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致密油藏压裂-焖井-返排一体化开发微观渗流规律 被引量:1
1
作者 王代刚 刘芳洲 +4 位作者 贾宁洪 李国永 宋考平 胡哲 石宇哲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111,共11页
致密油储层体积压裂后储渗空间复杂,微纳米孔隙与多尺度裂缝并存,压裂-焖井-返排一体化开发微观渗流规律认识不清。为此,采用微焦点CT扫描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构建致密油藏数字岩心模型,提出压裂-焖井-返排一体化开发微观渗流格子Boltzm... 致密油储层体积压裂后储渗空间复杂,微纳米孔隙与多尺度裂缝并存,压裂-焖井-返排一体化开发微观渗流规律认识不清。为此,采用微焦点CT扫描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构建致密油藏数字岩心模型,提出压裂-焖井-返排一体化开发微观渗流格子Boltzmann模拟方法,研究压裂驱动、焖井渗吸、返排开发3个阶段的油水渗流规律,阐明油水黏度比、岩石润湿性及毛细管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压裂驱动阶段,压裂液优先沿裂缝运移,少量压裂液进入裂缝-孔隙接触区;焖井渗吸阶段,压裂液优先渗入小孔喉,置换采出的油滴通过大孔喉流入裂缝;返排开发阶段,裂缝-基质接触区的油滴优先被剥离,大量油滴难以被波及;毛细管数越大,油水黏度比越小,压裂增能效果越好,越利于动用基质原油,渗吸采收率越高;水湿程度越高,油滴拓扑连通性越强,越利于发生渗吸,压裂液返排难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藏 体积压裂 裂缝-孔隙介质 格子BOLTZMANN模型 微观渗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平集方法的三维多孔介质润湿性对水油两相渗流规律的影响
2
作者 付洪涛 宋考平 +3 位作者 赵宇 丁超 梁立豪 张剑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124,共13页
水驱是油藏开发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水驱产量在中国原油产量中占比超过70%。岩石表面润湿性是影响油藏多孔介质中水油两相渗流过程和微观驱替效率的关键因素。为了明确润湿性对水油两相在三维多孔介质中渗流规律的影响,采用CT扫描技术构... 水驱是油藏开发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水驱产量在中国原油产量中占比超过70%。岩石表面润湿性是影响油藏多孔介质中水油两相渗流过程和微观驱替效率的关键因素。为了明确润湿性对水油两相在三维多孔介质中渗流规律的影响,采用CT扫描技术构建了砂岩微观孔隙结构模型。基于Navier-Stokes方程,模拟了水油两相在三维微观多孔介质中的非混相渗流过程,并采用水平集方法实时捕获两相界面变化。研究发现,润湿性对三维多孔介质中水驱的微观驱替效率、流体分布和渗流路径均有显著影响。当岩石表面为水湿状态时,注入水能够快速地动用和剥离多孔介质中的油滴;当岩石表面为油湿状态时,注入水则易沿孔喉中心位置通过,形成膜状剩余油。两相界面在水湿或油湿的喉道内主要受毛管压力、黏滞力和驱替压力的综合作用,润湿性和喉道直径影响了各种力的作用方向。通过适度改变岩石表面的润湿性可以延缓水驱指进现象的发生,提高微观驱替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集方法 多孔介质 两相流 润湿性 含油饱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盐岩油藏低矿化度水驱润湿调控提高采收率作用机理
3
作者 刘芳洲 王代刚 +3 位作者 李勇 宋考平 魏晨吉 齐新轩 《石油科学通报》 2025年第2期206-218,共13页
低矿化度水驱是一种通过调控注入水的离子成分或浓度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新技术,目前低矿化度水驱的适用油藏条件和提高采收率作用机理仍未达成共识。本文以中东地区海相碳酸盐岩油藏柱塞岩样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系列低矿化度水润湿调控驱油... 低矿化度水驱是一种通过调控注入水的离子成分或浓度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新技术,目前低矿化度水驱的适用油藏条件和提高采收率作用机理仍未达成共识。本文以中东地区海相碳酸盐岩油藏柱塞岩样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系列低矿化度水润湿调控驱油室内实验,基于胶体稳定性(DLVO)理论建立了一个典型原油/盐水/岩石系统的界面反应模型,联立增广Young-Laplace公式计算了润湿角和总分离压力,通过文献实验数据验证模型可靠性,阐明了离子浓度和离子类型对分离压力曲线和润湿角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矿化度环境中,碳酸盐岩孔隙表面在流体冲刷作用下亲水性更强,驱油效率更高,低矿化度水驱提高了3.2%的原油采收率;在恒定电荷的假设下,基于扩展DLVO理论建立的原油/盐水/岩石系统数学模型可以准确预测润湿角的变化;相比于离子浓度,离子类型对分离压力和润湿角的影响更大,在二价离子中,Mg^(2+)离子对碳酸盐岩的浸润调控作用强于Ca^(2+)离子;当水膜厚度较小时,范德华引力是影响分离压力的主要作用力,随着水膜厚度增大,双电层力逐渐变为主要作用力。本研究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低矿化度水驱提高采收率的润湿调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矿化度水驱 分离压力 扩展DLVO理论 润湿调控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喇嘛甸油田特高含水期油井合理地层压力及流压界限 被引量:21
4
作者 宋考平 高群峰 +2 位作者 甘晓飞 穆文志 吴家文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8-100,共3页
为减少油田耗水量 ,降低套管损坏速度 ,根据喇嘛甸油田室内高压物性、相对渗透率和现场实际情况 ,研究了特高含水期不同地层压力开采时 ,溶解气对原油黏度以及原油黏度对采收率的影响 .用经济评价方法确定出喇嘛甸油田各套井网油井的合... 为减少油田耗水量 ,降低套管损坏速度 ,根据喇嘛甸油田室内高压物性、相对渗透率和现场实际情况 ,研究了特高含水期不同地层压力开采时 ,溶解气对原油黏度以及原油黏度对采收率的影响 .用经济评价方法确定出喇嘛甸油田各套井网油井的合理地层压力和流压界限 .结果表明 :喇嘛甸油田特高含水期合理地层压力为饱和压力 ,即 10 .7MPa ;喇嘛甸油田特高含水期合理流压基础井网为 6.5MPa ,一次加密井网为 5 .6MPa ,二次加密井网为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含水期 地层压力 流压界限 原油黏度 剩余油饱和度 油水相对渗透率 体积系数 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驱产量和含水率变化规律的预测 被引量:19
5
作者 宋考平 陈锐 +2 位作者 邓庆军 闫亚茹 康少冬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7-100,共4页
综合运用前缘推进理论和经验回归方法 ,建立起一种聚合物驱产量和含水率变化规律的预测模型 .在应用该方法计算时 ,假定区块以给定的单位时间产液量生产 ,压力是不断变化的 ,即“定产求压” .应用建立的方法对大庆油田2 0个聚合物注入... 综合运用前缘推进理论和经验回归方法 ,建立起一种聚合物驱产量和含水率变化规律的预测模型 .在应用该方法计算时 ,假定区块以给定的单位时间产液量生产 ,压力是不断变化的 ,即“定产求压” .应用建立的方法对大庆油田2 0个聚合物注入区块含水率和产油量变化规律进行了拟合和预测 ,结果表明 ,月产油量平均相对误差在 12 %以内 ,含水率平均相对误差在 3 %以内 ,累积产油量平均相对误差在 5 %以内 ;该方法预测精度较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开采 聚合物驱油 产量 含水率 预测模型 前缘推进理论 经验回归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驱剩余油微观分布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31
6
作者 宋考平 杨钊 +1 位作者 舒志华 方伟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5-27,共3页
对不同水淹程度的岩心进行了荧光分析 ,对比了不同水淹程度聚合物驱剩余油的形态特点 ,研究了不可及孔隙体积对聚合物驱的影响 .结果表明 :聚合物溶液降低了流度比 ,在宏观上起到扩大波及体积的作用 ;聚合物溶液黏弹性加大了其与油膜之... 对不同水淹程度的岩心进行了荧光分析 ,对比了不同水淹程度聚合物驱剩余油的形态特点 ,研究了不可及孔隙体积对聚合物驱的影响 .结果表明 :聚合物溶液降低了流度比 ,在宏观上起到扩大波及体积的作用 ;聚合物溶液黏弹性加大了其与油膜之间的摩擦力 ,提高了微观驱油效率 ;不同水淹程度产生不同特征的剩余油 ,盲端状剩余油受聚合物驱影响最大 ;聚合物驱剩余油分布受不可及孔隙体积倍数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 剩余油微观分布 水淹程度 不可及孔隙体积倍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驱合理注入速度的选择 被引量:25
7
作者 宋考平 杨二龙 +1 位作者 邓庆军 康少冬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5-18,共4页
分析了影响聚合物注入速度的因素 ,研究了速度和有效粘度的关系 ,结果表明 ,聚合物溶液的驱替速度的选择直接影响聚合物溶液的有效粘度 ,因此也将影响采收率 .在室内试验的基础上 ,考虑到油层的实际条件 ,应用前缘驱替理论 ,得出了一种... 分析了影响聚合物注入速度的因素 ,研究了速度和有效粘度的关系 ,结果表明 ,聚合物溶液的驱替速度的选择直接影响聚合物溶液的有效粘度 ,因此也将影响采收率 .在室内试验的基础上 ,考虑到油层的实际条件 ,应用前缘驱替理论 ,得出了一种确定最佳注入速度的新方法 .应用该方法可计算不同井距的最佳注入速度 ,最佳速度范围 ,即在稍高于临界流变速度的区间 ,该区间内聚合物驱采收率最高 .通过对大庆油田的实例分析证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油 注入速度 有效粘度 渗透率 井距 大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外围特低渗透储层合理流压确定与应用 被引量:6
8
作者 宋考平 崔晓娜 +1 位作者 苏旭 何金钢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2-105,156,共4页
大庆某储层6种渗透率级别不同的岩心测试结果表明,特低渗透储层具有很强的应力敏感性和一定的启动压力梯度。应用油藏工程方法,综合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应力敏感性、原油脱气以及油、气、水三相同时存在时油相的相对渗流能力,推导出适合... 大庆某储层6种渗透率级别不同的岩心测试结果表明,特低渗透储层具有很强的应力敏感性和一定的启动压力梯度。应用油藏工程方法,综合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应力敏感性、原油脱气以及油、气、水三相同时存在时油相的相对渗流能力,推导出适合特低渗透储层的流入动态方程,对老区油井参数进行调整后,日产油可增加13.7%;对新区合理流压进行预测,得出该井初始合理流压值为5 MPa,且合理流压值随含水率增加而降低。结果表明该方法对老区油井参数调整以及新区投产合理流压控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透储层 合理流压 流入动态 启动压力 应力敏感 原油黏度 大庆外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黏度驱提高采收率方法 被引量:10
9
作者 宋考平 任刚 +1 位作者 夏惠芬 赵宇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1-74,168,共5页
针对砂岩油层经过水驱后,利用聚合物、二元、多元泡沫等驱油过程中,驱油剂黏度一般设计为定值或对应不同注入段塞设计不同的黏度值,提出一种驱油剂黏度连续变化的提高采收率方法.对于多层非均质油层,用这种方法可在驱油过程中形成比较... 针对砂岩油层经过水驱后,利用聚合物、二元、多元泡沫等驱油过程中,驱油剂黏度一般设计为定值或对应不同注入段塞设计不同的黏度值,提出一种驱油剂黏度连续变化的提高采收率方法.对于多层非均质油层,用这种方法可在驱油过程中形成比较均匀的驱油前缘,从而扩大油层纵向和平面上的波及体积,更大幅度地提高水驱或聚驱后的采收率.室内实验表明,在相同聚合物干粉用量条件下,聚合物溶液变黏度驱油比定黏度驱油采收率提高4.88%,甚至高达11.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开发 原油采收率 流体黏度 聚合物驱油 变黏度驱 定黏度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碱三元复合驱对储层孔隙结构影响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宋考平 何金钢 杨晶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64-172,共9页
储层孔隙结构变化规律是进行强碱三元复合驱后后续水驱和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方法研究的基础。利用铸体薄片分析、SEM图像、恒速压汞和电子探针结合现场检测等方法,对强碱三元复合驱前后岩样孔隙结构变化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研究表明:强... 储层孔隙结构变化规律是进行强碱三元复合驱后后续水驱和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方法研究的基础。利用铸体薄片分析、SEM图像、恒速压汞和电子探针结合现场检测等方法,对强碱三元复合驱前后岩样孔隙结构变化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研究表明:强碱三元复合驱后颗粒边界经过强碱溶蚀呈'锯齿状',石英颗粒去棱角化明显,长石溶蚀严重,同时能够观察到大量溶蚀孔隙,黏土矿物中大量的书页状高岭石被溶蚀,同时在黏土矿物表面出现次生石英;'白色云雾状'垢沉淀充填在孔隙中,主要成分为Ca和Si,同时含有少量Mn、Fe、Ti,结垢造成孔隙结构发生变化,部分孔隙阻塞,使强碱三元复合驱后岩心喉道半径平均值较水驱岩心下降6.528%,孔隙半径平均值下降3.360%,孔喉比分布范围更大,平均增加12.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碱三元复合驱 孔隙结构 恒速压汞 电子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判断低效循环井层 被引量:18
11
作者 宋考平 杨秋荣 +2 位作者 付青春 杨二龙 孙永涛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5-37,6+5,共3页
疏松砂岩油藏注水开发后期,在油水井之间形成了储层大孔道,导致注入水沿大孔道做低效循环,油井产量下降。为改善注水效果达到控水稳油目的,必须采取低效循环井层调剖、封堵等措施,而有效识别低效循环井层是问题的关键。通过分析大孔道... 疏松砂岩油藏注水开发后期,在油水井之间形成了储层大孔道,导致注入水沿大孔道做低效循环,油井产量下降。为改善注水效果达到控水稳油目的,必须采取低效循环井层调剖、封堵等措施,而有效识别低效循环井层是问题的关键。通过分析大孔道形成的影响因素以及在开发中表现出的特征,确定出低效循环油水井判定指标,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初步选定低效循环油水井。然后通过小层静态数据与沉积微相对比,以及油水井的相关性对比,最终确定出低效循环井层。基于此方法编制成软件,对大庆油田北三东东块低效循环井层进行了判断,与人工选择结果对比符合率为81.7%。该方法切实可行,并且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客观、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油藏 模糊综合评判 低效循环 大孔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生产系统整体优化方法 被引量:3
12
作者 宋考平 张建国 +2 位作者 孙立国 周丽威 张继成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1-26,共6页
在研究油田生产系统的各种流动形态的基础上,采用节点分析的方法,把油田生产系统分为5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节点为2个相邻子系统的连接点,传递的是流量和压力2个动态参数.根据注采平衡原理,确定了每个子系统中的能量损耗,建立了生产系统... 在研究油田生产系统的各种流动形态的基础上,采用节点分析的方法,把油田生产系统分为5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节点为2个相邻子系统的连接点,传递的是流量和压力2个动态参数.根据注采平衡原理,确定了每个子系统中的能量损耗,建立了生产系统地面管网能耗分析的理论模型;以大庆杏六联地区能耗分析为例,提出了整体优化的方法.结果表明:建立的能耗模型能够很好地表示该地区生产系统的能耗;油层渗流在整个生产系统中的能耗比例最大,为40.2%;可进行压裂措施优选提高油层的渗流能力,改造污水处理工艺,改善油水井的完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开发 生产系统 节点分析 能耗 整体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囊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方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侯健 刘永盛 +9 位作者 韦贝 曹绪龙 孙建芳 杜庆军 宋考平 元福卿 孙鹏霄 季岩峰 赵方剑 刘瑞欣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92-1100,共9页
针对常规聚合物驱剪切易降解、注入困难等难题,提出了胶囊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方法,采用多尺度渗流实验及模拟技术分析了胶囊聚合物驱渗流机制与驱油机理。研究表明:胶囊聚合物驱具有易注入、抗剪切、地层可控释放、吸附滞留率小的优势,... 针对常规聚合物驱剪切易降解、注入困难等难题,提出了胶囊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方法,采用多尺度渗流实验及模拟技术分析了胶囊聚合物驱渗流机制与驱油机理。研究表明:胶囊聚合物驱具有易注入、抗剪切、地层可控释放、吸附滞留率小的优势,具有很好的远距离运移能力,可实现聚合物驱“油藏深部增黏”;胶囊聚合物增黏程度越高,抑制黏性指进的能力越强,驱替前缘越趋于均匀,驱替波及范围越大。胶囊聚合物的释放性能主要受温度影响,温度越高,胶囊聚合物溶液增黏速度越快,而矿化度对胶囊聚合物溶液增黏速度的影响很小。胶囊聚合物驱适用于传统聚合物驱效果不佳的高含水油藏、井距较大的海上聚合物驱油藏、常规聚合物注入性较差的中低渗透油藏等。实施胶囊聚合物驱应“因地制宜”,根据目标油藏条件设计合理的胶囊粒径、释放时间以达到最优的驱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 胶囊聚合物 聚合物延迟释放 渗流机制 驱油机理 数值模拟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W调剖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宋考平 张继成 王玉琢 《钻采工艺》 CAS 2002年第6期22-24,共3页
应用FW调剖技术有针对性地对 119口非钻停井区注水井采取了 4种精细调剖方案 ,对比了化学浅调剖应用前后注水井层间矛盾的缓解 ,纵向上吸水剖面的改善 ,注水量和吸水指数的变化及渗流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 ,注水井化学浅调剖后 ,井区的... 应用FW调剖技术有针对性地对 119口非钻停井区注水井采取了 4种精细调剖方案 ,对比了化学浅调剖应用前后注水井层间矛盾的缓解 ,纵向上吸水剖面的改善 ,注水量和吸水指数的变化及渗流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 ,注水井化学浅调剖后 ,井区的连通油井明显受效 ,获得较高的增油量 ,水驱的开发效果得到改善。化学浅调剖可以有效地封堵高渗透层 ,扩大低渗透层注入水的波及体积 ,减缓注水井层间矛盾 ,实现了对注水井吸水剖面的有效调整 ,这对深化注水结构调整、挖掘各类油层潜力、提高储量动用程度有显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W调剖 三次开采 化学调剖 水驱 开发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蒸汽驱提高采收率实验 被引量:35
15
作者 高明 王京通 +2 位作者 宋考平 陈涛平 战菲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7-79,共3页
针对高轮次蒸汽吞吐后稠油油藏采出程度不高的实际情况,蒸汽吞吐后在室内进行了蒸汽驱实验,将耐高温的表面活性剂按一定比例随蒸汽注入,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与蒸汽的比例太大(3:1),蒸汽降粘效果不能达到最佳,较单纯蒸汽驱提高采收率0.5... 针对高轮次蒸汽吞吐后稠油油藏采出程度不高的实际情况,蒸汽吞吐后在室内进行了蒸汽驱实验,将耐高温的表面活性剂按一定比例随蒸汽注入,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与蒸汽的比例太大(3:1),蒸汽降粘效果不能达到最佳,较单纯蒸汽驱提高采收率0.55%;表面活性剂与蒸汽的比例太小(0.25:1),起不到降低界面张力和改变润湿性的作用,较单纯的蒸汽驱提高采收率5.43%;表面活性剂和蒸汽比例为0.5:1时,能达到最好的驱油效果,较单纯的蒸汽驱提高采收率9.61%。研究了一个长型油滴在毛细管中的运动,当有表面活性剂存在时,油滴的前后压差和毛细管准数的1/3次方成正比,油滴受到的驱动压力将提高2个数量级,能够很好地保证油滴的运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蒸汽吞吐 蒸汽驱 表面活性剂 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油田天然气干法脱硫剂的比选与应用 被引量:18
16
作者 吴家文 崔红霞 +3 位作者 姚为英 王京博 宋考平 王朋珍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28-332,共5页
对天然气干法脱硫技术(分子筛法,氧化铁法及活性炭法)及所用脱硫剂作了综合分析。在相应的室内脱硫装置上,在单一空速、温度等条件下,测定了5种氧化铁脱硫剂和5种活性炭脱硫剂用于含3mg/LH2S的N2气脱硫时的硫容。在扩大的空速(50... 对天然气干法脱硫技术(分子筛法,氧化铁法及活性炭法)及所用脱硫剂作了综合分析。在相应的室内脱硫装置上,在单一空速、温度等条件下,测定了5种氧化铁脱硫剂和5种活性炭脱硫剂用于含3mg/LH2S的N2气脱硫时的硫容。在扩大的空速(500-20001/h)、温度(20~120℃)、H2S浓度(2-11mg/L,氧化铁)或粒度(0.2~1.0mm,活性炭)条件下,对初选氧化铁脱硫剂EF-2和活性炭脱硫剂3018作了进一步考察,通过脱硫效果和工艺条件对比,选择3108为大庆油田天然气脱硫剂。在3108基础上,改用Na2CCh为浸渍用碱,浸渍量6%,改用商品TLC为催化剂,制得了一种高效煤制活性炭脱硫剂。将这种脱硫剂用于大庆油田喇二注气站天然气脱硫,日处理天然气72×10^4m^3,空气需求量24m^3/h,原料气含H2S0.0445~0.213mg/L,净化气含H2S0~0.0017mg/L,满足有关国家标准的要求(≤0.02mg/L)。图1表6参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脱硫处理 脱硫剂 活性炭 筛选 制备 硫容 大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渗流物理特征的几点新认识 被引量:33
17
作者 计秉玉 赵宇 +1 位作者 宋考平 许关利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9-133,149,共6页
对于低渗透油藏,油水界面张力、岩石润湿性和孔喉比是影响产量和采收率的重要因素,而润湿指数和润湿角通过毛管数与驱油效率有直接的定量关系。该文提出了一个关联着界面张力、润湿性和孔喉比的修正毛管数概念,建立了基于Amott润湿指数... 对于低渗透油藏,油水界面张力、岩石润湿性和孔喉比是影响产量和采收率的重要因素,而润湿指数和润湿角通过毛管数与驱油效率有直接的定量关系。该文提出了一个关联着界面张力、润湿性和孔喉比的修正毛管数概念,建立了基于Amott润湿指数与USBM指数的润湿角表征方法,继而推导出低渗透储层毛管数表达式,并通过岩心实验确定出其与残余油饱和度的关系。以此为基础给出不同界面张力与润湿情况下的相对渗透率曲线、驱油效率和注入能力的计算公式,揭示了各种油藏物理参数之间的关联性,为优化低渗透油层化学驱改变界面张力、润湿性控制参数,进而为提高驱油效率和采收率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管数 润湿角 界面张力 相对渗透率 驱油效率 低渗透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抽油机故障诊断 被引量:33
18
作者 杜娟 刘志刚 +1 位作者 宋考平 杨二龙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51-757,共7页
为提高抽油机的故障诊断性能、减少诊断模型的硬件存储,设计了基于轻量注意力卷积神经网络和示功图的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将示功图的位移−载荷数据转换为图像,诊断模型的基础结构采用深度分离卷积,提出一种可嵌入连续卷积层的正则化注... 为提高抽油机的故障诊断性能、减少诊断模型的硬件存储,设计了基于轻量注意力卷积神经网络和示功图的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将示功图的位移−载荷数据转换为图像,诊断模型的基础结构采用深度分离卷积,提出一种可嵌入连续卷积层的正则化注意力模块,对每个卷积层的通道进行压缩、注意力计算,并根据注意力建立通道失活机制,输出具有特征抑制或加强的注意力特征图。其次,在模型学习算法上,提出注意力损失函数抑制易分样本对模型训练损失的贡献,使模型训练关注难分样本。最后通过仿真实验验证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模型硬件存储仅为5.4 MB,故障诊断精度达95.1%,满足抽油机工况检测的诊断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积神经网络 故障诊断 损失函数 抽油机 正则化注意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单井CO_2吞吐参数优选研究 被引量:30
19
作者 战菲 宋考平 +2 位作者 尚文涛 杨二龙 刘丽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10年第5期70-72,共3页
通过选井选层研究结果,建立低渗透油藏目的区块精细地质模型。运用ECLIPSE中PVTi和E300模块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三维三相组分数值模拟模型,模拟水驱后CO2吞吐过程,以增油量和换油率为依据评价吞吐效果。研究表明:CO2注入量、注入速度以及... 通过选井选层研究结果,建立低渗透油藏目的区块精细地质模型。运用ECLIPSE中PVTi和E300模块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三维三相组分数值模拟模型,模拟水驱后CO2吞吐过程,以增油量和换油率为依据评价吞吐效果。研究表明:CO2注入量、注入速度以及闷井时间均为影响单井CO2吞吐效果的重要因素。通过模拟计算确定CO2注入量、注入速度以及闷井时间的最优值。该研究工作可为同类低渗透油藏实施CO2吞吐工艺提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CO2吞吐 数值模拟 换油率 增油量 树16区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合低渗透砂岩油层的新型磺基甜菜碱表面活性剂的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高明 宋考平 +1 位作者 陈涛平 刘春德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65-267,244,共4页
报道了以中部有芳环的长链烷基为亲油基的一种新的驱油用磺基甜菜碱SLB-13,给出了化学结构,讨论了亲油基最佳结构。45℃时该表面活性剂水溶液在0.05~3.0g/L宽浓度范围可产生超低(10^-3mN/m)油水界面张力。在尺寸4.5×4.5... 报道了以中部有芳环的长链烷基为亲油基的一种新的驱油用磺基甜菜碱SLB-13,给出了化学结构,讨论了亲油基最佳结构。45℃时该表面活性剂水溶液在0.05~3.0g/L宽浓度范围可产生超低(10^-3mN/m)油水界面张力。在尺寸4.5×4.5×3.0(cm)、纵向渗透率变异系数0.72、平均渗透率29×10^-3~45×10^-3μm^2的石英砂胶结岩心上,使用黏度10mPa·s的模拟油,在45℃考察了水驱之后注入0.3PV化学剂段塞提高采收率的幅度及段塞注入性和提高波及体积能力(通过Ps/Pw值即注剂注水最大压差比),结果如下。1.0和3.0(g/L)SLB-13段塞仅提高采收率4.62%和3.41%,Ps/Pw值为0.37和0.43,注入性好但不能提高波及体积;0.4HPAM(M=4.8×10^6)段塞提高采收率7.22%,Ps/Pw=1.05;3.0+0.4、1.0+0.4、1.0+0.8SLB-13+HPAM复合段塞分别提高采收率8.68%、11.74%、16.20%,Ps/Pw值分别为1.04、1.37、2.30,最佳段塞为1.0+0.4S阻13+HPAM。SLB-13可用于大庆低渗油藏提高采收率。表3参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基甜菜碱 驱油表面活性驱 超低界面张力体系 磺基甜菜碱/聚合物复合体系 注入性 驱油效率 非均质人造岩心 低渗透砂岩油藏 大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