>低氮处理(N0PKM)>空白处理(N0P0K0M)。(2)不同年代小麦品种演替影响麦田CO2的排放。根干重、根冠比、生物产量与土壤CO2的释放量呈正相关。也就是说,近期(2000年)品种山农11号生育后期根系生长旺盛,有利于碳水化合物向籽粒中转移,因而籽粒产量高,CO2的释放量亦大;早期(50年代)品种碧玛1号与之相反,生育后期根系易早衰,产量很低,CO2的释放量亦很低。总趋势是返青期与拔节期:烟农15号>山农11>碧玛1号,灌浆期:山农11号>烟农15号>碧玛1号。(3)小麦生长旺盛期(拔节期)是麦田土壤CO2排放量的最大时期。总趋势是拔节期>灌浆期>返青期。(4)土壤温度和水分对麦田CO2排放有影响。在小麦生长过程中,随地温的升高与土壤水分的增大,小麦生长旺盛,根系活性增强,加速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和有机质的分解,同时也提高了麦田CO2的释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小麦 品种演替 CO2排放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微塑料对花生幼苗镉吸收及生理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宗海英 刘君 +4 位作者 郭晓红 李萌 黄小丽 王芳丽 宋宁宁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400-1407,共8页
为探讨地膜源微塑料和镉(Cd)复合污染对作物生理特性及吸收Cd的影响,以聚乙烯微塑料(PE)和Cd为试验材料,采用液配试验探究PE(50 mg·L^(-1)^(-1)和200 mg·L^(-1))和Cd(25μmol·L^(-1)和100μmol·L^(-1))单一及复合... 为探讨地膜源微塑料和镉(Cd)复合污染对作物生理特性及吸收Cd的影响,以聚乙烯微塑料(PE)和Cd为试验材料,采用液配试验探究PE(50 mg·L^(-1)^(-1)和200 mg·L^(-1))和Cd(25μmol·L^(-1)和100μmol·L^(-1))单一及复合污染条件下花生幼苗丙二醛(MDA)含量、抗氧化酶活性、根系活力及Cd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PE单一处理时,50 mg·L^(-1)PE显著提高了花生生物量,而200 mg·L^(-1)PE显著提高了花生体内MDA含量,并抑制了花生根系活力,降低了花生生物量。PE和Cd共存时,与不添加PE相比,两种浓度(50mg·L^(-1)和200 mg·L^(-1))PE均显著诱导了花生体内MDA的产生,且不同程度提高了花生抗氧化酶活性,抑制了根系活力、显著降低了花生生物量和促进了花生对Cd的吸收,尤其是Cd浓度为100 mg·L^(-1)时,50 mg·L^(-1)和200 mg·L^(-1)PE使得花生根系Cd吸收提高幅度分别为60.9%和78.8%。双因素分析显示,PE和Cd交互对花生幼苗生理特征和Cd吸收有显著影响,说明PE和Cd复合污染对作物的毒性产生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微塑料 花生 CD吸收 生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脲改性猪粪生物质炭对模拟农田径流中镉和草甘膦吸附特征 被引量:6
5
作者 宋佳颖 刘君 +3 位作者 宗海英 宋宁宁 苏宝坤 王芳丽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56-364,共9页
为同时去除农田地表径流中的重金属和农药,利用猪粪制备未改性猪粪生物质炭(简称“未改性生物质炭”)和硫脲改性猪粪生物质炭(简称“改性生物质炭”),分析比较硫脲改性对生物质炭的pH、元素组成、表面含氧官能团和巯基含量等理化性质的... 为同时去除农田地表径流中的重金属和农药,利用猪粪制备未改性猪粪生物质炭(简称“未改性生物质炭”)和硫脲改性猪粪生物质炭(简称“改性生物质炭”),分析比较硫脲改性对生物质炭的pH、元素组成、表面含氧官能团和巯基含量等理化性质的影响,并系统地研究了单一和复合污染体系中初始浓度对两种生物质炭吸附水溶液中镉(Cd)和草甘膦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与未改性生物质炭相比,改性生物质炭的pH、O C(原子比)和H C(原子比)降低,比表面积增大,含氧官能团和巯基含量增加.②与未改性生物质炭相比,改性生物质炭对Cd和草甘膦的吸附能力增强,最大表观吸附量(Q max)增加了近3倍;随着Cd和草甘膦初始浓度的增加,未改性和改性生物质炭对Cd和草甘膦的吸附量逐渐增加,增加量最高分别达18.52%和7.60%.③单一污染体系中两种生物质炭对Cd或草甘膦的吸附更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说明其对Cd或草甘膦的吸附机理是单分子层的吸附起主导作用.④复合污染体系中,未改性和改性生物质炭对Cd的吸附能力分别增加了25.28%和21.26%,未改性生物质炭对Cd的最大表观吸附量增加了29.34%,但改性生物质炭对Cd的最大表观吸附量降低了47.28%;未改性和改性生物质炭对草甘膦的吸附能力减弱,但最大表观吸附量分别增加了2.63和3.45倍.研究显示,硫脲改性猪粪生物质炭作为一项有前景的新技术,为解决实际环境中的复合污染问题提供了经济环保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脲改性猪粪生物质炭 镉(CD) 草甘膦 农业面源污染 吸附 复合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