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致病性小肠结肠耶氏菌质粒编码外膜蛋白的免疫印迹分析
1
作者 王建华 宋耀彬 黎诚耀 《天津畜牧兽医》 1994年第2期3-5,共3页
将小肠结肠耶氏菌P6(0:3)和P15(0:9)株及其不含毒性质粒的衍生株分别置于26C和37C培养,应用SDS—pAGE和免疫印迹技术对上述菌株的外膜蛋白(OMPS)提取物进行分子量测定和抗原性分析。结果表明,26... 将小肠结肠耶氏菌P6(0:3)和P15(0:9)株及其不含毒性质粒的衍生株分别置于26C和37C培养,应用SDS—pAGE和免疫印迹技术对上述菌株的外膜蛋白(OMPS)提取物进行分子量测定和抗原性分析。结果表明,26C培养时P6和P15株及其不含毒性质粒的衍生株的外膜蛋白图诸基本相同。P6和Pl5株经37C培养后表达8种质粒编码外膜蛋白,分子量分别为140000、79000、46000、41000、34000、26000、18000、15000,其中46000、34000和26000蛋白为质粒编码外膜蛋白的主要特异性抗原。研究证实小肠结肠那氏菌毒性质粒编码的外膜蛋白合成受温度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结肠耶氏菌 毒性质粒 质粒编码 外膜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病性小肠结肠耶氏菌毒性质粒的酶切分析
2
作者 王建华 宋耀彬 黎诚耀 《天津畜牧兽医》 1994年第4期23-23,共1页
应用改良Takahashi~Nagono法快速提取、纯化致病性小肠结肠耶氏菌P6(0∶3)和P15(0∶9)株毒性质粒,经电泳测得P6和P15株的毒性质粒P ̄(VYEP6)和P ̄(VYEP15)的分子量分别为44×... 应用改良Takahashi~Nagono法快速提取、纯化致病性小肠结肠耶氏菌P6(0∶3)和P15(0∶9)株毒性质粒,经电泳测得P6和P15株的毒性质粒P ̄(VYEP6)和P ̄(VYEP15)的分子量分别为44×10 ̄6MDa和45×10 ̄6MDa。以限制性内切酶BamHI消化P ̄(VYEP6)和P ̄(VYEP15)所得酶切图谱相似,共有8个分子量相同的酶解片段,据此认为二者具有较高的同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结肠耶氏菌 毒性质粒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传染病绵羊痒病
3
作者 宋耀彬 《农村科技》 1994年第4期34-34,共1页
绵羊痒病又称驴跑病。主要发生于绵羊,山羊有时也可出现。以2-4岁的绵羊最为易感,死亡率也高,5-6岁以上的羊发病少。本病的潜伏期较长,几个月、几年或更长,病程通常为几周到几个月,所有病羊均以死亡告终。本病发生于英、美、法、德、澳... 绵羊痒病又称驴跑病。主要发生于绵羊,山羊有时也可出现。以2-4岁的绵羊最为易感,死亡率也高,5-6岁以上的羊发病少。本病的潜伏期较长,几个月、几年或更长,病程通常为几周到几个月,所有病羊均以死亡告终。本病发生于英、美、法、德、澳大利亚、冰岛、印度和南非等国。我国冯泽光等(1987)也从进口的种绵羊中首次发现此病。说明此病在我国的羊群中已有传播的可能。痒病的病原至今还是个难解之谜,曾有过许多假说,直至1982年普森勒才证实这种病的病原体没有核酸,仅由疏水性蛋白质组成,称之为感染性蛋白质粒子或肮病毒。本病的自然传播途径不甚清楚,可通过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进行蔓延。垂直传播主要是通过感染本病的公羊或母羊对其后代进行传播,但是通过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痒病 垂直传播 蛋白质组成 胎盘感染 水平传播 感染性 人畜共患病 人工感染 动物源性 肌肉震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宠物清香消毒剂的研制及初步应用
4
作者 宋耀彬 谭义华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1994年第2期27-30,共4页
宠物清香消毒剂的研制及初步应用宋耀彬(解放军农牧大学微生物教研室130062)谭义华(广西桂华宠物保健品开发中心)近年,宠物养殖业迅速发展,许多名犬和爱猫逐渐进入千家万户。但是宠物做成环境污染不仅是导致宠物发病或死亡... 宠物清香消毒剂的研制及初步应用宋耀彬(解放军农牧大学微生物教研室130062)谭义华(广西桂华宠物保健品开发中心)近年,宠物养殖业迅速发展,许多名犬和爱猫逐渐进入千家万户。但是宠物做成环境污染不仅是导致宠物发病或死亡的重要原因,也是导致饲养者居室空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兽药 动物 宠物 消毒剂 研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