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武汉市流动人口空间聚集特征分析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宋菊芳 杜宁睿 李志 《规划师》 2001年第2期29-31,共3页
通过研究与分析武汉市流动人口的空间聚集特征,提出解决人口涌入大城市所产生问题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 流动人口 空间聚集特征 武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尺度下城市绿地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机制 被引量:5
2
作者 宋菊芳 吴金宁 +1 位作者 李坤林 刘学军 《中国城市林业》 2023年第3期82-87,共6页
以武汉市主城区8个老龄化社区为研究对象,采取实地调研、问卷等方法获取60岁以上老年人的个体特征、老年人在社区及周边绿地的活动方式及活动后的身心感受,通过遥感影像和百度街景表征社区尺度下的绿地质量,利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绿地对... 以武汉市主城区8个老龄化社区为研究对象,采取实地调研、问卷等方法获取60岁以上老年人的个体特征、老年人在社区及周边绿地的活动方式及活动后的身心感受,通过遥感影像和百度街景表征社区尺度下的绿地质量,利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绿地对老年人健康影响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在城市绿地作用于老年人健康的路径上,老年人个体特征的差异会导致不同的调节效应,2)在促进老年人健康的途径中,中介效应最强的是促进体力活动,其次是促进社会交往,最后是缓解压力,3)城市绿地的特征要素与老年人健康水平呈正相关,在影响老年人的健康水平上,社区植被覆盖度>社区缓冲区植被覆盖度>绿视率,城市绿地的可用性>可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 结构方程模型 影响机制 老年人健康 老龄化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绿地系统2009-2018年研究综述与展望 被引量:7
3
作者 宋菊芳 李星仪 张军 《华中建筑》 2020年第3期123-126,共4页
梳理2009年-2018年国内学者对城市绿地系统的学术研究成果,总结其特点为研究方法从定性走向定量、学科结构由单一走向多元。该文从研究城市绿地系统的学术研究与社会关注的相关关系出发,摸索其近十年的发展规律,挖掘城市绿地系统与其他... 梳理2009年-2018年国内学者对城市绿地系统的学术研究成果,总结其特点为研究方法从定性走向定量、学科结构由单一走向多元。该文从研究城市绿地系统的学术研究与社会关注的相关关系出发,摸索其近十年的发展规律,挖掘城市绿地系统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关系,总结相关学术研究的热点方向,最后提出对中国城市绿地系统的研究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系统 中国 研究综述 研究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蓝绿空间特征参数与地表温度的关联量化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宋菊芳 江雪妮 +2 位作者 郭贞妮 吴金宁 刘学军 《中国城市林业》 2023年第1期20-26,共7页
如何发挥城市蓝绿空间的生态作用是缓解热岛效应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对于优化人居环境与提升城市品质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以武汉市3个代表性的湖泊样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Landsat-8遥感影像分布矢量数据,结合ArcGIS、ENVI、Fragstats、SPS... 如何发挥城市蓝绿空间的生态作用是缓解热岛效应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对于优化人居环境与提升城市品质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以武汉市3个代表性的湖泊样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Landsat-8遥感影像分布矢量数据,结合ArcGIS、ENVI、Fragstats、SPSS等数据分析工具进行蓝绿空间特征参数与地表温度的关联量化分析。结果表明:(1)降温幅度与离岸距离密切相关;(2)样区水体与植被的降温能力随着缓冲带距离的增加而降低,有效降温距离为250~470 m;(3)水体周边绿化覆盖率在40%以上时有助于冷岛效应的扩散,不透水面覆盖范围高于0.8的区域会明显阻碍蓝绿空间冷岛效应的扩散,通过提高水体岸线及绿地斑块边界复杂程度能产生更强的降温效应;(4)蓝绿空间冷岛效应具有方向性,主要与水体形态有关,当水体周边地区植被覆盖指数达到0.6以上时会牵引冷岛效应分布方向。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建议,以期为城市蓝绿空间的规划与热环境改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绿空间 冷岛效应 地表温度 冷岛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大学校园山体生态修复策略 被引量:5
5
作者 宋菊芳 张晨阳 +2 位作者 刘学军 陈庆泽 王竞永 《中国城市林业》 2020年第6期131-135,共5页
随着城乡建设活动的日益频繁,一些自然资源较好的山体遭到盲目破坏和侵蚀,山体修复已经成为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文章以武汉大学校园山体为研究对象,探究校园山体历史沿革,提炼武大山体地形、植被、形态等修复因子,采... 随着城乡建设活动的日益频繁,一些自然资源较好的山体遭到盲目破坏和侵蚀,山体修复已经成为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文章以武汉大学校园山体为研究对象,探究校园山体历史沿革,提炼武大山体地形、植被、形态等修复因子,采用GIS、文献法、田野调查法对各因子进行分析,提出武大山体形态和山体植被的生态修复策略,这既能科学理性地呼应当前城市双修建设的热潮,又能为山地型校园的山体生态修复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 校园山体 山体形态修复 植被修复 武汉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团队观念教育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意义及实施途径 被引量:3
6
作者 宋菊芳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0-41,共2页
团队观念或团队精神是衡量新时期综合型人才的重要标准,可以从思想教育、课堂教学、家庭教育、教师队伍和就业培训等方面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充分加强当代大学生的团队观念,提升其综合素质与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 团队观念 大学生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性城镇景观视角下近现代居住类遗产的阐释与展示研究——以汉口里份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宋菊芳 柳佩 +1 位作者 李军 陈庆泽 《新建筑》 2021年第2期116-121,共6页
近年来,以历史性城镇景观为核心、应对新时代新发展的城市遗产保护管理框架开始构建。历史性城镇景观指的是自然和生态环境内任何建筑群、结构和开放空间的整体组合,已经成为国际遗产界关于城市遗产保护的最新系统性认知。遗产的阐释与... 近年来,以历史性城镇景观为核心、应对新时代新发展的城市遗产保护管理框架开始构建。历史性城镇景观指的是自然和生态环境内任何建筑群、结构和开放空间的整体组合,已经成为国际遗产界关于城市遗产保护的最新系统性认知。遗产的阐释与展示是提升公众对遗产价值理解及认识的关键手段,对历史性城镇景观视角下的遗产保护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近现代居住类遗产——汉口里份为例,探究历史性城镇景观视角下的里份阐释与展示策略,为同类型城市遗产的保护管理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性城镇景观 阐释与展示 汉口里份 近现代居住类遗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需视角下城市蓝绿空间健康性服务的空间智慧研究——以武汉市长江主轴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宋菊芳 李坤林 +1 位作者 张军 刘学军 《城市建筑》 2020年第28期70-74,共5页
已有研究表明,城市的蓝绿空间对于公共基础性疾病具有明显的防治作用。本文基于已有的城市蓝绿空间的机制作用研究成果,对其各个维度中最能表征蓝绿空间健康性的18个核心指标进行甄别,通过"雷达图表法"将城市蓝绿空间的健康... 已有研究表明,城市的蓝绿空间对于公共基础性疾病具有明显的防治作用。本文基于已有的城市蓝绿空间的机制作用研究成果,对其各个维度中最能表征蓝绿空间健康性的18个核心指标进行甄别,通过"雷达图表法"将城市蓝绿空间的健康性进行供需匹配,以指导未来城市蓝绿空间的规划与建设,建立新的城市蓝绿空间健康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蓝绿空间 健康性服务 供需匹配 空间智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大学早期校园规划溯源 被引量:1
9
作者 宋菊芳 张晨阳 许小兰 《城市建筑》 2020年第1期78-82,共5页
现阶段有关早期武汉大学的研究较多出现在建筑学领域,而有关其规划建设的筹备过程、规划思想来源、规划发展的历史成因等研究尚十分缺乏。因此,本文试图以历史文献和情境分析等方法,溯源武汉大学早期校园规划建设的人员筹备、选址和规... 现阶段有关早期武汉大学的研究较多出现在建筑学领域,而有关其规划建设的筹备过程、规划思想来源、规划发展的历史成因等研究尚十分缺乏。因此,本文试图以历史文献和情境分析等方法,溯源武汉大学早期校园规划建设的人员筹备、选址和规划原则的确定等前期工作。通过探究当时西方校园规划思想及其在中国的规划实践,结合开尔斯的教育背景,发现武汉大学早期校园规划同样受到"鲍扎"思想的影响。研究武汉大学早期校园规划,可促进对武汉大学早期校园规划与建设的进一步认识,还为校园早期建筑和空间营造等方面的保护提供充分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大学 早期校园规划 “鲍扎”思想 开尔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主城区长江冷岛效应扩散的影响机制研究
10
作者 宋菊芳 郭贞妮 刘学军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6,共6页
在热岛效应日益严重的快速城市化过程中,高效率地发挥宝贵的城市水体冷岛效应有利于解决城市热岛问题。以武汉主城区长江沿岸为例,主要通过多源数据格网化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分析长江冷岛效应扩散影响机制,提出滨水空间的优化策略。研究... 在热岛效应日益严重的快速城市化过程中,高效率地发挥宝贵的城市水体冷岛效应有利于解决城市热岛问题。以武汉主城区长江沿岸为例,主要通过多源数据格网化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分析长江冷岛效应扩散影响机制,提出滨水空间的优化策略。研究结果显示:(1)长江冷岛效应的强度随着与岸线距离的增大会出现衰减,并且冷岛主要分布于距江岸线0.5km内,但该范围仍有50.0%热岛现象;(2)长江沿岸冷岛效应扩散阻碍因素的影响力强弱关系为:距江岸线距离(L)>建筑占比(PB)>道路密度(PR)>公共POI核密度(KA)>其余POI类型核密度;(3)滨江0.5km内,当绿地面积与建筑面积和道路面积之和的比例约为7:3时,可基本抵消由建筑和道路带来的增温效应。综上所述,武汉市主城区长江沿岸存在“滨江高热区”,应在规划中对此类空间给予更多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 多源数据 冷岛效应扩散 扩散效率 城市滨水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问题研究
11
作者 宋菊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24期10200-10202,共3页
对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的特点及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如何改善和提高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 新生代 农民工 政治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遗产价值及其保护与利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许小兰 刘宪 宋菊芳 《城市建筑》 2020年第14期130-133,136,共5页
文化遗产不仅体现出历史价值,还具有美学价值、科学价值、社会价值及经济价值。文化遗产除了是一种可利用的经济资源外,还具有一种精神象征与情感需求,更是一种从狭义的物质证据扩展到社会—文化意义的价值体系。在全球化背景下,人们对... 文化遗产不仅体现出历史价值,还具有美学价值、科学价值、社会价值及经济价值。文化遗产除了是一种可利用的经济资源外,还具有一种精神象征与情感需求,更是一种从狭义的物质证据扩展到社会—文化意义的价值体系。在全球化背景下,人们对遗产价值的认知类型及内容随着时代发展而演变,遗产保护和利用也不断产生新的思维和趋势,对于文化遗产保护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和借鉴价值。本文在总结文化遗产的类型的基础上,从文化遗产价值的角度,分析了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新思维与新趋势,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 保护 利用 新思维、新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产业赋能下城乡规划教育体系思考
13
作者 陈婷婷 熊云慧 +1 位作者 宋菊芳 杨秀 《建筑与文化》 2023年第9期78-79,共2页
在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背景下,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给城乡规划教育带来机遇。通过发挥文化的桥梁作用,构建跨学科的“校内通识课-专业理论课-专业实践课”的三级教育体系,教学上推动形成从“乡村大课堂”到“文化大发现... 在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背景下,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给城乡规划教育带来机遇。通过发挥文化的桥梁作用,构建跨学科的“校内通识课-专业理论课-专业实践课”的三级教育体系,教学上推动形成从“乡村大课堂”到“文化大发现”再到“产研大结合”的循环模式,回应对乡村“是什么”“为什么”“该怎样”的思考,培养学生了解乡村特性,肯定乡村价值,解决乡村问题的专业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规划教育 共同缔造 艺术介入 有效衔接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迁徙语境下的村落景观研究——以贵州安顺鲍屯村为例
14
作者 陈婷婷 熊云慧 +2 位作者 宋菊芳 姜文文 陈心晔 《建筑与文化》 2023年第10期103-105,共3页
明代初期,在特定的军事背景下,汉族群体由江南迁徙至贵州,后随时间推移不断演化,最终形成独特的屯堡聚落。文章探寻了文化迁徙背景下,具有代表性的屯堡村落——鲍屯村,通过对村落选址、规划布局、建筑景观和生态格局的研究,分析其文化... 明代初期,在特定的军事背景下,汉族群体由江南迁徙至贵州,后随时间推移不断演化,最终形成独特的屯堡聚落。文章探寻了文化迁徙背景下,具有代表性的屯堡村落——鲍屯村,通过对村落选址、规划布局、建筑景观和生态格局的研究,分析其文化景观的外在表达,挖掘出多元文化融合后屯堡仍坚守文化本源的内在特质,以期为该类型特殊聚落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迁徙 屯堡聚落 文化景观 鲍屯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活力与建成环境“3D”特征的关系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被引量:18
15
作者 贾晋媛 宋菊芳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2020年第8期59-66,共8页
为了应对城市快速发展带来的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城市发展亟需从增量扩张转变为存量挖潜以推动城市内部产业升级、空间重构、质量提升。城市活力作为城市发展动力与潜力的综合表征其与城市建成环境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利用珞珈一号夜光... 为了应对城市快速发展带来的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城市发展亟需从增量扩张转变为存量挖潜以推动城市内部产业升级、空间重构、质量提升。城市活力作为城市发展动力与潜力的综合表征其与城市建成环境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利用珞珈一号夜光遥感数据综合反映武汉市城市活力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POI及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等从密度(density)、多样性(diversity)以及设计(design)3个维度刻画武汉市建成环境特征,并利用线性回归和空间回归模型探究城市活力与建成环境"3D"特征间的内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城市活力与建成环境"3D"特征间存在显著的空间关系,通过提高城市设施密度和用地混合度,增强空间设计合理程度以及优化公共设施分布将有助于提高城市活力。最后,从提升城市空间多元化和促进内部交互的角度对城市发展和规划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活力 建成环境 空间关系 武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绿地空间分布对雨水径流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静 黄经南 +2 位作者 刘学军 宋菊芳 万羽 《中国城市林业》 2021年第1期72-77,共6页
文章针对不同城市绿地空间分布方案,构建相应的一维管网排水模型,对比不同降雨重现期下的地表径流和管网动态存储量模拟结果,分析不同绿化占地比率和绿地空间格局对雨水地表径流及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雨水径流与地块的绿化占地比率呈... 文章针对不同城市绿地空间分布方案,构建相应的一维管网排水模型,对比不同降雨重现期下的地表径流和管网动态存储量模拟结果,分析不同绿化占地比率和绿地空间格局对雨水地表径流及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雨水径流与地块的绿化占地比率呈现高度相关,绿地的空间格局对雨水径流的影响并不显著,绿地空间布局和管网的匹配程度会影响管道内的动态储水量。该研究可为城市绿地的空间布局规划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 空间分布 雨水径流 雨水排放 管网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武汉市流动人口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与思考[1]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志 杜宁睿 宋菊芳 《规划师》 2000年第3期90-93,共4页
作者在对武汉市流动人口就业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数据分析。重点分析了流动人口的职业空间分布特征、就业地与居住地的空间关系和流动人口的上下班出行方式。指出城市规划应考虑流动人口的活动特征,并就与之相关的城市规划对... 作者在对武汉市流动人口就业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数据分析。重点分析了流动人口的职业空间分布特征、就业地与居住地的空间关系和流动人口的上下班出行方式。指出城市规划应考虑流动人口的活动特征,并就与之相关的城市规划对策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就业 武汉市 城市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