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株新型鸭呼肠孤病毒的分离及抗体检测的间接ELISA建立
1
作者 徐晨晨 马旭杰 +1 位作者 宋素泉 闫丽萍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651-5662,共12页
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ovel duck reovirus,NDRV)能造成多品种雏鸭肝、脾的出血坏死,并造成免疫抑制,给我国的水禽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经济损失,但市场上仍无商品化检测试剂盒。基于此,本研究通过蚀斑纯化从临床病料中成功分离到一株纯净的新... 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ovel duck reovirus,NDRV)能造成多品种雏鸭肝、脾的出血坏死,并造成免疫抑制,给我国的水禽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经济损失,但市场上仍无商品化检测试剂盒。基于此,本研究通过蚀斑纯化从临床病料中成功分离到一株纯净的新型鸭呼肠孤病毒(命名为E232株),并以原核表达的σC蛋白为包被原建立了能够检测NDRV血清抗体的间接ELISA。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E232株属于NDRV,且与其他NDRV毒株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6.4%~98.9%。动物回归试验结果表明,E232株发病率达到100%,发病雏鸭的脾出现严重肿胀、出血、坏死,泄殖腔排毒量和咽部排毒量均在感染后第5天达到高峰。建立的间接ELISA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与其他鸭病病原阳性血清均无交叉反应;检测NDRV阳性血清最低检出效价为1∶6400,批内重复变异系数为1.53%~7.24%,批间重复变异系数为1.84%~8.30%,检测236份临床血清样品的阳性率为80.93%。综上,本研究E232株的成功分离,丰富了我国NDRV流行病学信息库;间接ELISA的成功建立,为临床NDRV防控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鸭呼肠孤病毒 分离鉴定 σC蛋白 间接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脾转移因子提高LaSota株鸡新城疫弱毒疫苗的免疫保护率 被引量:5
2
作者 徐磊 钟佳莲 +8 位作者 余勋信 刘毅发 黄瑜 刘小龙 赖隆永 闫丽萍 许秀梅 宋素泉 张渊魁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578-3587,共10页
旨在了解猪脾转移因子(TF)对新城疫病毒(NDV)弱毒疫苗LaSota株的免疫增强效果及机制。本研究分别采用不同剂量(10^(-2)、10^(-3)、10^(-4)、10^(-5)羽份)LaSota疫苗株单独(单独免疫组)、LaSota疫苗株与TF联合(联合免疫组)免疫SPF鸡,14 ... 旨在了解猪脾转移因子(TF)对新城疫病毒(NDV)弱毒疫苗LaSota株的免疫增强效果及机制。本研究分别采用不同剂量(10^(-2)、10^(-3)、10^(-4)、10^(-5)羽份)LaSota疫苗株单独(单独免疫组)、LaSota疫苗株与TF联合(联合免疫组)免疫SPF鸡,14 d后以NDV F 48 E 9强毒攻毒,同时设立对照组(非免疫攻毒)和空白组(非免疫非攻毒),并采用ELISA方法与蛋白质芯片技术分别测定外周血IL-4、IFN-γ与IL-12 P40浓度。结果显示,鸡免疫10^(-2)、10^(-3)、10^(-4)、10^(-5)羽份时疫苗攻毒保护率和半数保护量(PD_(50))如下:单独免疫组分别为100%、55%、0%、0%和0.0008羽份,联合免疫组分别为100%、75%、0%、0%和0.0005羽份,对照组和空白组死亡率分别为100%和0%。免疫10^(-3)羽份疫苗后,联合免疫组IL-4和IFN-γ含量均高于其他组,并于第7、14天差异极显著(P<0.01);攻毒后,联合免疫组IL-4、IFN-γ和IL-12 P40含量均高于其他组,IL-4于第1、14天,IFN-γ于第1、3天,IL-12 P40于第1天差异极显著(P<0.01)。综上表明,TF可增强IFN-γ、IL-12介导的细胞免疫和IL-4介导的体液免疫,提高LaSota株弱毒疫苗的免疫保护率,降低疫苗PD_(50);在抵抗NDV F 48 E 9强毒攻击时,联合免疫组的免疫保护率明显高于单独免疫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脾转移因子 鸡新城疫弱毒LaSota株 鸡新城疫强毒F_(48)E_(9)株 免疫保护率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鸭腺病毒3型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曹秀芸 刘吉文 +3 位作者 汤智辉 郑紫怡 闫丽萍 宋素泉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050-2061,共12页
从现地分离一株3型鸭腺病毒(duck adenovirus 3,DAdV-3)并命名为DAdV-3 YN株,分析该毒株的基因特征与致病特性,本研究选用LMH细胞进行病毒分离与纯化,并对YN株的hexon、penton base、fiber1和fiber2基因进行测序分析。通过腿部肌肉注射... 从现地分离一株3型鸭腺病毒(duck adenovirus 3,DAdV-3)并命名为DAdV-3 YN株,分析该毒株的基因特征与致病特性,本研究选用LMH细胞进行病毒分离与纯化,并对YN株的hexon、penton base、fiber1和fiber2基因进行测序分析。通过腿部肌肉注射病毒感染7日龄番鸭,观察番鸭精神状态,记录体重变化、脏器剖检特征、组织病理学变化、计算脏器载毒量、泄殖腔拭子排毒量以及血清生化等数据,同时测定法氏囊与脾内凋亡相关基因转录水平以探究YN株对宿主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番鸭感染YN株后体重增长受到显著抑制(P<0.01;P<0.0001);体内各脏器均出现不同程度病变,攻毒组鸭的肝组织与肾组织脏器系数均大于对照组且在攻毒后第7天差异极显著(P<0.01);攻毒组番鸭血清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尿素氮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P<0.0001);同时,法氏囊与脾内细胞凋亡相关基因mRNA水平显著上升(P<0.01;P<0.001)。以上结果提示,YN株感染7日龄番鸭后,可以导致肝和肾等脏器损伤,同时可以诱导法氏囊与脾内细胞凋亡从而影响番鸭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腺病毒3型 基因特征 致病力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2020年国内饲料霉菌毒素污染调查报告统计分析 被引量:34
4
作者 丁燕玲 李孟聪 +4 位作者 钟名琴 陈彤 宋素泉 罗燕 谭磊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1年第3期29-36,共8页
为了解我国近年来全价饲料及玉米、小麦、豆粕等主要谷物原料的霉菌毒素污染状况,收集“中国知网”以及“奥特奇”“奥迈”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015年1月—2020年6月发布的30份调查报告,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大部分省... 为了解我国近年来全价饲料及玉米、小麦、豆粕等主要谷物原料的霉菌毒素污染状况,收集“中国知网”以及“奥特奇”“奥迈”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015年1月—2020年6月发布的30份调查报告,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大部分省区市饲料中存在霉菌毒素污染,其中华东地区最为严重,4种霉菌毒素检出率均较高;谷物原料中存在优势霉菌毒素,其中玉米中主要是伏马毒素B1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小麦更容易受呕吐毒素污染,而豆粕中霉菌毒素检出率较低;全价饲料中黄曲霉素B1、伏马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均存在较高检出率和阳性值。结果表明,我国饲料及谷物原料霉菌毒素污染较严重,需要采用发酵、高压等去污技术和严格的法律法规加以管控。本研究为我国畜禽业用粮指导和霉菌毒素污染限量标准制定提供了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霉菌毒素 饲料污染 谷物原料 饲料加工 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