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辐射在园艺植物诱变育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
作者 肖鑫丽 刘京宏 +2 位作者 尹德松 宋静武 彭磊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期20-23,共4页
辐射诱变技术具有突变率高、打破遗传连锁、育种周期短等优点,是获得新种质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从辐射源类型、辐射方法、辐射材料、辐射剂量和敏感性等方面对辐射在园艺植物诱变育种中的应用研究进行了概述,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及其在该... 辐射诱变技术具有突变率高、打破遗传连锁、育种周期短等优点,是获得新种质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从辐射源类型、辐射方法、辐射材料、辐射剂量和敏感性等方面对辐射在园艺植物诱变育种中的应用研究进行了概述,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及其在该领域中应用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艺植物 辐射 诱变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藏杜英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刘京宏 肖鑫丽 +3 位作者 彭雅婷 殷德松 宋静武 彭磊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76-1180,共5页
通过有机溶剂提取、色谱等手段从滇藏杜英(Elaeocarpus braceanus)分离到17个化合物,根据氢谱(1H NMR)、碳谱(13C NMR)、质谱(MS)等波谱解鉴定分别为3-氨基4-羟基-苯甲酸-1-O-β-D-吡喃木糖甙(1)、3,5,7-三羟基-4'-甲氧基黄酮(2)、... 通过有机溶剂提取、色谱等手段从滇藏杜英(Elaeocarpus braceanus)分离到17个化合物,根据氢谱(1H NMR)、碳谱(13C NMR)、质谱(MS)等波谱解鉴定分别为3-氨基4-羟基-苯甲酸-1-O-β-D-吡喃木糖甙(1)、3,5,7-三羟基-4'-甲氧基黄酮(2)、杨梅素(3)、5-O-甲基-杨梅素(4)、4'-O-甲基-杨梅素(5)、二氢山奈酚(6)、二氢杨梅素(7)、杨梅素3-O-α-L-鼠李糖甙(8)、山奈酚-3-O-α-L-鼠李糖甙(9)、4'-O甲基-杨梅素3-O-α-L-鼠李糖甙(10)、7,4'-O–二甲基杨梅素3-O-α-L-鼠李糖甙(11)、4'-O–甲基杨梅素3-O-β-D-葡萄糖甙(12)、山奈酚-3-O-β-D-葡萄糖甙(13)、(3β,9β,10α,16α,23R)-16,23-epoxy-3-(β-D-glucopyranosyloxy)-20-hydroxy-9-methyl-19-norlanosta-5,24-dien-11-one(14)、β-谷甾醇(15)、β-胡萝卜甙(16)和3,5-二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17),其中1为新化合物,其它16个化合物是首次从滇藏杜英中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藏杜英 化学成分 分离 结构鉴定 3-O-α-L- 3-O-β-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桃叶片内多酚黄酮类成分对低温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11
3
作者 宋静武 殷德松 +4 位作者 赵弟广 齐贝贝 陈莹莹 周玲 彭磊 《河北林果研究》 2017年第1期34-41,共8页
作为植物体内重要的次生代谢物,植物多酚对研究植物防御极端环境的基础有重要作用。为了了解核桃内多酚类成分对不同寒冷温度响应的含量变化,采用0℃、-2℃、-4℃、-6℃、-8℃几个低温进行处理,研究了在不同时间核桃叶片多种成分(多酚... 作为植物体内重要的次生代谢物,植物多酚对研究植物防御极端环境的基础有重要作用。为了了解核桃内多酚类成分对不同寒冷温度响应的含量变化,采用0℃、-2℃、-4℃、-6℃、-8℃几个低温进行处理,研究了在不同时间核桃叶片多种成分(多酚、黄酮、花青素、还原型VC)对低温胁迫响应的规律。结果表明:核桃叶片黄酮、茶多酚、花青素含量在不同低温胁迫下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规律,还原型VC含量在不同的低温胁迫下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规律;黄酮含量在-8℃胁迫24h后达最高值23.64mg/g,多酚含量在-6℃胁迫72h后达到最高值36.71%,花青素含量在-6℃胁迫48h后达到最高值5.22 mg/g,还原型VC含量在-2℃胁迫72h后达到最高值193.60mg/100g。这些结果表明,核桃叶片内源物质含量和低温胁迫有较强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叶片 低温胁迫 黄酮 多酚 花青素 还原型V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桃CBF基因在低温胁迫中表达 被引量:5
4
作者 宋静武 彭磊 《湖北林业科技》 2019年第2期7-13,共7页
研究果树抗寒机理及其抗寒生理机制对于抗寒基础理论研究,以及解决实际生产上的问题十分重要。为了了解核桃相关抗寒基因的表达机制,本研究采用2、4、6、8℃几个低温进行处理,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了在不同温度下‘阳光’‘云新... 研究果树抗寒机理及其抗寒生理机制对于抗寒基础理论研究,以及解决实际生产上的问题十分重要。为了了解核桃相关抗寒基因的表达机制,本研究采用2、4、6、8℃几个低温进行处理,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了在不同温度下‘阳光’‘云新’核桃叶片内CBF、(GenBank序列号:JX875914.1)随时间表达量的变化。本课题从处理后核桃叶片中提取出了c-DNA,并成功得到了实时荧光定量PCR数据并进一步进行比较分析。为了了解核桃相关抗氧化生理机制,采用分光光度比色法研究了核桃叶片的多酚、黄酮成分对低温胁迫响应的规律,并得到了相关抗寒物质的变化规律,旨在为以后选育核桃优良抗寒品种等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1.本课题以核桃18S基因为内参,对‘阳光’和‘云新’核桃内CBF基因在2、4、6、8℃胁迫下的表达进行了初步的研究,表明当受到冷胁迫时这些基因在核桃叶片内均有表达量的变化,其中‘阳光’核桃叶片受到冷胁迫时这种变化更为明显,表现为‘阳光’核桃在6℃胁迫下出现了先升高后下降再升高下降的趋势,在8℃胁迫下出现了先升高后下降的明显趋势,推测CBF基因在核桃对低温胁迫的响应中发挥重要功能。本研究同时表明‘阳光’核桃对冷胁迫更敏感,更能在寒冷胁迫迅速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CBF 抗逆性 机制 寒冷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