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生健康相关行为现状调查分析 被引量:27
1
作者 宗占红 周建芳 夏媛媛 《中国健康教育》 2007年第9期683-685,共3页
目的了解在校大学生健康相关行为的现状及其特点。方法对江苏两所高校在校学生采取分阶段整群抽样方法进行抽样,以问卷调查方式获得学生健康相关行为的资料。结果男生中,每天都吸烟的为13.3%,服药遵医嘱者为37.7%,上学期间有醉酒行为的... 目的了解在校大学生健康相关行为的现状及其特点。方法对江苏两所高校在校学生采取分阶段整群抽样方法进行抽样,以问卷调查方式获得学生健康相关行为的资料。结果男生中,每天都吸烟的为13.3%,服药遵医嘱者为37.7%,上学期间有醉酒行为的为34.0%,上网目的是打游戏的为22.5%;女生中,服药遵医嘱者为33.3%,曾经减过肥的为41.7%;每天吃早餐的为69.5%;88.9%男生和68.0%女生知道安全套的作用。结论部分学生存在着不良生活习惯及行为方式,性别间差异有显著性。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健康教育非常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性别 健康相关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发病时期趋势与年龄效应的贝叶斯图解模型估计 被引量:2
2
作者 宗占红 沈其君 +2 位作者 陈建国 李文广 姚红玉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 为了较为系统地介绍贝叶斯图解模型 ,并用于肝癌发病资料分析和发病率预测。方法 利用贝叶斯图解模型和年龄 队列模型对肝癌发病的年龄、出生队列效应的参数进行估计。结果 三个区肝癌发病自 195 8~ 1962年出生队列有明显下... 目的 为了较为系统地介绍贝叶斯图解模型 ,并用于肝癌发病资料分析和发病率预测。方法 利用贝叶斯图解模型和年龄 队列模型对肝癌发病的年龄、出生队列效应的参数进行估计。结果 三个区肝癌发病自 195 8~ 1962年出生队列有明显下降 ,下一个时期的发病率整体上将适度下降 ,并且贝叶斯图解模型估计的参数稳定 ,标准误小。结论 肝癌发病的时期趋势体现在出生队列的变化上 ;贝叶斯图解模型估计参数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发病率 出生 发病时期 发病资料 发病趋势 年龄 模型估计 下降 队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间接估算及评价——基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被引量:24
3
作者 舒星宇 温勇 +1 位作者 宗占红 周建芳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8-24,共7页
本研究应用直接法(寿命表法)和间接法(模型生命表法)对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分别计算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两种方法计算结果表明:直接法计算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数值偏高,经过间接估算方法调整后,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已... 本研究应用直接法(寿命表法)和间接法(模型生命表法)对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分别计算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两种方法计算结果表明:直接法计算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数值偏高,经过间接估算方法调整后,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已经达到73.65岁,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地区差别非常大。我国应采取措施进一步缩小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地区间差异,提高人口预期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 间接估算 人口普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村中老年女性人口生殖健康状况与服务需求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孙晓明 舒星宇 +1 位作者 宗占红 毛京沭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3-71,共9页
基于对全国7省农村中老年女性人口的抽样调查,描述和分析了她们的生殖健康状况和服务需求。普遍的突出问题是:年轻生育时期缺少高质量围产期保健服务,缺乏对更年期的正确认识,生殖健康促进的意识很薄弱,有半数以上的人出现更年期综合症... 基于对全国7省农村中老年女性人口的抽样调查,描述和分析了她们的生殖健康状况和服务需求。普遍的突出问题是:年轻生育时期缺少高质量围产期保健服务,缺乏对更年期的正确认识,生殖健康促进的意识很薄弱,有半数以上的人出现更年期综合症,受各种妇科疾病困扰非常痛苦,难以启齿的性问题也困扰着她们,约有四分之一已绝经的中老年妇女没有将避孕环适时取出,严重影响了她们的生殖健康。提出了农村中老年妇女更年期生殖健康服务的基本构思和运行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年女性人口 生殖健康 服务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留守儿童自我意识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江苏省阜宁县为例 被引量:8
5
作者 尹勤 刘越 +2 位作者 高祖新 夏诗平 宗占红 《西北人口》 CSSCI 2011年第5期81-84,共4页
基于抽样调查数据,本文对农村留守儿童自我意识评价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留守儿童自我意识评价正常的比例为46.7%,评价偏低或偏高的比例分别为25.6%和27.7%;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自我意识评价没有显著差异,但留守儿童的... 基于抽样调查数据,本文对农村留守儿童自我意识评价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留守儿童自我意识评价正常的比例为46.7%,评价偏低或偏高的比例分别为25.6%和27.7%;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自我意识评价没有显著差异,但留守儿童的焦虑感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幸福与满足感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所在年级、学习成绩、父母文化程度、父母与孩子交流情况、班主任老师的关心程度对其自我意识评价状况有显著影响。针对研究结果,从家长、学校和社会三个不同层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守儿童 自我意识 影响因素 江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围更年期女性人口生殖健康服务现状与发展战略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舒星宇 孙晓明 +1 位作者 宗占红 毛京沭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1-66,共6页
采用典型案例分析研究方法,对我国农村围更年期妇女生殖健康服务现状进行研究。我国计划生育与妇幼保健两个服务系统长期分离,导致农村妇女在围更年期获得生殖健康服务明显不足,服务需求得不到满足,为绝经后妇女适时安全取环已经成为农... 采用典型案例分析研究方法,对我国农村围更年期妇女生殖健康服务现状进行研究。我国计划生育与妇幼保健两个服务系统长期分离,导致农村妇女在围更年期获得生殖健康服务明显不足,服务需求得不到满足,为绝经后妇女适时安全取环已经成为农村围更年期妇女生殖健康服务的核心问题。提出了在新的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体制下,尽快确立和启动农村围更年期妇女生殖健康服务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更年期妇女 生殖健康服务 发展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边地区人口安全问题与对策——以阿拉善盟为例 被引量:4
7
作者 温勇 徐铭东 +2 位作者 宗占红 袁静 帅友良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6-24,共9页
通过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收集了阿拉善盟沿边地区1672户居民家庭基本信息和994户家庭问卷调查数据,从中了解到阿拉善盟沿边地区的人口数量、分布、结构、迁移等情况,以及沿边地区农牧民家庭的生活条件、经济状况、公共服务资源、环境状... 通过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收集了阿拉善盟沿边地区1672户居民家庭基本信息和994户家庭问卷调查数据,从中了解到阿拉善盟沿边地区的人口数量、分布、结构、迁移等情况,以及沿边地区农牧民家庭的生活条件、经济状况、公共服务资源、环境状况、生育意愿和生育水平等。分析了生育意愿的地域差异和民族差异,揭示了阿拉善盟沿边地区人口安全存在的矛盾与问题。从人口政策、经济和社会措施诸方面就解决阿拉善盟的人口安全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善盟 沿边地区 人口安全 生活条件 生育意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流动人口家庭生活现状、功能及发展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尹勤 高祖新 +1 位作者 宗占红 朱海燕 《西北人口》 CSSCI 2013年第2期38-42,48,共6页
基于问卷调查数据和深入访谈资料,本文对江苏流动人口家庭生活状况、功能及发展进行定量分析和定性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对象中夫妻双方或夫妻双方与子女共同居住生活在外出工作地的达72.8%。家庭平均年收入为(4.8±3.7)万元,96.5%... 基于问卷调查数据和深入访谈资料,本文对江苏流动人口家庭生活状况、功能及发展进行定量分析和定性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对象中夫妻双方或夫妻双方与子女共同居住生活在外出工作地的达72.8%。家庭平均年收入为(4.8±3.7)万元,96.5%的研究对象认为其家庭收入能满足或基本满足日常生活开支。家庭总的功能测量结果良好,平均得分为(2.08±0.36)分,但在户口、文化程度、经济收入、居住情况和家庭成员协商解决大事的不同水平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江苏流动人口在基本解决生存问题的同时,主要面临着家庭发展问题,具体表现为:(1)技能培训不足,就业渠道单一。(2)劳动强度较大,返乡频率较低。(3)教育功能弱化,赡养功能缺失。(4)家庭保障有限,社会支持不足。为促进流动人口家庭和谐幸福,针对现存问题与发展需求,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家庭功能 家庭发展 江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0—2010年七县(市、区)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研究——兼论新时期农村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发展 被引量:2
9
作者 舒星宇 孙晓明 +1 位作者 宗占红 毛京沭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9-105,共7页
从我国东、中、西部选择不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7个省(市),每个省(市)选择一个农业县(区),采用典型案例研究法,收集各地有关妇幼健康和计划生育服务发展的各类人口和计划生育数据、妇女健康服务数据和资料,历史性回顾1990-2010年间7个... 从我国东、中、西部选择不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7个省(市),每个省(市)选择一个农业县(区),采用典型案例研究法,收集各地有关妇幼健康和计划生育服务发展的各类人口和计划生育数据、妇女健康服务数据和资料,历史性回顾1990-2010年间7个调研地区20年来的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情况,并进行比较研究。1990-2010年间,伴随育龄妇女人数的变化,计划生育服务人群发生世代更替,传统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量逐渐减少。我国原有计划生育服务已经在向生殖健康服务方向转型,但是农村地区的生殖健康服务需求远远没有得到满足。在新形势下,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应当立足于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以家庭健康为出发点,做好宣传教育、生殖健康咨询和服务工作,提高对农村40-64周岁妇女生殖健康问题的认识,为农村中老年妇女提供个性化服务,拓展生殖健康服务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划生育 生殖健康 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教师精神压力的组织应对策略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越 宗占红 +1 位作者 刘颂 车燕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4-154,共1页
国外已有学者呼吁:如果大学想留住教师,就必须注意教师的工作动机和工作压力,因压力引起的问题如不解决,大学就难以吸收和保留优秀的教师。笔者认为感受到组织支持的教师对组织可能会形成更多的情感承诺且压力水平较低,教师愿意留在组... 国外已有学者呼吁:如果大学想留住教师,就必须注意教师的工作动机和工作压力,因压力引起的问题如不解决,大学就难以吸收和保留优秀的教师。笔者认为感受到组织支持的教师对组织可能会形成更多的情感承诺且压力水平较低,教师愿意留在组织内部、并为组织作出贡献。近年来,高校相继实行了末位淘汰制、聘任制、工资级别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教师 组织支持 精神压力 末位淘汰制 工作压力 情感承诺 组织内部 工资级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农民工生活状况与家庭功能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尹勤 宗占红 +2 位作者 毛京沭 刘越 高祖新 《宁夏农林科技》 2012年第9期99-101,119,共4页
基于问卷调查资料,对江苏农民工的生活状况、家庭功能及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农民工具有明显的跨城乡家庭化流动态势,28.5%对目前的生活状况满意;家庭总的功能、问题解决、沟通和行为控制功能测量结果良好,家庭总的功能平均... 基于问卷调查资料,对江苏农民工的生活状况、家庭功能及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农民工具有明显的跨城乡家庭化流动态势,28.5%对目前的生活状况满意;家庭总的功能、问题解决、沟通和行为控制功能测量结果良好,家庭总的功能平均得分为(2.09±0.34)分,但在个人年龄、文化程度、收入,以及家庭居住情况和家庭成员协商解决大事的不同水平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农民工家庭面临的主要问题有:①技能培训不足,就业渠道单一。②劳动强度较大,返乡频率较低。③教育功能弱化,赡养功能缺失。④家庭保障有限,社会支持不足。针对农民工家庭现存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生活状况 家庭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隔代照料对年轻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韩翱翔 温勇 宗占红 《西北人口》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4-125,共12页
老年人在为家庭提供隔代照料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经济和社会作用,但参与隔代照料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仍不清晰。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老年期的年龄划分标准,60~74岁老年人属于年轻老年人,是参与隔代照料的最主要老年人群体,将研究对... 老年人在为家庭提供隔代照料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经济和社会作用,但参与隔代照料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仍不清晰。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老年期的年龄划分标准,60~74岁老年人属于年轻老年人,是参与隔代照料的最主要老年人群体,将研究对象聚焦于这部分老年人,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由年龄导致的健康差异。基于2020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截面数据,通过工具变量法解决双向因果等内生性问题,采取倾向值得分匹配法克服样本自选择问题,研究参与隔代照料对年轻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将回归模型分别纳入隔代照料强度与工作强度、是否与子女同住的交互项,进行调节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参与隔代照料对年轻老年人心理健康产生积极作用。工作强度的增大削弱了高强度照料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与子女同住促进了高强度照料对年轻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正向影响,但与子女同住可能直接给年轻老年人心理带来负面影响。考虑工作强度,与子女同住在隔代照料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过程中的调节作用,弥补了以往研究的不足,同时得出一些政策上的启示:增加关于隔代照料益处的公众意识,开展隔代照料的公益培训项目,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与子女和孙辈的关系,避免代际冲突带来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努力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对承担工作和照料双重角色的年轻老年人制定灵活的工作政策,支持参与隔代照料的年轻老年人融入多代同堂的住房模式,资助改善多代同住家庭的居住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轻老年人 隔代照料 心理健康 调节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口视角的南京市住宅市场“历史欠账”研究
13
作者 帅友良 尹勤 +1 位作者 张台秋 宗占红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3-66,共4页
在人口分析的基础上,对2000年南京市住宅市场的"历史欠账"进行定量研究。研究结果显示,2000年南京市住宅市场的"历史欠账"高达4386.87万平方米。"历史欠账"是南京市住房价格不断上涨的主要原因,宏观调控... 在人口分析的基础上,对2000年南京市住宅市场的"历史欠账"进行定量研究。研究结果显示,2000年南京市住宅市场的"历史欠账"高达4386.87万平方米。"历史欠账"是南京市住房价格不断上涨的主要原因,宏观调控政策的侧重点应为大幅增加住房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分析 住宅市场 历史欠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直辖以来人口和计划生育状况分析
14
作者 尹勤 宗占红 《西北人口》 2007年第2期63-66,共4页
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和问卷调查,分析重庆直辖以来人口和计划生育状况,在总结计划生育工作成效的同时,针对新形势下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重庆 人口 计划生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使用影响城乡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
15
作者 温少政 宗占红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1期149-155,共7页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8年数据,分析互联网使用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互联网使用的选择性偏差后,互联网使用对老年人心理健康有显著的积极效应。异质性分析发现,互联网使用对低龄、女性和城市老年人心理健康...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8年数据,分析互联网使用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互联网使用的选择性偏差后,互联网使用对老年人心理健康有显著的积极效应。异质性分析发现,互联网使用对低龄、女性和城市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更强。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良好的代际关系是互联网使用促进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使用 心理健康 老年人 代际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村地区围更年期女性生殖健康状况调查——以中国计生协取环项目为例 被引量:3
16
作者 宗占红 孙晓明 +1 位作者 舒星宇 毛京沭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55-160,共6页
基于“农村围更年期妇女生殖健康促进行动-取环项目”试点地区的调查数据,描述和分析了农村围更年期取环妇女的生殖健康状况和服务需求;深入讨论了中国计划生育协会以项目试点形式,直接推动农村围更年期妇女免费取环工作,集中解决农村... 基于“农村围更年期妇女生殖健康促进行动-取环项目”试点地区的调查数据,描述和分析了农村围更年期取环妇女的生殖健康状况和服务需求;深入讨论了中国计划生育协会以项目试点形式,直接推动农村围更年期妇女免费取环工作,集中解决农村围更年期妇女适时安全取环问题,探索新时期农村生殖健康优质服务促进机制;针对性提出了从医保制度层面解决围更年期妇女取环费用的若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更年期妇女 生殖健康促进 服务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村中老年女性抑郁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杨璐 宗占红 易莹莹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5期3091-3095,3111,共6页
背景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加重,中老年人尤其是中老年女性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与城市女性相比,农村女性的健康状况相对较差、教育水平较低、居住条件较为落后,故更易患心理疾病,但其面临的心理健康服务可及性较低... 背景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加重,中老年人尤其是中老年女性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与城市女性相比,农村女性的健康状况相对较差、教育水平较低、居住条件较为落后,故更易患心理疾病,但其面临的心理健康服务可及性较低。目的 了解我国农村中老年女性的抑郁发生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中老年女性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于2021年5—7月,提取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的2018年随访数据,选取其中45岁及以上的农村户籍女性为研究对象(n=6 736)。采用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简化版得分判定农村中老年女性的抑郁症状发生情况。采用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农村中老年女性抑郁症状发生情况的因素(包括个体特征、健康行为、社会参与及医疗健康服务利用4个维度的因素)。结果 6 736例农村中老年女性的CES-D简化版得分为(20.0±6.9)分,42.46%(2 860/6 736)有抑郁症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对自身健康满意[OR(95%CI)=0.402(0.356,0.453)]、睡眠时长≥6 h[OR(95%CI)=0.48(0.43,0.54)]、使用互联网[OR(95%CI)=0.63(0.50,0.80)]、对生活满意[OR(95%CI)=0.25(0.21,0.30)]的农村中老年女性抑郁症状发生风险较低,有躯体残疾[OR(95%CI)=1.41(1.16,1.71)]、患慢性病[OR(95%CI)=1.35(1.21,1.50)]、过去1个月利用过门诊服务[OR(95%CI)=1.25(1.09,1.43)]、过去1年利用过住院服务[OR(95%CI)=1.31(1.13,1.52)]的农村中老年女性抑郁症状发生风险率较高。结论 依据本研究结果,我国农村中老年女性抑郁状况较为严重,个体特征、健康行为、社会参与、医疗健康服务利用等方面对中国农村中老年女性抑郁的发生均有影响。建议各级政府和民政部门高度重视农村中老年女性的心理状况,特别是从健康促进与教育、医疗服务质量和信息获取的可及性等多维度进行干预和防控,以推动我国“健康乡村”及“健康老龄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精神卫生 农村人口 女性 中老年人 患病率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