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茶树优异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与筛选 被引量:28
1
作者 宋维希 刘本英 +6 位作者 矣兵 蒋会兵 马玲 段志芬 孙雪梅 汪云刚 王平盛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5-52,共8页
从农艺性状、加工品质、生化成分、抗性等方面,对云南500份茶树种质资源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鉴定和评价。采用近100项评定指标,筛选出52份优质资源,其中:四项常规成分含量均衡的32份;发芽特早生的2份;超常规水平的高多酚(>38%)含量5份... 从农艺性状、加工品质、生化成分、抗性等方面,对云南500份茶树种质资源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鉴定和评价。采用近100项评定指标,筛选出52份优质资源,其中:四项常规成分含量均衡的32份;发芽特早生的2份;超常规水平的高多酚(>38%)含量5份、高咖啡碱(>5.2%)7份、低咖啡碱(<1%)的2份、高茶黄素(>1.6%)10份;水浸出物含量>48%的26份;抗根结线虫较强的2份;抗假眼小绿叶蝉较强的1份;抗咖啡小爪螨虫较强的2份;抗寒性较强的6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省 茶树 优异种质 鉴定评价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优异资源评价与遗传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67
2
作者 杨亚军 虞富莲 +15 位作者 陈亮 曾建明 杨素娟 李素芳 束际林 舒爱民 章志芳 王玉书 王海思 王平盛 许玫 宋维希 郭吉春 杨如兴 张文锦 陈志辉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B06期1-8,共8页
鉴定评价了200份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加工品质、生化成分、抗寒性等。筛选出品质超过国家品种的优异资源6份、茶多酚含量>38%的资源4份、咖啡碱含量>5.2%的资源6份、咖啡碱含量<1.0%的资源2份。对资源扦插后代的DNA多态性... 鉴定评价了200份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加工品质、生化成分、抗寒性等。筛选出品质超过国家品种的优异资源6份、茶多酚含量>38%的资源4份、咖啡碱含量>5.2%的资源6份、咖啡碱含量<1.0%的资源2份。对资源扦插后代的DNA多态性、同工酶酶谱特征以及花粉形态结构研究表明,无性后代的遗传性基本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资源评价 遗传稳定性 种质资源 优异种质 特异种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RAPD进行茶组植物遗传多样性和分子系统学分析 被引量:35
3
作者 陈亮 山口聪 +3 位作者 王平盛 许玫 宋维希 童启庆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9-24,共6页
对张宏达系统山茶属茶组植物24种、变种的遗传多样性和分子系统学进行了RAPD分析。从冬梢中获得了高质量和高得率的基因组DNA, A260/A280平均为1.71,平均得率为331μg/g鲜重。从Operon技术公司的61个十聚体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5个用于茶... 对张宏达系统山茶属茶组植物24种、变种的遗传多样性和分子系统学进行了RAPD分析。从冬梢中获得了高质量和高得率的基因组DNA, A260/A280平均为1.71,平均得率为331μg/g鲜重。从Operon技术公司的61个十聚体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5个用于茶组植物的RAPD扩增,在所扩增得到的107条可重现谱带中(平均7.1条/引物)有102条(平均6.8条/引物)是多态的,多态性程度是95.3%。每个引物扩增的谱带数在211条之间,相对多态性频度在0.04—0.96之间,不过总平均多态性频度只有0.30,在0.16—0.60之间。利用RAPD标记的Nei&Li氏系数和UPGMA法构建了茶组植物分子系统树,并进行SHMM主成分分析,结果均可将茶组植物分为“五室类群”和“三室类群”两大类。在UPGMA分子系统树上,两大类下可分别再分3个和2个亚类群。同时从遗传距离探讨了一些种的亲缘关系和分子进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PD 茶组植物 遗传多样性 分子系统学 山茶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及其他山茶属植物花粉形态、超微结构及演化 被引量:29
4
作者 束际林 陈亮 +3 位作者 王海思 王平盛 许玖 宋维希 《茶叶科学》 CAS CSCD 1998年第1期6-15,共10页
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26份茶组植物及4份其他山东属植物包括红茶组、油茶组共计30份材料进行了花粉形态及其中6份材料的花粉外壁超微结构的观察。结果表明,其他山茶属植物所具有的花粉粒大、隐沟型萌发孔、外壁表面纹饰... 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26份茶组植物及4份其他山东属植物包括红茶组、油茶组共计30份材料进行了花粉形态及其中6份材料的花粉外壁超微结构的观察。结果表明,其他山茶属植物所具有的花粉粒大、隐沟型萌发孔、外壁表面纹饰光滑、穴大、脊平和外壁内层厚度大等特征均比茶组植物原始,其中红山茶、白毛红山茶和落瓣油茶的表面纹饰与较原始的茶组植物广南茶、圆基茶、老黑菜及属大理茶中的巴达大茶树极为相似,均属穴网状纹饰,因此,茶组植物与其他山茶属植物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文中还对苦茶的演化位置、较原始的条组植物花粉表面纹饰的类型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组植物 山茶属植物 花粉形态 超微结构 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ST-SSR标记的云南无性系茶树良种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指纹图谱构建 被引量:23
5
作者 刘本英 孙雪梅 +7 位作者 李友勇 黄安平 汪云刚 成浩 宋维希 陈林波 段志芬 马玲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61-268,共8页
分析茶树品种遗传多样性和构建茶树品种分子指纹图谱对茶树育种、品种鉴别、品种权益保护、苗木纯度检测等具有重要意义。利用SSR标记对28份无性系茶树品种遗传多样性和指纹图谱进行了研究。22对引物共检测到等位位点56个,平均每对引... 分析茶树品种遗传多样性和构建茶树品种分子指纹图谱对茶树育种、品种鉴别、品种权益保护、苗木纯度检测等具有重要意义。利用SSR标记对28份无性系茶树品种遗传多样性和指纹图谱进行了研究。22对引物共检测到等位位点56个,平均每对引物产生2.55个;共检测到97个基因型,平均每对引物所扩增的基因型有4.41个,遗传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279-0.709,平均0.527,表明SSR标记具有较高的多态性。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642-0.973之间,平均为0.797,表明品种间的遗传差异较小,遗传多样性较低,遗传基础较窄。根据SSR标记特点,将SSR引物扩增统计的“0”、“1”转换成基因型,通过不同基因型组合,构建了云南无性系茶树品种的分子指纹图谱,使每个品种都获得了1个22位数的指纹图谱号码,进而可将不同品种完全区分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T-SSR标记 无性系茶树良种 遗传多样性 指纹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娟茶树叶片不同发育期花青素积累及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20
6
作者 蒋会兵 孙云南 +5 位作者 李梅 戴伟东 宋维希 田易萍 夏丽飞 陈林波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4-182,共9页
为明确紫娟茶树(Camellia sinensis cv.Zijuan)叶片发育中花青素积累特性及合成途径上相关基因的表达特点,利用液质联用法(HPLC-MS)、转录组测序(RNA-Seq)和数字基因表达谱技术(DGE),分析了紫娟茶树芽、第二叶、开面叶和成熟叶4个发育... 为明确紫娟茶树(Camellia sinensis cv.Zijuan)叶片发育中花青素积累特性及合成途径上相关基因的表达特点,利用液质联用法(HPLC-MS)、转录组测序(RNA-Seq)和数字基因表达谱技术(DGE),分析了紫娟茶树芽、第二叶、开面叶和成熟叶4个发育期花青素的种类、含量及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花青素积累量随叶片发育先增加后减少,第二叶含量最大(9.87 mg·g^(-1))、成熟叶含量最小(0.11 mg·g^(-1)),与叶色表现相吻合。结构基因PAL在芽、第二叶和开面叶高表达,在成熟叶下调表达;C4H、4CL、CHS、CHI、F3H、F3'H、F3'5'H和ANS表达模式相似,表达量均随叶片发育而降低,在芽期高表达,在成熟叶全部下调表达;FLS在第二叶上调表达,在成熟叶下调表达,与花青素积累情况一致;DFR在各发育期均有上调和下调表达。GT和ACT表达模式相似,在第二叶、开面叶和成熟叶上调表达;ANR和LAR表达模式相似,在芽、第二叶和开面叶高表达,在成熟叶下调表达。b HLH、MYB和WDR在各发育期均有上调或下调表达。说明紫娟茶树叶片不同发育阶段结构基因和调控基因的表达水平不同,导致花青素积累存在差异,具有一定的时间表达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品种 花青素 数字表达普 差异表达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品种云茶1号茶树全长转录组测序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朱兴正 夏丽飞 +4 位作者 陈林波 孙云南 田易萍 宋维希 蒋会兵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3-201,共9页
为探讨云茶1号茶树品种优异性状的遗传基础,采用Pac Bio平台进行全长转录组测序,最终获得Polished consensus序列213 389个,预测到CDS有223 120个,检测到195 062个SSR位点。在NR数据库有170 264个同源序列比对到980个物种;有103 124个在... 为探讨云茶1号茶树品种优异性状的遗传基础,采用Pac Bio平台进行全长转录组测序,最终获得Polished consensus序列213 389个,预测到CDS有223 120个,检测到195 062个SSR位点。在NR数据库有170 264个同源序列比对到980个物种;有103 124个在KOG数据库得到注释,根据其功能各分为26类;有65 524个得到GO注释分为细胞组分、分子功能及生物学过程等三大类的55个功能组;根据KEGG数据库,105 972个得到了注释,涉及到216个代谢途径分支,包括茶叶品质、活性物质代谢以及抗逆等相关基因等;还预测到隶属于60个转录因子家族的转录因子有5 785个。这些结果为进一步开展云茶1号茶树特异性状基因的标记性引物开发、遗传研究以及品质形成和抗逆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茶1号 全长转录组 基因分析 功能注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异高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茶树资源的筛选 被引量:12
8
作者 马玲 刘本英 +6 位作者 宋维希 蒋会兵 段志芬 孙雪梅 矣兵 汪云刚 陈玫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12061-12063,共3页
[目的]筛选高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茶树种质资源。[方法]以国家种质勐海茶树资源圃中的96个资源为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茶叶中的EGCG含量,用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4个生化指标对高EGCG茶树品种... [目的]筛选高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茶树种质资源。[方法]以国家种质勐海茶树资源圃中的96个资源为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茶叶中的EGCG含量,用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4个生化指标对高EGCG茶树品种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96个茶树资源EGCG含量变幅为1.39%~11.77%,平均含量6.18%,高EGCG含量(≥10.00%)的特异茶树资源有5份,即广西横县小叶种、格8号、水仙黄大叶茶、宝红茶和大坪大叶茶。[结论]通过品质分析初步筛选出广西横县小叶种、格8号、水仙黄大叶茶、宝红茶和大坪大叶茶5个高EGCG且品质优良的茶树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资源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筛选 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叶片响应茶饼病侵染的转录组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孙云南 许燕 +5 位作者 冉隆珣 蒋会兵 宋维希 夏丽飞 陈林波 梁名志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3-124,共12页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被茶饼病病菌侵染的茶树叶片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得到差异基因359个,其中248个上调表达,111个下调表达。差异基因中有216个获得GO(Gene ontology)数据库功能注释,主要涉及到生物合成过程、催化活性、细胞过程等诸...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被茶饼病病菌侵染的茶树叶片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得到差异基因359个,其中248个上调表达,111个下调表达。差异基因中有216个获得GO(Gene ontology)数据库功能注释,主要涉及到生物合成过程、催化活性、细胞过程等诸多生理生化过程;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数据库富集分析发现,共有106个基因被注释到47个代谢通路中,其中,单萜生物合成、卟啉和叶绿素代谢、核糖体、氮代谢、双萜生物合成、植物病原互作等通路显著富集。有32个差异基因被鉴定为转录因子,分布在16个转录因子家族中。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quantitative PCR,qRT-PCR)验证了随机挑选的差异基因在感病叶片和未感病叶片中的相对表达量,与转录组测序结果的变化趋势一致。结果表明,茶树响应病原菌侵染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大量基因被诱导或抑制表达,与抗病相关的转录因子被大量激活且上调表达。本研究为深入挖掘茶树抗病基因及进一步研究抗病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茶饼病 转录组 差异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蕊缺失茶树花3个发育期的数字基因表达谱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梅 陈林波 +4 位作者 田易萍 夏丽飞 宋维希 梁名志 江昌俊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7-107,共11页
以雌蕊缺失茶树花为试材,利用转录组、数字基因表达谱技术,研究了雌蕊缺失茶树花的花芽、花蕾、花3个时期相关基因的表达规律。结果发现,雌蕊缺失茶树花生长发育过程中进行着各种旺盛的生物合成和代谢活动。生长素信号转导途径的6个基因... 以雌蕊缺失茶树花为试材,利用转录组、数字基因表达谱技术,研究了雌蕊缺失茶树花的花芽、花蕾、花3个时期相关基因的表达规律。结果发现,雌蕊缺失茶树花生长发育过程中进行着各种旺盛的生物合成和代谢活动。生长素信号转导途径的6个基因和ABCDE类识别基因的A类、C类和E类可能与茶树花的雌蕊缺失和雄蕊发育密切相关,并且基因调控过程较复杂;WUS基因中WUS2和WUS8下调可能调控了C类和E类基因,从而导致雌蕊的缺失;KNOX家族中,未检测到KNOXⅡ的同源基因,KNOX I类同源基因下调表达和缺失可能减弱了茶树花雌蕊心皮的启动和雌蕊边缘组织的生长。可以看出,本研究通过数字基因表达谱分析,初步了解了雌蕊缺失茶树花发育前后的网络途径,为后期对茶树花雌蕊缺失和雄蕊发育的研究,探明茶树花不育和性别决定基因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花 雌蕊缺失 数字基因表达谱 转录组 花器官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P-AES测定大叶茶种质资源的矿质元素 被引量:4
11
作者 季鹏章 宋维希 +5 位作者 马玲 李友勇 张惠 梁名志 张晓林 张俊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41-845,共5页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对38份大叶茶种质资源绿茶样和21份大叶种普通绿茶11种矿质元素(S,P,K,Ca,Mg,Fe,Zn,Mn,Na,Ni,Cu)进行了比较分析,相对标准偏差在1.56%~7.25%之间,方法简便可靠。结果显示:种质资源中S,P,Zn...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对38份大叶茶种质资源绿茶样和21份大叶种普通绿茶11种矿质元素(S,P,K,Ca,Mg,Fe,Zn,Mn,Na,Ni,Cu)进行了比较分析,相对标准偏差在1.56%~7.25%之间,方法简便可靠。结果显示:种质资源中S,P,Zn,Mn,Na,Ni的平均含量均低于普通绿茶,而K,Ca,Fe,Cu平均含量均高于普通绿茶;种质资源11种元素含量的变异系数在9.7%~48.9%之间,反映了茶树种质资源矿质元素多样性高;基于矿质元素的主成分聚类分析,可以清楚地将茶树种质资源分为野生型和栽培型两类。研究结果为茶树种质资源的化学分类,资源种质鉴别,新品种选育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P-AES 矿质元素 茶树 种质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古茶树群落的分布和多样性 被引量:22
12
作者 许玫 王平盛 +3 位作者 唐一春 宋维希 矣兵 陈玫 《中国茶叶》 2005年第6期12-13,共2页
云南是我国的产茶大省,茶业是云南的传统产业.了解云南古茶树群落的分布、种类和利用研究现状,对确保云南茶产业持续、健康和稳定地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古茶树 云南 群落 多样性 传统产业 利用研究 茶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大叶茶资源保护及共享利用 被引量:9
13
作者 唐一春 杨盛美 +3 位作者 许玫 王平盛 宋维希 矣兵 《茶叶》 2007年第4期224-227,共4页
结合从事茶树资源收集、保存、利用多年的经验体会,本文针对云南大叶茶资源,概述现阶段开展云南大叶茶资源保护主要措施及共享利用的主要方式,提出了今后加强云南大叶茶资源保护及提高共享效率的工作思路。
关键词 云南大叶茶 保护 共享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倚邦古茶山稀有红花大树茶资源 被引量:4
14
作者 蒋会兵 何青元 +2 位作者 陈红伟 宋维希 王平盛 《中国茶叶》 2009年第5期29-30,共2页
我国种植的茶树多以采摘鲜叶为主,抑制了茶树的生殖生长,导致茶园中的茶树表现出花朵少、性状单一的特性,而自然界中的有性杂合茶树后代则表现出花朵的多样性。茶树花瓣色泽多为白色、淡绿色,而淡红色、粉红色较少。关于茶树花瓣色泽遗... 我国种植的茶树多以采摘鲜叶为主,抑制了茶树的生殖生长,导致茶园中的茶树表现出花朵少、性状单一的特性,而自然界中的有性杂合茶树后代则表现出花朵的多样性。茶树花瓣色泽多为白色、淡绿色,而淡红色、粉红色较少。关于茶树花瓣色泽遗传变异的报道较少,覃秀菊等报道了广西存在的两个花瓣为粉红色的茶树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资源 茶树资源 大树 红花 茶山 云南 生殖生长 遗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野生茶树化学成分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7
15
作者 段志芬 刘本英 +5 位作者 汪云刚 谢瑾 孙雪梅 宋维希 矣兵 马玲 《湖南农业科学》 2012年第10期102-104,108,共4页
以86份云南野生茶树种质资源为材料,借助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云南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异系数为0.11%~0.37%,其中,氨基酸的变异系数最大,达到0.37%;最小的是水浸出物,... 以86份云南野生茶树种质资源为材料,借助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云南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异系数为0.11%~0.37%,其中,氨基酸的变异系数最大,达到0.37%;最小的是水浸出物,为0.11%。通过主成分分析,将水浸出物、咖啡碱、茶多酚、氨基酸4项常规综合为4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为100%,第1主成分贡献率为48.276%,第2主成分的贡献率为27.637%,第3主成分的贡献率为17.764%。聚类分析在遗传距离为66.8处把野生茶树资源聚为3大类:第1类包括39份资源,主要特点为咖啡碱含量较高;第2类包括14份资源,其主要性状为水浸出物,氨基酸和茶多酚的含量均低;第3类包括33份资源,主要表现在水浸出物和茶多酚的含量均高,显示了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茶树资源 化学成分 云南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理感通茶及其文化考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段志芬 蒋会兵 +5 位作者 宋维希 矣兵 马玲 汪云刚 王平盛 刘本英 《中国茶叶》 2010年第8期31-31,共1页
苍山位于红河大断裂带西侧,与四川中生代红色盆地、康藏高原、滇西南横断山"帚形"地带相接壤,是滇中高原与滇西横断山的结合部,最高海拔4122米。气候的垂直差异极大,气候特点为多雨的亚热带及高山寒冷气候,中间存在着多梯度,从而形成... 苍山位于红河大断裂带西侧,与四川中生代红色盆地、康藏高原、滇西南横断山"帚形"地带相接壤,是滇中高原与滇西横断山的结合部,最高海拔4122米。气候的垂直差异极大,气候特点为多雨的亚热带及高山寒冷气候,中间存在着多梯度,从而形成了植物的种类繁多和演变的复杂多样。据李锡文"苍山植物区系研究",苍山的种子植物有755属,占云南总属数1984属的37.5%,以北温带起源为主,但热带起源的属亦较多,占总属数的41.6%。苍山共有种子植物约2330种,是云南高原区、金沙江、澜沧江流域、红河中游各区植物种的交汇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大理 滇中高原 寒冷气候 植物区系 种子植物 澜沧江流域 红色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种质勐海茶树分圃资源保存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蒋会兵 刘本英 +5 位作者 宋维希 马铃 段志芬 矣兵 汪云刚 王平盛 《茶叶》 2010年第4期203-207,共5页
本文介绍了国家种质勐海茶树分圃资源保存现状及研究进展,指出资源圃当前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并对茶树种质资源圃的工作进行展望。
关键词 茶树 种质圃 资源保存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古茶园栽培管理技术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德和 殷丽琼 +2 位作者 宋维希 肖星 夏锐 《湖南农业科学》 2013年第6期12-14,共3页
云南是中国古茶树分布面积最大的省份,由于不合理开发等因素导致了古茶树树势的迅速衰退,茶叶产量和品质的下降,严重制约了古茶山茶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生态系统构建、土壤管理、树冠管理、病虫害控制、寄生(附生)植物清除等方面提... 云南是中国古茶树分布面积最大的省份,由于不合理开发等因素导致了古茶树树势的迅速衰退,茶叶产量和品质的下降,严重制约了古茶山茶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生态系统构建、土壤管理、树冠管理、病虫害控制、寄生(附生)植物清除等方面提出了古茶园的栽培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古茶园 生态环境 栽培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