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Xe^23+离子辐照Al 2O 3的光谱特性 被引量:5
1
作者 宋银 谢二庆 +7 位作者 张崇宏 周丽宏 李玉红 杨义涛 姚存峰 李炳生 马艺准 缑洁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B09期354-357,共4页
本工作研究460 keV、3 MeV和308 MeV Xe^23+辐照Al2O3单晶样品的光致发光特性。从经过460 keV Xe^23+辐照后样品的光致发光测试结果可看到,波长为380、413和450 nm的发光峰明显增强,在390和564 nm处出现了新的发光峰。从3 MeV的Xe^23... 本工作研究460 keV、3 MeV和308 MeV Xe^23+辐照Al2O3单晶样品的光致发光特性。从经过460 keV Xe^23+辐照后样品的光致发光测试结果可看到,波长为380、413和450 nm的发光峰明显增强,在390和564 nm处出现了新的发光峰。从3 MeV的Xe^23+辐照后样品谱的变化可看到,在较低剂量条件下,516 nm(2.4 eV)和564 nm(2.2 eV)处的发光峰随辐照剂量增加而增强,且当剂量增到1×10^16cm^-2时,564 nm处的发光峰消失,只有516 nm(2.4 eV)处的发光峰较强。从308 MeV Xe23+辐照后样品的光致发光谱中可看到,357 nm(3.47 eV)和516 nm(2.4 eV)处的发光峰随着剂量增加明显增强。辐照后样品的FTIR谱显示:波数在460-510 cm^-1和630 cm^-1附近的吸收是Al2O3振动模式,经离子辐照后,吸收带展宽;1 000-1 300 cm^-1间为Al—O—Al桥氧键的伸缩振动模式,高能辐照后的吸收带向低波数方向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e^23+离子 AL2O3 重离子辐照 光致发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木质素及其单体含量的测定 被引量:5
2
作者 宋银 武玉翠 +1 位作者 张媛 王喆之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86-590,共5页
本文建立了一种准确、快速的检测丹参中木质素及其单体含量的方法。采用Klason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对丹参根和茎中酸不溶性木质素(Klason木质素)和酸溶性木质素含量进行了测定;运用硫代酸解法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别对丹... 本文建立了一种准确、快速的检测丹参中木质素及其单体含量的方法。采用Klason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对丹参根和茎中酸不溶性木质素(Klason木质素)和酸溶性木质素含量进行了测定;运用硫代酸解法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别对丹参根和茎中各木质素单体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总木质素在丹参根和茎中的含量分别为280.7mg/g和160.4mg/g,其中Klason木质素含量分别为173.8mg/g和134.5mg/g;酸溶性木质素含量分别为106.9mg/g和25.9mg/g。H型、G型和S型木质素单体在丹参根中的含量分别为14.4μmol/g、2 070.2μmol/g、1 886.4μmol/g,在丹参茎中的含量分别为15.3μmol/g、212.8μmol/g、50.6μmol/g。利用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可以准确、快速的检测丹参中各类木质素及其单体的含量,此方法可为其它药用植物木质素类化合物的定性、定量分析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木质素 H型木质素 G型木质素 S型木质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离子辐照SiO_2通过能量损失产生发光色心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宋银 孟彦成 +4 位作者 张崇宏 杨义涛 李锦钰 缑洁 贺德衍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49-1054,共6页
通过红外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分别对600 keV、4 MeV和5 MeV Kr离子辐照的SiO2进行发光特性的研究。在低能量辐照体系中,简单色心(F2色心)的形成在损伤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其主要诱发蓝光发射带;在高能离子辐照条件下,离子径迹上的能量密... 通过红外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分别对600 keV、4 MeV和5 MeV Kr离子辐照的SiO2进行发光特性的研究。在低能量辐照体系中,简单色心(F2色心)的形成在损伤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其主要诱发蓝光发射带;在高能离子辐照条件下,离子径迹上的能量密度较大,因此缺陷浓度的增大产生了一些缺陷团簇和离子径迹,形成了复杂的色心(F2+和F3+色心等)并诱发了强烈的绿光发射带和红光发射带。该实验结果与能量损失过程中统一热峰理论模型(一个综合的基于电子能损与核能损的非弹性碰撞模型和弹性碰撞模型)的模拟结果能够很好地吻合,表明在keV~MeV能区上存在电子能损过程与核能损过程的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离子辐照 色心发光 PL 热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火对Pb辐照Al2O3单晶发光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宋银 谢二庆 +8 位作者 王志光 张崇宏 刘延霞 姚存峰 马艺准 刘纯宝 魏孔芳 周丽宏 臧航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9-22,共4页
研究了230MeV的^208Pb^27+辐照Al2O3样品及随后在600,900,1100K高温条件下退火后的光致发光特性。从辐照样品的测试结果可以清楚地看到在波长为390,450nm处出现了强的发光峰。辐照量为1×10^13ions/cm^2时,样品的发光峰最强... 研究了230MeV的^208Pb^27+辐照Al2O3样品及随后在600,900,1100K高温条件下退火后的光致发光特性。从辐照样品的测试结果可以清楚地看到在波长为390,450nm处出现了强的发光峰。辐照量为1×10^13ions/cm^2时,样品的发光峰最强。经过600K退火2h后测试结果显示,380nm发光峰剧烈增强,而其他发光峰显示不明显。在900K退火条件下,380nm的发光峰开始减弱,而在360,510nm出现了明显的发光峰,至到1100K退火完毕后380nm的发光峰完全消失,而360,510nm的发光峰相对增强。从被辐照样品的FTIR谱中看到,波数在460~510cm^-1间的吸收是振动模式,经过离子辐照后,吸收带展宽,随着辐照量的增大,Al2O3振动吸收峰消失,说明Al2O3振动模式被完全破坏。1000~1300cm^-1之间为Al-O-Al桥氧的伸缩振动模式,辐照后吸收带向高波数方向移动,说明其振动模式受到影响。辐照剂量较小的样品,损伤程度相对较低,经退火晶化后,振动模式基本恢复到单晶状态;辐照剂量较高的样品,损伤程度大,退火处理后表面变得较粗糙,振动模式并未出现,说明结构破坏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2O3 重离子辐照 退火 PL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径迹膜断面SEM样品制备 被引量:1
5
作者 段敬来 刘杰 +5 位作者 宋银 姚会军 孙友梅 侯明东 莫丹 陈艳峰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B09期286-289,共4页
利用紫外光辐照结合液氮冷冻技术成功地制备了聚碳酸酯核径迹膜断面的扫描电子显微镜样品。结果表明,紫外光辐照引起了聚碳酸酯核径迹膜发生了光降解并使之脆化,导致其断裂伸长率大幅降低。经紫外光辐照过的核径迹膜在液氮中很容易被折... 利用紫外光辐照结合液氮冷冻技术成功地制备了聚碳酸酯核径迹膜断面的扫描电子显微镜样品。结果表明,紫外光辐照引起了聚碳酸酯核径迹膜发生了光降解并使之脆化,导致其断裂伸长率大幅降低。经紫外光辐照过的核径迹膜在液氮中很容易被折断形成断面。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结果表明,形成的断面不存在残余形变,从而准确地表达了孔道的面分布、尺寸和形状等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径迹膜 紫外光辐照 扫描电子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电荷态氙离子辐照下的6H碳化硅表面纳米结构变形(英文)
6
作者 张丽卿 张崇宏 +2 位作者 韩录会 杨义涛 宋银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02-208,共7页
高电荷态离子比普通的离子携带较高的势能,势能在材料表面的瞬间释放,能在材料表面形成nm量级的结构损伤。它在纳米刻蚀、小型纳米器件、纳米材料、超小尺寸半导体芯片制作、固体表面处理和固体结构分析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因此对... 高电荷态离子比普通的离子携带较高的势能,势能在材料表面的瞬间释放,能在材料表面形成nm量级的结构损伤。它在纳米刻蚀、小型纳米器件、纳米材料、超小尺寸半导体芯片制作、固体表面处理和固体结构分析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因此对高电荷态重离子(Xeq+)引起半导体材料表面(6H-SiC)纳米结构变形进行了研究。采用Xe18+和Xe26+离子,选取从1×1014到5×1015 ions·cm-2逐渐递增的剂量,以垂直和倾斜60°角两种入射方式辐照6H-SiC薄膜样品,经原子力显微镜分析表明,辐照后的表面肿胀凸起。对于Xe18+离子辐照的样品,辐照区至未辐照区边界的台阶高度随离子剂量增加而连续增大,而对于Xe26+离子辐照的样品则先增加而后减小。在相同入射角和剂量条件下,Xe26+离子辐照样品形成的台阶高度大于Xe18+离子辐照形成的台阶高度,在相同离子和剂量的条件下,垂直照射时形成的台阶高度大于倾斜照射时形成的台阶高度。根据损伤机理和实验数据,首次初步建立了一个包括势能、电荷态、入射角和剂量等物理量的理论模型来预测高电荷态离子在半导体材料表面形成的纳米结构变形。暗示了高电荷态离子的潜在的应用价值及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表面 高电荷态重离子 表面形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判别马铃薯叶片干旱状态
7
作者 梅轩铭 胡耀华 +5 位作者 张浩天 蔡雨卿 罗凯天 孟玉玲 宋银 单卫星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46-254,共9页
为了准确快速地分级评估马铃薯叶片干旱状态,提出了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的马铃薯叶片干旱状态分类方法。于2022年以青薯9号原原种为材料,通过使用高光谱成像仪获取3种不同干旱状态的马铃薯叶片,提取各类样本光谱反射率信息420个,讨论了4... 为了准确快速地分级评估马铃薯叶片干旱状态,提出了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的马铃薯叶片干旱状态分类方法。于2022年以青薯9号原原种为材料,通过使用高光谱成像仪获取3种不同干旱状态的马铃薯叶片,提取各类样本光谱反射率信息420个,讨论了4种光谱数据预处理方式对建模的影响。使用基于随机森林的交叉验证递归特征消除算法(RF-RFECV)与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抽样法(CARS)进行特征波长选择,结合极端随机树(extremely randomized trees,EXT)构建了马铃薯叶片干旱状态的分类模型。结果表明,本研究构建的3个干旱状态分类模型,其测试集模型精度均高于85%,其中SNV-RF-RFECV-EXT模型表现最佳,测试集预测准确率达92.14%。同时,为直观地显示马铃薯叶片的干旱状态,选用建立的SNV-RF-RFECV-EXT模型对叶片进行干旱程度可视化,通过不同颜色直观显示叶片干旱状态,为马铃薯叶片干旱状态的判别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干旱状态判别 高光谱成像 特征波长 模型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脂氧合酶基因(SmLOX)的克隆及其表达模式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晋 宋银 王喆之 《陕西农业科学》 2013年第4期19-23,共5页
依据丹参转录组数据库得到的脂氧合酶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RT-PCR方法从丹参分离得到一个新的LOX基因,命名为SmLOX(GenBank注册号为JX297420)。该基因cDNA全长2607bp,包含一个长为2571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856个氨基酸。序列分析... 依据丹参转录组数据库得到的脂氧合酶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RT-PCR方法从丹参分离得到一个新的LOX基因,命名为SmLOX(GenBank注册号为JX297420)。该基因cDNA全长2607bp,包含一个长为2571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856个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SmLOX编码的多肽具有LOX的序列保守元件,与猕猴桃LOX2编码蛋白高度同源,同源性达到71%。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SmLOX与双子叶植物的LOX亲缘关系较近。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SmLOX基因在丹参不同组织器官中差异表达,其中叶中的表达量最高,并且其表达受茉莉酸甲酯和损伤处理的诱导,显示SmLOX基因可能在植物防御反应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脂氧合酶 基因克隆 表达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脑波技术的游客注意力对博物馆旅游体验质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齐子鹏 张婷 +1 位作者 章成 宋银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54-61,共8页
博物馆数字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游客注意力,将对博物馆旅游体验质量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又是如何影响博物馆旅游体验质量?基于脑波技术和PAD情感模型,以天一阁博物馆游客为研究样本,从心理学角度实证检验游客注意力对博物馆旅游体验质量的影... 博物馆数字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游客注意力,将对博物馆旅游体验质量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又是如何影响博物馆旅游体验质量?基于脑波技术和PAD情感模型,以天一阁博物馆游客为研究样本,从心理学角度实证检验游客注意力对博物馆旅游体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数字技术的诱发能够显著提高游客注意力。(2)游客注意力的显著提高对博物馆旅游体验质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发现数字技术诱发后,游客注意力的显著提高对游客情感的唤醒度产生正向影响,进而实现博物馆旅游体验质量的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旅游 游客注意力 脑波技术 旅游体验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ickers hardness change of the Chinese low-activation ferritic/martensitic steel CLF-1 irradiated with high-energy heavy ions
10
作者 Zhaonan DING Chonghong ZHANG +6 位作者 Yitao YANG Yuguang CHEN Xianlong ZHANG Yin SONG Tongda MA Yuping XU Guangnan LUO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5期134-139,共6页
In the present work,the irradiation hardening behavior of a Chinese low-activation ferritic/martensitic steel CLF-1,a candidate for fusion reactor blankets,is studied.Specimens were irradiated with high-energy14N and5... In the present work,the irradiation hardening behavior of a Chinese low-activation ferritic/martensitic steel CLF-1,a candidate for fusion reactor blankets,is studied.Specimens were irradiated with high-energy14N and56Fe ions at the terminal of a cyclotron to three successively increasing damage levels of 0.05,0.1 and 0.2 displacements per atom(dpa)at about-50°C.The energy of the incident ions was dispersed to 11 successively decreasing grades using an energy degrader,thereby generating an atomic displacement damage plateau in the specimens from the surface to a depth of 25μm,which is sufficiently broad for the Vickers hardness test.Eight different loads(i.e.98 mN,196 m N,490 m N,980 m N,1.96 N,4.9 N,9.8 N and 19.6 N)were applied to the specimens to obtain the depth profiles of the Vickers hardness by using a microhardness tester.Hardening was observable at the lowest damage level,and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irradiation dose.A power-law correlation of the Vickers hardness with the damage level(HV0=1.49+0.76 dpa0.31)is proposed.Testing with a nano-indentation technique was also performed,and a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ickers micro-hardness and the nanohardness(HV0=0.83 H0)was observed.A comparison with other RAFM steels(CLAM,JLF-1,F82 H,EUROFER97 etc.)under neutron or charged particle irradiation conditions shows that most of the RAFM steels exhibit similar power-law exponents in the dose dependence of irradiation hardening.The difference in the irradiation hardening may be attributed to differences in microstructure prior to irradi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F-1 RAFM steel heavy ions IRRADIATION HARDEN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igned Elongation of Ag Nanoparticles Embedded in Silica Irradiated with High Energy Ni Ions
11
作者 Yi-Tao Yang Chong-Hong Zhang +3 位作者 Chang-Hao Su Zhao-Nan Ding Yin Song Yu-Guang Chen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9期46-49,共4页
Metallic nanoparticle (NP) shapes have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property of composite embedded with metallic NPs. Swift heavy ion irradiation is an effective way to modify shapes of metallic NPs embedded in an... Metallic nanoparticle (NP) shapes have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property of composite embedded with metallic NPs. Swift heavy ion irradiation is an effective way to modify shapes of metallic NPs embedded in an amorphous matrix. We investigate the shape deformation of Ag NPs with irradiation fluence, and 357 MeV Ni ions are used to irradiate the silica containing Ag NPs, which are prepared by ion implantation and vacuum annealing. The UV-vis results show that the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SPR) peak from Ag NPs shifts from 400 to 377nm. The SPR peak has a significant shift at fluence lower than 1 × 10^14 ions/cm2 and shows less shift at fluence higher than 1 × 10^14 ions/cm2. The TEM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shapes of Ag NPs also show significant deformation at fluence lower than 1 × 10^14 ions/cm2 and show less deformation at fluence higher than 1 × 10^14 ions/cm2. The blue shift of the SPR peak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consequence of defect production and Ag NP shape deformation, Based on the thermal spike model calculation,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ilica surrounding Ag particles first increases rapidly, then the region of Ag NPs close to the interface of Ag/silica is gradually heated. Therefore, the driven force of Ag NPs deformation is considered as the volume expansion of the first heated silica layer surrounding Ag N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 Ag Aligned Elongation of Ag Nanoparticles Embedded in Silica Irradiated with High Energy Ni Ions N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