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耕地表层土壤容重缺失数据填补方法 被引量:1
1
作者 李艾雯 李文丹 +6 位作者 宋靓颖 冉敏 陈丹 成金礼 齐浩然 郭聪慧 李启权 《土壤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53,共14页
构建土壤容重高精度预测方法是准确补全区域土壤属性数据库的需要。本研究基于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时获得的四川盆地(含四川省和重庆市)2883个典型耕地样点数据,运用相关分析、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揭示表层土壤容重的统计特征及其... 构建土壤容重高精度预测方法是准确补全区域土壤属性数据库的需要。本研究基于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时获得的四川盆地(含四川省和重庆市)2883个典型耕地样点数据,运用相关分析、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揭示表层土壤容重的统计特征及其主控因素,采用传统土壤传递函数(PTFs)、多元线性回归(MLR)模型、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BFNN)模型和随机森林(RF)模型通过不分区、分流域以及分土类3种建模方式建立土壤容重预测模型,以期实现对该区域土壤容重缺失值的填补。结果表明:研究区耕地表层土壤容重处于0.60~1.71 g·cm^(-3)之间,均值为1.29 g·cm^(-3)。土壤有机质、土壤亚类和夏季降雨量是土壤容重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分流域构建的RBFNN预测模型能较好地捕捉土壤容重与各影响因素的非线性关系以及这种关系的空间非平稳性,432个独立验证样点预测结果的决定系数(R^(2))和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0.519和0.095 g·cm^(-3),明显优于其他方法,其不仅有助于提高四川盆地耕地表层土壤容重缺失值的填补精度,也为其他区域土壤性质缺失值的填补提供了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容重 传递函数 四川盆地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模型 随机森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平原成土母质和农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剖面氮素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冉敏 宋靓颖 +4 位作者 薛晶玲 张元媛 张浩 吴德勇 李启权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8-407,共10页
揭示农地土壤剖面氮素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区域氮肥管理和氮素面源污染防治。基于173个土壤剖面的1356个采样数据,运用地统计学和方差分析方法,分析成都平原农地土壤剖面氮素空间变异特征,探讨农地利用方式和成土母质对土壤氮素... 揭示农地土壤剖面氮素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区域氮肥管理和氮素面源污染防治。基于173个土壤剖面的1356个采样数据,运用地统计学和方差分析方法,分析成都平原农地土壤剖面氮素空间变异特征,探讨农地利用方式和成土母质对土壤氮素剖面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垂直方向上,0~100 cm土层全氮和碱解氮含量随土壤深度增加从1.91 g·kg^(-1)和138.48 mg·kg^(-1)分别显著降低至0.55 g·kg^(-1)和25.39 mg·kg^(-1)。在水平空间上,各土层全氮和碱解氮含量空间分布格局一致,总体呈现出由中部向东北部和西南部递增的趋势。稻-蔬轮作地和稻-麦/油轮作地各土层全氮和碱解氮含量之间均无显著差异,而园林地表层(0~20 cm)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较稻-麦/油轮作地和稻-蔬轮作地2种方式低11.23%~15.78%(P<0.05)。就不同母质类型而言,与Q4灰色冲积物发育土壤相比,Q3老冲积物发育土壤0~40 cm土层全氮和碱解氮含量为其1.12~1.19倍(P<0.05),而>60~100 cm土层全氮含量仅为其0.89倍(P<0.05);Q4灰棕色冲积物发育土壤0~40 cm土层全氮和碱解氮含量为其1.14~1.21倍(P<0.05)。不同农地利用方式在Q3老冲积物发育土壤上4个土层全氮和碱解氮含量均无显著差别(P>0.05)。园林地的Q4灰色冲积物和Q4灰棕冲积物发育表层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低于其他2种用地方式,而>20~40 cm土层土壤整体高于其他2种用地方式。以上结果说明土壤氮素剖面分布特征受农地利用方式的影响,且这种影响与土壤母质类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氮素 土壤剖面 空间分布 农地利用方式 成土母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耕地土壤有效磷空间变异特征及影响因素
3
作者 陈丹 成金礼 +6 位作者 王童瑶 宋靓颖 方秋露 徐子喆 谭菀琪 赵彬 李启权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68-1781,共14页
【目的】研究耕地土壤有效磷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于合理确定磷肥用量和施用方式以及防控面源污染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四川盆地4409个耕地表层(0—20 cm)土壤采样点数据,采用地统计学、相关分析、方差分析和随机森林模... 【目的】研究耕地土壤有效磷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于合理确定磷肥用量和施用方式以及防控面源污染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四川盆地4409个耕地表层(0—20 cm)土壤采样点数据,采用地统计学、相关分析、方差分析和随机森林模型法,分析了该区域耕地表层土壤有效磷的空间分布特征及不同影响因素对耕地表层土壤有效磷空间变异的影响程度。【结果】研究区土壤有效磷含量平均为20.98 mg/kg,总体处于二级(高)水平。半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球状模型为该区域土壤有效磷变异的最佳拟合模型,其块金效应为0.78,决定系数为0.92,属于较弱程度的空间自相关性。土壤有效磷含量空间分布上整体呈现中间低四周高的格局,高值区主要位于成都—雅安一带和涪陵—万县沿线。随机森林模型分析表明,土壤pH、年均降雨量、根系磷输入量、年均气温、成土母岩是该区域土壤有效磷空间变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其相对重要性分别为14.54%、8.03%、7.76%、7.37%、7.27%。【结论】该区域耕地土壤有效磷含量空间分布格局仍主要受土壤pH、气候和成土母岩影响,今后磷肥施用、秸秆还田等需要充分考虑各地土壤酸碱性、气候以及成土母岩的影响。针对土壤有效磷含量较高的区域如成都平原,应注意控制磷素的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效磷 空间变异 影响因素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平原农地利用方式转变下表层土壤速效钾变化特征 被引量:3
4
作者 宋靓颖 冉敏 +4 位作者 李呈吉 李文丹 董琴 李一丁 李启权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35-1442,共8页
为了掌握区域土壤速效钾含量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在成都平原选择184个20世纪80年代第二次土壤普查时采集的样点数据和176个2016—2017年获得的样点数据,采用一般统计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法(ANOVA)探究了近40年成都平原农地表层(0~2... 为了掌握区域土壤速效钾含量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在成都平原选择184个20世纪80年代第二次土壤普查时采集的样点数据和176个2016—2017年获得的样点数据,采用一般统计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法(ANOVA)探究了近40年成都平原农地表层(0~20 cm)土壤速效钾含量变化特征及其与农地利用方式转变和母质类型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农地表层土壤速效钾含量从44.44 mg·kg^(-1)增加至57.24 mg·kg^(-1),增幅为28.80%(P<0.05)。与20世纪80年代传统稻-麦/油轮作相比,2016—2017年稻-蔬轮作和稻-麦/油轮作表层土壤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了103.83%(P<0.05)和17.64%,而园林地表层土壤速效钾含量则减少了11.95%。不同母质类型上,灰棕冲积物发育的土壤表层速效钾含量增幅最高,为82.08%(P<0.05),其次是更新统老冲积物(25.48%)和灰色冲积物(9.82%)。与传统稻-麦/油轮作相比,稻-蔬轮作下灰棕冲积物发育的土壤速效钾含量增幅(135.97%,P<0.05)远高于更新统老冲积物(116.03%,P<0.05)和灰色冲积物(79.31%,P<0.05),而园林地灰棕冲积物和更新统老冲积物发育土壤的速效钾含量增加,灰色冲积物发育土壤的速效钾含量降低。研究表明,农地利用方式的转变改变了研究区表层土壤速效钾累积特征,但其对累积规律的影响依赖于成土母质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效钾 农地利用方式转变 土壤母质 成都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耕地土壤pH空间变异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1
5
作者 邓茜 方红艳 +6 位作者 张元媛 李呈吉 宋靓颖 冉敏 代天飞 王昌全 李启权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83-1290,共8页
基于四川盆地4 362个耕地表层土壤(0~20 cm)采样点数据,采用地统计学法、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法分析了该区域耕地表层土壤pH的空间分布特征及不同影响因素对土壤pH空间变异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p H介于3.53~8.76,平均为6.54,... 基于四川盆地4 362个耕地表层土壤(0~20 cm)采样点数据,采用地统计学法、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法分析了该区域耕地表层土壤pH的空间分布特征及不同影响因素对土壤pH空间变异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p H介于3.53~8.76,平均为6.54,以微酸性至中性为主;变异系数为18.89%,属于中等程度的空间变异。半方差分析表明,指数模型为该区域土壤pH变异的最佳拟合模型,块金效应为49.97%,属于中等程度的空间自相关性,受结构性因素和随机性因素共同影响。空间分布上,整体呈现北高南低、西高东低、中间高四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土壤pH的空间变异主要受到土壤类型、降水量、地形和耕地利用方式的影响。其中,土壤类型和降雨量分别能独立解释14.6%和11.6%的土壤pH空间变异,是该区域土壤pH空间变异的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PH 空间变异 影响因素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