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颈动脉斑块与循环标记物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
作者 宋达琳 初建华 +1 位作者 滕金龙 康维强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82-382,共1页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颈动脉斑块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 标记物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硒对4-羟基壬烯酸和β淀粉样蛋白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抗氧化保护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小华 王爱民 +3 位作者 刘莉莉 章政 李杨 宋达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28-430,共3页
目的探讨硒对4-羟基壬烯酸(HNE)和β淀粉样蛋白(Aβ)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取原代大鼠胚胎海马神经细胞置常规培养液中培养后为未处理1组和未处理2组;细胞置于0、100和200nmol/L亚硒酸钠中,加HNE处理24h,分别为... 目的探讨硒对4-羟基壬烯酸(HNE)和β淀粉样蛋白(Aβ)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取原代大鼠胚胎海马神经细胞置常规培养液中培养后为未处理1组和未处理2组;细胞置于0、100和200nmol/L亚硒酸钠中,加HNE处理24h,分别为对照1组、亚硒酸钠A、B组;细胞置于0、200、500和1000nmol/L亚硒酸钠中,加入Aβ处理24h,分别为对照2组、亚硒酸钠C、D和E组;将SH-SY5Y置于培养液中培养为空白组;细胞置于0、50、100和200nmol/L亚硒酸钠中,加入HNE处理24h,分别为对照3组、亚硒酸钠A1、B1和C1组。采用锥虫蓝染色和细胞形态学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荧光染料H2DCF-DA检测细胞活性氧水平。结果与未处理1组和未处理2组比较,对照1组、对照2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与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比较,亚硒酸钠A、B、C、D和E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P<0.01)。与空白组比较,对照3组细胞活性氧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3组比较,亚硒酸钠A1、B1和C1组活性氧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硒能够通过抗氧化应激作用抑制HNE和Aβ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样Β蛋白 神经元 细胞凋亡 阿尔茨海默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内含子1基因多态性与血脂代谢关系的研究
3
作者 张典文 崔国方 +2 位作者 王刚 张锐 宋达琳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5年第9期669-671,共3页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基因(ApoE)及其内含子1增强子元件(IE1)基因多态性与血脂代谢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联反应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测定120例冠心病(CHD)患者及120例健康对照者的ApoE基因型及IE1基因型,血脂测定采用酶法。结果...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基因(ApoE)及其内含子1增强子元件(IE1)基因多态性与血脂代谢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联反应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测定120例冠心病(CHD)患者及120例健康对照者的ApoE基因型及IE1基因型,血脂测定采用酶法。结果①CHD组ε4等位基因的TC显著高于同组其他基因型,也显著高于对照ε4基因型。②CHD组G/G基因型的血清总胆固醇高于同组的G/C基因型及C/C基因型,也高于对照组G/G基因型(P<0.05)。③CHD组含等位基因ε4的各增强子基因型TC均高于非ε4组,同时G/G型的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高于同组G/C和C/C型,也显著高于非ε4的G/G型、G/C型、C/C型(P<0.01)。结论①ε4携带者及IE1的G/G基因型为血脂代谢紊乱的遗传因子。②当ε4携带者的IE1为G/G基因型及G等位基因时其发生血脂代谢紊乱的危险性尤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脂蛋白E类 内含子 多态性 单核苷酸 等位基因 高脂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酸盐后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内质网应激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吴娜 宋达琳 蔡尚郎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6年第5期470-473,共4页
目的探讨硝酸盐后处理(PPostC)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中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特异性内质网应激(ERS)损伤相关蛋向Grp78(葡萄糖调节蛋白78)和Caspase12(半胱氨酸蛋白酶12)的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和意义。方法Wistar大鼠24... 目的探讨硝酸盐后处理(PPostC)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中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特异性内质网应激(ERS)损伤相关蛋向Grp78(葡萄糖调节蛋白78)和Caspase12(半胱氨酸蛋白酶12)的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和意义。方法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R组(缺血再灌注组)、PPostC组(硝酸盐后处理组)三组,每组8只。分别测定各组大鼠心肌缺血和梗死面积、细胞凋亡指数及Caspasel2、Grp78蛋门表达。结果假手术组未见梗死心肌和缺血心肌,PPostC组心肌缺血区面积和梗死区面积均明显小于I/R组[(42.08±4.84)%比(53.31±3.87)%,(38.13±2.05)%比(52.19±3.44)%,P均〈O.01]。假手术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明显低于I/R组和PPostC组[(6.70±2.25)%比(26.92±1.91)%比(20.54±3.05)%,P均〈0.01]。心肌组织Grp78蛋白水平假手术组亦明显低于I/R组和PPostC组,且PPostC组高于I/R组[0.13±0.03比1.04±0.16比1.22±0.11,P均〈0.01];心肌组织Caspasel2蛋白表达水平假手术组明显低于I/R组和PPostC组,且PPostC组低于I/R组[0.11±0.01比0.41±0.06比0.33±0.04,P均〈0.01]。结论PPostC能减轻心肌细胞凋亡,而ERS激活参与了大鼠MIRI过程,推测PPostC在大鼠MIRI过程中可能通过调节ERS途径抑制细胞凋亡,改善MIR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后处理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细胞凋亡 内质网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斑块性质和管腔狭窄与年龄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1
5
作者 韩佳颖 张庆 +1 位作者 孟竹 宋达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66-469,共4页
目的探讨年龄与颈动脉管腔狭窄及斑块性质的关系。方法随机对照研究,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的患者165例,根据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分为缺血性脑卒中组100例和非脑卒中组65例,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危险... 目的探讨年龄与颈动脉管腔狭窄及斑块性质的关系。方法随机对照研究,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的患者165例,根据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分为缺血性脑卒中组100例和非脑卒中组65例,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其次,根据年龄分为中青年组(年龄≤59岁)36例,老年组(60~79岁)98例,高龄组(年龄≥80岁)31例,对3组患者的颈动脉狭窄程度、斑块性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缺血性脑卒中组年龄、高血压、易损斑块及管腔重度狭窄比例明显高于非脑卒中组[(70.6±11.2)岁vs(65.1±12.8)岁,P=0.004;79.0%vs 60.0%,P=0.008;40.0%vs 24.6%,P=0.041;20.0%vs 6.2%,P=0.014]。高龄组管腔重度狭窄比例明显高于中青年组及老年组(54.8%vs 2.8%和6.1%,P<0.01)。与中青年组比较,老年组和高龄组稳定斑块及易损斑块检出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OR=1.039,95%CI:1.011~1.068,P=0.005)。年龄是颈动脉重度狭窄及易损斑块的危险因素(OR=1.225,95%CI:1.125~1.335,P=0.000;OR=1.035,95%CI:1.005~1.065,P=0.023)。结论年龄增长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比非脑卒中患者易损斑块多且管腔重度狭窄比例大。年龄≥60岁患者颈动脉易损斑块多于年龄≤59岁患者,年龄≥80岁患者管腔重度狭窄比例最高,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危险性可能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卒中 高血压 超声检查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酸异山梨酯后处理对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刘盼 胡孟芬 +2 位作者 赵新闻 柳雯 宋达琳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7年第9期858-862,I0002,共6页
目的 观察硝酸异山梨酯后处理对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32只,10~12周龄.建立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 目的 观察硝酸异山梨酯后处理对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32只,10~12周龄.建立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后处理组(IPostC组)和硝酸异山梨酯后处理组(PPostC组).测定各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并用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肌钙蛋白Ⅰ(cTnI)、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 ①各组大鼠左室质量和缺血面积未见统计学差异.IPostC组及PPostC组与I/R组相比,心肌梗死面积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1.015±1.037)%、(38.129±0.726)%比(52.190±1.216)%];而IPostC组与PPostC组之间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7).②与sham组相比,Ⅰ/R组、IPostC组和PPostC组血清cTnI的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Ⅰ/R组相比,IPostC组和PPostC组的大鼠血清cTnI水平明显降低(P<0.05),IPostC组和PPostC组相比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③与sham组相比,Ⅰ/R组、IPostC组及PPostC组血清MDA水平显著升高,SOD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Ⅰ/R组相比,IPostC组及PPostC组血清MDA水平降低,血清SOD水平显著升高(P均<0.05).结论 ①缺血后处理能够减轻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②硝酸异山梨酯后处理可以产生与缺血后处理相似的心肌保护效果;③硝酸异山梨酯的心肌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减少活性氧的产生及提高心肌的抗氧化(应激)能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缺血后处理 心肌保护 硝酸异山梨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复脉(冻干)治疗缺血性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评估 被引量:9
7
作者 胡孟芬 康维强 +2 位作者 胡小燕 张华 宋达琳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第16期7-11,共5页
目的应用负荷超声心动图技术提高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治疗缺血性舒张性心衰疗效的评价作用。方法 52例冠心病心肌缺血导致的舒张性心衰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50%),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治疗,应用负荷超... 目的应用负荷超声心动图技术提高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治疗缺血性舒张性心衰疗效的评价作用。方法 52例冠心病心肌缺血导致的舒张性心衰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50%),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治疗,应用负荷超声心动图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中西医联合治疗后,超声心动图指标LVEF、E/A、E/e’等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好转,心功能有所提高。结论用负荷试验检测能提高缺血性舒张性心衰的诊断率,可以有效地预测药物的治疗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舒张性心力衰竭 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 负荷超声心动图 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平滑肌细胞前胶原α-多肽增龄性改变影响血管重构的机制初探
8
作者 魏美连 荣瑗瑗 +2 位作者 王莹 康维强 宋达琳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5年第9期851-855,862,共6页
目的 探讨增龄影响下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前胶原α-多肽的改变及潜在的可能机制.方法 通过对刚出生的幼龄(对照组)和9个月成年(成年组)健康雄性Wistar大鼠的胸腹主动脉进行体外试验,采用RT-PCR半定量和定量技术检测VSMCⅠ型... 目的 探讨增龄影响下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前胶原α-多肽的改变及潜在的可能机制.方法 通过对刚出生的幼龄(对照组)和9个月成年(成年组)健康雄性Wistar大鼠的胸腹主动脉进行体外试验,采用RT-PCR半定量和定量技术检测VSMCⅠ型和Ⅲ型前胶原α-多肽mRNA,通过VG染色、Western blot及ELISA方法检测前胶原α-多肽蛋白表达.结果 RT-PCR半定量结果显示,Ⅰ型前胶原α-多肽mRNA对照组为76.62±1.05,成年组为78.37±2.42,两组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Ⅲ型前胶原α--多肽mRNA对照组为105.4±2.66,成年组为123.1±3.81,两组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Ⅰ型前胶原α-多肽mRNA定量成年组为4.63±1.03,但与对照组3.13±0.54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Ⅲ型前胶原α-多肽mRNA定量成年组为7.68±0.63,与对照组6.86±0.41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Ⅰ型前胶原α-多肽蛋白表达在成年组为0.1 ±0.03,对照组为0.06土0.0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型前胶原α-多肽蛋白表达在成年组为0.58±0.06,对照组为0.4±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胶原α-多肽增龄性变化的调节通路是老化性血管重构的分子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龄 血管重构 血管平滑肌细胞 前胶原α-多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评估血管重构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魏美连 宋达琳 张庆 《中国医药科学》 2015年第19期39-42,46,共5页
冠状动脉重构的评估及早期识别易损斑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评估冠脉的检测技术很多,当前心血管领域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如何早期利用非侵入性的影像学技术评估冠脉及识别易损斑块。随着CT设备的升级及技术的进步,冠状动... 冠状动脉重构的评估及早期识别易损斑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评估冠脉的检测技术很多,当前心血管领域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如何早期利用非侵入性的影像学技术评估冠脉及识别易损斑块。随着CT设备的升级及技术的进步,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作为一种有效的非侵入性检测方法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利用CCTA评估血管重构的研究目前正处于探索阶段,本文综述了CCTA评估冠脉重构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 血管重构 急性冠脉综合征 易损斑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年龄与冠状动脉重构的关系
10
作者 康维强 宋达琳 +1 位作者 任国瑞 滕金龙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4-144,共1页
Glagov等在1987年首先发现,当斑块占血管的横截面积〈40%时,斑块处的动脉代偿性扩张。目前,冠状动脉重构是双向的,代偿性扩张为正性重构.而负性重构是损伤处内弹力膜的缩窄,使血管局部横截面积的减小。引起重构的机制,尚不清楚... Glagov等在1987年首先发现,当斑块占血管的横截面积〈40%时,斑块处的动脉代偿性扩张。目前,冠状动脉重构是双向的,代偿性扩张为正性重构.而负性重构是损伤处内弹力膜的缩窄,使血管局部横截面积的减小。引起重构的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剪切力、斑块聚集物、血管内皮功能及其调节内皮细胞的生物物质有关。我们利用血管内超声(IVUS)检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斑块特征,分析年龄对冠状动脉重构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冠状动脉重构 患者年龄 血管内皮功能 代偿性扩张 斑块特征 横截面积 血管内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