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次平流雾边界层风场和温度场特征及其逆温控制因子的分析 被引量:40
1
作者 宋润田 金永利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43-451,共9页
利用多普勒声雷达所获取的在时间、空间(垂直方向)较为密集的实时资料,对北京地区1997年12月18日平流大雾时的温度场和相应的水平风场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同时根据影响温度层结变化的因子,对逆温发展变化的不同阶段的各个因子进行... 利用多普勒声雷达所获取的在时间、空间(垂直方向)较为密集的实时资料,对北京地区1997年12月18日平流大雾时的温度场和相应的水平风场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同时根据影响温度层结变化的因子,对逆温发展变化的不同阶段的各个因子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分析表明:(1)上层逆温与位于其顶部附近较为强劲的偏北气流是相伴出现的,其性质属下沉逆温。其逆温强度的变化与其顶部较为强劲的偏北气流变化同向。由于其本身处在较强的风切变之下,使其本身湍流不易发展,同时它也象盖子一样阻挡了上部动量和热量的下传,对近地层逆温的稳定维持也是至关重要的。(2)不论在逆温稳定维持阶段或是逆温大幅度减弱阶段,垂直运动都是逆温发展变化的主要控制因子。而地表的辐射冷却,对近地层逆温的影响,表现为较强的回波强度峰值,对应气温变化的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雷达回波强度 逆温层 水平时空剖面 垂直运动 温度平流 控制因子 平流雾 风场 温度场 边界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持续稳定的平流雾天气 被引量:9
2
作者 宋润田 王伟民 郁亚宁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19-22,共4页
对1997年12月17~19日出现在北京地区的平流雾进行了天气学分析,认为此次平流雾是在较为稳定的华北地形槽弱辐合的大尺度条件下,罕见的逆温顶盖(γ=5.84℃/100m)牢牢地置饱和湿空气于239.4m以下北京这种... 对1997年12月17~19日出现在北京地区的平流雾进行了天气学分析,认为此次平流雾是在较为稳定的华北地形槽弱辐合的大尺度条件下,罕见的逆温顶盖(γ=5.84℃/100m)牢牢地置饱和湿空气于239.4m以下北京这种特殊的地形中;地面中尺度辐合线和时空剖面图上风的脉动所产生的200m以下的小尺度辐合线引起的辐合抬升,有利于饱和湿空气不断在山前平原和谷地得以补充和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流雾 逆温强度 低空辐合线 雾天气 持续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雾的边界层温湿层结特征 被引量:18
3
作者 宋润田 孙俊廉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3-45,50,共4页
以1981~1996 年58 次冷雾(成雾时T≤0℃)为样本,利用高空和部分低空探测资料,对其边界层的温湿度层结分布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所得结果不论对人工消除过冷雾的研究还是对提高预报水准都是有益的。
关键词 边办层 逆温强度 冷雾 辐射雾 平流雾 温湿层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流雾和辐射雾时边界层温度场及风场结构特征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6
4
作者 宋润田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1-20,共10页
本文利用多普勒声雷达所获取的在时间、空间(垂直方向)较为密集的实时资料,分别对两次性质不同的(平流和辐射)大雾的边界层温度场、风场结构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在华北地形槽下的平流雾得以稳定维持的根本原因是与位于各送温... 本文利用多普勒声雷达所获取的在时间、空间(垂直方向)较为密集的实时资料,分别对两次性质不同的(平流和辐射)大雾的边界层温度场、风场结构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在华北地形槽下的平流雾得以稳定维持的根本原因是与位于各送温层之上的、和平均极大风速达10.72m/s的偏北大风相联系的下沉逆温密切相关。下沉逆温随着与之相伴的偏北大风的减弱、消失而逐渐趋于消失。其边界层逆温较大幅度地减弱是动力(动量下传)、热力(对流)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发生在雨(雪)之后的变性冷高压之下的辐射雾,其温度切结构为主村层式的逆温给构。自始至终,逆温处在弱的均─风场之中,没有湍流的发生发展,其逆温的减弱消散仅和热力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场 风场 逆温 湍流 平流雾 辐射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水对逆温强度的减幅作用
5
作者 宋润田 王伟民 郁亚宁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7-12,共6页
本文利用 DDAR Doppler声雷达的高精度激光雨量计所测的雨强资料,对雨强≥0.02mm/h的时段及其相邻的前后时段与降水时段相对应的回波强度参数及其演变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与各降水时段对应的回波和降水前时段相比... 本文利用 DDAR Doppler声雷达的高精度激光雨量计所测的雨强资料,对雨强≥0.02mm/h的时段及其相邻的前后时段与降水时段相对应的回波强度参数及其演变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与各降水时段对应的回波和降水前时段相比,有明显增强的趋势;而降水后相应时段的回波与降水时段相比,有较大幅度的减弱,其相对应的逆温强度γ(℃/mm)趋于减小。较强的降水时段和有效的连续降水将大幅度消弱回波强度,并使其较长时间地维持在低指数状态,其相应能见度也大为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降水 回波强度 逆温强度 能见度 减幅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次飞机增雨的非参数检验 被引量:1
6
作者 宋润田 刘力威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16-19,共4页
该文应用W-M-W(Wilcoxon-Marn-Whitney)和Wilcoxon带符号的秩和检验等非参数方法,对1990年两次飞机增雨进行了效果检验。检验结果表明:作业开始后3小时“卷流区”和“非卷流区”的雨量有显著性差异;作业前3小时与“卷流区”相对应的同... 该文应用W-M-W(Wilcoxon-Marn-Whitney)和Wilcoxon带符号的秩和检验等非参数方法,对1990年两次飞机增雨进行了效果检验。检验结果表明:作业开始后3小时“卷流区”和“非卷流区”的雨量有显著性差异;作业前3小时与“卷流区”相对应的同一区域雨量与作业开始后3小时“卷流区”的雨量有显著性差异。主要是由人工播撒造成的。文章对增雨效果及其显著程度进行了定量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降水 飞机 非参数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