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节点理论在抽油机系统节能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宋福昌 《中外能源》 CAS 2010年第7期100-104,共5页
2004年大庆油田采油十厂机采系统能耗占全部能耗的43.56%,系统效率仅为6.0%。相关文献和资料表明:常规抽油机-有杆泵抽油系统中各耗能节点依照效率从低到高排序依次为电机、抽油泵、抽油杆、管柱、皮带、减速箱、四连杆机构和盘根盒。... 2004年大庆油田采油十厂机采系统能耗占全部能耗的43.56%,系统效率仅为6.0%。相关文献和资料表明:常规抽油机-有杆泵抽油系统中各耗能节点依照效率从低到高排序依次为电机、抽油泵、抽油杆、管柱、皮带、减速箱、四连杆机构和盘根盒。对能量传递过程中能量损失较大的电机、抽油泵、抽油杆和管柱的效率进行分析后,确定如下节能措施:更换节能电机和节能配电箱,提高电机效率;使用HY级高强度抽油杆代替D级抽油杆;应用系统效率优化软件对单井参数实施动态调整,包括冲次调整、冲程调整、泵径调整和泵深调整等。通过实施以上措施,大庆十厂机采系统能耗得到有效控制,总装机功率上升幅度与抽油机井年耗电增长幅度均低于井数增加比例,吨液机采耗电从2007年的51.05kW·h/t下降至2008年的50.62kW·h/t,系统效率从2007年的6.78%升至2008年的6.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点理论 节能措施 系统效率 节电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动力解堵技术在低渗透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宋福昌 《中外能源》 CAS 2011年第9期63-65,共3页
油田开发过程中,为保证油井正常生产,洗井和作业是常见的维护措施,在此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有部分入井液渗入近井地带,造成污染,导致油井产量下降,油田通常采取酸化措施来恢复油井产能。但当油井近井污染程度严重时,常规的酸化措施不能有... 油田开发过程中,为保证油井正常生产,洗井和作业是常见的维护措施,在此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有部分入井液渗入近井地带,造成污染,导致油井产量下降,油田通常采取酸化措施来恢复油井产能。但当油井近井污染程度严重时,常规的酸化措施不能有效解除污染。为此,近几年发展了解堵能力和作用效果更为明显的气动力深穿透油层复合解堵技术。从理论和现场两方面论述了气动力解堵技术在低产、低渗透油田的应用。技术主要作用机理包括:机械作用、振动脉冲作用、放热作用和化学作用;现场共试验15口井,累计增油1161t。通过地面微地震监测表明,气动力解堵技术可以在油井近井地带产生多条径向裂缝;固井质量检测表明,该技术对固井质量有一定影响,但固井质量仍合格;井下油管有灼痕现象,但油管的力学性能及化学成分未发生变化,仍符合油管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田 油井 污染 气动力 解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驱抽油杆偏磨油管的诊断和预防 被引量:3
3
作者 陈会军 殷良 +1 位作者 宋福昌 左维军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57-59,共3页
对悬点在一个冲程内的上冲程、下冲程、下死点和上死点的运动状态进行了具体分析,确定了动载荷和摩擦力的大小,从而得出了上冲程摩擦力不小于4900N和下冲程摩擦力不大于-2940N时抽油杆偏磨油管的结论,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 对悬点在一个冲程内的上冲程、下冲程、下死点和上死点的运动状态进行了具体分析,确定了动载荷和摩擦力的大小,从而得出了上冲程摩擦力不小于4900N和下冲程摩擦力不大于-2940N时抽油杆偏磨油管的结论,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给出了应用实例。采取预防措施后的抽油杆偏磨程度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油 抽油杆 油管 预防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国铁矿竖井延深的预留岩柱之拆除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宋福昌 《冶金矿山设计与建设》 1994年第3期47-47,共1页
利国铁矿竖井延深的预留岩柱之拆除方法利国铁矿宋福昌在竖井延深工程中,一般预留井筒保护岩柱。井筒保护岩柱能把上部井筒的生产作业与下部井筒的延深作业隔开,对井筒的延深作业起安全保护作用。在井筒延深掘进施工完成后,保护岩柱... 利国铁矿竖井延深的预留岩柱之拆除方法利国铁矿宋福昌在竖井延深工程中,一般预留井筒保护岩柱。井筒保护岩柱能把上部井筒的生产作业与下部井筒的延深作业隔开,对井筒的延深作业起安全保护作用。在井筒延深掘进施工完成后,保护岩柱必须快速、安全地拆除,以便贯通上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矿床 竖井井筒 延深工程 岩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槐混交林营造技术及其在林业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李颖华 建文 +1 位作者 王艳 宋福昌 《现代农村科技》 2019年第5期39-40,共2页
本文介绍了杨树、刺槐混交林栽培优势及其在林业生产中的栽培管理技术。
关键词 杨树 刺槐 混交造林 栽培管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