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乳杆菌发酵培养基的优化及其高密度培养技术 被引量:36
1
作者 熊涛 黄锦卿 +2 位作者 宋苏华 关倩倩 谢明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62-268,共7页
应用响应面法优化植物乳杆菌培养基配方以及利用中和法与指数流加法优化植物乳杆菌高密度培养的发酵条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一步采用SAS软件进行中心组合设计和响应面法优化发酵培养基。优化后的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质量分数5.43%... 应用响应面法优化植物乳杆菌培养基配方以及利用中和法与指数流加法优化植物乳杆菌高密度培养的发酵条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一步采用SAS软件进行中心组合设计和响应面法优化发酵培养基。优化后的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质量分数5.43%、蛋白胨质量分数0.98%、K2HPO4质量分数0.59%。利用15L全自动发酵罐,在接种量3%、pH6.5、培养温度35℃的最佳条件下,采用氨水中和发酵培养基和指数流加碳、氮源,最终发酵液中植物乳杆菌菌体浓度达到9.3×109CF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 响应面 培养基优化 高密度培养 指数流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NCU116在模拟人体消化环境中的耐受力 被引量:46
2
作者 熊涛 宋苏华 +2 位作者 黄锦卿 黄寅 谢明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14-117,共4页
模拟人体消化道环境,即在人工胃液、人工肠液、胆盐和高盐环境下对植物乳杆菌NCU116的耐受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NCU116在pH1.5和pH2.5的人工胃液中培养3h,存活率分别达到了32.62%和45.76%,在pH3.5以上的人工胃液中能保持很... 模拟人体消化道环境,即在人工胃液、人工肠液、胆盐和高盐环境下对植物乳杆菌NCU116的耐受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NCU116在pH1.5和pH2.5的人工胃液中培养3h,存活率分别达到了32.62%和45.76%,在pH3.5以上的人工胃液中能保持很高的存活率;在人工肠液中作用4h,存活率达到了49.63%;牛胆盐环境中培养24h后的NCU116活菌数随牛胆盐质量浓度(0.03~1.00g/mL)的增加而降低,但活菌数均保持在107CFU/mL以上;NaCl高盐环境中培养24h后的活菌数随NaCl质量浓度(1~8g/100mL)的增加而稍有降低,当NaCl质量浓度为8g/100mL时,活菌数仍在108CFU/mL以上。这表明植物乳杆菌NCU116对人工胃液、人工肠液、胆盐和高盐具有较好的耐受力,在食品和保健品工业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NCU116 胃肠道环境 高盐环境 耐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NCU116抑菌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1
3
作者 熊涛 宋苏华 +2 位作者 黄涛 李萍 谢明勇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7-101,共5页
以9种常见病原菌和非病原菌作为指示菌,采用牛津杯法对植物乳杆菌NCU116发酵液、菌体及代谢产物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显示,NCU116对其中3株乳酸菌无抑制作用,对大肠埃希氏菌ATCC 25922的抑制作用最强。进一步研究了不同浓度样品、不... 以9种常见病原菌和非病原菌作为指示菌,采用牛津杯法对植物乳杆菌NCU116发酵液、菌体及代谢产物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显示,NCU116对其中3株乳酸菌无抑制作用,对大肠埃希氏菌ATCC 25922的抑制作用最强。进一步研究了不同浓度样品、不同有机酸、排除有机酸及过氧化氢干扰以及经pH调节、热处理、酶处理后对大肠埃希氏菌ATCC 25922的抑菌活性变化。结果表明,样品浓度对抑菌效果无明显影响;产生的抑菌物质中除有机酸外还有其他活性物质,如小分子多肽类细菌素、H2O2等;低pH是产生抑菌效果的一个必要条件。综合表明,植物乳杆菌NCU116主要起抑菌作用的是菌体及其代谢产物中的各种有机酸和小分子多肽类细菌素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NCU116 抑菌 牛津杯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伊氏乳杆菌NCU801的鉴定及抑菌性能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熊涛 邓耀军 +2 位作者 廖良坤 宋苏华 关倩倩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4-29,共6页
从乳猪粪便中筛选出1株乳酸菌,经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该菌株为罗伊氏乳杆菌,命名为罗伊氏乳杆菌NCU801。采用牛津杯法,分别对其发酵液、发酵液的无菌上清液、发酵液的菌体进行体外抑菌性能研究。结果表明,NCU801发酵液对大肠埃希... 从乳猪粪便中筛选出1株乳酸菌,经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该菌株为罗伊氏乳杆菌,命名为罗伊氏乳杆菌NCU801。采用牛津杯法,分别对其发酵液、发酵液的无菌上清液、发酵液的菌体进行体外抑菌性能研究。结果表明,NCU801发酵液对大肠埃希氏菌CMCC444的抑制作用最强。进一步研究无菌上清液经热处理、p H调节、氯仿和酶处理后对大肠埃希氏菌CMCC444的抑菌活性的影响,考察无菌上清液对大肠埃希氏菌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温度、酶对无菌上清液的抑菌效果无显著影响;p H接近中性时,抑菌效果减弱;氯仿抽提后显示,无菌上清液中的抑菌物质全部是水溶性物质;且无菌上清液能显著性的影响大肠埃希氏菌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伊氏乳杆菌NCU801 鉴定 无菌上清液 抑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豆粕分泌蛋白酶的兼性厌氧型菌株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8
5
作者 熊涛 刘剑飞 宋苏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93-197,共5页
在厌氧条件下筛选固态发酵豆粕的生产菌株。以透明圈法分别对中外发酵豆粕、霉豆腐、酱油发酵原液等进行厌氧条件下高产大豆蛋白酶生产菌株进行筛选。利用初筛得到的单菌在厌氧条件下发酵豆粕,以小肽含量和蛋白酶酶活力为指标进行复筛,... 在厌氧条件下筛选固态发酵豆粕的生产菌株。以透明圈法分别对中外发酵豆粕、霉豆腐、酱油发酵原液等进行厌氧条件下高产大豆蛋白酶生产菌株进行筛选。利用初筛得到的单菌在厌氧条件下发酵豆粕,以小肽含量和蛋白酶酶活力为指标进行复筛,得到优势菌株NCU646。结果表明:厌氧条件下NCU646菌株在豆粕固态发酵培养基中产蛋白酶活力高达9600U/g,发酵后豆粕中小肽含量提高10倍以上,豆粕中粗蛋白含量增加了近10.0%。经过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兼性厌氧型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粕 厌氧发酵 小肽转化率 菌种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伤病人肢体功能的锻炼与恢复
6
作者 宋苏华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1994年第9期39-39,共1页
烧伤病人肢体功能的锻炼与恢复563003遵义医学院附院宋苏华大面积烧伤后因水肿、疼痛以及病人的恐惧心理。不敢活动关节,使关节长期固定在非功能位,造成关节活动范围受限。在临床治疗护理过程中,往往因为偏重抢救垂危的生命而... 烧伤病人肢体功能的锻炼与恢复563003遵义医学院附院宋苏华大面积烧伤后因水肿、疼痛以及病人的恐惧心理。不敢活动关节,使关节长期固定在非功能位,造成关节活动范围受限。在临床治疗护理过程中,往往因为偏重抢救垂危的生命而忽视了病人肢体功能的保护及恢复。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肢体功能 锻炼 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肠镜检查单双人操作法比较研究
7
作者 王屹然 王军生 +3 位作者 李祥佩 许琳 蒋菁蕊 宋苏华 《中国社区医师》 2021年第13期121-122,125,共3页
目的:探讨单人操作与双人操作在结肠镜检查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12月接受结肠镜检查的受检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对照组接受双人操作法;研究组采用单人操作法。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进镜深度、进镜时... 目的:探讨单人操作与双人操作在结肠镜检查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12月接受结肠镜检查的受检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对照组接受双人操作法;研究组采用单人操作法。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进镜深度、进镜时间低于对照组,结肠息肉检出率高于对照组,结肠息肉漏诊率、重度疼痛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受检者在检查中的心率及血压波动幅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人操作法能够有效提高结肠息肉检出率,缩短检查时间,降低受检者的疼痛程度,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镜 单人操作 双人操作 检查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