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肺腺癌细胞基因表型与尼妥珠单抗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8
1
作者 宋海珠 易俊 +1 位作者 黄桂春 施毅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2期148-153,共6页
目的分子靶向治疗是目前肺腺癌治疗的热点,靶向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单抗可提高化疗效果,但肺癌基因表型与疗效的关系尚不明确。文中研究尼妥珠单抗联合化疗的疗效与人肺腺癌细胞表面EGFR表达强... 目的分子靶向治疗是目前肺腺癌治疗的热点,靶向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单抗可提高化疗效果,但肺癌基因表型与疗效的关系尚不明确。文中研究尼妥珠单抗联合化疗的疗效与人肺腺癌细胞表面EGFR表达强度,以及EGFR、KRAS和PI3KCA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法测定A549、SPC-A1和SPC-A1/DTX肺腺癌细胞表面EGFR的表达强度,突变富集-液相芯片法及测序法检测3种细胞EGFR、KRAS和PI3KCA基因的突变情况,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测定细胞倍增时间。流式细胞仪检测尼妥珠单抗对细胞周期的影响,MTT法检测尼妥珠单抗联合补体依存性细胞毒性(complement-dependent cytotoxicity,CDC)作用,与顺铂/多西紫杉醇的联合指数(combination index,CI)。结果 EGFR表达强度:A549(-),SPC-A1(+),SPC-A1/DTX(3+);基因突变:A549的KRAS基因13号密码子和PI3KCA基因的外显子9及20位点突变,SPC-A1/DTX的PI3KCA基因外显子20突变,其余均无突变;SPC-A1/DTX倍增时间最长,为(35.0±2.1)h。尼妥珠单抗(10μg/ml)作用24 h后,进入G0/G1期细胞均增多,但SPC-A1细胞(P=0.018)和SPC-A1/DTX细胞(P=0.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549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低剂量尼妥珠单抗(10μg/ml)联合补体的CDC效应与细胞表面EGFR的表达强度和作用时间呈正相关。尼妥珠单抗(100μg/ml)与顺铂或多西紫杉醇联合时,A549细胞均为相加作用,SPC-A1均为协同作用,SPC-A1/DTX中,多西紫杉醇与尼妥珠单抗为协同作用(CI=0.40),而顺铂与尼妥珠单抗为相加作用(CI=0.93)。结论尼妥珠单抗单药对于EGFR表达阴性,KRAS和PI3KCA基因突变的A549细胞无明显细胞毒性作用和CDC作用,与化疗无协同作用。尼妥珠单抗单药作用于EGFR表达阳性的细胞有G0/G1期阻滞效应和CDC效应,EGFR表达强度越大,化疗增敏作用越强,而与PI3KCA基因突变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尼妥珠单抗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生场热疗联合腔内化疗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宋海珠 祁建胜 +6 位作者 王靖华 张群 褚晓源 耿怀成 管晓翔 金洁 陈龙邦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398-401,共4页
目的:观察腔内化疗联合内生场热疗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价热化疗前后机体免疫功能的变化,初步探讨热化疗的作用机制。方法:治疗组52例,腔内化疗每周1次,联合局部内生场热疗,每周2次;对照组50例,单纯腔内化疗,每周... 目的:观察腔内化疗联合内生场热疗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价热化疗前后机体免疫功能的变化,初步探讨热化疗的作用机制。方法:治疗组52例,腔内化疗每周1次,联合局部内生场热疗,每周2次;对照组50例,单纯腔内化疗,每周1次。连续治疗2周后休息1周,观察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检测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和胸腹腔积液中T细胞亚群、自然杀伤(NK)细胞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结果:治疗组中胸腔积液患者有效率为86.9%,对照组为60.0%,两组间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腹腔积液患者有效率为79.3%,对照组为46.7%,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骨髓抑制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胸腹腔积液中CD4/CD8值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NK细胞明显下降(P<0.05);外周血中CD3、CD4、CD8、CD4/CD8值及NK细胞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胸腹腔积液和外周血中的VEGF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内生场热疗联合腔内化疗能有效地控制恶性胸腹腔积液,减轻不良反应。热化疗能提高局部及全身的细胞免疫功能,并可能具有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胸腹腔积液 热化疗 T细胞亚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体层扫描在恶性淋巴瘤临床分期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13
3
作者 张群 陈龙邦 +6 位作者 王靖华 朱虹 耿怀成 褚晓源 管晓翔 宋海珠 金洁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394-397,共4页
目的:观察氟去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体层扫描(PET/CT)显像和传统分期检查方法对恶性淋巴瘤分期和治疗后再分期的影响,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视觉分析和半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比较42例病理确诊为... 目的:观察氟去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体层扫描(PET/CT)显像和传统分期检查方法对恶性淋巴瘤分期和治疗后再分期的影响,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视觉分析和半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比较42例病理确诊为恶性淋巴瘤患者传统分期检查和PET/CT对分期和治疗后再分期的符合率,以及对淋巴结区和结外病灶检出率的差异。结果:PET/CT检查与传统分期手段对分期判断的符合率分别为95.2%(40/42)和78.6%(33/42)。对淋巴结内病灶传统分期检查的检出率为88.2%(60/68),PET/CT为97.1%(66/68),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淋巴结外病灶传统分期检查的检出率为58.3%(14/24),PET/CT为91.7%(22/24),两者间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PET/CT检查使TNM分期改变者9例,达21.4%,其中分期升高7例,下降2例,8例(19.0%)的治疗计划发生改变。结论:FDG PET/CT可提高恶性淋巴瘤的分期和再分期的准确率,并可提高淋巴结内外病变的检出率,这有利于更准确地制订治疗方案和预测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肿瘤分期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体层扫描 氟去氧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噬在调控抗肿瘤药物耐药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4
作者 潘半舟 封冰 宋海珠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302-1307,共6页
恶性肿瘤通过多种机制产生肿瘤耐药。细胞自噬是在生理条件和病理条件下普遍存在的生理机制,不仅能参与维持细胞稳态,还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肿瘤耐药密切相关。化疗药物通过抑制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hosp... 恶性肿瘤通过多种机制产生肿瘤耐药。细胞自噬是在生理条件和病理条件下普遍存在的生理机制,不仅能参与维持细胞稳态,还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肿瘤耐药密切相关。化疗药物通过抑制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Akt/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PI3K-Akt-mTOR)信号通路、活化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抑制mTOR激酶活性、诱导Beclin 1/Bcl-2复合物解耦联等途径,诱导肿瘤细胞自噬,影响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敏感性。因此,抑制细胞自噬是对抗肿瘤耐药的潜在途径,抑制肿瘤细胞自噬联合化疗药物的应用,有望成为有效的肿瘤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凋亡 肿瘤 化疗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穿刺微波凝固活体肺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耿怀成 陈龙邦 +3 位作者 王靖华 褚晓源 张群 宋海珠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5期414-415,419,i0011,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微波凝固动物活体肺组织的范围、病理变化及安全性,为进一步应用于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CT引导下将微波辐射天线插入猪肺的不同位置,采用不同的辐射功率/时间组合进行凝固,观察凝同后CT表现。术后1周处死动物,取出肺组... 目的:探讨经皮微波凝固动物活体肺组织的范围、病理变化及安全性,为进一步应用于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CT引导下将微波辐射天线插入猪肺的不同位置,采用不同的辐射功率/时间组合进行凝固,观察凝同后CT表现。术后1周处死动物,取出肺组织,测量凝固灶的范围(最大径×垂直径),光镜下观察凝固灶病理变化。结果:60 W/5 min凝固灶均值为31.2 mm×22.3 mm,60 W/10 min为35.4 mm×25.2 mm;80 W/5 min为40.2 mm× 32.4mm,80W/10min为45.2mm×40.5mm。光镜下见凝固区出血性坏死,坏死区外围有水肿带、炎性细胞浸润等改变;术后CT扫描及处死动物中未见有气胸、血胸等并发症。结论:微波加热可使活体肺组织凝固达一定范围, 并发症轻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微波凝固 活体肺 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相关抑癌基因甲基化谱的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张有为 王锐 +5 位作者 宋海珠 黄桂春 易俊 郑芸 王靖华 陈龙邦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7期713-720,共8页
目的抑癌基因5′-CpG岛甲基化是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中常见的表观遗传学改变,相关研究报道多为单基因位点且结果不一致。为了解我国NSCLC患者相关抑癌基因的甲基化状况,本文中筛选一组NSCLC候选甲基化谱,探讨其... 目的抑癌基因5′-CpG岛甲基化是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中常见的表观遗传学改变,相关研究报道多为单基因位点且结果不一致。为了解我国NSCLC患者相关抑癌基因的甲基化状况,本文中筛选一组NSCLC候选甲基化谱,探讨其在NSCLC发生发展中的意义及用于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留取78例NSCLC患者术中癌组织,相应正常肺组织及110例I/II期NSCLC、50例肺部良性病变或健康志愿者血浆标本,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ethylation-specificPCR,MSP)检测20个肺癌相关抑癌基因甲基化状况。结果 12个基因(APC、CDH13、KLK10、DLEC1、RASSF1A、EFEMP1、SFRP1、RARβ、p16INK4A、RUNX3、hMLH1和DAPK)在肿瘤组织中的甲基化高于相应正常组织,尤其是前9个基因(P≤0.001),8个基因(BRCA1、p14ARF、MGMT、NORE1A、FHIT、CMTM3、LSAMP和OPCML)甲基化程度较低或肿瘤特异性较低。多基因甲基化常见于肿瘤组织,CpG岛甲基子表型(CpGislandmethylatorphenotype,CIMP)阳性见于65.38%(51/78)的NSCLC癌组织而仅见于1.28%(1/78)的正常组织(P<0.001)。CIMP阳性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P分别为0.007和0.031)相关。在早期NSCLC患者血浆样本中也检测出癌组织中初步筛选的9个抑癌基因的高甲基化。将APC、RASSF1A、CDH13、KLK10和DLEC15个基因联合检测,对肿瘤诊断的敏感性为83.64%,特异性为74.0%。结论 CIMP阳性是NSCLC肿瘤组织区别于正常组织的重要特征,且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APC、RASSF1A、CDH13、KLK10和DLEC15个抑癌基因甲基化的联合检测可用于NSCLC的辅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甲基化 循环DNA 生物学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CT显像在肺癌临床分期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7
7
作者 张群 陈龙邦 +4 位作者 王靖华 耿怀成 褚晓源 管晓翔 宋海珠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8年第5期504-507,I0005,共5页
目的:观察18F-FDG PET/CT显像和传统分期检查方法对肺癌分期和治疗后再分期的影响,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视觉分析和半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比较56例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肺癌患者的传统方法分期和PET/CT分期及治疗后再分期的符... 目的:观察18F-FDG PET/CT显像和传统分期检查方法对肺癌分期和治疗后再分期的影响,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视觉分析和半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比较56例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肺癌患者的传统方法分期和PET/CT分期及治疗后再分期的符合率,以及对T、N和M分期准确性的差异。结果:PET/CT检查与传统方法对分期判断的符合率分别为92.9%(52/56)和75%(42/56)。对于T亚分期,PET/CT检查准确率为94.6%(53/56),CT检查准确率为82.1%(46/56),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N亚分期,PET/CT检查的准确率为92.9%(52/56),CT为73.2%(41/56),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M亚分期,PET/CT的准确率为96.4%(54/56),传统方法分期为89.3%(50/56),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PET/CT检查使TNM分期改变者13例,达23.2%,其中分期升高9例,下降4例,7例肺癌患者的治疗计划发生改变。结论:18F-FDG PET/CT可提高肺癌的分期和再分期的准确率,这有利于更准确地制订治疗方案,预测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肿瘤分期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CT 18氟-脱氧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外小细胞癌的临床特征和生存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陈一天 陈龙邦 +7 位作者 王靖华 褚晓源 耿怀成 管晓翔 张群 宋海珠 彭玲 孙茜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11期1164-1167,共4页
目的肺外小细胞癌(extrapulmonary small cell carcinoma,ESCC)发生率很低,报道较少。文中探讨ESCC的临床特征以及相关的预后因素。方法收集2001年1月至2007年6月的42例ESCC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其生存时间,分析其临床特征治疗方法,用Kap... 目的肺外小细胞癌(extrapulmonary small cell carcinoma,ESCC)发生率很低,报道较少。文中探讨ESCC的临床特征以及相关的预后因素。方法收集2001年1月至2007年6月的42例ESCC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其生存时间,分析其临床特征治疗方法,用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评价生存率,并用COX回归模型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42例ESCC患者中病变位于食管最常见,占41%。疾病生存的影响因素为疾病TNM分期、临床分期、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体力状况评分、病理类型。治疗相关因素分析显示综合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用局部治疗或化疗(P<0.01)。ECOG评分(P=0.05)是影响疾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的独立危险因素,ECOG评分(P=0.03)、TNM分期(P=0.001)是影响疾病特异性生存期(disease-specific survival,DS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ESCC是一类可发生于人体不同部位的高度恶性肿瘤,以食管小细胞癌最多见。病变范围、体力状况评分、治疗模式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外小细胞癌 临床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肠癌RNA转染mIL-12修饰的树突细胞诱发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褚晓源 王杰军 +5 位作者 陈龙邦 王靖华 管晓翔 耿怀成 张群 宋海珠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15-19,I0012,共6页
目的:研究小鼠结肠癌细胞CT-26 RNA体外转染mIL-12基因修饰的树突细胞(DC),观察其诱导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能力。方法:小鼠骨髓细胞体外经rmGM-CSF、rmIL-4诱导培养获取DC,流式细胞仪检测其纯度;293细胞扩增携带mIL-12基因的... 目的:研究小鼠结肠癌细胞CT-26 RNA体外转染mIL-12基因修饰的树突细胞(DC),观察其诱导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能力。方法:小鼠骨髓细胞体外经rmGM-CSF、rmIL-4诱导培养获取DC,流式细胞仪检测其纯度;293细胞扩增携带mIL-12基因的重组腺病毒,体外转染DC;Trizol法提取CT-26细胞总RNA,应用TransM essenger体外转染mIL-12基因修饰的DC;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及小鼠血液中mIL-12,LDH释放法检测小鼠体内特异性CTL活性。结果:小鼠骨髓细胞经诱导培养后,获得大量高纯度的DC,流式细胞仪检测CD11 c+的DC>90%;携带mIL-12基因重组腺病毒转染的DC细胞高表达mIL-12;CT-26细胞总RNA体外转染mIL-12基因修饰的DC后,回输小鼠,能明显提高小鼠体内mIL-12的水平,并可诱导体内生成较高水平的CTL活性,而以该RNA转染Ad-LacZ修饰DC后的对照组及RNA转染DC的对照组,可诱导机体生成中等水平的特异性CTL活性,DC、PBS对照组则均无此作用。结论:小鼠肠癌CT-26细胞总RNA转染mIL-12基因修饰的DC后,免疫接种小鼠,可提高小鼠体内m IL-12的水平,并能有效诱导机体产生较高水平的特异性CTL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2 基因治疗 树突细胞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375靶向调控人矮小同源盒基因2基因在人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0
作者 金立 易俊 +1 位作者 何贞月 宋海珠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017-1022,共6页
目的 miR-375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中低表达,但其调控的下游靶基因仍不明确。文中初步探讨miR-375在调控人食管鳞癌细胞中人矮小同源盒基因2(short stature homobox 2,SHOX2)的表达中的作用。方法运用生物信息学预测软件Target S... 目的 miR-375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中低表达,但其调控的下游靶基因仍不明确。文中初步探讨miR-375在调控人食管鳞癌细胞中人矮小同源盒基因2(short stature homobox 2,SHOX2)的表达中的作用。方法运用生物信息学预测软件Target Scan、miRanda、Pic Tar、miRTarget2和PITA预测miR-375在SHOX2基因可能的作用位点。构建野生型SHOX2 3'UTR报告基因载体(p SHOX2-375-WT)及突变型SHOX2 3'UTR报告基因载体(p SHOX2-375-mut),测序鉴定。分7组转染:pmiR组、p SHOX2-375-WT组、p SHOX2-375-WT+miR-375组、p SHOX2-375-WT+miR-NC组、p SHOX2-375-mut组、p SHOX2-375-mut+miR-375组、p SHOX2-375-mut+miR-NC组,分别检测荧光素酶活性。转染miR-375的mimics于食管鳞癌细胞中,SHOX2 mRNA及蛋白表达分析。另检测食管鳞癌组织术后标本miR-375及SHOX2表达。结果 Target Scan、miRanda、Pic Tar、Mir Target2和PITA软件预测结果显示miR-375在SHOX2 3'UTR 1156-1170bp区域有且仅有1个保守作用位点。p SHOX2-375-WT+miR-375组荧光素酶活性(0.261±0.036)显著低于[pmiR(1.818±0.061)、p SHOX2-375-WT组(1.820±0.086)、p SHOX2-375-WT+miR-NC组(1.851±0.094)、p SHOX2-375-mut组(1.861±0.059)、p SHOX2-375-mut+miR-375组(1.896±0.048)、p SHOX2-375-mut+miR-NC组(1.760±0.0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过表达miR-375后EC9706细胞SHOX2 mRNA及蛋白较对照组相比表达受到抑制。食管鳞癌组织中的miR-375较癌旁组织表达降低,而SHOX2表达较癌旁组织表达增强。结论 miR-375在食管鳞癌细胞EC9706中靶向调控SHOX2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375 人矮小同源盒基因2 食管鳞癌 靶向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