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鸡后口吸虫的形态学特征及分子鉴定 被引量:2
1
作者 包敏 宋铭忻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0-33,共4页
许多地方都报道过鸡盲肠中的吸虫,但对其详细的形态学和分子鉴定的研究较少。为对辽宁锦州地区家鸡盲肠中分离到的数条吸虫做虫种鉴定,观察了其成虫和虫卵的形态学特征,对成虫和虫卵进行了分子生物学分析。结果显示,分离到的吸虫形态呈... 许多地方都报道过鸡盲肠中的吸虫,但对其详细的形态学和分子鉴定的研究较少。为对辽宁锦州地区家鸡盲肠中分离到的数条吸虫做虫种鉴定,观察了其成虫和虫卵的形态学特征,对成虫和虫卵进行了分子生物学分析。结果显示,分离到的吸虫形态呈舌状,口吸盘和咽部十分发达,食道短,2条盲肠弯曲,伸达到虫体的末端。睾丸前后排列于虫体的后部,卵巢位于睾丸的对侧。卵黄腺发达,直伸到虫体前部。虫卵淡黄色,呈芝麻状,有卵盖,卵内含有毛蚴。形态学观察鉴定为鸡后口吸虫。利用PCR扩增该吸虫的rDNA ITS序列,测序后经NCBI数据库比对分析,测序所得序列与鸡后口吸虫(MH915391)的序列相似性为99.76%;基于ITS-2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分离的吸虫与鸡后口吸虫聚集在同一个分支。结果表明,病鸡盲肠中分离鉴定出鸡后口吸虫,为该虫的分子检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后口吸虫 形态学鉴定 分子生物学分析 ITS-2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毛虫各隔离种对猪的感染性和低温耐受性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宋铭忻 张桂红 路义鑫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91-196,共6页
用消化法所得的猪旋毛虫、犬旋毛虫、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 spiralis)和本地毛形线虫(Trichinella nati-va)分别感染猪和小鼠,以观察其感染性,同时在-22℃和-32℃条件下对其进行冷冻试验。结果表明:4个旋毛虫隔离种对猪的感染性... 用消化法所得的猪旋毛虫、犬旋毛虫、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 spiralis)和本地毛形线虫(Trichinella nati-va)分别感染猪和小鼠,以观察其感染性,同时在-22℃和-32℃条件下对其进行冷冻试验。结果表明:4个旋毛虫隔离种对猪的感染性存在着明显差异,猪旋毛虫和T.spiralis对猪易感,其繁殖力指数(RCI)分别为385.68±41.51和300.55±12.45;而犬旋毛虫和T.nativa对猪不易感,RCI分别是0.064±0.031和0.033±0.033。猪旋毛虫和旋毛形线虫不耐低温,在猪体内-32℃、24 h,-22℃、72 h;在小鼠体内-32℃、12 h即全部死亡。而犬旋毛虫和本地毛形线虫对低温抵抗力较强,在猪体内-32℃、72h,-22℃、192 h;在小鼠体内-32℃、48 h才失去感染性。结果揭示:黑龙江省猪旋毛虫相当于旋毛形线虫,犬旋毛虫相当于本地毛形线虫;犬旋毛虫和T.nativa很难通过猪的感染而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感染性 低温耐受性 隔离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尔滨地区犬旋毛虫对猪、犬的感染性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宋铭忻 周源昌 李淑声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530-533,共4页
用消化法所得的犬旋毛虫蚴分别接种猪、犬。结果表明:犬旋毛虫对猪、犬的感染性存在着明显差异,在犬的繁殖力指数(RC1)为18.68,而在猪为零,说明哈尔滨地区犬旋毛虫相当于本地毛形线虫(Trichinellanativ... 用消化法所得的犬旋毛虫蚴分别接种猪、犬。结果表明:犬旋毛虫对猪、犬的感染性存在着明显差异,在犬的繁殖力指数(RC1)为18.68,而在猪为零,说明哈尔滨地区犬旋毛虫相当于本地毛形线虫(Trichinellanativa)。犬旋毛虫对犬易感而对猪不感染,难能通过猪的感染而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感染性 哈尔滨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尔滨地区猪旋毛虫对猪、犬的感染性试验 被引量:1
4
作者 宋铭忻 周源昌 王洪法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67-270,共4页
用消化法所得的猪旋毛虫蚴分别接种猪、犬。结果表明:猪旋毛虫对猪、犬的感染性存在着明显差异,在猪的繁殖力指数(RCT)为117.04,而在犬为30.60,说明哈尔滨地区猪旋毛虫相当于旋毛形线虫(Trichinelasp... 用消化法所得的猪旋毛虫蚴分别接种猪、犬。结果表明:猪旋毛虫对猪、犬的感染性存在着明显差异,在猪的繁殖力指数(RCT)为117.04,而在犬为30.60,说明哈尔滨地区猪旋毛虫相当于旋毛形线虫(Trichinelaspiralis);其对猪感染性较高而对犬感染较差,但能通过犬的感染而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感染性 哈尔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视造成猪场巨大损失的慢性消耗性疾病——几种猪寄生虫病的防治 被引量:3
5
作者 宋铭忻 《中国动物保健》 2008年第12期55-58,共4页
寄生虫相对于传染病给养殖业带来的损失是潜在的,往往不会引起足够的重视,据研究,寄生虫掠夺猪的营养,可使育成猪生长速度下降8-15%,饲料利用率下降13-25%,直接影响经济效益。寄生虫还能产生毒素,破坏猪体组织,使猪产生不适,易继发细菌... 寄生虫相对于传染病给养殖业带来的损失是潜在的,往往不会引起足够的重视,据研究,寄生虫掠夺猪的营养,可使育成猪生长速度下降8-15%,饲料利用率下降13-25%,直接影响经济效益。寄生虫还能产生毒素,破坏猪体组织,使猪产生不适,易继发细菌感染,重者引起猪只死亡。寄生虫的存在使猪对细菌性疾病易感;寄生虫感染会增加临床诊断的困难、造成临床用药困难等,本文就一些重要的猪寄生虫防治作了详尽的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寄生虫病 寄生虫防治 慢性消耗性疾病 损失 猪场 继发细菌感染 饲料利用率 细菌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毛虫ITSⅡ区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分类学上的应用 被引量:8
6
作者 董晓波 李冬梅 +2 位作者 花丽茹 路义鑫 宋铭忻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3-175,共3页
克隆了6个不同旋毛虫隔离种的核糖体RNA ITSⅡ区的基因片段,序列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猪旋毛虫和猫旋毛虫为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 spiralis);犬旋毛虫为本地毛形线虫(Trichinella nativa),与传统的分类结果基本一致,为传统的分类学... 克隆了6个不同旋毛虫隔离种的核糖体RNA ITSⅡ区的基因片段,序列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猪旋毛虫和猫旋毛虫为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 spiralis);犬旋毛虫为本地毛形线虫(Trichinella nativa),与传统的分类结果基本一致,为传统的分类学方法提供了基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隔离种 ITSⅡ区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毛虫排泄/分泌抗原研究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郑宝亮 宋铭忻 +1 位作者 王秀荣 路义鑫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3年第1期58-61,共4页
旋毛虫病由于其对人、畜危害严重历来被人们所重视 ,其免疫防制是当今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要方向。通过对旋毛虫几种抗原的对比研究 ,排泄 /分泌抗原效果最好 ,它具有双重的免疫学功能 ,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 ,人们对排泄 /分泌抗原成... 旋毛虫病由于其对人、畜危害严重历来被人们所重视 ,其免疫防制是当今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要方向。通过对旋毛虫几种抗原的对比研究 ,排泄 /分泌抗原效果最好 ,它具有双重的免疫学功能 ,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 ,人们对排泄 /分泌抗原成分进行了大量研究。作为蛋白质其主要成分是三种糖蛋白 (分子量分别为4.5万 ,4.9万 ,5.3万 ) ,他们可以发生免疫学交差反应。目前人们已经获得了编码这三种蛋白的基因序列 ,并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基因进行克隆和表达 ,将表达蛋白用于旋毛虫病的防制。本文介绍了旋毛虫排泄 /分泌抗原的组成成分与功能 ,以及检测抗原和免疫原方面研究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旋毛虫病 排泄/分泌抗原 制备 检测抗原 免疫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毛虫各隔离株某些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路义鑫 宋铭忻 +1 位作者 韩正博 姜艳春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3年第2期108-111,共4页
以旋毛虫国际标准种: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spiralis)和本地毛形线虫(Trichinellanativa)为对照,从生物学方面对黑龙江省猪、犬旋毛虫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猪旋毛虫和T.spiralis在小鼠膈肌中出现保姆细胞(Nursecell,NC)的时间为感... 以旋毛虫国际标准种: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spiralis)和本地毛形线虫(Trichinellanativa)为对照,从生物学方面对黑龙江省猪、犬旋毛虫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猪旋毛虫和T.spiralis在小鼠膈肌中出现保姆细胞(Nursecell,NC)的时间为感染后第16和18天,第38和36天所有肌型幼虫都形成了NC,而犬旋毛虫和T.nativa为感染后20和22天,第32天完全形成;猪旋毛虫、T.spiralis、犬旋毛虫、T.nativa成虫肠期持续时间分别为22,20,16,14天;4个旋毛虫隔离株成虫均主要位于小肠的前、中段,但犬旋毛虫、T.nativa所占比例明显高于猪旋毛虫、T.spiralis,差异极显著(P<0.01)。研究结果揭示,黑龙江省猪旋毛虫相当于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spiralis),犬旋毛虫相当于本地毛形线虫(Trichinellanativ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离株 旋毛虫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各隔离株旋毛虫感染性的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路义鑫 宋铭忻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3年第3期82-84,共3页
以旋毛虫国际标准种 :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 spiralis)和本地毛形线虫(Trichinella nativa )为对照 ,对黑龙江省猪、犬旋毛虫对大、小鼠和猪的感染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4个旋毛虫隔离株均对大鼠不易感 ,但相对犬旋毛虫和 T.na... 以旋毛虫国际标准种 :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 spiralis)和本地毛形线虫(Trichinella nativa )为对照 ,对黑龙江省猪、犬旋毛虫对大、小鼠和猪的感染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4个旋毛虫隔离株均对大鼠不易感 ,但相对犬旋毛虫和 T.nativa而言 ,猪旋毛虫和 T.spiralis对大鼠的感染性较高 (P <0 .0 1)。猪旋毛虫、 T.spiralis、犬旋毛虫、T.nativa在大鼠体内的繁殖力指数 (RCI)分别为 (35 .0 2± 8.37)、(32 .10± 7.77)和 (2 .90±1.71)、(2 .6 6± 2 .19)。 4个旋毛虫隔离株对小鼠和猪的感染性存在着明显差异 ,猪旋毛虫和T.spiralis对小鼠和猪的感染性较强 ,其在小鼠体内 RCI分别为 (137.4 1± 7.80 )和 (15 9.86±7.4 7) ,在猪体内的 RCI分别是 (385 .6 8±4 1.5 1)和 (30 0 .5 5± 12 .4 5 ) ;而犬旋毛虫和T.nativa对小鼠和猪的易感性差 ,其在小鼠体内 RCI分别是 (6 4.98± 5 .0 5 )和 (5 8.15±4 .6 9) ,在猪体内的 RCI分别为 (0 .0 6 4± 0 .0 31)和 (0 .0 33± 0 .0 33)。研究结果揭示 ,黑龙江省猪旋毛虫相当于旋毛形线虫 (Trichinellaspiralis) ,犬旋毛虫相当于本地毛形线虫(Trichinella nativa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离株 旋毛虫 感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拉菌素浇泼剂临床前毒理学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高玉红 路义鑫 +2 位作者 石艳丽 韩彩霞 宋铭忻 《中国兽药杂志》 2010年第1期41-43,共3页
观察多拉菌素浇泼剂对动物的安全药理学和皮肤的毒性作用。用家兔进行皮肤安全药理学试验,用豚鼠进行皮肤刺激性试验和皮肤过敏试验。结果说明多拉菌素浇泼剂对家兔无任何毒性反应,对豚鼠皮肤无刺激性反应,不产生致敏作用。多拉菌素浇... 观察多拉菌素浇泼剂对动物的安全药理学和皮肤的毒性作用。用家兔进行皮肤安全药理学试验,用豚鼠进行皮肤刺激性试验和皮肤过敏试验。结果说明多拉菌素浇泼剂对家兔无任何毒性反应,对豚鼠皮肤无刺激性反应,不产生致敏作用。多拉菌素浇泼剂是一种较安全的局部外用药,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拉菌素 浇泼剂 急性毒性 皮肤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旋毛虫隔离种在猪体内的分布 被引量:1
11
作者 何浩 张云贵 +7 位作者 石金峰 胡艳君 胡天阳 宋铭忻 路义鑫 熊永忠 刘溯一 曹荣峰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02年第12期30-31,共2页
本文研究了黑龙江省猪旋毛虫和国际标准株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spiralis)在猪体内的分布情况 ,结果表明 ,猪旋毛虫和T.spiralis在猪体内寄生寄生密度较大的部位是 :膈肌、舌肌、咬肌、腓肠肌、肩胛肌、肋间肌、颈肌、前腿肌 ,臀肌和... 本文研究了黑龙江省猪旋毛虫和国际标准株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spiralis)在猪体内的分布情况 ,结果表明 ,猪旋毛虫和T.spiralis在猪体内寄生寄生密度较大的部位是 :膈肌、舌肌、咬肌、腓肠肌、肩胛肌、肋间肌、颈肌、前腿肌 ,臀肌和背最长肌寄生密度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隔离种 体内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地毛形线虫49 ku排泄分泌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12
作者 郑宝亮 边传周 +1 位作者 王秀荣 宋铭忻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68-71,共4页
为了获得本地毛形线虫(Trichinella nativa)49 ku ES蛋白的结构基因,用Trizol提取T.nativa肌幼虫的总RNA,用RT-PCR方法扩增出了编码T.nativa49 ku排泄分泌蛋白的结构基因。将PCR产物与T载体连接并经过大肠埃希菌增殖后送检测序。序列测... 为了获得本地毛形线虫(Trichinella nativa)49 ku ES蛋白的结构基因,用Trizol提取T.nativa肌幼虫的总RNA,用RT-PCR方法扩增出了编码T.nativa49 ku排泄分泌蛋白的结构基因。将PCR产物与T载体连接并经过大肠埃希菌增殖后送检测序。序列测定表明,目的基因TNPG长度为951bp,核苷酸序列同已发表的T.spiralis相应的序列P49同源性为98.63%,所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9.05%。为T.nativa49 ku ES蛋白结构基因的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地毛形线虫 旋毛形线虫 49ku排泄分泌蛋白 基因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蜜蜂“白头蛹”的病原检测及病因分析
13
作者 孙莉 李毓海 +1 位作者 马鸣潇 宋铭忻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17-624,共8页
【目的】中华蜜蜂“白头蛹”是危害养蜂业最严重的病害之一,至今尚未有中华蜜蜂“白头蛹”病因的确切报道。为此,本研究将对“白头蛹”的发病原因进行分析。【方法】在河北秦皇岛、陕西安康和辽宁丹东三地收集临床表现为“白头蛹”的中... 【目的】中华蜜蜂“白头蛹”是危害养蜂业最严重的病害之一,至今尚未有中华蜜蜂“白头蛹”病因的确切报道。为此,本研究将对“白头蛹”的发病原因进行分析。【方法】在河北秦皇岛、陕西安康和辽宁丹东三地收集临床表现为“白头蛹”的中华蜜蜂病死幼虫,利用RT-PCR方法对常见蜜蜂病毒CSBV、DWV、BQCV和ABPV等进行检测,利用鲜血琼脂培养基进行细菌分离、培养。接种的样品经37℃培养24h,挑选出培养基上不同形态的菌落(特别是具有β溶血环的菌落)进行菌落纯化培养。挑取单个菌落,革兰氏染色法观察细菌镜下形态;再对分离细菌的16SrRNA基因进行PCR扩增、测序,微量生化鉴定管对其生化特性进行鉴定。在对“白头蛹”病因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粘质沙雷氏菌进行感染回归试验。【结果】病料中无常见蜂病毒;从3个地区的病虫体内分离细菌8株,包括粘质沙雷氏菌、表皮葡萄球菌、液化沙雷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和蜡样芽胞杆菌,其中粘质沙雷氏菌在所有的样品中都检测到,鉴于此,对粘质沙雷氏菌进行幼虫感染试验,结果接种粘质沙雷氏菌幼虫不能正常化蛹、死亡,病理组织学检查出现了类似于临床自然死亡虫体的病变。【结论】结合相关报道,综合分析粘质沙雷氏菌可能是“白头蛹”的致病菌,应激因素是“白头蛹”发生的诱因。本研究为中华蜜蜂“白头蛹”病的致病原因分析及其防治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蜜蜂 白头蛹 粘质沙雷氏菌 病原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拉菌素浇泼剂对小鼠旋毛虫的疗效研究
14
作者 高玉红 李晓云 +1 位作者 石艳丽 宋铭忻 《中国兽药杂志》 2014年第4期55-58,共4页
研究了多拉菌素浇泼剂对小鼠旋毛虫各个时期的驱杀效果。采用多拉菌素浇泼剂按5 mg·kg-1·bw-1为小鼠背部浇泼给药一次,对小鼠旋毛虫成虫、移行期幼虫和包囊期幼虫进行驱杀。结果表明,多拉菌素浇泼剂对旋毛虫成虫的杀虫效果最... 研究了多拉菌素浇泼剂对小鼠旋毛虫各个时期的驱杀效果。采用多拉菌素浇泼剂按5 mg·kg-1·bw-1为小鼠背部浇泼给药一次,对小鼠旋毛虫成虫、移行期幼虫和包囊期幼虫进行驱杀。结果表明,多拉菌素浇泼剂对旋毛虫成虫的杀虫效果最好,杀虫率可达99.5%,其次是旋毛虫的移行期幼虫,杀虫效果达96.62%,而对包囊期幼虫的杀虫效果最差,只有31.98%。多拉菌素浇泼剂治疗小鼠旋毛虫的成虫和移行期蚴虫疗效显著,而对包囊期幼虫效果不明显。本研究为该药进一步的广泛应用于家畜提供理论与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拉菌素 浇泼剂 旋毛虫 丙硫咪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毛虫各隔离种对低温耐受性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罗公平 张彦庆 +7 位作者 何浩 姜淑珍 林明亮 宋铭忻 路义鑫 刘溯一 熊永忠 王裕卿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02年第12期27-29,共3页
用来自哈尔滨地区猪、犬体内的旋毛虫和国际标准虫株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spiralis)、本地毛形线虫(Trichinellanativa)同时感染猪 ,在 -22℃和 -32℃条件下对感染了各旋毛虫的猪肉进行冷冻性试验 ,结果表明 :哈尔滨地区猪旋毛虫和T.s... 用来自哈尔滨地区猪、犬体内的旋毛虫和国际标准虫株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spiralis)、本地毛形线虫(Trichinellanativa)同时感染猪 ,在 -22℃和 -32℃条件下对感染了各旋毛虫的猪肉进行冷冻性试验 ,结果表明 :哈尔滨地区猪旋毛虫和T.spiralis不耐低温 ,-32℃冷冻12h,-22℃冷冻48h全部死亡 ;而犬旋毛和T.nativa对低温抵抗力较强,-32℃、72h ,-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离种 低温耐受性 旋毛虫 猪肉 低温无害化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弓形虫胚层发育相关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免疫原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田维鹏 张念章 +3 位作者 高琦 鲁力 朱兴全 宋铭忻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7-31,共5页
试验旨在研究弓形虫胚层发育相关蛋白(TgERP)的免疫原性,以弓形虫RH株的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TgERP基因,将其连接于表达载体pET-30a(+)后,转化至Escherichia coli BL21(DE3)感受态细胞进行IPTG诱导表达,应用Western blotting对重组蛋白... 试验旨在研究弓形虫胚层发育相关蛋白(TgERP)的免疫原性,以弓形虫RH株的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TgERP基因,将其连接于表达载体pET-30a(+)后,转化至Escherichia coli BL21(DE3)感受态细胞进行IPTG诱导表达,应用Western blotting对重组蛋白的反应原性进行分析,并用纯化后的TgERP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结果显示,在37℃条件下用1.0mmol/L IPTG诱导6h表达可溶性TgERP蛋白的量最大。SDS-PAGE结果显示,目的蛋白分子质量为16.7ku,以可溶形式表达,纯化后蛋白条带单一。经Western blotting分析,TgERP蛋白有较好的反应原性;制备的多克隆抗体效价较高,可达1∶51200,表明该蛋白具有较好免疫原性。提示,TgERP蛋白可作为血清学诊断方法的候选抗原和弓形虫病疫苗的候选分子,为建立弓形虫新型诊断方法和研制新型弓形虫疫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弓形虫胚层发育相关蛋白基因 原核表达 免疫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旋毛虫Mc Ab快速ELISA法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林明亮 胡天阳 +7 位作者 卢学利 张彦庆 何浩 路义鑫 宋铭忻 熊永忠 刘溯一 王裕卿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02年第12期25-27,共3页
本研究用保存在小鼠中的猪旋毛虫、旋毛形线虫 (Trichinellaspiralis)、犬旋毛虫、本地毛形线虫(Trichinellanativa)四种不同来源的旋毛虫隔离种接种断乳仔猪 ,定期用ELISA法检查抗体出现情况 ,剖杀后用鲜肉及冷冻不同时间的肉制成肉汁 ... 本研究用保存在小鼠中的猪旋毛虫、旋毛形线虫 (Trichinellaspiralis)、犬旋毛虫、本地毛形线虫(Trichinellanativa)四种不同来源的旋毛虫隔离种接种断乳仔猪 ,定期用ELISA法检查抗体出现情况 ,剖杀后用鲜肉及冷冻不同时间的肉制成肉汁 ,进行ELISA抗体检测。结果表明 :用ELISA法检出阳性的时间为 :猪旋毛虫和T.spiralis在16天以后 ,犬旋毛虫和T.nativa在24天以后 ;鲜肉肉汁ELISA检测结果与其血清结果基本相同 ;冻肉肉汁检疫中 ,短期内冷冻对ELISA检测结果影响也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ISA 旋毛虫 诊断试剂盒 抗体检测 检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年中国部分地区猪瘟病毒2.1d亚型新流行株的基因组特征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许浒 潘研 宋铭忻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561-2570,共10页
为了解中国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的分子流行病学及遗传变异情况,本研究应用RT-PCR方法对2018年采集自河南、河北、山东、黑龙江和辽宁5个省份的350份疑似CSFV感染的病料进行E2和NS5B基因扩增,并对PCR产物进行测... 为了解中国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的分子流行病学及遗传变异情况,本研究应用RT-PCR方法对2018年采集自河南、河北、山东、黑龙江和辽宁5个省份的350份疑似CSFV感染的病料进行E2和NS5B基因扩增,并对PCR产物进行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350份样品中21份为CSFV阳性,共获得14株CSFV的E2基因序列和7株CSFV的部分NS5B基因序列。E2全基因、NS5B部分基因序列分析表明,21份阳性样品均属于近年来在中国流行的CSFV 2.1d亚型,且新发现的2.1d亚型CSFV与中国较早2.1d亚型CSFV毒株间同源性差异不大,新发现的2.1d亚型CSFV分离株在E2基因的6个氨基酸(R^31、S^34、W^182、K^205、K^303、A^331)上具有相同的分子特征,E2蛋白中15个位点上的半胱氨酸均未发生变异。韩国2.1d亚型CSFV在E2蛋白上具有3个独特的氨基酸(N^97、K^159、R^205)特征,并且发现了韩国毒株YC11WB可能作为2.1b和2.1d亚型CSFV过渡毒株的证据,流行于中国和韩国的2.1d亚型CSFV可能分别来自于本国早期2.1b亚型CSFV的衍化。本研究证实,2018年中国及周边国家CSFV较为活跃,且流行毒株依然以2.1d亚型为主,为中国科学防控CSFV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瘟病毒(CSFV) E2基因 NS5B基因 2.1d亚型 遗传变异 分子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种牛寄生虫病调查 被引量:1
19
作者 路义鑫 宋铭忻 +2 位作者 曹荣峰 李淑声 王裕卿 《中国动物保健》 2000年第5期16-16,共1页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种畜场是国家级重点种畜场,始建于1953年。多年来,在生产实践的过程中,对肉种牛的生殖系统疾病和一些传染病都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并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然而,寄生虫病对肉种牛造成的侵害和生产性能的降低则缺...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种畜场是国家级重点种畜场,始建于1953年。多年来,在生产实践的过程中,对肉种牛的生殖系统疾病和一些传染病都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并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然而,寄生虫病对肉种牛造成的侵害和生产性能的降低则缺乏精确的统计,研究的资料也不多。为了摸清种畜场肉种牛寄生虫的感染情况,给全面开展综合防治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我们于1997-1998年对齐齐哈尔种畜场肉种牛寄生虫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1.调查用牛:供作调查用的牛随机选自齐齐哈尔种畜场,共59头肉种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种牛 寄生虫病 调查
全文增补中
羊细颈囊尾蚴病的病原、临床症状、诊断及防治措施 被引量:4
20
作者 马晓野 宋铭忻 《现代畜牧科技》 2017年第3期101-101,共1页
羊细颈囊尾蚴病是一种绦虫病,是由于肝脏浆膜、网膜以及肠系膜等处寄生有细颈囊尾蚴(即泡状带绦虫的幼虫)而引起。成年羊感染后通常呈隐性经过,但会严重危害羔羊,影响生长发育,增重缓慢,尤其是随着机体不断虚弱和消瘦,或者肝脏发生严重... 羊细颈囊尾蚴病是一种绦虫病,是由于肝脏浆膜、网膜以及肠系膜等处寄生有细颈囊尾蚴(即泡状带绦虫的幼虫)而引起。成年羊感染后通常呈隐性经过,但会严重危害羔羊,影响生长发育,增重缓慢,尤其是随着机体不断虚弱和消瘦,或者肝脏发生严重损害时,就会造成死亡,严重损害养羊业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颈囊尾蚴病 临床症状 实验室检查 药物治疗 饲养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