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育的异化与拨正 被引量:7
1
作者 宓洽群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1期100-102,共3页
教育原本就涵有“完善人的素质”之义。“素质教育”一词意近画蛇添足。“应试教育”乃教育的异化 ,需从“改进素质测量”、“平衡教育资源供求”及“端正用人单位的择人行为”
关键词 教育异化 素质教育 素质 素质测量 用人效益 择人行为 人才使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水平理工大学办学的特有规律、模式和观念
2
作者 宓洽群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S1期87-91,共5页
高水平理工大学特有的办学功能即“四高”,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培育者;高科技研究的方面军;高层领导的思想库和智囊团;高度精神文明的建设者。从而派生出一系列不同于一般工科高校的办学规律。这些规律集中反映在“教学与科研”,“分化与... 高水平理工大学特有的办学功能即“四高”,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培育者;高科技研究的方面军;高层领导的思想库和智囊团;高度精神文明的建设者。从而派生出一系列不同于一般工科高校的办学规律。这些规律集中反映在“教学与科研”,“分化与综合”、“学校与社会”这三个关系的处理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工大学 科学研究 工科高校 研究生教育 精神文明 办学模式 高水平 综合性大学 教学与科研 办学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教育与工业经济协调发展的社会条件
3
作者 宓洽群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28-30,共3页
十年改革,成绩巨大,也有失误。两年来各行各业都在总结正反经验的基础上,寻求深化改革的道路。对于工程教育界来说,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是:如何形成工程教育与工业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以及产生这种机制的社会条件。富国兴邦的“E-E反应”... 十年改革,成绩巨大,也有失误。两年来各行各业都在总结正反经验的基础上,寻求深化改革的道路。对于工程教育界来说,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是:如何形成工程教育与工业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以及产生这种机制的社会条件。富国兴邦的“E-E反应”本世纪以来,世界上出现了两个引人注目的反应:一个是“D—D反应”,即两个氘核(Dentron)在聚变为氦核的过程中,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教育 工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经济来龙去脉八个“论”
4
作者 宓洽群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2期13-17,共5页
关键词 知识经济社会 主导生产要素 后发优势 生产技术 信息技术 发达国 经济形态 可再生能源 价值生长 第二次产业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工大学——当代先进生产力开拓者的摇篮
5
作者 宓洽群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2期34-39,共6页
一个半世纪前,英国的红衣主教纽曼(J.H.Newman)写了一本书,叫《大学的理想》(The Idea of a University)。他的那一套"自由教育"的价值观如何评价非本文论题,只是那书名告诉人们:一所大学也应该有自己的理想,而不能因办学的艰... 一个半世纪前,英国的红衣主教纽曼(J.H.Newman)写了一本书,叫《大学的理想》(The Idea of a University)。他的那一套"自由教育"的价值观如何评价非本文论题,只是那书名告诉人们:一所大学也应该有自己的理想,而不能因办学的艰难,现实之不尽如人意,而磨灭了对于理想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先进生产力 理工大学 开拓者 科技生产力 高技术企业 从业人员 生产要素 社会责任感 高科技及其产业 校园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办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6
作者 宓洽群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1期82-87,共6页
一个紧迫的课题摆在全国大学校长的面前:高校办学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新体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其次要弄清高校办学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而后据以提出适应这一经济体制的对策。
关键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高校办学 高等学校 计划与市场 经济体制 资源配置 大学校长 市场机制 市场竞争 技术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工程研究中心与政府、企业和依托学校的关系
7
作者 上海交通大学ERC课题组 黄新昌 宓洽群 《有色金属高教研究》 1991年第4期48-52,共5页
高校ERC是政府组织和资助,企业参与和支持,以高校雄厚的科研和人才培养优势为基础的国家级联合研究开发机构。它反映了当代社会经济发展中,官产学携手合作,相互支持、紧密联合的重要趋势,它能够兼容政府、企业和所在学校三者的利益于一... 高校ERC是政府组织和资助,企业参与和支持,以高校雄厚的科研和人才培养优势为基础的国家级联合研究开发机构。它反映了当代社会经济发展中,官产学携手合作,相互支持、紧密联合的重要趋势,它能够兼容政府、企业和所在学校三者的利益于一体,在ERC的建设和发展中实现各自期望的目标。正确地把握政府、企业、所在学校三方对ERC的期望,理顺ERC与三方的关系,切实承担起各方的义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工程研究中心 政府 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