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直线电机运输系统的牵引变流器设计 被引量:1
1
作者 宋永丰 赵雷廷 +1 位作者 王磊 刘志刚 《电子设计工程》 2011年第23期140-143,共4页
针对新型直线电机运输系统的需求,设计了牵引变流器的结构,主电路和控制系统,并给出了相关器件的选型过程。根据直线电机的数学模型,变流器采用滑模变结构的间接矢量控制策略,实现对直线电机初级电流的快速控制。对变流器进行了满载实... 针对新型直线电机运输系统的需求,设计了牵引变流器的结构,主电路和控制系统,并给出了相关器件的选型过程。根据直线电机的数学模型,变流器采用滑模变结构的间接矢量控制策略,实现对直线电机初级电流的快速控制。对变流器进行了满载实验考核,实验结果表明该变流器性能良好,工作稳定、可靠,满足新型直线电机运输系统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直线电机运输系统 牵引变流器 滑模变结构 直线电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H_(3C)型动车组牵引传动系统可靠性建模与指标分配 被引量:10
2
作者 宋永丰 陆阳 +1 位作者 李杰波 穆俊斌 《铁道机车车辆》 2013年第5期75-79,共5页
牵引传动系统是列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现根据CRH3C型动车组牵引传动系统各个部件的功能特点和逻辑关系,建立了牵引传动系统相关可靠性模型,根据系统部件的复杂程度、重要程度、技术成熟度、环境条件的指标对牵引传动系统各部件进行可靠... 牵引传动系统是列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现根据CRH3C型动车组牵引传动系统各个部件的功能特点和逻辑关系,建立了牵引传动系统相关可靠性模型,根据系统部件的复杂程度、重要程度、技术成熟度、环境条件的指标对牵引传动系统各部件进行可靠性分配,并给出了具体的分配方法,结果表明:牵引传动系统可靠性模型正确,分配结果合理,对没有经过完整生命周期的系统采用专家评分分配法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引传动 可靠性 指标分配 专家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车组网侧谐波抑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宋永丰 陆阳 《铁道机车车辆》 2016年第3期117-120,共4页
阐述了动车组谐波产生的原因及多重四象限载波移相控制的原理,并通过试验的方式验证了载波移相控制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载波移相控制技术能有效地降低动车组网侧谐波含量。
关键词 动车组 多重化 载波移相 谐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车组牵引计算规程编制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宋永丰 陆阳 +1 位作者 张波 黄金 《铁道机车车辆》 2014年第4期79-81,84,共4页
列车牵引计算规程是铁路重要技术规范。在分析了动车组特点的基础上,根据牵引计算的需求,提出了动车组牵引计算规程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指出了在编制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本文作为动车组牵引计算规程编制的前期研究,为正式编制工作... 列车牵引计算规程是铁路重要技术规范。在分析了动车组特点的基础上,根据牵引计算的需求,提出了动车组牵引计算规程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指出了在编制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本文作为动车组牵引计算规程编制的前期研究,为正式编制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车组 牵引计算规程 编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牵引电机的主要故障及诊断方法综述 被引量:7
5
作者 杨宏博 刘诗佳 +1 位作者 宋永丰 黄金 《铁道机车车辆》 2014年第5期69-71,共3页
以牵引电机使用过程中发生的常见故障为研究对象,从电气和机械两方面分析了电机故障的原因,电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多重故障同时发生的情况,需要综合多种诊断方法,现介绍了基于电流分析法、小波分析和神经网络、Park矢量变换、扩展Par... 以牵引电机使用过程中发生的常见故障为研究对象,从电气和机械两方面分析了电机故障的原因,电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多重故障同时发生的情况,需要综合多种诊断方法,现介绍了基于电流分析法、小波分析和神经网络、Park矢量变换、扩展Park矢量变换等多种故障诊断方法,为电机故障诊断的研究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引电机 故障分析 诊断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铁耗的异步电机状态观测器设计及关键参数辨识研究
6
作者 董侃 刘伟志 +2 位作者 马颖涛 宋永丰 安泊晨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4-72,共9页
基于损耗模型的效率优化控制方法因其物理意义明确、寻优速度快等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然而该方法对损耗模型中的电机参数较为敏感,要提高优化效果,需要准确实时获取损耗模型中相关参数。对基于损耗模型的效率优化算法中关键参数辨识进... 基于损耗模型的效率优化控制方法因其物理意义明确、寻优速度快等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然而该方法对损耗模型中的电机参数较为敏感,要提高优化效果,需要准确实时获取损耗模型中相关参数。对基于损耗模型的效率优化算法中关键参数辨识进行研究,设计考虑铁耗的牵引电机状态观测器,为了提高观测速度和系统的鲁棒性,进行基于反馈矩阵的极点配置,设计基于稳定性定律的关键参数自适应辨识算法,并进行实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效率优化 损耗模型 状态观测器 参数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车组制动闸片磨耗严重问题试验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王保民 陆阳 +2 位作者 高翔 宋永丰 周毅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495-2500,共6页
针对动车组闸片温度过高、闸片磨耗严重的问题,进行试验分析。经分析主要原因是由于再生制动失效,导致空气制动施加时间过长所致。试验过程中采用在轨面喷洒减摩液的方式模拟低黏着轨面,使动车组长时间工作在低黏着的制动工况。通过优... 针对动车组闸片温度过高、闸片磨耗严重的问题,进行试验分析。经分析主要原因是由于再生制动失效,导致空气制动施加时间过长所致。试验过程中采用在轨面喷洒减摩液的方式模拟低黏着轨面,使动车组长时间工作在低黏着的制动工况。通过优化防滑行控制策略、再生制动失效时的接触网电压值、再生制动和空气制动分配方案,提高再生制动的发挥比例,减少空气制动施加时间,实现减小制动闸片磨耗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车组 闸片磨耗 再生制动 试验验证 制动力分配 防滑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直线电机运输系统的开关电源设计
8
作者 孙涛 王磊 +2 位作者 宋永丰 刁利军 刘志刚 《电子设计工程》 2012年第9期102-105,109,共5页
根据新型直线电机运输系统的需求,设计出了一种具两级降压结构的新型开关电源。给出了系统主电路结构、器件选型过程、控制系统与控制策略、保护逻辑以及仿真模型。针对网侧存在的短时脱弓现象,提出了相应预防措施。最后通过实验证实,... 根据新型直线电机运输系统的需求,设计出了一种具两级降压结构的新型开关电源。给出了系统主电路结构、器件选型过程、控制系统与控制策略、保护逻辑以及仿真模型。针对网侧存在的短时脱弓现象,提出了相应预防措施。最后通过实验证实,该系统工作稳定,性能良好,完全满足新型直线电机运输系统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直线电机运输系统 开关电源 两级降压 短时脱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机车用厂线结合滚动试验台代替正线试运行可行性研究
9
作者 黄成荣 宋永丰 +1 位作者 周毅 陆阳 《铁道机车车辆》 2015年第2期1-4,共4页
机车试运行是机车投入运用前验收的关键项目,是保证新造或大修后机车安全可靠运行的最后一道防线。正线试运行存在组织困难、验证项点受线路限制影响等问题,所以寻找一种新的方法解决试运行困难是铁路运输部门和机车工厂面临的共同难题... 机车试运行是机车投入运用前验收的关键项目,是保证新造或大修后机车安全可靠运行的最后一道防线。正线试运行存在组织困难、验证项点受线路限制影响等问题,所以寻找一种新的方法解决试运行困难是铁路运输部门和机车工厂面临的共同难题。本文提出了利用厂线结合滚动试验台的方式进行试运行,并对试运行项点进行了分析研究,论证了采用此方式试运行取代正线试运行的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厂线结合滚动试验台试运行可以取代正线试运行,部分项点试运行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运行 正线 滚动试验台 可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250~350 km/h可变编组动车组牵引系统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陶若冰 宋永丰 +2 位作者 张家豪 谭金练 金珈辉 《机车电传动》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2-28,共7页
介绍了250~350 km/h可变编组动车组牵引系统的性能指标。参照大西高铁综合试验数据和中国标准动车组互联互通阻力测试结果确定动车组运行总基本阻力计算公式,依据列车运行速度和编组数得出阻力调整因子,对可变编组动车组运行总基本阻力... 介绍了250~350 km/h可变编组动车组牵引系统的性能指标。参照大西高铁综合试验数据和中国标准动车组互联互通阻力测试结果确定动车组运行总基本阻力计算公式,依据列车运行速度和编组数得出阻力调整因子,对可变编组动车组运行总基本阻力加以修正。根据动车组加速度和牵引力要求,计算出不同速度等级的4~18编组整车功率,并依次计算出牵引电机和变流器的功率。为提升牵引系统的轻量化和集成化技术,主变流器选定3 300 V/500 A SiC混合功率模块器件。根据3个速度等级4~18编组整车的功率比,考虑牵引电机极限值,计算出相应速度列车的动拖比和齿轮箱变速比。在不同的速度等级和编组情况下,分别对3种故障状态下的牵引性能进行验证。计算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牵引系统具有可行性,列车牵引、启动和电制动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变编组动车组 牵引系统 牵引电机 主变流器 牵引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50 km/h中国标准动车组辅助变流器并网控制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宋永丰 《机车电传动》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4-27,34,共5页
350 km/h中国标准动车组辅助变流器采用无互联线并网技术,提升辅助供电冗余能力。辅助变流器采用PQ下垂控制,以三相同步坐标变换的方式实现对供电母线电压的锁相,以有功功率实现对辅助变流器输出频率控制、无功功率实现对辅助变流器输... 350 km/h中国标准动车组辅助变流器采用无互联线并网技术,提升辅助供电冗余能力。辅助变流器采用PQ下垂控制,以三相同步坐标变换的方式实现对供电母线电压的锁相,以有功功率实现对辅助变流器输出频率控制、无功功率实现对辅助变流器输出电压幅值控制的方式实现并网均流控制。该控制策略在350 km/h中国标准动车组上进行了实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350 km/h中国标准动车组辅助变流器并网控制效果良好,在动车组辅助变流器启动、投切、负载变化过程中,动态响应快,均流效果好,满足动车组运行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标准动车组 辅助变流器 并网控制 下垂特性 锁相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车组应急供电问题分析及应急自牵引技术方案 被引量:10
12
作者 赵宇 王志 +1 位作者 陆阳 宋永丰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4,8,共5页
动车组在运行过程中,因供电接触网故障造成列车停电。当动车组发生停电故障后,容易因车厢内高温、缺氧等因素造成现场混乱,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文中分析了既有动车组应急供电中在存在着电池容量不足的问题,介绍了动车组应急自牵引系统... 动车组在运行过程中,因供电接触网故障造成列车停电。当动车组发生停电故障后,容易因车厢内高温、缺氧等因素造成现场混乱,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文中分析了既有动车组应急供电中在存在着电池容量不足的问题,介绍了动车组应急自牵引系统的构成及其优势,最后对3种应急自牵引技术方案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对比3种技术方案,得到从目前工程实现角度,方案3更加适合;从技术积累角度,方案1和方案2更加适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供电 应急自牵引 动车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铁路机车/动车组牵引技术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6
13
作者 钱铭 宋永丰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2-36,53,共6页
介绍了我国铁路机车、动车组牵引技术现状,分析了目前成熟运用的牵引系统技术特点,受限于IGBT器件和异步电机固有特点,传统牵引系统在轻量化及节能性能上提升空间不大。文中展望了碳化硅器件、永磁电机、电力电子变压器、无速度传感器... 介绍了我国铁路机车、动车组牵引技术现状,分析了目前成熟运用的牵引系统技术特点,受限于IGBT器件和异步电机固有特点,传统牵引系统在轻量化及节能性能上提升空间不大。文中展望了碳化硅器件、永磁电机、电力电子变压器、无速度传感器控制等牵引前沿技术在轨道交通的运用,并对其优点、运用现状、技术实现难点进行了总结,为牵引技术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引技术 碳化硅 永磁电机 电力电子变压器 无速度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标准动车组互联互通测试关键技术 被引量:1
14
作者 刁晓明 宋永丰 《中国铁路》 2021年第6期9-15,共7页
既有不同型号动车组存在无法互联、互通、互操作的问题,降低了运用效率,提高了运用成本。中国标准动车组在技术条件中提出不同厂家生产动车组需具备互联互通的功能。在互联、互通、互操作设计的基础上,通过对中国标准动车组进行网络通... 既有不同型号动车组存在无法互联、互通、互操作的问题,降低了运用效率,提高了运用成本。中国标准动车组在技术条件中提出不同厂家生产动车组需具备互联互通的功能。在互联、互通、互操作设计的基础上,通过对中国标准动车组进行网络通信一致性测试、地面互联互通平台测试和实车互联互通重联试验,全面验证了动车组互联互通性能,实现了互联互通运行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西高铁 中国标准动车组 高速综合试验 互联互通 一致性测试 互操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源波分在5G前传接入中的应用研究
15
作者 户文涛 魏涛 +1 位作者 李志勇 宋永丰 《中国新通信》 2023年第16期73-75,共3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无线网络的迭代与升级,对光缆纤芯资源的需求逐渐提升。强化对无源波分技术的应用,可以将5G前传不同场景中,建设成本高、开通时间长等问题高效解决。因此在具体研究过程中,应该结合5G光缆网络现状,深入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无线网络的迭代与升级,对光缆纤芯资源的需求逐渐提升。强化对无源波分技术的应用,可以将5G前传不同场景中,建设成本高、开通时间长等问题高效解决。因此在具体研究过程中,应该结合5G光缆网络现状,深入研究与应用无源波分,以便5G建设水平和效率能整体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源波分 5G前传接入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